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警察和赞美诗索比出狱后的生活续写
苏比的春天(续写《警察与赞美诗》)
(2011-10-21 21:06:05)
转载▼
标签:
警察与赞美诗
杂谈
分类: 自创小说
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了,桃花欢欢喜喜的开了。孩子们的风筝尽情飞舞在蔚蓝的天空上。老人们拄着拐杖,坐在碧绿碧绿的草地上谈天说地,有时“呵呵”的咳几声。额,一切看起来是多么美好啊!唯一的缺陷似乎就是躺在公园的休闲椅上的胡子拉碴的男子,约莫四十岁,看起来却很精壮,脸色惨白。他的衣服似乎是从垃圾场捡来的,上面沾满了油渍,裤子上的破洞甚至可以把拳头给伸进去。喔,瞧他那副穷酸的样子吧!恶心得让人简直想吐。若是有风筝一不小心栽到了他那面,孩子们也只会小心、再小心的去捡回来,仿佛他是瘟神似的。
“苏比,”一个男子远远地朝着我们刚才这一位主人公打招呼了,他挥了挥手,脸上露出了一种诡异的笑。
“哦,汤姆,”苏比——噢,我想他就叫苏比有气无力地耷拉着手无力地摇了摇,算是对他同伴热情的一个回应,“看起来你挺不错?”
“没错,我最近狠狠捞了两票。”那位名叫汤姆的男子喜气洋洋地答道,他身上穿着笔挺的西装,看起来活脱脱一个典型的英国绅士,慵懒,散漫,“我说苏比,你看起来精神不大好,我们不去茶馆吃几口茶,叙叙旧吗?”
“这我倒是很乐意。”苏比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孩子们突然一溜烟地跑光了。
在茶馆吃了几口茶以后,苏比苍白的面孔红润一些了。“苏比,”汤姆神情严肃地问道,“怎么样,我们正好缺人手,你来……噢,钱肯定是少不了的,否则,我也不会有闲情逸致和你吃茶了,你看……”
苏比的脸突然涨得通红,声音颤抖了,说起话来也有些结巴:“汤姆……呃,我最近……”苏比满头大汗,绞尽脑汁搜索着词汇。
“苏比,我先走了,你慢慢喝茶,钱我已经付了。”汤姆声音有一些急促,走的时候匆匆忙忙,险些被旁边的桌椅绊倒。苏比回头望去,手里拿着警棍的维持治安的警察不急不缓地包围了餐厅。汤姆被警察抓走了,临走时也不忘盯着苏比的眼睛,“伙计,好好考虑考虑我的建议吧!过几天见!”他潇洒地把警察撩在一边,昂首阔步地离去。瞧那架势,倒不像是罪犯,反而是一个受警察保护的绅士,倒是真能蒙住几个不明事理的人哩!
苏比连喘了几口气,心里寻思:若是如此担惊受怕,我倒不如去码头上挣几个铜板过活。无需多说,凭着这样一副铁打的身板,苏比很快被人招为搬运工。
一开始,苏比信心满满,很快按要求装订了一箱子的货物。他去找老板讨要工钱了。那位包工头惊奇地瞪了一眼,然后充满厌恶地随手扔给苏比两个铜板。
“两个铜板?您没数错吧?”苏比满脸狐疑地盯着包工头。
“没错,您不稀罕?好,那我就不给你了。”
“可是您不是说十个铜板一箱货物嘛!ten,十个呀!”
“您看清楚喽,”包工头充满戏虐地望了苏比一眼,“分明就是two,两个!”
若是这样,倒还不如不干!苏比嘟嚷着,一天下来,倒也有二三十个铜板入账。苏比美滋滋地数着铜板,一天三十个,一个月九百个,一年……每天只要工作六小时,一个月我就可以买头牛,一年我就可以盖一幢房子,不要太奢侈的就行……在夜市里晃悠着,苏比也情不自禁地飘飘然起来。他忽然看到一则广告:招聘家庭教师,一个小时二十五个铜板……苏比简直就要发狂了,二十五个呀!一个小时的工作几乎等于他整整一天的收入!苏比看到哗啦啦的铜板往自己兜里流,就忍不住想发笑。可是,当他去应聘的时候,却被人家赶了出来:“我们这里招家庭教师,不要乡巴佬!您有中学学位么?没有就请您走人!”
