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睡衣种类 » 故宫睡衣怎么保护版权
扩展阅读
什么men睡衣 2025-05-18 04:24:29
老奥拓正时皮带多少钱 2025-05-18 04:13:24

故宫睡衣怎么保护版权

发布时间: 2022-09-27 06:57:09

A. 北京故宫有多少间房间啊

北京故宫八千七百零七间房间。

传说故宫里的宫殿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就这样有了“故宫共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传说,至于那“半”间,说是今天所见文华殿后文渊阁西侧的楼梯间。

后来经分析,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自明永乐时初建到清末,变化很大。其间经过明代的不断扩充,明末战火的毁坏,以及清代的修复、增建、改建。现在所见的文渊阁,是干隆年间为存贮《四库全书》所建,以前是不存在的。

从建筑结构看,“半间”之说难成立。有两种确定“间”的标准。一种是“两架为间”,即两足并列屋架之间的空间为一间。另一种标准是现在通用的标准“四柱为一间”,即四柱之中的面积称为一间。不管用哪种标准衡量,说的那文渊阁的“半间”都不是半间,是一间。

据文献所记,文渊阁形制也为六间,并非五间半。其形制仿自浙江鄞县的天一阁。天一阁建于明代,为嘉靖时兵部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

建阁之初,院内开凿水池,池中隐有“天一”二字,因悟“天一生水”之义,所以阁建为六间,取“地六成之”意。文渊阁沿袭天一阁形制,定位六间建置,两梢为楼梯间,宽仅一步架,但也确为一间,而非半间。由此看来,文渊阁的间数与所传故宫房屋间数无关。

1972年,经考古专家们调查并以四柱为间计算,故宫有房八千七百零七间。

(1)故宫睡衣怎么保护版权扩展阅读

北京故宫参观须知:

1、在故宫博物院内参观游览时请勿吸烟,并提醒他人不要吸烟: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火灾。每个点燃的烟头都可能是对这片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威胁。

2、做文明观众

为不妨碍、影响他人参观,按照国际惯例在展厅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拍照。在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以及特色商品店,因有版权协议,不允许观众拍照展品,请注意警示标志并服从展厅工作人员的管理。

3、尊重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

请不要在古建筑和古树上留下大名,刻画涂写不仅不会英名永驻,反而遭到大家的鄙视。

B. 如何看待台北故宫诉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系出同源,两岸以前存在正统之争,故宫里的文物是国之重器,两岸都在说自己继承了明清皇室多年以来的重要藏品。台湾那边经过几次政党轮替后,有将台北故宫中的藏品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的趋势,但也没说要将这些书画文物还回去。两岸从法理上看还处于内战并未结束的状态,因此台北故宫在和大陆交流的时候,也总是担心自己藏品的安全。虽然从法理上看,台北故宫起诉北京故宫侵权有其缘由,但是,应该明确,台北故宫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文物、典藏,都来自北京故宫,它们都是属于中华民族、中国人包括整个海峡两岸的资产,是老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宝物。如果仅仅为了几幅摄影作品的着作权就隔海兴诉,未免有些小题大做,显得小家子气。

C. 故宫出版的文物图录中的图片有版权吗

肯定有版权啊

D. 去故宫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去故宫浏览需要注意,故宫是禁止抽烟的,并提醒他人不要吸烟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火灾。每个点燃的烟头都可能是对这片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威胁。

要尊重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不能在古建筑和古树上刻画涂,在展厅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拍照。在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展览以及特色商品店,因有版权协议,不允许观众拍照展品,请注意警示标志并服从展厅工作人员的管理。

(4)故宫睡衣怎么保护版权扩展阅读: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实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在参观时请留意自己携带的物品,提防扒窃。不要轻信和接受社会散杂人员派发的各种广告和兜售的商品。严防上当受骗,并欢迎举报。故宫派出所电话:85007494、85007495、65131882。与亲友在参观中走失,可到景运门内西南侧的广播室通知。

E. 历史遗迹或文物是否有版权限制

没有版权限制 不过最好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尤其是故宫这种 比较特殊的

普通的应该是可以的 毕竟那个时候根本还没有所谓的版权概念

你用材料制作模型,应该申请的不是专利吧,只能享有这个模型的着作权,而着作权是在作品完成的时候自动生成的

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公场所的艺术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等是可以的

