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唐代女装特点
1、慢束罗裙半露胸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2、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
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着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3、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
“军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武宗时,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
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1)什么国家女装包裹的最严实扩展阅读:
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唐制规定,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
裙子长而多幅。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袄为夹衣,长于襦而短于袍。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套于衫外,流行于唐前期。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脱。
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以红、绿、紫、黄色最为流行,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
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衣料有丝绸、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最为常用。
❷ 穿汉服应该搭配什么样的裤子
穿汉服穿什么裤子
如果是需要把腿部露出来衣服的话,随便穿个宽松的棉麻裤子即可。不过汉服大多数都是上衣下裙,裙子只要不透是不需要穿的。如果要是大摆转圈圈的话,裙子里面就随意穿自己喜欢的打底裤即可。
汉元素的衣服有很多种款式,大致的就是分两类。一类是比较正统的汉服,就是比较复合历史的那种。其中又有很多不同的款。这类汉服的女装是不需要打底裤的啊,正常的风也吹不起来裙摆。相对包裹的也比较严实。男装的话我不是很了解,但印象中男装好像是有裤子搭配的,外袍开叉高的,内搭也应该是有裤子配的。然后另一类汉服就是改良版的~不传统,可以随时穿出去那种~有点民国风吧。那一类衣服如果料子不是很薄的话也是不需要穿打底的。
1、首先得讲究整体。最简单的做法是,上下装全套搭配,最好是一个或两个主色,不要超过三个主色,否则,会过分喜气洋洋而落入俗套,搞得人眼花缭乱。
2、年轻时尚风格:用中式长裤(裙)搭配
,织锦缎或麻质的中式长裤不论是直筒还是宽腿,都可以搭。如果偏好饰品,再加上一条古典风格的长项链,哪怕出席重要宴会也绰绰有余。
3、用中式开襟彩色上装搭配黑色七分裤,再搭配细高跟鞋,都市感油然而生。只要身材保持得好,连衣裙永远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半身裙,得尽量配短装或两件套。
❸ 伊斯兰教的女装(Hijab,Burqa,Niqab)有什么区别。(抱歉不知道这三种衣服中文怎么说)
伊斯兰教的女装(Hijab,Burqa,Niqab)的区别在于它们是不同的服饰。
Hijab是头巾,用来遮盖妇女头发的;Niqab是面纱,有些伊斯兰国家要求妇女把脸部也遮挡起来;Burqa是罩袍是阿拉伯国家、及一些伊斯兰国家里女性的传统服饰,也是多数这些国家的规定。
Hijab是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布,看起来像一条围巾,折叠后包住头,系在下巴上,用来遮盖头发和脖子,只露出脸。
Niqab是一种头巾和面纱的组合,覆盖在头部部、耳朵和脖子,只露出眼睛。Niqab经常延伸到背部中央和胸部。
Burqa是一种罩袍,从头到脚覆盖整个身体。穿上它后,妇女从头到脚就被包裹地严严实实,只能透过眼前一小块网纱看到外面的世界。
(3)什么国家女装包裹的最严实扩展阅读
穆斯林女性到达青春期后,出现在成年男性或者是非穆斯林女性面前都需要佩戴面纱或者头巾,Hijab是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穆斯林女性服饰。
Niqab可以和burqa或其他衣服一起穿。常见于阿拉伯、巴林、科威特、卡达、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以及东南亚、北非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区。
在一些伊斯兰文化中,burqa是女性外出的日常装束,回到家才能移除。Burqa是遮盖得最严实的穆斯林服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