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接触硝酸等强腐蚀性化学品时手部防护应采用 什么手套
有个标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可以参考一下。
但也没有说,可以把所有危险化学品一一罗列兵说明分别配置什么防护用品的。
要根据不同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来选取不同的防护用品。
一般购买化学品时,厂家都会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里面会具体说明应该配置什么防护用品。
就酒精而言(工业酒精,无水乙醇),它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皮肤可能接触时,应佩戴橡胶手套,如果大量接触,应佩戴化学防护手套;在可能产生飞溅时,应佩戴化学防护眼镜或护目镜,如果可能大量飞溅的,应佩戴化学防护面罩。
Ⅱ 实验室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要处理腐蚀性、毒性或未知毒性物质,粗糙或尖锐等物体时,一定要佩戴上劳保防护手套,以确保手部得到了保护。使用劳保防护手套之前,应该对自身的作业环境以及工作范畴做一个预估,选择出合适的劳保防护手套。在使用之前,应检查一下手套是否有变色、穿洞或者裂缝等现象。处理一些低温物质时,手套应较为宽松,以便于低温液体进入手套时,使用者可以快速的除去手套。
1、要处理腐蚀性、毒性或未知毒性物质,粗糙或尖锐等物体时,一定要佩戴上劳保防护手套,以确保手部得到了保护。
2、使用劳保防护手套之前,应该对自身的作业环境以及工作范畴做一个预估,选择出合适的劳保防护手套。
3、在使用之前,应检查一下手套是否有变色、穿洞或者裂缝等现象。
4、处理一些低温物质时,手套应较为宽松,以便于低温液体进入手套时,使用者可以快速的除去手套。
5、在实验室内,切勿公用劳保手套,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在穿戴实验室手套之前,应该将双手清洗干净,穿戴完后,也应该对双手进行清洁,并且可以涂一些护手霜以补充天然的保护油脂。
Ⅲ 九类危险品分别是哪些
根据所具有的不同危险性危险物品分为九类
一、爆炸品
本类货物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二、压缩气体
压缩气体,是指在-50℃下加压时完全是气态的气体,包括临界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0℃的气体。高(低)压液化气体,是指在温度高于-50℃下加压时部分是液态的气体,包括临界温度在-50℃和+65℃之间的高压液化气体和临界温度高于+65℃的低压液化气体。
三、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易于挥发和燃烧的液态物质。其闪点(表示可燃液体性质指标之一)低于28.1°C的为一级易燃液体,极易燃烧和挥发,如汽油等。
四、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指燃烧点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极易引起急剧燃烧或爆炸的固态物质。有的某些易燃固体发生燃烧时还放出有毒气体。
五、氧化物
氧化物(Oxide)属于化合物(当然也一定是纯净物)。其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若为金属元素,则称为金属氧化物;若另一种不为金属元素,则称之为非金属氧化物。
六、有毒物质
一般的定义为凡是以小剂量进入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能够导致健康受损的物质。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有毒物质是相对的,剂量决定着一种成分是否有毒。
七、放射性物质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作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
八、腐蚀品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九、其他危险品
危险物品,即由于其化学、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危险,可能引起人身伤亡、财产损害的物品。显然,这是从物品的性质上所作的界定。通常讲,危险物品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3)采有毒性气体时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生产中危险品的使用
接触有毒药品时应带橡皮手套;接触有毒气体时,须带好防毒口罩或面具;烧煮强酸、强碱时,要带好眼罩(镜)。危险品的领用必须审批限量发放,并由生产使用人员亲自办理,不得由非生产使用人员转手办理。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危险品的性质和防护知识,操作谨慎,确保安全。
管理人员必须会同保卫部门人员对使用危险品的全过程予以严格控制和监督。对领、用、剩、废、耗的用量必须详细记录;剩余药品应及时退库不得在生产车间、实验室过夜;剧毒品的容器废液、残渣等应妥善处理,严禁乱抛。
在生产和实验休息时间,使用人员严禁将危险品使用现场,在工作交接班时,必须严格进行危险品使用管理的交接手续。保管人员每周应将危险品的购、用、存的数量清理一次,分别报生产管理和安全保卫部各一份。
Ⅳ 在有毒场所作业时必须佩戴
如果有毒物质是气体必须戴防毒面具。如果有毒物质是固体,要戴口罩,穿工作服,如果有毒物质是液体,要戴口罩,穿防水工作服,戴手套。总之要采取严格的防毒措施。
中毒预防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物质,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
生产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应从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对于在舱室内施工的应有通风排毒措施,降低空气中含毒物的浓度,施工人员应有个体防护用具并正确使用,尽可能减少毒物进入人体。
严格遵守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消除和减少误操作。
加强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根据生产性质、特点,其工艺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要求,还应有可靠的安全生产措施。
6.5定期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以便观察毒物污染造成危害的程度,及时改善环境,使毒物浓度控制在对人无害的水平以内。
Ⅳ 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措施
1. 硫化氢防护措施:
(1)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排风和全面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2)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式自给式呼吸器。