遭了他人白眼,苏比仍旧不肯放弃。他决定了:白天去上学,晚上去当搬运工。殊知,码头晚上也有货物进港。不过这样,苏比就得更加卖力的干活了,晚上也没有休闲时间了。而且,苏比进入教室时,老师还以为他是每个孩子的家长。得知他是来上学后毫不留情地对他进行讽刺。孩子们也对他扔橘子皮,丢苹果核。但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习惯了有一个“大孩子”在他们身边,老师也常常表扬苏比学习认真而忘记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一晃五年过去了,苏比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用五年时间和五年期间每天减少一半睡眠时间得到的回报就是他成功应聘为另一家的家庭教师。他甚至已经略知高中的知识,他每天上课三小时,赚到的钱却是他以前搬运六小时的三倍——三百个铜板!由于苏比的语言养成了以前小偷小摸时的言简意赅,诙谐的语言也让学生喜欢上了他。他的效率也比其他只会空谈的人要高许多。很快,苏比出名了,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他轰动了小镇。他的工资也成为小镇屈指可数的高薪族,一个月光是讲座的收入就达到了七位数。这时的苏比,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往往能够说出让他人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语。六十岁的苏比,他熬过了人生最黑暗的一段光阴,在淤泥中挣扎,终于浮出水面,亭亭地绽放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朵荷花。苏比先后出版的自传录也卖得很火。我在他的书上偶然看到了如下几句: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改变,改变,再改变,总是不会错。
无论你的情况多么糟糕,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情况永远都不会太糟糕。
……
喔,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同样白发苍苍的汤姆,他因为在四十五岁时贩卖枪支弹药,被捕后被判无期徒刑,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2. 怎么样把藏品送到富苏比拍卖
苏富比,保利嘉德,佳士得不对外征集,所谓的代理征集是骗人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一: 行业划分
古董拍卖鉴定目前大部分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岛。藏家参与前一定多比较,多了解,祝您发财。
拍卖有风险,建议大家谨慎参与,顶级品牌单位近些年的真实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体不乐观。
有藏品大家尽量找古玩城老板去推销卖掉,或者摆地摊处理掉,“拍卖”属于有钱人参与的风险游戏,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参与,特别是天天给你打电话的公司,并不是你的藏品值钱,主要为收你的图录费,鉴定费、出关费、什么保证金等一个个陷阱等着你,国内正规单位,谁跟你啰嗦,谁给你打电话?个别收入低,经济困难的藏家,醒醒吧,几百万、几千万没那么好做梦。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二: 正确判断
藏友问某某公司是否正规?是不是骗子?可靠吗?
任何单位都是法制注册营业的,至于服务质量,收费的标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谨慎避免高收费,不成交造成的伤害。
特别是夸口说保证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骗费用的公司。
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三: 畸形心态
因为很多知识匮乏、家庭困难的农民朋友在巨额估价的诱惑下,估价2000万的藏品,先交20万的服务费,他们想着只要我凑够20万,等于2000万就到手了,所以有抵押房产的,变卖生产工具牲畜牛羊的,东凑西借的,把20万交给拍卖公司后,然后把工作辞了,田地也荒了,忙着去预定宝马名车,算计准备去买别墅,朝三暮四等钱换媳妇的都有。盲目参与导致家破人亡的事迹时有发生。
很简单的问题,很多藏家分析时就出问题了,试想一下,假如你委托四件东西最少能成交一件,你立刻就是百万富翁,如果那么容易发财的话,干脆把房子卖掉委托上100件东西,最少成交两件,转500万也很划算,对不?
