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国时期的旗袍和现在的旗袍有那些不一样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一般欲望的实现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得到满足,一种是得不到满足。当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则有惬意的情感体验 ;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则有焦虑之感。辛亥革命以“驱除鞑虏”的口号推翻满清政权,一夜之间旗女装束销声匿迹。一种追求新颖时髦、强调女性曲线的新式旗袍在乱世中酿成,摆脱了封建文化的制约,摒弃硬朗造型的满清旗袍,民主、自由的精神得以体现。
西方立体结构的裁剪方式传入中国以后,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响,西方服饰强调表现甚至夸张人体线条,往往不惜采用极端的方法,夸张人体的臀和胸,紧收腰,制造修饰后的曲线造型,提供以人为本的审美意识。民国旗袍以人体为主要设计对象,开省收腰,缩短长度,表现体态,衬托出东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描出来,让女性散发出诱人的魅力。由于民国妇女走出庭院参与教育和工商等社会活动,功能性的要求逐渐突出,旗袍的造型两边开出高衩,对女性行为约束已经开始大大放松,身心发育的文化环境得到改善,审美造型一改在胸、腰、臀呈平直硬朗状态的习惯,将衣服裁剪趋向合身适体,采用黄金比定位,在强调与女性身体曲线吻合的同时,一扫清朝矫饰之风,去繁就简,其造型特点是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袖子剪了、装饰镶滚免了,趋向于简洁,力求淡雅,在满足当代妇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崇尚人体的自然曲线美,让妇女从封建压迫中解救出来,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
民国旗袍经历了经典和改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传统的直身平面裁剪为主,开省道使旗袍合身;第二阶段引入西方立体裁剪,装袖,装垫肩和拉链形成立体造型。这些造型接近东方人的审美理想与习惯,含蓄端秀,“露”而不“妖”。古代诗人认为“诗以若有若无为美”,因此,人体自然三围曲线造型的旗袍被称为中国女装国粹,讲究的也是含而不露的神韵。
旗袍造型的美感没有固定的量化指标,它是顺其自然地由主体意识不断调节,而使之同外界的条件相适应,达到美与人体自然曲线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国人的审美要求。
⑵ 古代旗袍和现代旗袍的区别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诞生如今我们或许已经难以寻找的民国旗袍的,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凝练。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⑶ 传统旗袍和现在的旗袍,有什么区别
传统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改良旗袍平肩翘臀,凹凸有致,充分释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尽显典雅、高贵气质;亭亭玉立,窈窕玲珑,它充分展现了女性纤柔曼妙的身姿,如风摆俏荷,雨洒芭蕉,极富古典诗情意韵,它融入刺绣、缀珠、团龙、手绘等中西方元素形式和图案,特具有中国特色和西式审美。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⑷ 怎样根据年龄选旗袍 常见的旗袍款式有哪些
旗袍是根据很多因素来挑选的,旗袍就是东方女性的韵味,能把旗袍穿出那样气质的人真的不简单,下面来看看怎样根据年龄选旗袍吧。
怎样根据年龄选旗袍
1、年轻女性:多彩的颜色和活泼俊俏的款式,腰窄、肩圆、领低为主要造型,短款,膝盖以上,左右开叉长约35-40厘米。
2、中年女性:富丽高雅的面料,中圆领、大方领为主,袖口齐手颈或短至上臂上2/3,中长款,左右开衩被长约35厘米。
3、老年女性:面料颜色稍深些,款式适当宽松一些。领型以小圆领或小方领为主,中长款显庄重华贵,衩长约25—30厘米。
常见的旗袍款式有哪些
旗袍款式的变化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旗袍怎么搭配显气质
1、加分小饰品
搭配旗袍的时候,最好能选择一些小饰品,它可以很好为自己的形象加分,例如发簪,手串等,在饰品廓形的选择上,如果你选择类似于柔美的风格或者知性风格的发型,那么就应该选择廓形线条相对柔和的发饰。
