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接触分泌物为什么要戴手套
扩展阅读
鞍山什么地方卖皮衣 2025-09-23 04:26:00
请问手套怎么批发 2025-09-23 04:18:09

接触分泌物为什么要戴手套

发布时间: 2022-07-03 20:03:13

㈠ 标准预防的三大理念八大措施

血液和体液暴露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威胁,一旦被感染,会导致很多疾病,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急性感染导致慢性疾病的概率是60%-80%。20%-50%会在2-3年内导致肝硬化,11%-50%会发展成肝癌。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一旦发生暴露,目前没有较为可行的预防措施,而且一旦感染,前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最后会导致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很多新发传染病也悄然来袭,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标准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预防的八项具体措施
1. 手卫生
严格按照手卫生的五个时刻进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卫生的宣教,医患同心,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
2. 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在两个患者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
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1)正确选择口罩类型,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防护服:防护服的穿戴要注意顺序,脱去防护服的顺序尤为重要,避免污染。
鞋套:应该一次性使用,在规定的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
5.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
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6.急救场所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气囊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
7.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锐器放进锐器盒中处理,防止针刺伤。
8.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
对医院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清洁,遇到污染时随时消毒。
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是针对有传染性或疑似传染性的患者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防,是标准预防以外的隔离防护措施。
接触隔离
适用对象: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等。
隔离措施:1.隔离病房2.手卫生和手套3.隔离衣4.限制患者活动范围5.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飞沫隔离
适用对象:大多数呼吸道疾病:H1N1、H7N9等

㈡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是否正确

医务人员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征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开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诊疗活动时要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应当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1、个人防护用品通用准则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4)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在使用后仔细弃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资源有限无法获得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则使用可再利用的装备(如布料的隔离衣或防护服),每次用完后正确消毒。在摘脱及抛弃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后,总是立即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保护躯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装置。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患者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卫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洗手方法: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

手消毒剂: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4、面部防护

进行有可能造成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溅或喷出的操作时,应佩戴面部防护装置,包括外科口罩和护眼装置(面罩,护目镜),以保护眼结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能会有分泌物喷出,应佩戴护眼装置。注意普通的眼镜不能用于防止液体溅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护。

5、安全注射与防针被刺

操作结束后处理针头、手术刀和其他锐器或设备时防止被刺伤或者划伤,锐器放置在硬质材料的锐器盒中,容器应放置在靠近操作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

㈢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需戴手套,二前三后是什么时候

你好,正常情况下肯定建议手套,比较安全啊!但是偶尔一次接触体液和分泌物,肯定不会感染艾滋病啊!放心吧。

㈣ 一二三级防护应佩戴哪些防护用品

一级防护是针对所有医护人员而言的,需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穿隔离衣、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在每次接触病人之后需要使用碘伏消毒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揉搓1~3分钟,接触任何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都要戴好手套。

二级防护需要穿好医用防护服、戴好医用防护口罩、面罩、防护帽等,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清洗和消毒,最好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要注意好呼吸道和粘膜的防护。

三级防护除了按二级的防护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将护目镜、防护口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随访者防护注意事项

访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时,若情况允许电话或微信视频访视,这时无需个人防护。访视时应当向被访视对象开展咳嗽礼仪和手卫生等健康宣教。

实地访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时,常规正确佩戴工作帽、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每班更换,污染、破损时随时更换。

需要采集呼吸道标本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外科口罩换为医用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

㈤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哪种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医用橡胶手套

一、手套的分类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1、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符合GB7543。

2、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符合GB10213。

(二)可重复使用手套

1、橡胶耐油手套:符合AQ6101,为接触矿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种溶剂时戴用的手套。

2、耐酸(碱)手套:符合AQ6102,为接触酸碱喾液时戴用的手套。

3、浸塑手套:符合GB/T18843,用于防水、洗涤剂、脏污及轻微机械等伤害,仅适用于清洁工等类似工种手套。

(5)接触分泌物为什么要戴手套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医用手套加入粉末后形成的风险为可能造成患者伤口感染、形成肉芽肿、脏器粘连等并发症,导致医务人员过敏反应等。在有粉医用手套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向手套中添加粉末,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及对操作工人的伤害。

有粉医用手套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中的警示信息,提醒医疗机构和使用者合理选择、安全使用。

㈥ 为什么碰酸碱的液体要戴橡胶手套

第一,橡胶耐酸碱腐蚀;第二,橡胶手套一般材料为丁腈橡胶,这种材料密封效果好,防止手接触到酸碱

㈦ 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哪种手套

患者的血液体液。体液分泌物。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物品应该用一次性的橡胶手套。因为这种手套密封性好。防感染,防细菌的。

㈧ 医用手套的作用是什么

外科医用手套主要作用就是灭菌:无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如手术操作、分娩、中央导管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等。


清洁检查手套:清洁非无菌,一次性使用。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使用。


家政手套:清洁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环境物表的清洁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二、医用手套使用要求


1、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医用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医用手套;


4、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随即丢弃。


三、医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医用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医用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医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医用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医用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㈨ 一级防护标准着装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中,标准预防、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制度: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处理所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剌伤,如: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必须将使用后的锐器放入利器盒内等。
5、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 、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非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采用加酶洗涤剂浸泡后清洗。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先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然后再常规清洗,最后消毒或灭菌。
7、环境清洁:各科室有日常的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表面、床栏、门把手、轮椅等。
8、设隔离室:相同病原菌感染的患者可住同一隔离室,限制病人的外出,如呼吸道病人因病情必须出隔离室时病人应戴口罩。
9、在需要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
10、医务人员要站在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上风向。
二、一级、二级、三级个人防护制度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⑴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
⑵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
⑶ 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
⑴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
⑵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
⑶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
⑷ 严格执行手卫生。 ?
⑸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的医务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
⑴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⑵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
⑶ 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㈩ 无论是否戴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后,必须携手戴手套

这个是必须的
也是保护医护人员,毕竟不管啥体液病人身上来的都带病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