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赫哲族鱼皮服饰的鱼皮服饰种类
1、鱼皮袍
赫哲族的鱼皮衣服多用胖头、赶条、草根、鲩鱼、鲟、大马哈、鲤鱼等鱼皮制成,长衣居多,主要是妇女穿用。式样如同旗袍,袖子短肥、腰身窄瘦,身长过膝,下身肥大。领边、衣边、袖口、前后襟等处都绣有云纹或用染色的鹿皮剪贴成云纹或动物图案,并用野花汗染成红、蓝、黑等颜色,风格淳朴浑厚、粗犷遒劲。早年衣下边往往还要缝缀海贝壳、铜铃和缨络珠琉绣穗之类的装饰品,更加别致美观。鱼皮袍等鱼皮服饰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湿、易染色等特性。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硬化、不会蒙上冰。
2、套裤
赫哲族渔民的鱼皮套裤是用怀头、哲罗或狗鱼皮制成的,分男女两种。一般都是比较肥大的,套在裤子外面,男式的上端为斜口,女式的上端为齐口。主要是捕鱼和劳动时穿的,冬季可抗寒保暖,春秋可防水护膝,大都绣有花纹或镶有花边。
3、半市筒皮靴
既可冬季穿也可夏季穿,具有不受潮湿、不挂霜、不打滑等优点,深受赫哲人喜爱,延续时间最长,使用也最广。冬季穿时,为了保暖,里边需套上狍皮袜头或絮上乌拉草。
‘贰’ 民族服饰欣赏:赫哲族服饰图片
赫哲族的服饰别具特色,有用鱼皮做成的鱼皮长衫、鱼皮套裤、鱼皮靰鞡,鱼皮衣的特点是轻巧、暖和、经久耐磨耐扯,且不透水。男子早年以穿鱼兽皮衣为主。兽皮衣主要用狍皮、鹿皮。以鱼兽皮衣为主,夏季戴桦皮帽,形如斗笠,长项大檐,可遮阳蔽雨,帽上有各种云卷和花纹,常戴帽分帽头、帽耳、帽罩三部分。
帽头呈西瓜皮形,无帽疙瘩,冬季在帽内缝上皮了保温。狩猎时一般戴狍皮伪装帽。上穿皮衣,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脚穿袍皮袜,鱼兽皮靰鞡。戴狍皮手套。妇女早年以穿鱼兽皮为主,今穿棉布也较普遍。兽皮衣有狍皮或鹿皮上衣,也有用鹿皮做坎肩的。
鱼皮上衣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高起的立领。下穿狍皮长裤或鱼皮套裤。脚穿狍皮袜、鱼兽皮靰鞡。过去赫哲族姑娘梳一条辫子,已婚姻妇女和寡妇梳两条。年纪大的戴耳环,年轻的戴耳钳,并都带镯子。
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象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男人穿的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
此外赫哲人还曾用鱼皮做裹腿、围裙、手套等。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装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赫哲人也穿上了毛料衣服。鱼皮不再是赫哲族的遮体服饰,而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被收藏于艺术的宝库博物馆之中。
鱼皮衣饰,多是妇女穿用。赫哲族妇女穿着的上衣样式,相似于满族人的旗袍,襟长过膝,腰身窄,下身肥大,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衣领。领边、袖口、衣边都饰有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致美观。
赫哲人男女劳动时都穿鱼皮套裤。赫哲族渔民的鱼皮套裤是用怀头、哲罗或狗鱼皮制成的,分男女两种。男式的上端为斜口,女式的上端为齐口,并镶有或绣有花边。冬天穿它狩猎抗寒耐磨,春秋穿它捕鱼防水护膝。
‘叁’ 赫哲族流传千年的技艺,鱼皮如何做衣服
在我国最北部的一个省份,黑龙江就但有着寒冷的气候,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边境文明。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鱼皮制造衣服着称。虽说制作衣服原理都是先纺线,再织布裁衣,但是,鱼皮那薄薄的一层,把它制成线,然后再做成衣服的确是一件很复杂精巧的事情。不过这项需要独具匠心的手艺,已在赫哲族发扬近千年。除了必备的鱼线制作,之前以及后续还有很多加工项目要做。
在一番辛苦的取出完整的鱼皮之后,赫哲族的人一般要先将其晾晒去去水分。然后还要将它切成块,再进行干燥。在微微的热度的时候,涂上一层鱼肝油,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在这热冷交替的时候,用快刀切丝,最后将切好的鱼丝定型。之后就和寻常织布做衣服的过程类似了。最后这种用鱼皮制作出来的衣服,在东北寒冷的条件下,非常的实用,之前经常有人说在冬天雪地里躺着,只要穿上这一层鱼衣,到了半夜甚至都会发热,可见赫哲族高超的技艺和智慧。