嘉德今年春拍,十副齐白石的画,只成交了2副,那也是骗子吗,古董拍卖想成交就得多参与。
保利,嘉德为什么不收低端藏家的东西,因为成交了大家高兴,失败了大家说骗子,
缴费了,有些东西不容易成交,导致藏家很郁闷,下结论为骗是不合理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四: 合理的估价
藏品想成交,一定估价要合适,价格符合市场行情,在哪里都有机会交易。
【引用资料---青岛大前门集团拍卖】:关于藏品估价:通俗点说,你家有个漂亮闺女,嫁个普通人老百姓比较随便,嫁个村长,一个村里就一个村长,这个可以有机会,嫁给县长、也是可以奢望的,,,哪嫁给市长、你觉得好嫁吗?-------很多思想不成熟的藏家,在藏品的估价要求上,理想根本不是把闺女嫁给省长那么简单,把一件低端藏品要求拍卖百万、千万、无疑是把闺女必须要嫁给国家主席。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五: 比较实力
正规单位【像正规的保利嘉德,都是近千平米的办公室,藏品放在办公室与艺术大厅买家随到随看】除此之外,行业内95%的小拍卖单位,租个实际使用面积60平米的小办公室,藏品签订委托合同后,把近千件藏品堆放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存放大半年,然后等到拍卖的几天才拿出藏品,在宾馆、酒店花五六千元租个场地,着急上火的预展一两天走个形式等于完成拍卖活动,这种方式几乎没有卖东西的任何希望。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六: 看服务
【引用资料-----新华锦拍卖】:拍卖公司是一个服务行业,要做的优秀首先做好服务,
满足各类藏家的需求,
第一:对于高端藏家:我们做高端星级服务
第二:对于经济困难摆地摊层次的低端藏家,【我们提供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中档次服务】让藏家轻松愉快参与,让艺术走进生活。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六: 注意合同合同陷阱
很多藏家受损失后,法律爱莫能助,这类藏家往往没有文化知识,看不懂合约,到时交了巨额服务费,受伤害后无法投诉,属于社会的可怜弱者,备受同情,但又无法帮扶,法律也无法帮助他们主持公道,因为签约合同后,视为满意接受服务,并承担后果。
3. 执着的苏比
文/图/王队长
苏比这个名字很洋气,但是苏比的父亲老苏不知道。苏比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因为老苏会做一手凑里八乎的“流水席”,所以每当村子里有婚丧嫁娶的事情,总会喊老苏去帮忙。逢此时,老苏总会精神百倍,全力以赴,过后还会得意几天。别人夸老苏,老苏通常会红着脸说他的那句口头禅:没啥,没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那一年,小苏出生,道喜的邻居说:“这孩子长得比老苏精神,将来一定比老苏有出息”。
老苏又红了脸:“没啥,没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就行”。
于是,小苏就成了苏比。
小苏慢慢长大,果然比老苏聪明,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时学习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其中主人公的名字也叫苏比。于是,当一张枯叶飘落在同学们面前时,同学小A就捡起枯叶冲着小苏喊: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是否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去你的冬季寓所——布莱克威尔岛。大家快乐地大笑,小苏也讪讪地笑。小A和小苏同村、同班,学习不好,但是对这篇小说却记得很准确。
老苏教育小苏:“将来不求你出人头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就行”。
