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護人員標準的洗手時間要求多少秒
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護人員執行標準的洗手程序,即七步洗手法,每一步大約需要10-15秒,整個過程共計70-105秒。
在執行手衛生時,醫護人員應遵循以下原則:
1. 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污染時,應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洗手。
2. 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替代洗手。
在以下情況下,醫務人員應根據上述原則選擇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
1. 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 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3. 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4. 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 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
6. 處理葯物或配餐前。
在以下情況時,醫務人員應先洗手,然後進行手衛生消毒:
1.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2. 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後。
手消毒應按照以下方法進行:
1. 取適量速干手消毒劑於掌心。
2. 按照附錄A中的洗手方法A.3進行揉搓。
3. 確保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乾燥。
此外,外科手洗手和消毒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
1. 不要戴假指甲,並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
2. 在整個手消毒過程中,保持雙手位於胸前並高於肘部,讓水流由手部流向肘部。
3. 洗手與消毒可使用海綿、其他揉搓用品或雙手相互揉搓。
4. 術後摘除外科手套後,應用肥皂(皂液)清潔雙手。
5. 用後的清潔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綿、手刷等,應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應每人使用後消毒或一次性使用;清潔指甲用品應每日清潔與消毒。
2.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如下:
1、洗手與衛生手消毒原則: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
(2)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2、洗手或衛生手消毒指征:
(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後。
(3)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4)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接觸患者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處理污物後。
(6)處理葯物或配餐前。
3、外科手消毒的原則:
(1)先洗手,後消毒。
(2)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4、手套的使用
(1)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當可能接觸血液或其他有潛在傳染性物質、粘膜和非完整皮膚時,應戴手套。
(3)當診療、護理活動結束或不同患者之間,或懷疑手套破損時,取下手套並洗手。
(4)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
(5)醫務人員手部皮膚有破損時應戴雙層手套。
5、手衛生效果的監測
監測要求:每季度進行監測,當懷疑流行爆發與醫務人員手有關時,及時進行監測。
監測方法:被檢人五指並攏,用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浸濕的棉拭子,在雙手手指曲面從指跟到指端往返塗抹2次,一隻手塗抹面積約30cm2,塗擦過程同時轉動棉拭子;將棉拭子用滅菌剪刀剪去操作者手接觸部位,投入10ml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中,送檢。
手衛生效果的要求:洗手、衛生手消毒,細菌總數衛生標准≤10cfu/cm2。外科手消毒,細菌總數衛生標准≤5cfu/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