‘肆’ 鱼皮衣服的介绍
鱼皮衣服是过去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充分说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顽强意志与高度智慧。鱼皮衣服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
‘伍’ 传说赫哲族的衣服是用鱼皮制成的,是真的吗希望能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赫哲族人一向以杀生鱼为敬。
不仅以鱼肉、兽肉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制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缀两排用鲶鱼骨做的纽扣,女子多穿鱼皮或鹿皮长衣,式样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鱼皮套裤以及狍皮、鹿皮和鱼皮制的鞋子。用鱼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馆里,可以看到了展出的两套用熟好的大马哈鱼皮缝制的男女鱼皮套装,做工考究,款式古朴大方。
鱼皮衣:赫哲族人以捕鱼和狩猎为主,有着古老而独具民族特色的鱼皮服饰,早年的妇女们先把揉制加工好的鱼皮鱼线用野花染成各种颜色,然后精巧地缝制成各种鱼皮服饰,并磨鱼骨为扣,缀海贝壳为边饰。鱼皮衣服是把鲢鱼、鲤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受满族服饰的影响,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袖管宽而短,没有衣领,只有领窝。衣裤肥大,边沿均有花布镶边,或刺绣图案,或缀铜铃,显得光亮美观。
套裤:鱼皮套裤有男女两种。男人穿的上端齐口,裤脚下沿镶黑边。冬天穿上狩猎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鱼可防水护膝。赫哲族渔民的鱼皮套裤是用怀头、哲罗或狗鱼皮制成的,分男女两种。男式的上端为斜口,女式的上端为齐口,并镶有或绣有花边。
赫哲族的鱼皮袍等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缝衣服的线也是鱼皮的。鱼皮线是将胖头鱼皮(因其皮薄,做出的线细)的鳞刮掉熟好,涂抹上具有油性的狗鱼肝,使之保持柔软干燥,然后将其叠好压平,切成细丝即可,使用时再勒一勒,就更细而柔滑流利了。鱼皮袍等鱼皮服饰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湿、易染色等特性,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硬化。近几十年来,随着赫哲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和纺织、化纤等各种现代服装面料的大量输入,鱼皮服饰在现实生活中已不多见了。
桦皮帽:赫哲族的桦皮帽是夏天戴的,形如一般的斗笠,顶尖檐大,既可避雨,又可遮光。帽檐上刻有各种云卷纹、波浪纹以及狍、鹿、鱼的形象,轻巧美观。姑娘常将精心制作的桦皮帽送给自己的心上人,作为爱情的信物。
手套:赫哲人的手套多用狍皮制成,主要有“沙拉耶开依”(五指手套)、“瓦拉开依”(皮手闷子,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和“考胡鲁”(皮手闷子,筒长并有活口)三种。三种手套各有特点,“瓦拉开依”便于拿东西却不能握枪射击。“沙拉耶开依”精巧美观,套口处多镶有灰鼠皮边和云字花边,手背面上还多绣有花纹,又便于拿东西和射击,但保暖性较差。人们在冬季出猎时喜欢戴“考胡鲁”,戴上它后,可以把筒套在袖口上,并用皮绳系紧,手可以从手掌面手腕处的开口自由出入指套。
‘陆’ 鱼皮衣的传统服饰的款式
赫哲族传统服饰的原料多采用抗寒耐磨的狍、鹿、貉、貂等兽皮或鱼皮。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和民族自称不同,制作衣服的兽皮和鱼皮也各有不同,松花江流域的主要以狍皮、鹿皮为衣料,鱼皮次之;而居于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沿岸的多以鱼皮为衣料,鹿皮、狍皮兼之。为了适应当地四季分明自然环境,冬季和夏季的服饰款式略有差异,但都极具民族特色。