F. 皇锦这个牌子有姐妹了解么觉得他家图案蛮好的,不知道睡衣床品怎么样

皇锦的图案很多都是以故宫文物为灵感设计的,是个高端家居牌子~追求质感的姐妹一定要整一套他家的真丝床品或者家居服,真丝质感绝了,床品的话用着亲测舒适度很好,真丝滑滑顺顺的,睡着也舒服,提升睡眠质量~天然的东西就是好。网络了解下其他资料。

G. 网红在故宫开大G没事,穿睡衣凭什么被城管曝光

现在并不是说网红在故宫开大G是没事儿,网友所认为的没事只是对这件事的处罚方法暂时没有对外进行公布,但网红在故宫开大G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将有关部门还没有将相应处罚措施公布出来等同于这并不用付出任何代,开大G进故宫这明显就是我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的,它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穿睡衣出行被城管曝光出来我觉得这件事是某种程度上采取的措施是有些不妥,但是穿睡衣出行就真正的正确了吗?就我个人而言,我就认为穿睡衣出行是不文明的行为。

城管做这个行为也是得到批准的,虽说是有点不妥但没必要直接把气撒到城管身上,毕竟维护市容市他们的工作需要,只不过觉得他们的这个方式方法得改变一下,但作为市民的我们在公众场合也得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H. 故宫里能拍照吗

博物馆不准拍照 原来是中国特有

“在巴黎卢浮宫,参观者可以与‘蒙娜丽莎’合影,可为什么在我们的博物馆,参观者跟‘司母戊鼎’合影就不行?”昨天上午,在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炮轰不少博物馆“禁止拍照”等不合理规定,痛陈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弊病。

童明康指出,我国博物馆的不少规章制度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有些制度今天看来,缺乏合理性,但一直没有做相应的改变。博物馆禁止拍照的理由主要是保护文物和保护版权,但童明康以巴黎卢浮宫为例说,卢浮宫从来都没有禁止参观者拍照,因为他们曾经做过实验,用闪光灯几十万次对文物进行照射,其破坏程度几乎为零。但在我国有些博物馆,一旦发现有游客拍照就大声呵斥,甚至动手撕人家的胶卷,还甚至有“严禁触摸玻璃”的荒唐规定,直接影响了观众的热情。“连拍照都不让,服务到位吗?”童明康指出,博物馆再不能用保护文物、保护知识产权这样的托辞,拒绝游客的合理要求。

童明康说,有些博物馆甚至没有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有的省馆,七八年都没开放过一次,甚至连临时的展览都不搞,怎么对得鹉伤叭恕保俊安┪锕菀�晕锶∪耍�夏靡恍┳玖拥母粗破泛��耍�芩闶钦嬲�牟┪锕萋稹保恳恍┎┪锕莸恼构裆嫌檬忠幻��窈竦囊徊慊页荆�澳训懒�蛏ㄎ郎�那�济挥新穑课铱粗饕��蚴欠�窭砟畹娜笔А薄#ㄊ迪吧�炀?记者张演钦 魏辉 通讯员蔡锦明)

博物馆不准拍照的“中国特色”

2005-05-20 08:17:11 来源:南方日报 周虎城

“中国特色”论和国情论一样,常常成为一些人行事的理由。这理由看起来是那么的充分,隐隐还透着“高大全”的味道。不过咱得辩证地看,有些所谓的特色倒真的已然落伍了,非但站不住任何脚,还让人颇觉有些蛮横,不扫一扫,总是难得清爽。

记得刚到广州之时,单位组织一日游,我有幸第一次现场浏览了着名的黄埔军校,也在外面拍了不少好照片。但在校内的文武陈列厅,我极想和黄埔军校校长与政治部主任二位的雕像合影,却被无情地拒绝了。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被拒绝,任何一个去过博物馆又想留此存照的人恐怕都少不了被拒绝的经历。据说博物馆禁止的理由主要是保护文物和保护版权,不过照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的说法,却也不成立——在巴黎卢浮宫,参观者大可与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合影。(见羊城晚报5月17日)

由此恍然大悟:原来博物馆不准拍照是咱们中国特有的,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童副局长一语中的:不准拍照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博物馆甚至没有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最高一级的主管领导这样痛陈,想来这次并没有护短。

可惜,这些“中国特色”不独存于博物馆业中,机场、电信、石油、铁路等各垄断、半垄断、伪竞争行业尚处处可见。从国外打越洋长途回来比咱自己打国内长途还便宜,在机场吃顿快餐价钱吓死老农,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我行我素,一年一度的铁路春运票价上浮……相关部门的官员们每每在遇到关于这些问题的质询时,总是会拿咱们国家如何如何,要考虑到中国特色和基本国情等理由搪塞。可问题是:这究竟真的是老百姓喜欢的中国特色?或者,什么才算是中国特色?