小苏却暗暗告诉自己,将来不能像苏比一样“落魄”,要做个“体面”的人,不仅要衣食无忧,还要开豪华汽车,出入高档酒店;自己也不能像苏比一样“狭隘”,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不能去破环、偷窃、扰乱社会秩序。
小苏有伟大的理想,那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1
小苏毕竟是小苏,一直在理想之路上坚持。因此,他挣脱农村的手脚,投身到都市的怀抱。他衣食无忧,开着豪华汽车,出入高档酒店,成为一名“体面”的豪车司机。即便是司机,小苏依然“不忘初心”,他总是用一脸的微笑去面对这莫名奇妙的世界。
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最后一场秋风吹落银杏优雅灿烂的树叶,纷纷扬扬,像黄色的蝴蝶在风中飞舞。小苏身着老板“友情赠送”的略显肥大、夹杂着酒气的西服套装,走出省城阔气的丽晶大酒店。每天晚上,这里都如贵妇般金碧辉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白天,她又如少女般羞涩静美,一尘不染。
今天老板有生意要谈,给小苏放假两天。小苏计划开车去郊区的医学院看望还在读书的妹妹。妹妹是他的骄傲,他是妹妹的骄傲,他俩人是全家人的骄傲。
由于昨晚喝酒,车停在隔一条街的饭店停车场,小苏决定走过去。小苏喜欢天高云淡的季节,喜欢色彩缤纷的枯叶徐徐飘落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小苏心情很好。
街角,一阵粗糙的音乐随意地想起,接着是深情的歌声: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
抬头望去,是一个瘦高的年轻人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站在路旁唱歌,脚下是一个破旧的伴奏音响和一只鞋盒。小苏走过去,掏出钱夹,摸出一元钱,丢入盒中。走了几步,又折回身将一张10元钱放进去。嘴里一声叹息:谁都不容易,早起的人儿有“红包”。
转身离开时,小苏略带忧伤地想起远在家乡的老苏,捎带着想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一阵凉爽的风带领着落叶铺面而来,风吹乱了头发,一片“树叶”落到头顶。小苏用手一抹,黏糊糊的一手,显然那不是树叶。抬头一群鸟扑棱棱飞起……
年轻人在背后喊了一声:谢谢老板,感恩节快乐!
小苏回头微微一笑,脚下没有丝毫停顿,转过街角。一位急匆匆的红衣女子迎面撞了个满怀,小苏本能的一推一拉,火红的风衣上便拓上一个不规则的“黑白地图”。女子抬头怒目而视:你这人怎么走路不看?小苏刚想辩解,女子又发现了那幅“地图”,更加怒不可遏,大声道:“我是撞到鬼了么,这是东西?你是哪路猴子请来的?倒霉!”
小苏:“你…..这…… 我帮你……擦擦…..”说着就要用手去擦。
女子看着那只“黑白手”,闪身躲开,皱着眉头,狠狠白了一眼小苏,从随身挎包中拿出纸巾,一边拭去小苏的杰作,一边嘟囔着,悻悻地离开。
小苏一脸苦笑,从地上捡起枯叶摩擦着手掌,走向停车场。
2
汽车行驶在深秋的林荫大道间,柏油路上穿行的车辆、道旁常绿的花木在斑驳的光影下复苏着小苏的心情。前方是一处不起眼的十字路口,远远看到红灯亮起,小苏便缓慢刹车,汽车减速慢行,挺稳在斑马线前。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走进小苏的视野,风卷起落叶经过老人的脚下,老人一个趔趄,摔倒在小苏车旁。小苏略微迟疑一下,看一眼红灯还长,便下车靠近老人问:
“大爷,你怎么样?”
“你说啥,扶我一下”老者小声说道
小苏蹲下身子,伸出手,老人一把抓住,提高嗓门喊道:
“你是怎么开车的,没看到人吗?哎吆……哎吆……我的腿"
旁边突然又冲过来一胖,一壮两个年轻人,分别将小苏一条胳膊扭到背后,让他的脸去感受大地的温度。壮汉的手按着小苏的嘴,胖子嚷嚷道:
“撞了人还想跑,没门!要包赔医药费,误工费,养老费……”
说着胖子的手伸到小苏的西服里去找钱包。周围路人开始聚集,七嘴八舌:
“撞了人?”
“撞了人还想跑”
“人没事吧?”
“该打,一定不能放他走”
“开这么好的车必须多赔点儿,看把老人给撞得”
“......”
壮汉压着小苏,胖子终于掏出小苏的钱包。然而,钱包里只有两百多块钱。胖子一看急啦,将钱包摔到小苏脸上,抄起路边一块板儿砖对着小苏吼道:
“钱呢?”
小苏含混地说:“我没钱……”
“说不说,不说我砸你车?”