赫哲族男子传统服饰款式,冬季多为狍皮、鹿皮缝制的长袍,宽袍大袖,袍长及膝,毛朝里、皮朝外,外系绣花腰带;下着皮裤或棉裤,脚穿狍皮、鹿皮或鱼皮靰鞡,头戴貉(俗称“孬头”)皮帽、狍头帽、狗皮帽等,戴狍皮手套。长袍的衣袖、衣襟、领口均用黑色云纹镶滚。穿时将衣袖、领口的皮毛翻于外面,即保暖又有装饰的效果,充分显示出狩猎民族英勇剽悍的性格。夏季多穿光板皮或鱼皮缝制的衣服,其服饰款式多为对襟式短衣,立领、长袖,并在领口、衣襟、袖口处,镶绣黑色云纹、回形纹,对襟处缀饰两排鲶鱼骨磨制的扣子。头戴桦树皮制作的遮阳帽,其造型似斗笠,尖顶大檐,既遮挡阳光又能挡风雨,帽檐上还缀饰鱼纹或花草纹。
赫哲族女子传统服饰款式,冬季多着鹿皮或狍皮缝制的长袍,也有用皮布混制的长袍。受满族的影响,服饰款式形同满族的旗袍,无领斜襟,衣摆长过膝,腰身稍窄,下身肥大成扇形,袖肥而短。领口、袖口、衣襟、下摆镶滚黑色云纹或鱼鳞纹宽边,并在衣摆下坠饰铜铃或海贝。夏季女子传统服饰质料多为鱼皮或布缝制,款式多为短衣长裤、收腰长袍或短衣长裙等,并在领口、袖口、衣襟处镶绣黑色云纹宽边,头上多戴三角绣花头巾或桦树皮帽。
‘柒’ 鱼皮的鱼皮衣服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县,现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他们捕鱼、食鱼、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在历史上以“鱼皮部落”为世所知。鱼皮制品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冷水鱼皮质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比较耐磨,便于在生产生活中使用。
鱼皮文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内存在的特色文化。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至今只有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的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过去赫哲族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20世纪50年代以前,赫哲人大都喜欢穿用鱼皮为面料做成的服装,主要有套裤、手套、绑腿和妇女穿的长衣。后来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原因而逐渐被其他材质所取代,这种传统手艺也渐渐失传。 1、选择材料
做鱼皮衣服的材料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并不是什么鱼皮都可做衣服。首先要选择比较大的,一般都选用十几斤或几十斤的。另外,在长期的实践中,赫哲人针对当地各种鱼皮的特点,逐步摸索并掌握了适合做不同衣物的材料:胖头鱼、狗鱼、捣子鱼的皮,是做鱼皮线和裤子的材料;大玛哈鱼、细鳞、哲罗、鲤鱼等可做手套;槐头鱼皮较大,适合做套裤、口袋以及绑腿、鞋帮等。除鳇鱼皮制品结实耐用能防浸水膨胀腐烂、适合夏天穿着外,其他鱼皮制品均为冬季不下水时穿用。
2、工序
赫哲族妇女将捕来的胖头、干条、草根、鲤子等鱼的鱼皮剥下,将剥掉的鱼皮略为放干燥,用熟鱼皮的木棰在槌床上反复捶打,直捶至鱼皮柔软为止。做鱼皮线时,将鱼皮剥下撑开晾干,四角不整齐的地方切去,在上面抹一层鱼肝油,使鱼皮潮湿后卷起来,用小木板紧紧捺住,用快刀切成细线,线的一头要细一些,以便穿针,再将其用野花染成各种颜色,就可以根据生活的需要,裁剪、缝制各种衣服了。 1、鱼皮袍
赫哲族的鱼皮衣服多用胖头、赶条、草根、鲩鱼、鲟、大马哈、鲤鱼等鱼皮制成,长衣居多,主要是妇女穿用。式样如同旗袍,袖子短肥、腰身窄瘦,身长过膝,下身肥大。领边、衣边、袖口、前后襟等处都绣有云纹或用染色的鹿皮剪贴成云纹或动物图案,并用野花汗染成红、蓝、黑等颜色,风格淳朴浑厚、粗犷遒劲。早年衣下边往往还要缝缀海贝壳、铜铃和缨络珠琉绣穗之类的装饰品,更加别致美观。鱼皮袍等鱼皮服饰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湿、易染色等特性。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硬化、不会蒙上冰。
2、套裤
赫哲族渔民的鱼皮套裤是用怀头、哲罗或狗鱼皮制成的,分男女两种。一般都是比较肥大的,套在裤子外面,男式的上端为斜口,女式的上端为齐口。主要是捕鱼和劳动时穿的,冬季可抗寒保暖,春秋可防水护膝,大都绣有花纹或镶有花边。
3、半市筒皮靴
半市筒皮靴,既可冬季穿也可夏季穿,具有不受潮湿、不挂霜、不打滑等优点,深受赫哲人喜爱,延续时间最长,使用也最广。冬季穿时,为了保暖,里边需套上狍皮袜头或絮上乌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