有人将上述问题的症结归结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认为这是完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必要成本。听起来仿佛挺对,可为什么一定要不合理才成其为“中国特色”?

显然,这只是借口。“中国特色”不过是某些部门、某些人借口生财,借此不思改革或者进行假改革的屏障而已。不合理就是不合理,该革除就是该革除,这些所谓的“中国特色”原本也不存在,其中不少还是既得利益者和将得利益者们打着改革的旗号生下来的“蛋”。

文明不分高低,但你首先得是文明。文明是有底线的,塔利班炸掉巴米扬大佛就绝对不是什么文明的表现。当然,我们身处现代社会,讲的是现代文明、当代文明。蛮荒时代的某些行为在今天看来,许多是违背基本人权价值的,但在当时却也文明。然而“中国特色”岂能拿过往的那些标准来要求自己?既然我们建设的目标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国特色”就应当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如此的“中国特色”才不至于令人蒙羞。

换句话而言,某些所谓的“中国特色”其实远已背离了文明的初衷。或许,在改革进程中,有时非得交些学费,但这种学费如果能够不交却故意交,能够少交而有意多交,能够不再交而装傻继续交,然后以国情论、以中国特色来当遮羞布,就实在太不厚道了。依我来看,这种所谓的“中国特色”要不得,当真该扫一扫了。

文物景点为何“禁止拍照”?

http://eladies.sina.com.cn/travel/media/chinatourism990304.html

主持人语:许多读者给编辑部打来电话,对文物景点
禁止拍照的问题不很理解。本期“圆桌会议”就此展开话
题——

主持人●董宇璐

张璇
(女,中国新闻学院学生)

我去过许多文物景点,很多地方都有“禁止拍照”的
牌子,有时感觉大老远跑去,不能拍点照片作纪念,挺遗
憾的。开始,对这种规定很不理解,不就拍拍照片,又不
触摸文物,应该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坏。后来,听说是拍照
时闪光灯对文物有损坏,大概这是不许拍照的主要原因吧。
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想点什么办法,让大家既能拍到照片,
又不让文物受到破坏两全其美最好。因为,通过广大旅游
者的照片,对咱们的文物景点也是一种宣传,有利于弘扬
民族文化。

柴小明

(男,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

国家文物局于1991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文物影视、照
片拍摄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是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
作了六项明文规定。1999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将颁布关
于文物影视、照片拍摄管理方面新的通知。其实,对于文
物,国家文物局只从政策法规上进行宏观管理,具体的管
理工作,是省、市文物单位在不违反国家统一法规的情况
下,根据文物不同的情况进行管理。就说禁止拍照这个问
题吧,我们只在大范围作出规定,比如书画、丝织品、壁
画、漆木器等文物,容易受光照褪色,造成文物损坏,原
则上不得拍摄。但不可能具体规定哪个文物点能拍,哪个
文物点不能拍;哪一件文物能拍,哪一件不能拍。

当然,不用闪光灯,也许对文物不会造成损坏,但也
不敢说不用闪光灯就绝对让拍。可能有的文物景点有一些
特殊情况,关系到版权和资料方面的问题。

毕建宇

(男,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文物处馆员)

80年代,有外国人到故宫拍照,为方便拍摄,到处钉
钉子。后来,这事儿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1984年,文化
部颁布《关于使用文物古迹拍摄电影、电视故事片的暂行
规定》的通知。虽然主要针对影视拍摄,但事实上,我国
古建筑大都是木质的,容易损坏,上面的彩漆也容易褪色
、脱落,拍照时,闪光灯的反复照射对其破坏很大。因此,
一般禁止拍照。

吴世康

(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教授)

普通的可见光波长是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低于
400纳米的紫外线能量很大,容易被物体吸收,从而使物
体变质;而高于700纳米的红外线能量小,不易被物体吸
收,很安全。木材、植物、丝绸等物质都是高分子结构,
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容易受光、电、细菌的影响而变质
、损坏;另外一些物质比如石头、铜铁、陶瓷等不容易受
光的影响。我们使用的闪光灯型号不一,波长有长有短。
但都应是低于700纳米的可见光,或多或少对高分子结构
的文物有破坏。因此,木质建筑物、字画、丝绸制品、壁
画等文物,应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

马继奋

(男,上海博物馆开放部主任)

