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什么是旗袍国服
扩展阅读
女装摩托车怎么洗缸 2025-07-18 11:58:53
皮衣服整上油了怎么办 2025-07-18 11:58:43
雅莹女装是怎么一家公司 2025-07-18 11:53:50

什么是旗袍国服

发布时间: 2025-07-18 08:44:36

㈠ 旗袍唐装中山装就是国服

民间定义的国服唐装原意指代唐代的汉服,一种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是我们汉族的服装。与现代的唐装概念明显不同。现代意义上的唐装泛指具有中国满清风格的服装,是少数民族的服装。不能代表五千年的汉族服饰文化。
两种解释
1.最合理的解释是“唐朝的服装”;即汉服,也就民间定义的国服
2.另外一种比较牵强的解释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唐装旗袍等满清服装
后一种说法的由来,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西方国家称“中华街”为“china town”英文发音很像“唐”于是译为“唐人街”,于是就把这些华人街的“唐人”所着的唐装旗袍等中式服装叫做“唐装”。这种现代伪唐装:是清末的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也即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
误区: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于“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的唐装旗袍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
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所以从时间和式样上看也不能叫做国服。
国服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就像韩国人的韩服、日本人的和服、苏格兰高地男子的褶裥短裙和东南亚一带马来民族的沙笼和峇迪,或多或少都承载着这些元素。现在世界各国大体上都以穿西装为主,但在节日或重大庆典活动时,各民族的人都要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然而,当瓦杰帕伊穿一身洁白的印度长袍翩翩而来,小泉纯一郎着一袭宽大的和服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华民族,作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号称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历史,却没办法拥有一件属于自己民族的服饰(中国官方还没有定义国服)。

㈡ 有国服之称的旗袍是从什么妇女的服装演变而来的

有国服之称的旗袍是从(满族妇女)的服装演变来的。

旗袍一开始是八旗妇女日常经常穿的长袍,是后世旗袍的前身。在嘉庆年间,满族女子经常仿效汉族妇女的穿着打扮。到了清朝末年,汉族女子也慢慢的仿效满族的装束。满汉两族女子的服饰逐渐交融,使两个种族之间的服装差别日益减小,这就逐渐开始了旗袍的演变。在洋务运动的口号之下,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于是开始出现了西式服装。

西式的审美也对女子的服装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审美逐渐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式服装旗袍。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下,封建王朝被孙中山推翻,西式服装受到了百姓的大力欢迎。辛亥革命打破了百姓思想禁锢的阀门,逐渐放弃了封建王朝中的苛刻礼教,打破了服装上的种种限制。旗袍也逐渐从贵族女子走向平民百姓,新式旗袍逐渐形成。

具体介绍

改革让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开阔,上海掀起了一阵女权运动,人们希望能够打破生活上的陈规陋习,在服装打扮上也得到了很多体现。旗袍最开始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在女子的身上,后来马甲逐渐成为有效的样式,这也就是旗袍的雏形。上海女子主要是旗袍流行的主要带动者,当时女学生受到了文化的冲击,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带动了社会名流穿旗袍。

旗袍是中国的象征,是一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一种代表。清朝的旗袍并不开衩,后来在旗袍缩短袖子的时候也开始慢慢开衩。传统的旗袍是一条直线,还有着非常高的硬领。30年代初期旗袍的腰身开始逐渐收缩,女性的曲线逐渐被展露出来,后来成了无领旗袍。新式旗袍的出现是人们的思想不断开化的一种表现,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可以很好的展现女性的美。

㈢ 中国国服是什么旗袍,还是汉服

中国的国服是改良版的中式服装,它简洁、精炼且大方。其中,中间一排中式绣花使其更加礼服化,也更显典雅。左上口袋放了一块口袋巾,借鉴了西方元素以显示贵宾身份,在晚宴等隆重场合表明对对方的尊重。与传统中山装不同的是,中国国服将常见的明门襟改为了暗门襟,以衬托穿着者的大方和沉稳气质。基于中山装的改良式服装具有很好的场合适应性,既适合“上得厅堂”,也能作为便服。只要在颜色上稍作变化,就能适应不同场合,同时运用新式面料能够体现时尚感,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穿着,易于推广。中式服装相较于西装更具特色,在国际舞台上更能展现鲜明的中国符号和中国色彩,中国人看到也会感到十分亲切。
自炎黄时期至清朝以前,汉服作为中国的国服、礼服和常用服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行废除了汉服,使其走向没落。民国时期,中山装一度被公认为中国的“国服”。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1929年,国民政府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同年公布的《服装条例》又选定旗袍为“国服”。尽管中山装在建国后并未被明确定为国服,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穿中山装,大部分国家公务人员也将其作为前配制服。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许多名人仍习惯于选择以中山装亮相。有人认为,孙中山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设计的中山装主要着眼于政治考虑,略显简陋,还不能完全展示中华民族独有的东方美学神韵,因此也就不能完全承担新时期国服的重任。

㈣ 旗袍什么时候被定为国服

1929年。根据查询中华民国政府于民国颁布了《服制条例》得知,旗袍在1929年被定为国服。旗袍,又称褀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㈤ 旗袍是哪个朝代的服饰 旗袍什么年代出现

1、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
2、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3、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