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手部皮肤破损戴什么手套
扩展阅读
小腿大穿什么裙子 2025-09-11 03:54:35
广州高端童装货源在哪里 2025-09-11 03:19:44
穿旗袍衣服怎么赞美 2025-09-11 03:14:40

手部皮肤破损戴什么手套

发布时间: 2022-09-09 18:56:52

❶ 什么是乡医规范穿脱工作服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❷ 手部经常有割伤的危险,戴一般的防护手套又很笨重,大家有好的建议吗

手部有割伤的危险一定要戴防护手套的,一般的防护手套只会一味的加厚,其材质本身普通并不防割,你可以试试bestop的防割手套,它是用特殊的防割纱线针织的,真材实料防护手部的割伤意外,也许能够帮助你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用太感谢我,因为我是个活雷锋,哈哈。

❸ 标准预防包括什么

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

1、洗手和手消毒(手卫生);

2、在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或预计上述物质会发生飞溅时需要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医用手套、口罩、医用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或鞋套、帽子等;

3、及时、正确地处理使用后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和布类,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4、小心处置锐器,医疗活动中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5、注意环境控制,对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

6、正确地处理医疗废物。

操作原则

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

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

3、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4、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

5、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6、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

7、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身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8、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

❹ 医用手套有哪些不同规格和尺寸

1、丁腈手套:是乳胶手套最理想的替代品,高度贴合手部肌肤,具有超强的舒适性。适用于高风险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无菌操作;涉及锐器的操作、处理细胞毒性物质和消毒剂。

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灭菌手套和非灭菌手套,而非灭菌手套又分为清洁检查手套和家政手套。

2、外科灭菌手套:无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如手术操作、分娩、中央导管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等。

3、清洁检查手套:清洁非无菌,一次性使用。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使用。

4、家政手套:清洁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环境物表的清洁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4)手部皮肤破损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手套的使用

1、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❺ 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应在(+)完成戴手套+A+病房+B+清洁区+C+潜在污染区+D+污染区

摘要 您好,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应在 进入A C 前 完成戴手套 +A+病房+B+清洁区+C+潜在污染区+D+污染区,选择A C.

❻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是否正确

医务人员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征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开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诊疗活动时要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应当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1、个人防护用品通用准则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4)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在使用后仔细弃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资源有限无法获得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则使用可再利用的装备(如布料的隔离衣或防护服),每次用完后正确消毒。在摘脱及抛弃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后,总是立即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保护躯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装置。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患者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卫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洗手方法: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

手消毒剂: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4、面部防护

进行有可能造成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溅或喷出的操作时,应佩戴面部防护装置,包括外科口罩和护眼装置(面罩,护目镜),以保护眼结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能会有分泌物喷出,应佩戴护眼装置。注意普通的眼镜不能用于防止液体溅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护。

5、安全注射与防针被刺

操作结束后处理针头、手术刀和其他锐器或设备时防止被刺伤或者划伤,锐器放置在硬质材料的锐器盒中,容器应放置在靠近操作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

❼ 二级防护穿什么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②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③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注意事项:
① 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②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③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④ 接触疑似患者,隔离衣或防护服应在接触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⑤ 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⑥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⑦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❽ 医务人员穿戴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为

穿脱程序。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
执业药师考试章节知识点归纳,祝你轻松取证。
移动端题库:http://m.hqwx.com/tiku/zyys/?utm_campaign=hehuoren
PC端题库:http://hqwx.com/tiku/zyys/?utm_campaign=hehuoren

❾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进行护理操作时,须戴几层手套

指导意见:
你好;建议你吃点消炎药.也可以吃点清热解毒的中药.祝你健康;;

❿ 手部皮肤破损应戴什么手套

不皮肤受损 带一个针织的手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