2、旗袍面料
旗袍面料的不同会让人的感觉也不同,随着季节和穿着场合的变化,在旗袍面料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改变,其中主要有:真丝旗袍、织锦旗袍、丝绸旗袍、丝绒旗袍、棉布旗袍、蕾丝旗袍、绸缎旗袍、香云纱旗袍等。
3、旗袍款式
年龄上主要决定了旗袍的颜色、款式。年龄稍大的女人,可以选择沉稳的深色,也可以选择色彩华丽、带刺绣图案的旗袍,但是切记要挑品质好的,不然穿不出雍容华贵,反而显俗气。年轻的女孩很有朝气,华丽的图案和颜色,根本压不住,更加适合颜色明丽鲜艳的、改良版的短款。
4、V领旗袍
如果你是小个子,那么建议你适当的露出身体的肌肤,也是能够转移对身高的视线重点,一般选择露出肩骨和锁骨都是比较不会出错的,而且会非常的显瘦,所以V领款式的旗袍就是一个很好的选,而且就算是微胖的妹子也能够穿出非常漂亮的身材比例。
旗袍如何穿得体
1、穿旗袍体型不能太瘦
现在的人追求以瘦为美,很多人更是拼了命的减肥,但是过度减肥不仅对身体不好,而且从美观上来讲,太瘦的人反而只有骨感了。穿旗袍就适合稍微圆润一点的身材。
2、穿旗袍要淡妆,不适合浓妆、夸张妆容
脸部适当淡妆修饰更能凸现穿着旗袍的美丽,所谓淡妆就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方法,强调突出自己面容本来所具有的自然美。妆色清淡典雅,自然协调,是对面容的轻微修饰与润色。
3、穿旗袍搭配合适的饰品
着装的搭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一定要记住,旗袍的饰品搭配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当你身穿一件有特色的旗袍时,主角永远是旗袍本身, 其余的配饰也只能是绿叶,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点缀作用,否则会失去旗袍的韵味。
4、手臂太粗,切忌穿短袖或无袖款旗袍
旗袍是最能体现体型美的服装,所以穿着一定要特别合身,过紧行动不便,而过于宽松又难以显现女性的形体美。穿旗袍时要特别观察自己“三围”是否贴体舒适。其次,必须检查领子、衣身、袖子、纽扣等细节之处是否一丝不苟,不然就会失去旗袍的独特魅力。
⑸ 改良旗袍和传统旗袍有哪些不一样的吗
旗袍是中国民国时代的一种装扮,穿在人的身上,非常凸显人的身材。在看电影的时候,看见女明星穿上旗袍,非常的有气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旗袍也在不断的改变。旗袍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出现了改良旗袍。改良旗袍和传统旗袍有哪些不一样?
三、两种旗袍的款式不同。
一般传统旗袍的款式是比较统一的,都是比较普通的款式,所以也没有太大的选择性。但是改良的旗袍却不是这样子的,它可以改造的款式非常的多,而且有日常款的,也有适合参加舞会款的。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更方便他们去选择穿什么样的旗袍。
⑹ 古法旗袍与经典款和改良款旗袍有什么区别有相关淘宝店铺推荐吗
相信每个女生都有一个旗袍梦,但不是每个女生都能穿出为旗袍的气质与感觉。毕竟旗袍对于身材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比如太胖、平胸和有游泳圈的女生给你一条常规款的旗袍要穿出理想的效果还是有难度的,但如果是古法旗袍可以就好很多!所以这篇萌猪就来为朋家整理推荐一批淘宝上比较好的古法旗袍店,在上店之前还是科普点小知识:
二、淘宝古法旗袍店铺推荐
1.茉茉旗袍店
很值得推荐的一家,正如店铺名字中的“旧时光”三字所言,进店就感受到传统国风服饰那种深沉的气息。有改良款也有古法款,店铺的分类中大家点“老旗袍”后就进入专区了,价格上从100到600多都有,算是比较适中的一个定位,相比那些大牌子动辄上千已经实惠好,所以也是很多姐妹的入坑店。
2.迟年
也是一个款式不错的古法旗袍店,我已经关注了好几年,款式不多但比较经典。多为古法的裁剪,色调则要比前面的茉茉家更清新素雅一些,十分复古稳重又显清秀与淡雅,穿出来尽显你的迷人与优雅。
⑺ 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有什么区别
传统旗袍面料多为绸缎、开叉低、盘扣的形式扣衣服、花纹图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改良旗袍采用的面料以舒适为主、开叉高、拉链形式、花纹图案多以古典元素为主。
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的选料不同
传统旗袍在面料的选择上比较严格,大多数都会选用绸和缎,例如织锦缎,古香缎等精致的面料。面料高贵华丽,是传统旗袍面料的代表,但是这种面料的实用性不太高,放在现在来看就比较适合宴会、婚礼等特殊的社交场合。
