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吸痰护理的具体步骤
我也是名护士,护士真的是很累考不完的理论练不完的操作。简单的给大家整理一下吸痰我们医院练习的是经气管插管吸痰。。希望可以采纳。
经气管插管吸痰法
报告老师我是一号选手,我操作的项目是经气管插管吸痰法,我准备的病例是患者李伟男50岁,入院诊断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意识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测T:37 度 P:88次/分 R:15次/分
BP:150/80mmHg氧饱和度90%。先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参数: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5次/分氧气浓度70%呼吸比为2比1,呼吸模式为间歇期通气模式,气道压力高,呼吸机报警 遵医嘱给予吸痰,下面对患者进行评估。
下病房(带听诊器)评估核对床尾卡腕带。您好我是李伟的责任护士,由于李伟气道压力高我先帮他听一下肺部情况。痰鸣音重(翻身扣背)如果是清醒病人鼓励患者按拍背的节奏进行咳嗽。考虑气道压力高,还是痰量较多引起的,需要吸痰,吸痰的目的是: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供养,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请您配合一下,气管深度24cm,正常范围22-25cm固定牢固。按呼吸机智能健吸痰前给予纯氧2分钟。您先稍作休息我回去准备用物。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患者气道压力高,SPO2:90%肺部痰鸣音重需要吸痰,无特殊生理需求。病房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适合此项操作。我所准备的用物均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破损可以使用。必要时备张口器,舌钳,压舌板,插线板。我已着装整洁可以开始操作。
检查 成人负压0.04-0.053兆帕,小儿不大于0.04兆帕。各管道连接正确性能良好
核对床位卡腕带。现在开始操作:检查无菌溶液倒入无菌容器中。连接管压在指间盘下。断开呼吸机接头连接膜肺。吸痰过程中口述:“插管深度20cm,如有阻力左右旋转向上提拉,避免反复提拉,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如需连续吸痰应间隔2-3分钟。”弃去手套及吸痰管,连接管将容器内的液体吸净压于治疗盘下。“连接呼吸机接头给予纯氧两分钟。”
取出纱布包好连接管24小时有效。
口述: 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口唇,呼吸是否改善,如氧饱和下降心率增快应立即停止吸痰,待恢复正常后再吸痰。口腔吸痰困难者可由鼻腔吸痰,但颅骶骨折患者禁用。吸痰者顺序为气管插管,口腔,鼻腔。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吸痰前后给予2分钟纯氧吸入,以防缺氧。储液瓶内液体超过三分之二时要及时倾倒。
无菌巾擦净患者口鼻腔分泌物。按呼吸智能健调到原来氧浓度。听诊器听:痰鸣音减轻。轻轻摇下套管: 固定牢固。整理床单元。再次查对。
记录:于-年-月-日-点,为患者吸出痰液量10ml呈白色。呼吸机参数:潮气量500ml 血氧饱和98% 血压120/80mmHg
签字
❷ 吸痰的有效指征
吸痰的有效指征:
需要吸痰的人一般都是不能自主排痰的病人或有些病限制排痰的。有效的指征,当然就是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是个大前提。只要呼吸道通畅了,那呼吸就没有问题,你的吸痰也就有效了。
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于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
(2)吸痰什么时候戴手套扩展阅读:
吸痰术方法:
1、洗手、戴口罩、手套。
2、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与合作方法。
3、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4、根据病人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吸引器负压压力一般调节为40.0~53.3KPa,用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5、将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患者张口。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以免负压吸附粘膜,引起损伤。另一手用无菌持物钳持吸痰导管头端插入病人口腔咽部,脚踩吸引器开关,放松导管末端;
先将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吸净,然后更换吸痰管,在患者吸气时顺势将吸痰管经咽喉插入气管达一定深度(约15cm),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病人缺氧。
6、如从口腔吸痰有困难者,可从鼻腔抽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可由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内吸痰,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7、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作好记录。
8、吸痰毕,关上吸引开关,将吸痰管浸泡消毒,并将吸痰玻璃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内浸泡。
9、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改善,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❸ 如何进行吸痰
这是我培训时的教程,如果你是用医院的吸引装置的话可以参考一下
1、评估患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状况、患者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听诊器检查肺部呼吸音情况,有无痰鸣音;手电筒检查口腔、鼻腔情况。
2、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3、评估用物:用物齐全,负压吸引装置完好。
4、操作者自我评估:着装整洁,掌握吸痰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5、中心或电动吸痰装置。
6、治疗盘:适当型号的吸痰管、治疗碗2个(内乘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用于吸痰前预吸及吸痰后冲洗导管)无菌镊及缸,一次性治疗巾,消毒纱布,手电筒,听诊器,无菌手套,弯盘,压舌板,口咽气道。
7、核对患者信息,查看床头牌及腕带,请问您是XXX吗?评估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8、检查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不少于200ml,我们是不少于容量的一半),拧紧瓶塞。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成人压力为40.0-53.3kPa,儿童小于40.OkPa)。将吸引器放于床边适当处。
9、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
10、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11、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
12、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润滑导管前端。