(3) 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睛。
(4) 防护服:穿防静电服。
(5)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6)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 一氧化碳防护措施
(1)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2)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4)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3. 氨气泄露处置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等。
(1) 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 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4. 氮气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Ⅵ 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
关于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的回答如下:
涉及有毒试剂的操作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器具、了解试剂毒性,在通风橱中操作、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操作人员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前必须要佩戴好过滤式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手套、防毒工作服。使用有毒有害试剂时,一定要在通风的场所中操作,一般在通风橱中操作,操作时通风橱的玻璃门一定要拉到面部以下才能打开有毒有害试剂的瓶口。
使用完有毒有害试剂后,实验用具要及时清洗,桌面应用干净的布擦净,操作人员也要清洗手部。
实验药品管理办法:
1、化学药品保管室要阴凉、通风、干燥,有防火、防盗设施。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有火源(如电炉通电)时,必须有人看守。
2、化学药品应按性质分类存放,无机物可按酸、碱、盐分类,盐类中可按周期表金属元素的顺序排列如钾盐、钠盐等,有机物可按官能团分类,如,烃、醇、酚、醛、酮、酸等。另外,也可按应用分类:基准物、指示剂、色谱固定液等。
并采用科学的保管方法:如受光易变质的应装在避光容器内;易挥发、溶解的,要密封;长期不用的,应蜡封;装碱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等。
3、对危险化学药品要严加管理:此处所称的危险化学药品,是指用于实验的易爆、易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4、易燃、易爆物品贮藏室内禁止闲人入内,严禁在室内吸烟和使用明火。危险药品仓库(或柜)周围和内部严禁有火源。
5、用不上的危险药品,应及时调出,变质失效的要及时销毁,销毁时要注意安全,不得污染环境。
6、对危险品,要做定期检查,要求包装完好,标签齐全,标志明显。实验中的废水、废液、废包装,以及其他残存物,应做妥善处理,不要乱扔乱放,以防发生事故。
Ⅶ 量取二甲苯聚乙烯丁烷时需要佩戴什么手套
有机实验室大部分情况下PE手套就够了,能挡很多有机物,就是比较滑,如果怕滑而且有条件的话可以再加一层丁腈手套
PE+丁腈,双层防护下来我碰王水啥的也不怂
Ⅷ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哪种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医用橡胶手套。
一、手套的分类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1、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符合GB7543。
2、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符合GB10213。
(二)可重复使用手套
1、橡胶耐油手套:符合AQ6101,为接触矿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种溶剂时戴用的手套。
2、耐酸(碱)手套:符合AQ6102,为接触酸碱喾液时戴用的手套。
3、浸塑手套:符合GB/T18843,用于防水、洗涤剂、脏污及轻微机械等伤害,仅适用于清洁工等类似工种手套。
(8)采有毒性气体时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医用手套加入粉末后形成的风险为可能造成患者伤口感染、形成肉芽肿、脏器粘连等并发症,导致医务人员过敏反应等。在有粉医用手套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向手套中添加粉末,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及对操作工人的伤害。
有粉医用手套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中的警示信息,提醒医疗机构和使用者合理选择、安全使用。
Ⅸ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什么来选择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级别安全水平和工作性质来选择个人防护装备。
一、眼睛及脸部防护
1、安全防护眼镜:眼睛和脸部是实验室最容易被事故伤害的部位,在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有害光线及加工玻璃制品等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眼镜。防护眼镜的镜框应有遮盖,以防溶液溅入。取样时、碱性化验操作时、有粉尘飞扬时必须佩戴。在有长期噪音时需要佩戴耳塞。
2、当化学物质溅入眼睛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数分钟,然后去医务室进行治疗。
工作人员不得穿凉鞋、拖鞋以及高跟鞋进行实验,应穿平底、防滑、合成皮或皮质的满口鞋。
1、脚步防护:工作鞋具有耐酸碱、防压伤、防刺穿功能;工作期间必须穿着工作鞋。
2、急救药箱:实验室配有急救药箱;熟悉防止地点。
四、身体防护
1、进入实验区域的人员应身着工作服,目的是防止皮肤和衣物受到化学试剂的污染。
2、经常清洗工作服,当受到严重污染或腐蚀后,必须换下更新并妥善处理。
3、为了防止工作服上附着的有害物质扩散,工作服不得穿到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
Ⅹ 进行有毒物质的什么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或面罩,手套
进行有毒物质的试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或面罩,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