我们博物馆有的展厅做出禁止拍照的规定,主要因为
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版权方面考虑。因为有的临时
展厅展出的是私人收藏的文物;另一方面我们博物馆的陈
列形式都是馆内工作人员自己设计的,付出了劳动。如果
拍下照片,被别的单位、个人模仿就损害了我们的利益。
第二,从文物保护的目的出发。字画、丝绸等文物很容易
受闪光灯光波的破坏。第三,从安全的目的出发。有人完
整拍下展厅的方位、结构,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的作案
条件。第四,为了保证参观环境。有人为拍照会让别人挪
一挪,让一让,还有三角架一支需要时间,也会给别人带
来不便。

当然,大部分文物比如雕塑、青铜器、陶瓷、印章等
不易受光照损坏的展品,都是允许拍照的。不许拍照的个
别文物,如果参观者不使用闪光灯,我们一般也不干涉。
其实,参观者拍照只是需要一些文物图片资料的话,我们
博物馆制有精美的画册,其它博物馆一般也都有。

许超

(男,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

大家参观的文物和文物景点,都是清朝以前建成的。
对于文物本身来说,本应是版权保护的客体,(版权:作
者或出版者对作品享有的出版或作别种处置的权利。——
本刊注),但这些文物的创作者去世已久,超过了规定的
50年,因此已不受版权保护。

文物景点禁止拍照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出于保护
的目的等。但如果说是因版权问题是说不通的。哪怕是一
些被私人收藏的文物,收藏者拥有文物,但不拥有文物的
版权。收藏者对文物有其它的许多权力,但与版权无关。

沈越

(男,医师、摄影爱好者)

我去过一些寺庙,很多都不让拍照,可能与宗教信仰
有关,可能也有一些迷信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偷
拍就偷拍,或者捐点香火钱,有的大师见我心诚就让拍了。
去其它一些文物景点游览,也有禁止拍照的规定。这是因
为闪光灯破坏文物的原因,比如敦煌的壁画等等。但我认
为应该将“禁止拍照”改为“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因
为,现在胶片很先进,不用闪光灯也能拍出照片。如果谁
在明知破坏文物的情况下仍我行我素,我觉得采取罚款等
措施都不为过。但如果不用闪光灯,不影响文物就不应干
涉。

附: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包括书画、丝织品、壁画
、漆木器等),原则上不得拍摄,而由文物部门提供有关
资料或照片。特殊需要拍摄的,经过审批应一律使用冷光
灯。

——摘自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影视、照片拍摄
管理工作的通知》第四条。

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及已公开开放的文物古迹,除规定
不得摄影的外,应允许一般中外参观旅游者拍摄,严禁乱
收费用。

——摘自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影视、照片拍摄
管理工作的通知》第六条

主持人语:

在记者结束采访之后,有两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合
理、完整的答案。如果不允许拍照是由于闪光灯对文物有
破坏的话,为什么有的游客不用闪光灯,也不让拍照?而
另一方面,有的文物景点,在禁止拍照的规定下,为什么
游人给钱就让拍了呢?

欢迎读者和有关专家来信来稿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图片说明:

1.这样的文物、宗教景点内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是
严格禁止摄影的。

2.同是文物、宗教景点,在泰国的许多地方却可以随
意拍照。此照摄于泰国某佛寺内。

3.法国卢浮宫内可以随意拍照,但不能使用三角架。

(北京全景图片有限公司供图)

2005-09-14 17:43:29: Daisy (上海)
真详细啊,呵呵我好自己的看看

2005-09-15 20:08:49: 无聊的头
我国的博物馆其实就是政府的私家收藏馆。

还有一个很可笑的事例,往往庙门的正门(中门)平常都是紧闭的,只有某某高级别政界大佬到场才能打开。

2005-09-15 22:29:16: 艾玛 want embrace
但某些中国画怕是真的不适合多见光的吧
也许颜料的材料不同

2005-09-25 02:37:20: migo (上海)
在仔细欣赏一件东西的时候,的确不喜欢闪光灯此起彼伏。

2005-09-26 12:08:03: Daisy (上海)
估计数码相机不会出现闪烁问题,
但不准拍照,可能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思.

2005-09-28 12:31:55: 透明河马 (上海)
闪光灯到底对画有没有影响?

对雕塑肯定是没有滴!

那么为什么不开闪光灯也不行?!