13、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口咽气道帮助张口,吸痰完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14、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15、另换吸痰管,反折吸痰管末端,再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放松导管末端,轻柔的将吸痰管左右旋转缓缓上提,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16、拔出吸痰管后吸生理盐水冲净痰液,以免堵塞。
17、必要时更换无菌镊及吸痰管经鼻腔吸引。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擦净患者面部分泌物。
18、检查患者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病情,病情好转后停止吸痰,操作者脱手套。
19、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处理用物。
20、洗手,取口罩。记录。
2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做示范,像我这样咳咳咳咳)。
2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出。
❹ 如咽部需要吸痰应遵循先什么后什么的原则
吸痰术
一、适应症
1)
患者无力咳嗽咳痰,或不能充分排痰。
2)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通过吸痰协助清理呼吸道。
3)
溺水者,大量咯血者。
二、相对禁忌症
1)
声门、气管痉挛者。
2)
缺氧而未给氧者,除非确定缺氧是由于气道痰堵所致。
3)
心血管急症者。
三、准备工作
各种型号无菌一次性吸痰管,负压吸引器,容器。
四、操作步骤
1)
确定是否需要吸痰,正确掌握吸痰的时机。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2)
操作时按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带一次性手套,并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使用呼吸机者先给予高浓度氧呼吸1分钟。准备一次性消毒碗并倒入无菌生理盐水。
3)
打开负压,成人在-120
~
-300mmHg之间(按北京市有关吸痰标准,成人120-300mmHg,儿童80-120
mmHg,婴儿50-80mmHg;但有的书上说要<50mmHg,咱们呼监实际操作时使用80-120mmHg。),吸痰管先试吸引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吸引情况是否满意。
4)将吸痰管末端捏紧,经鼻腔进入,气管插管/切开者通过人工气道进入,经口进入时要防止患者咬嚼吸痰管。至吸痰管有抵触感或越过气管插管末端至隆突上时释放负压,开始吸痰。
5)
吸痰时动作轻柔,一边提拉回抽,一边左右旋转。
6)
抽出吸痰管后,吸引无菌生理盐水以通畅吸痰管。准备再次吸痰。
注意事项:
1)
吸痰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钟。
2)
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及时停止。
3)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结束后给予高浓度氧至少5次呼吸。
4)
痰液粘稠不易吸引者,可于气管插管内注入5ml生理盐水后再吸引。
5)
从气管插管吸痰时,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并注意操作时握紧吸痰管末端,勿使滑落入气管插管内。
6)
在进食后半小时内谨慎吸痰。
7)
严格无菌操作,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严禁再进行气管内吸引。
❺ 怎么抽吸痰液!!!急急急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1)原理:接通电动吸引器的电源后,用吸引器的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贮液瓶及安全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使两瓶内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出。
(2)用物:电动吸引器1台,治疗盘内盛无菌有盖主盘2只(一只盛灭菌生理盐水,另一只盛12-14号吸痰管数根)、弯盘、纱布、消毒液浸泡无菌绀1把、床栏上系盛有消毒液的瓶,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
(3)方法:接通电源,衔接吸痰器后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畅。使病人面向操作者,头略后仰,昏迷病人可用开口器帮助张口,再将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管至咽部,当插入到适当位置后再接通电源,并使吸痰管左右旋转,缓慢上移,向上提出,将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尽。吸引过程中,应随时吸水冲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如痰液过深不易汲出,可借助吸痰管插入的机械刺激,使病人作有效咳嗽动作,待咳嗽停止后再吸。吸痰完毕冲洗痰管,最后将下班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的瓶中。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护士应洗手,最好应戴无菌手套,送管时,应中断负压,当达到一定深部时再进行负压吸引,并将吸痰管左右旋转,边吸,边上提。当听到痰声后稍停数秒钟,以便吸净该处痰液。在吸痰前后,应加大氧气流量或呼吸机吸入氧浓度1-2分钟,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防止缺氧。痰液粘稠时,可反复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5ml,在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进行气道冲洗,以刺激病人咳嗽及稀化痰液。待药物注入1-2分钟后,再给吸痰。一次吸痰吸引管在气道内停留时间不超过10-15秒,停止给氧时间不超过20秒。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应在深呼吸5次后,生命体征恢复到原有水平时再进行第二次吸痰。
(4)注意事项:
①监测吸引器及管道的性能。使用吸引器前须检查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符,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连接是否正确;贮液瓶的痰液应随时倾倒、清洗,以免痰液逆流至马达内损坏吸引器;吸引器用后应随时消毒各管道及贮液瓶,放置在干燥处,定期维修保养。
②熟练操作,严格无菌,防止交叉感染。吸痰运用应轻稳,吸引时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气管粘膜;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气管内吸痰按无菌操作进行,吸痰管须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所有物品每日灭菌1次;自气管导管内吸痰的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套管口径的1/2。
❻ 护理学吸痰时应注意几点
1 熟悉必要的呼吸系统解剖知识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临床上以声门、喉头定位:成人平C4~6,小儿平C3~4水平。门齿到声门的距离一般为13~15 cm,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一般为28~32 cm,鼻孔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为28.4~33 cm,而临床上经口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4 cm,经鼻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6 cm,通过这些数据,再参照气管导管上面的刻度,可以指导吸痰时吸痰管进入的长短,作到心中有数。