“真……没……钱!”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喊:
“富人都是王八蛋,砸他的车”
胖子看着周围的人,犹豫着。
“砸……砸……”
啪的一声——板儿砖拍在后视镜上,人群中有人叫好。
突然,人群外一个声音严厉地响起:
“都散了,都散了,我是警察。怎么回事儿?路都堵啦!”
分开围观者,警察出现,胖子偷偷扔了板儿砖,抢先说:
“他撞了人,不赔钱”
警察没有搭理胖子,而是看了一眼坐在地上的老者,转身对壮汉说:
“人放开,起来说。”
壮汉恶狠狠地瞪着小苏,慢慢起身。小苏艰难地一节一节让自己的身体离开地面,辩解道:
“警察同志,我真没撞人。”
“老师,他撞了,我亲眼看见的。”胖子说道。
“撞没撞,你们说了都不算,这个路口两天前新装了监控,一会儿去局里看监控”警察背对着胖子、壮汉、老者走向小苏。
“行驶证、驾驶证……你喝酒啦?”
小苏连忙摆手道“我没有,我没有,衣服借朋友的,昨晚他喝酒了,我可以吹”。说着就要朝警察哈气。
警察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一会儿检测,行驶证、驾驶证,快——”
小苏低头捡起钱夹,从夹层里拿出证件。警察看了一眼说:
“你们几个跟我到队里去一趟”。
转身,那三个人(包括那个“老者”)早已挤开人群,兔子般奔走啦了。
“你跟我走吧,情况说一下”。
警察对小苏说。
3
处理完所有事情,小苏抬头望一眼突然阴沉的天空。傍晚的风钻进一身灰土、更显肥大的西服,掠夺着小苏的温度。车已经被送往4S店修理,他摸摸口袋里的钱夹,感恩警察来得及时,自己的东西都在。小苏想妹妹一定还在等他,于是决定坐公交车去看妹妹。
城市里的公交车永远都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起初,小苏很惧怕坐公交车,他不喜欢封闭的空间,更害怕与城里人靠得那么近,当充满弹性的身体靠近他时,小苏会紧张地不能呼吸,汗水从发根开始,流淌到脖颈,蔓延至全身。彼时,仿佛全车人都能看穿他,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提前几站,仓皇下车。
小苏上了一辆车,终点站是妹妹的学校,那里距离市区有二十多站。小苏习惯性地挪到下车门附近,这个位置相对宽松。新空调车开放着暖气,隔绝了深秋的寒意,无私地温暖着小苏。小苏这次没有紧张、出汗。这个城市本来就很美丽,城市生活本来就是他理想的一部分内容。小苏一边劝慰自己,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么向妹妹解释这一身的狼狈不堪。
小苏身边有一对母女,孩子大约7、8岁,坐在座位上,母亲站在旁边。母女俩谈论完关于感恩节的表演之后,孩子便忽闪着大眼睛看着周围的人,嘴里背诵着《三字经》。突然,小女孩停止了背诵,小声对妈妈说:“有小偷”,妈妈回头看了一眼,移动一下身体,遮挡住孩子的视野,一边低声且严厉地说“闭嘴,别说话。”
小苏看向孩子刚刚注视的地方,一个瘦弱的黑夹克正贴近身前微胖的眼镜男,眼镜男的背包已经被拉开。车辆的摇晃掩护着黑夹克的手又一次伸入背包摸索起来……
小苏血脉上涌,头脑发热,大声喊:“嘿,你干嘛!”