可能还是知识产权的原因,博物馆出画册是要收费的。

2005-09-29 15:38:27: JJ (San Francisco/Bay Area)
嗯,这个。。。不准拍照并不是中国特色。很多美术馆,包括纽约打赌会,巴黎朋陪都,罗浮宫,都是可以拍,但是不能用闪光灯。有些展厅,尤其是如果是新人展览,有版权问题的,根本连拍照都不许。很多现代美术管,比如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在很多现代展上都不许拍照。主要分别在于作者是否健在。好像。如果健在,就有版权问题,会禁止拍照。

2005-10-13 09:33:18: 丫丫丫
看了全部文章,觉得不准拍照的原因就只有一个:有些文物是不能用闪光灯的。如此而己,至于博物馆什么的不让拍照,我想有另有以下原因:
1、维护不存在的“权威”,这些博物馆并不是以人为人,你去参观不是你在享受服务,而是它对你的施舍,照相只是“高级顾客”才能享用是理所当然了。
2、游客不会照,有些人去博物馆不是去观赏,而是去那里拍照,欲从这方面来抬高身价。把其它游客的心情都破坏掉了。我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所以有时还真觉得禁止照相的好。
3、博物馆还想以其它方式牟利,照相可能会损害到这些利益。如不准你照相一些相册你就会买下来,让你照了我这些东西还能卖给谁啊?

2005-10-14 09:44:16: christopher (佛山)
美术馆,博物馆总得有个氛围吧,老是劈劈扒扒的,合影什么的,不好.

2005-10-22 10:40:48: welleschan (上海)
不能拍很不舒服,当你看到那么灵的艺术品,我只有偷拍。美术馆比博物馆更严厉,上次法国51件珍品防范得最厉害,都没偷拍成。
不过关键看展览的客体,闪光灯可能会影响纸画一类,但不开闪光灯应该没问题,还是不能拍,不知什么时候能改善。

2005-10-23 18:59:02: Bene Wu
闪光灯会对一些文物造成损坏

2005-11-05 16:13:19: popm (北京)
强光会加速纸张的老化

2005-11-06 09:29:04: 其内问 (上海)
我在的外国就不能随便拍摄
拍摄前需要经过manager同意。。

2006-01-05 22:18:39: 脸盆妹妹 (上海)
偶不喜欢用闪光灯。
不过,好像偶也很少看展览。:)

2006-01-05 23:18:26: 藏青色的puma灯芯绒 (上海)
是不是因为有专着权呢?

2006-01-06 20:40:32: 会唱歌的鲸鱼
如果每个展览每家博物馆都有详尽的资料,价格合理的图版书籍我才不费劲自己去拍呢.买本回家不就的了?几年前去西安碑林,看到昭陵六骏我想找本带全部图的画册都没有!明信片也没有!浮雕啊!还不许拍照!我眼含热泪看了良久还是的走啊~我的最爱~~

2006-01-06 21:02:14: 非鱼 (阿拉巴马)
相对的,英国比利时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也是禁止的。

2006-01-08 23:17:20: KeNJi (广州)
很多文物博物馆都不许拍~但是文物的作者都仙去N年了~应该不存在什么版权的问题吧!!!

I. 故宫的东西为什么要收取版权费

“故宫”不仅仅是宫殿,还是一个国有的文化标志,是一个金字招牌。是具有其版权的。
故宫《千里江山图》文创作品”和“XX基于《千里江山图》的文创作品,原作藏于故宫”,前一个可能侵权,后一个不侵权。“故宫”俩字作为“招牌”在涉及商业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属于国家的(故宫文创团队)。
版权费一般指版税。 版税又称版权使用费,是知识产权的原创人或版权持有人对其他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人所收取的金钱利益。使用拥有版权、特许权、着作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人士便可能需要付版税。

J. 《上新了·故宫》中哪些情节你印象深刻

与以往文化节目不同,这是第一档由故宫出品的电视节目,故宫院长单霁翔担任出品人,故宫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担任节目总编剧。祝勇说,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故宫宣传进入了新的阶段,更全面地向公众开放、与大众交流。在节目中,邓伦、周一围担任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每期还会加入其他明星,由他们带着观众去发现故宫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得到灵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文创产品。

在第一期节目中,摄制组来到了故宫尚未对外开放的宁寿宫花园,参观了符望阁藻井、倦勤斋,里面的竹簧雕刻、竹丝镶嵌、掐丝珐琅、通景画不仅让嘉宾大呼“好夸张”,还让很多人“开了眼”。通过倦勤宅,看到了一个更生动的干隆,“一方面想在俗世中寻找一片清静之地,另一方面肩上的责任重大,一个帝国的盛衰把握在他手里,这是他生来就有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