改良旗袍在面料的选择上就很多了,而且更加注重面料的舒适性,通常选择的面料有丝绒、棉麻、雪纺、涤纶等面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旗袍也大多选用棉麻质地,舒适居家,不仅修身也能活动自如,而且风格多样。
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的样式不同
传统旗袍在款式上下摆的开叉较低,几乎就是膝盖左右,在剪裁上也是多数采用平直的线条,胸、肩、腰、臀等部位的线条几乎都是平直的,衣身宽松,遮住了女人原本的线条,一般都是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
改良旗袍融入了流行元素更加的多样化,下摆的开叉变高了,领口也出现了圆领、V领。下摆也变得多样化,出现了短旗袍,鱼尾下摆、拖地的长旗袍。衣长袖长都缩短了,版型更加合身,腰线收紧,臀部曲线也更加突出。
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的穿法不同
传统旗袍的盘扣是必不可少啊,它起着链接衣襟的功能。而且传统旗袍的盘扣花式种类丰富,例如:菊花口、胡蝶扣、寿字扣、一字扣、三角扣等等,各式各样的盘扣数不胜数。
改良旗袍种盘扣大多都是简单装饰盘扣,很多旗袍为了穿将旗袍变成了拉链式的,虽然如此,盘扣的种类依旧有很多。
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的图案不同
传统旗袍在花纹和图案的选择上也有局限性,一般是以花鸟鱼虫、刺绣、亭台楼阁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有着吉样如意的寓意。
改良旗袍的图案更加的多元化,不仅有水墨画、青花瓷这类富有中国古典元素的图案,也有用有独特设计、色彩和图案的现代图纹。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在一起。
⑻ 旗袍是中国的服饰,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哪个好看
传统旗袍,较为有女人气质,温柔雅致知性优雅,如果是有一些企业年会或是t台走秀主题活动,我很喜欢穿改进的旗袍裙,端庄也显身型,可是假如平常穿就太繁杂,都不便捷,无论是传统旗袍,或是改进的旗袍裙都象征了在我国民俗文化,如同日本的日本和服、印度的的纱丽和越南地区的奥黛这些,例如如今领结婚证时,绝大多数家婆和丈母娘都是会挑选穿旗袍改良旗袍。由于改进后衣着便捷没事儿更强 更合适年青人。
再再加上传统旗袍太挑人,怕是很多人都无法掌控。终究传统式也是由于时间渐渐地演化,一步一步走向今日,早已并不是起初的样子,不是吗?旗袍裙往往传统,不仅是它的裁剪和款式多么多么显出女人气质,自然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更主要的是旗袍裙身后的文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中华民族情结的支撑点!它在其中蕴涵了是多少情多少愿,是多少中国文化,在哪一针一线,一转折点,一起中边……每一处关键点全是好几代人的小故事.
⑼ 文明新装与改良旗袍有何区别呢
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这个东方古国的大门,随之带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服饰方面,最为明显的变化是由出国留学人员引起的剪辫易服,特别是在中华民国(1911—1948)建立之初发布了《剪辫通令》,中国男人从此摆脱了令他们感到屈辱的沉重的辫子。而着装方面前所未有的变化是从代表着文明、进步潮流的各种新式服装开始的。
民国时期,沿袭下来的清代服饰受到欧美时尚的影响,样式和品种逐渐发生了变化。中上层社会的男士除着长袍、马褂、布鞋,戴瓜皮帽外,也穿中山服、西服、皮鞋,戴礼帽。一般民众着土布长衫(以蓝、灰为主)、土白布短衫裤、棉长袍、棉滚身短袄、棉背心、大裆抄腰裤等。中上层社会的女士小姐穿各种面料的旗袍、西式连衣裙及高跟鞋,戴金银玉翠等珠宝首饰,下层女性则以穿花布中式衣褂、绣花鞋为主。
男装在清代日常装长袍马褂的基础上,变化出了新的款式和搭配。马褂对襟窄袖,长至腹部,前襟钉钮扣5粒。长衫一般是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在左右两侧的下摆处开有一尺左右的小衩,袖长与马褂齐平。穿着时,长衫外罩马甲,下配西裤,头戴西式礼帽、白色围巾、锃亮皮鞋。这种中西合璧的穿着方式是民国初期中国中上层男子的典型装束。而完全的西装革履则被视为一种大胆的新派作风。
民国初年,许多青年学生到日本学习,带回了日本的学生装。这种沿用了西式服装三片身和袖身分开剪裁的服装式样,给人朝气蓬勃、庄重文雅之感。它一般不用翻领,只有一条窄而低的立领,不系领带、领结。在衣服的正面下方左右各有一个暗袋,左侧的胸前还有一只外贴兜袋。这种学生装不仅深受广大进步青年的喜欢,还衍生出了典型的现代中式男装——中山装。