2 吸痰管的选择每次吸痰时备两根吸痰管,一根用于口腔吸痰,一根用于气管吸痰。选择吸痰管时,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管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易造成损伤,且吸痰管不易导入气管导管;吸痰管过细,产生负压小,吸痰不彻底,容易造成气管导管堵管现象的发生,使患者躁动,严重者发生长期缺氧,产生脑缺氧或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对于婴幼儿及新生儿,由于气管狭小,组织娇嫩,淋巴组织丰富,局部易于损伤及感染,操作时稍有不慎可发生声门及喉头水肿,以致呼吸困难,故婴幼儿及新生儿吸管质地要求柔软,开孔要大,管端光滑,侧孔相对宜大,便于吸出分泌物,减少气管损伤。
3 吸痰时应注意
3.1 每次吸痰前后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2 吸痰前3~5 min先向气管插管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对于气管内粘稠痰液,可以向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5 ml,如不奏效且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躁动,可考虑更换气管导管,否则易发生痰液堵管现象。
3.3 吸痰操作时无菌吸痰管应慢慢插入气管导管,用负压间断吸引,边旋转边吸引至痰净逐渐退出,切勿上下抽动,动作宜轻、稳、快,避免将气管导管带出或引深改变其位置。当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后,吸痰的动作应该轻柔,避免动作过粗导致气管粘膜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口腔吸痰时也应轻柔且到位,避免多次反复吸痰,否则声门附近粘膜水肿,造成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困难和发音嘶哑及咽部疼痛。但当痰过多时应尽快吸除。
3.4 防止低氧血症 所有患者均于每次吸痰前及吸痰间隙间断吸入100%纯氧至血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时负压吸引不超过50 mm Hg,否则容易导致低氧血症或肺不张。
3.5 一根无菌吸痰管只能一次用于1例患者,口腔气管内吸痰管应分开应用,不能混淆,避免交叉感染。
3.6 吸痰时应注意观察 (1)听诊双肺有否痰鸣音;(2)呼吸机气道压升高报警;(3)患者咳嗽;(4)每4~6 h经过充分吸痰后,将气管导管套囊里的空气放出,10 min后再充气,套囊的大小以不过度压迫气管粘膜为准,以免压力过大造成粘膜缺血坏死〔2〕。
4 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吸痰管冲洗液不宜用生理盐水,可用12.5%碳酸氢钠溶液〔3〕。气管内吸痰对患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吸痰管插入气管,刺激气管黏膜,造成黏膜损伤,如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的吸痰管插入,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是一种刺激,易造成感染。据文献报道,肺的蒸发面积大,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加重呼吸困难。
5 体会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患者已不满足于术中无痛,而是希望在术中无痛的基础上充分镇静遗忘、良好肌松、无牵拉反应,同时临床上小儿、老人、疑难危重患者、特殊体位以及专科患者的增加,使全身麻醉患者增加。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病情、持续麻醉作用、呼吸功能不全、体温异常、术中出现严重意外、医生给药时机掌握、手术时间长短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术毕不能及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带管入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带管返回病房,这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呼吸不畅,为避免缺氧等意外情况发生,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吸痰操作是ICU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通过学习改进吸痰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痛苦和减少因吸痰不当所引发的并发症,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❼ 护士操作吸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吸痰注意事项:
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2)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应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
4)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
5)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6)如欲吸引左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应将患者头部尽量转向右侧,因吸痰管比较容易插入左侧支气管
7)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8)吸引完插管内的痰液后,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
吸引方法不当,可带来如下后果:
1)气道粘膜损伤:负压过高,吸痰管开口正对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
2)加重缺氧:吸痰不仅吸除一定量的分泌物,同时也带走一定量的肺泡内气体,使肺内通气量减少,加上导管内插入吸痰管后气道阻力增加,造成通气不充分
3)肺不张:负压吸引,减少肺内通气量,促进肺不张
4)支气管哮喘:负压吸引刺激可能引起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在人工气道中,气囊充气后,可使插管外的气道保持密闭状态,有三个作用:在正压通气时可保证潮气量的给予,预防口腔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如果气囊充气过大压迫气道粘膜过久,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的损伤,甚至坏死,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渗透压(3.33KPA).
❽ 如何进行吸痰
您好,吸痰可以用于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时急救,步骤是:准备两瓶生理盐水分别供吸气道和鼻口腔使用,选择比插管长4~5cm,内径不超过管径1/2的吸痰管。1、用呼吸机的病人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2、调节好吸引装置,负压<一6.7kpa为宜。 3、撕开一次性吸痰管。 4、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5.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道直到支气管(大约比气管插管长3~5cm)后,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而出。动作要轻柔、置管要够深、正压进入、负压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6、吸痰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