Ⅰ 吉林省有什麼風俗
吉林省的風俗有睡火炕 寒冷的冬天,東北人有睡火炕的習慣。火炕多以土坯或磚砌成,上面鋪上牛皮紙,刷上油漆,既干凈,又美觀大方。火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一般炕在裡屋,爐灶在外屋,做飯燒火,煙熱通過炕洞轉一圈到煙囪騰升,一日三餐燒三遍火,炕面上始終是熱乎乎的。
冬釣
說起釣魚,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垂釣綠彎春」、「荷動知魚散」的千古名句,眼前呈現出綠草如茵、流水潺潺的江畔河邊那一個個聚精會神、規規矩矩端坐的垂釣者身影。然而,東北人的寒冬垂釣卻是另一番景象:在白雪皚皚、千里冰封的江面上鑿開個臉盆大的冰眼,把系在半米長短棍上的漁線投入水中,然後,手持漁竿上下抖動,說說笑笑中把魚兒釣上來了。奧妙何在?原來,漁線前端系著個小「木頭魚」,「魚」身上拴著鉤,魚兒看見搖頭擺尾的「小魚」,信以為真,瞅准了一口吞入腹中,可謂「願者上鉤」。
用這種辦法,一天可釣到幾十斤大魚呢。這一釣魚術,與東漢年代王充《論衡·亂龍篇》記載的「木製丹鯉餌」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又不知高超多少倍。
冬吃冰棍
東北人非常喜歡在冬天吃冰棍。寒冬臘月的街頭巷尾到處叫賣著「冰棍!」還有雪糕、糖葫蘆等,無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穿著皮大衣,戴著皮帽、皮手套,手裡拿著冰棍在津津有味地吃著。
東北人之所以有冬天吃冰棍的習慣,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居住條件好,外面冰天雪地,室內溫暖如春,日久天長,人們適應是這種溫差懸殊的氣候條件;二是身體素質好,加之冬天食肉多,周身熱量大,吃根冰棍不算啥;三是冬吃冰棍開胃口,刺激食慾且加強了血管收縮能力,促進了血液循環,提高了禦寒抗病能力,延遲了生理機能的老化。東北人壽星多,平均壽命高,大概與冬吃冰棍有關吧!
凍餃子
東北人素有吃凍餃子的習慣,尤其是在春節。人們預先把餃子包好,送到屋外凍實,然後用袋子裝起來,等要吃的時候,把凍得結結實實的餃子下鍋煮,不過火要旺一些,一開鍋就掀蓋澆少許冷水,免得皮軟。煮熟後吃起來猶如新包的一樣鮮美。這樣即方便省卻用電冰箱,又節省了時間。
凍水果
漫長的冬天給人們帶來了寒冷,也賜予了方便的天然冰箱。東北地產水果有限,絕大部分靠從關內購進。春夏市面上的水果多會出現腐爛的情況,而冬季水果卻很新鮮,就是因為冷凍著的緣故。象凍梨、凍柿子、凍蘋果等,一個個硬得如鋼球一般。不懂的人拿起來只能咬下一道白印,而東北人吃凍果卻有決竊。既不用熱水泡,也不用旺火烤,而是把凍果放在涼水中緩緩解凍,半個鍾頭,果子表皮就結出一層冰,裡面卻軟軟的,咬上一口,酸甜瓦涼,真是大開胃口啊!
Ⅱ 北京人冬天穿什麼手套騎電單車
皮手套、羽絨手套、加絨手套。
1、皮手套:皮手套在保暖方面效果良好,同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防風性能。在騎行過程中,皮手套能夠提供足夠的靈活性和舒適度。
2、羽絨手套:羽絨手套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同時也很輕便,適合在寒冷的天氣中騎行。然而,羽絨手套可能會稍微影響手部的靈活性,因此需要適應一段時間。
3、加絨手套:對於不太冷的天氣,加絨手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們內襯柔軟舒適的絨毛,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同時保持手部的舒適度。
Ⅲ 天氣變冷了,戴皮手套的話會不會影響開車呢
小編認為戴皮手套不會影響開車。
就拿小編來舉例子,事情是這樣的,由於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小編想著去用冷水洗東西,但是那個水太冰了,小編這個手指就感覺刺痛刺痛的,這種感覺很不好,不舒適,小編認為這大概就是長期用冷水洗東西導致。而對於開車或騎車的話,長期暴露在冷空氣下,手也是受不了的,凍傷的可能性也會很大。我們佩戴手套的話,就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
Ⅳ 冬季該怎麼選擇手套
天寒地凍,很多人把自己裹得跟北極熊一樣,帽子圍巾齊上陣,可就是忘了那隻凍到發紅的小手。如果對自己足夠上心,那就該給自己買雙手套。
殊不知起源於希臘,原本用作吃飯工具的手套(就跟菜市場商販一個模樣...),在13世紀之後就已經成為歐洲社會貴族男士的經典配飾。
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手套也萌生出諸多款式,那麼該如何選擇呢?
1、質量。質量影響著皮手套的整個格調和品位,要牢固/抗風/保暖/防水!
2、細節。在皮手套的挑選過程中,一定要記住,整個皮手套的縫合線處理。
3、顏色與款式。你要根據你的需求來判定,增加新功能會使你感受更好!
Ⅳ 冬天用皮手套做家務挺好。可不久手套里就有些水,這是為什麼
因為冬天的時候我們,都避免不了做家務,洗碗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
一到了冬天天氣冷,吃了的飯碗,隨著溫度下降,碗總是油油的,而且不好洗。
加上天氣冷,冬天裡我也最怕下水,於是每年的冬天,我都會准備好,防水加厚的洗碗的手套。
這樣用來洗碗很是方便,而且不傷手,可以很好的保護我們的小手。
冬天來了,如果你是怕下水,不妨在家裡多准備幾雙,這樣的手套,不管是做家務還是打掃衛生,還是洗洗刷刷都很不錯。
Ⅵ 皮手套能防冬天的靜電么
可以的,皮本來就可以導電,這樣它就不會存太多電離子。也就不會有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