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术室里,进行哪些操作必须带手套
带手套属于双向保护,如果你觉得病人的血迹及体液会污染你的话你可以带手套保护你自己,此时带的只是一般的手套不需要带无菌手套,如果你参与无菌操作,就必须带无菌手套,包括打麻醉,接触手术器械,接触病人伤口等
2. 如何正确使用手套
这个手套根是一次性手套,还是外边带的手套?要是一次性手套就是弄东西的时候给她带上,然后弄完了给他摘了,要是外边带的手套出去,天冷,出去就得带上
3. 佩戴无菌手套的注意事项
1、未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的外面。
2、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注意勿触及手套外面;再用已戴好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翻折部的内侧面,帮助左手插人手套内。已戴手套的右手不可触碰左手皮肤。
3、将手套翻折部翻回手术衣袖口。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在手术开始前,双手应放于胸前。
4. 生活中常见的无菌操作有哪些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无菌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3、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操作间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无菌操作
5.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是否正确
医务人员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征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开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诊疗活动时要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应当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1、个人防护用品通用准则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4)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在使用后仔细弃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资源有限无法获得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则使用可再利用的装备(如布料的隔离衣或防护服),每次用完后正确消毒。在摘脱及抛弃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后,总是立即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保护躯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装置。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患者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卫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洗手方法: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
手消毒剂: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4、面部防护
进行有可能造成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溅或喷出的操作时,应佩戴面部防护装置,包括外科口罩和护眼装置(面罩,护目镜),以保护眼结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能会有分泌物喷出,应佩戴护眼装置。注意普通的眼镜不能用于防止液体溅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护。
5、安全注射与防针被刺
操作结束后处理针头、手术刀和其他锐器或设备时防止被刺伤或者划伤,锐器放置在硬质材料的锐器盒中,容器应放置在靠近操作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
6. 手术室常用无菌技术操作有哪些
铺无菌器械桌,手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倒无菌溶液,传递无菌器械,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等等,到处都是无菌操作
7. 手术室常用无菌技术有哪些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区域和无菌物品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卵圆钳:钳的柄部有两环,使用时手指套入环内,钳的下端(持物端)有两个小环,可用以夹取刀、剪、钳、镊、治疗碗及弯盘等。由于两环平行紧贴,不能持重物。
三叉钳:结构和卵圆钳相似。不同处是钳的下端为三叉类,呈弧形向内弯曲。用以夹取盆、盒、瓶、罐等较重的物品。
镊子:镊的尖端细小,使用时灵巧方便。适用于夹取棉球、棉签、针头、注射器、缝针等小物品。
无菌容器:
无菌盒
罐
治疗碗
无菌溶液(密封瓶,烧瓶)
无菌包:包布
治疗巾
敷料
标签
化学指示胶带。
治疗盘
2%碘酊
70%乙醇
棉签
签字笔
2.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的无菌广口容器内,液面需超过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1/2处。容器底部应垫无菌纱布,容器口上加盖。每个容器内只能放一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尖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手指不可触摸浸泡部位。使用时保持尖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图5-8),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尖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并将轴节打开。如取远处无菌物品时,无菌持物钳(镊)应连同容器移至无菌物品旁使用。
(3)无菌持物钳(镊)不能触碰未经灭菌的物品,也不可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新消毒灭菌。
(4)无菌持物钳(镊)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消毒灭菌1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外科病室每周2次,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或其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灭菌1次。。
8. 临床护理中有哪些属于无菌操作
1)手术开始前15~20分钟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做好器械桌的整理准备工作,检查各种器械、敷料及其他用物是否完备。根据手术步骤、使用先后把各种器械、敷料等物品分类顺序排列。
2)术前、术中缝合伤口时,与巡回护士准确细致地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核实后登记。术毕再自行清点一次,确保无误,以防遗留在体腔或组织内。
3)手术开始后,按手术常规及术中情况,向术者、助手传递器械、纱垫等物。做到主动、敏捷、准确。
4)保持手术野、器械托盘及器械桌的整洁、干燥。器械用后,迅速取回,擦净血迹。器械及用物按次序排列整齐。用于不洁部位的器械,要区别分放,浸入药液中或递给台下护士处理。防止污染扩散。
5)随时注意术中的进展情况,若发现大出血、心跳骤停意外时,应沉着果断及时与巡回护士联系,尽早备好抢救器械及物品。
6)保留切出的任何组织,需送检部分用10%福尔马林固定,术毕写上病人姓名、病室、日期等并填好送留标本登记簿。
7)术毕协助擦净伤口及引流管周围的血迹,包扎伤口及固定好各种引流物。
8)处理术后器械及其他物品。精密、锐利手术器械分别处理,切勿损坏及遗失零件。并对手术间进行清理整顿。
9. 如何正确使用医用手套
正确使用医用乳胶手套的方法:
1 、戴干手套法 双手先沾滑石粉(或医用淀粉)少许,以利戴手套;
2、右手拿住手套反折部之内面,取出一双干手套,左手先伸入左侧手套中,戴手套后,将左手伸入右手反折部之外圈内,然后右手伸入手套(先戴右侧手套亦可);将手套之反折部,拉到袖口之上不露出手腕;
3、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后,不能接触皮肤,以后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上滑石粉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