同时挤过去一把抓住黑夹克,黑夹克只好将到手的钱夹丢到了地上。车上开始骚动,黑夹克,挣扎着说:
“我帮这哥们拉背包链呢。”
眼镜男一边转身,一边卸下双肩包,检查着他东西。低头捡起落在地上的钱包,看了一眼装进裤子口袋,抬头去看黑夹克。
黑夹克眼睛一瞪:“眼镜,你每天坐这趟车,我知道,我看你背包链开了,帮你拉上,你得谢谢我。”
眼镜男低下头,怯怯地转向小苏:“东西都在。”
小苏攥紧黑夹克的衣服大声说:“他是小偷,去派出所,我给你作证”。
眼镜男没有不做声,向旁边移动着身体。车一个摇晃,到站了,黑夹克与小苏撕扯起来,人群开始躲闪,一个大个子小平头用力拍打着后门,大喊:“师傅,开门,我赶时间。”
有人说:“要打架,下去打。”
车门终于被拍开,黑夹克把小苏拉向车门,小苏勉强支撑着。突然小平头回身,扯住小苏一条胳膊,与黑夹克一起用力。小苏向一只绵羊极不情愿地被下了车,肩膀碰倒了垃圾桶,背部击打着小平头的胳膊肘,肚子又刚好撞上了黑夹克的皮鞋尖……
小苏像翻盖手机一样,慢慢地打开自己的身体,扶着灯柱缓缓地站起来。试探着向前走。路灯突然亮起,拉长了小苏的身影……
4
华灯初上,寒风扑打着小苏身上的灰尘,却奈何不了麻木的小苏。小苏往地上啐了一口,自言自语道:“就当给爷免费‘马杀鸡’啦,爷又没错。穿林海……”肋骨的阵痛,让小苏的“林海”只“穿”了一半。他突然觉得自己好饿,四周踅摸着适宜的饭店。前面巷子口有一家别扭的“青口1菜”馆,走近才发现原来是“精品川菜”。就这里了,小苏要犒劳一下自己的勇敢斗争和坚持理想。
“来一份火爆腰花,一份回锅肉,一瓶红星小二。”
一个人吃两个肉菜,对于小苏来说,前所未有。小饭店里人不多,小苏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想一边喝酒,一边看看这些行色匆匆的人们,心里想着:
“我在喝酒吃肉,你们在赶路,我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苏说的不错。”
一瓶小二喝完,小苏将两个空盘子里的最后一段蒜苗放进嘴里。这偶尔的痛苦算什么呢?他比苏比强多啦,衣食无忧,还有酒有肉。今天感恩节,要感恩,找个地方洗个澡,明天又是一个“四有新人”。
窗外,一个似曾相识的红色身影走过,身后尾随着两个“瘦猴子”。小苏喝了酒,但头脑依然清醒,直觉告诉他“瘦猴”应该不是好人。于是小苏匆匆结了帐,追了上去。
小苏跟着那两只“瘦猴”拐进巷子。巷子里很静,昏黄的路灯下,前面的红风衣匆匆回头瞥了一眼。小苏眼神很好,确定他曾经在那件红风衣上“画”过地图,不禁稍作迟疑。前面的瘦猴在小声私语、窃笑。只言片语好像是“先上、后上”。小苏想:我不是苏比,不能和女子一般见识,还是要帮助别人。略一思量,小苏便有了主意,他快步超过两只瘦猴,赶上红风衣,故意提高声音说:
“小丽呀,你这是去哪里?跟哥一起走吧!”
红风衣扭头,回了一句:
“我不是小丽,你认错人了!”
“怎么会呢,上午我们不是刚见过面吗?”
接着,小苏又靠近红风衣压低声音说:“后面两个人是坏人”
一阵浓烈的酒气掩过来,女子厌恶地皱起眉头,又看了一眼小苏,脚步更快。
“离我远一点,否则我报警啦!”
后面的“瘦猴”收住了脚步,大声笑着。
小苏,伸手想拉一把红风衣,谁知红风衣一挣,说到:
“我要喊人啦!”
小苏回头,见瘦猴没有再跟上,便说:
“不用喊人,我是好人。这样吧,我们保持距离,我走在前面,护送你回家。”
巷子不算长,大约走了十分钟,便看到大街上明亮的灯光,一辆蓝白色的车停在巷子口,小苏经过的时候,被意外地摁到了车上。
小苏仿佛看见了三个数字。
小苏又仿佛看见了“布莱克威尔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