中山装的特殊之处是对衣领和衣袋的设计。高矮适中的立领外加一条反领,效果如同西装衬衣的硬领,上衣前襟缝制了上下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由压褶处理成“琴袋”式样,以便放人更多物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与之相配的裤子前襟开缝,用暗纽,左右各插入一大暗袋,而在腰前设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种由中华民国创始人孙中山(1866-1925)倡导并率先穿用的男装,较之西装更为实用,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生活习惯,虽然采用了西式的剪裁、西式的面料和色彩,却体现了了中装对称、庄重、内敛的气质。自1923年诞生以来,中山装已成为中国男子通行的经典正式装。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开始萌芽,妇女不再甘心做男人的附属品和家庭的牺牲品,不少妇女尝试一直是男人在做的工作,开始穿长裤、剪短发。这股风潮与席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合流,女性在追求科学、民主、自由风气的影响下,纷纷走出家庭接受高等教育,谋求经济独立,追求恋爱婚姻自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起了“文明新装”——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袄,衣长不过臀,袖短及肘或旗袍是喇叭形的露腕7分袖,衣摆多为圆弧形,略有纹饰;与之相配的裙,初为黑色长裙,裙长及踝,后渐缩至小腿上部。这种简洁、朴素的装扮成为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最时髦的女性形象。而对西方审美眼光的推崇,也影响到了中国女性整体形象的重塑。欧美的化妆品、饰品进入中国市场,美白皮肤、养护头发、向上翻翘眼睫毛、涂抹深色眼影、剪掉长发、烫发,以及戴一朵夏奈尔式的茶花或一条长长的绕颈珍珠项链、拎一只皮毛质地的手提包、脚穿丝袜和高跟鞋……构成了时髦女性的日常形象。
而今天的人们津津乐道的旗袍也是在这个时期不断改良,成为了一种现代意义的时装。
所谓“旗袍”,即旗人之袍,而“旗人”,是中原汉族人对满族人的称谓。旗袍原本腰身平直,而且很长。1921年,上海一批女中学生率先穿起了长袍。初兴的式样是一种蓝布旗袍,袍身宽松,廓形平直,袍长及踝,领、襟、摆等处不施镶滚,袖口微喇,看上去严冷方正。这种式样的服装一经走上街头,就引起了城市女性的极大兴趣并竞相仿效。此后的旗袍不断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在长度、腰身、衣领、袍袖上多有变化。
20世纪20年代中期,旗袍的袍身和袖子有所减短,腋下也略显腰身,但袍上面仍有刺绣纹饰。20年代末期,袍衣长度大幅度缩短,由原来的衣长掩足发展到衣长及踝进而缩至小腿中部。腰身更加收紧,大腿两侧的开衩也明显升高。30年代以后,改良旗袍的变化称得上日新月异。先是时兴高领,待高到双颊时,转而以低领为时髦,低到不能再低时,又突兀地将领子加高以显示时尚。袖子也是这样,长时可以遮住手腕,短时至小臂中部,继而露出肘部,至上臂中部,后索性去掉袖子。下摆也是忽而长可曳地,忽而短至膝上。除了两侧以外,有的开衩还被设计在前襟,并使下摆呈现弧形。面料的选择上除传统的提花锦缎外,还增加了棉布、麻、丝绸等更为轻薄的品种,采用印花图案,色调以素雅为美,领、袖、襟等部位也用镶滚,却并不繁琐。中国传统的服饰形象并不突出腰身,但随着20世纪女性服饰追求身体曲线美的倾向越来越鲜明,旗袍成了展现女性性感身材最理想不过的装束。
⑽ 传统旗袍和改良旗袍有什么区别
传统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改良旗袍平肩翘臀,凹凸有致,充分释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尽显典雅、高贵气质;亭亭玉立,窈窕玲珑,它充分展现了女性纤柔曼妙的身姿,如风摆俏荷,雨洒芭蕉,极富古典诗情意韵,它融入刺绣、缀珠、团龙、手绘等中西方元素形式和图案,特具有中国特色和西式审美。改良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起源于京派文化,它在清代主要是旗人所穿之袍,由于现代“旗袍”这个词专指女装,所以又可以说旗袍起源于旗女所穿之袍。辛亥革命之后,旗人大多都放弃了旗服,故而直到20世纪20年代,旗袍才重新在上海流行起来,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
经过现代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特色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典雅时尚服装———改良旗袍,穿在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