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衣戏腰巾子怎么系
在褶子两侧挖两个洞,使腰巾子从中间穿过去,前面系在褶子外,身后系在褶子里。
《青衣》是由江苏省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制作的原创京剧现代戏。京剧《青衣》改编自着名作家毕飞宇的同名小说,全剧以“戏痴”筱燕秋的艺术追求为线索,在她身体里注入嫦娥的灵魂与命运。
《青衣》是江苏大剧院出品制作的第一部自制剧,从原着毕飞宇、主演李亦洁、编剧杨蓉,作曲吴小平、配器王啸冰到制作团队大多是江苏人,也让江苏大剧院首部原创自制剧充满了浓浓的“江苏元素”。
⑵ 京剧青衣用的水袖自己做,需要多长多宽
大概在80公分到100公分左右,练功的水袖要比演出的水袖要长些,长的会了,短的就更容易了。我指的是白色部分。
⑶ 京剧青衣画脸都要用什么东西
1、用隔离霜打底
2、戏剧油彩用肉色、黄色、白色
3、1:2左右混合,全脸拍匀。具体的颜色要根据舞台灯光和个人的肤色调节。青衣打得白一点问题不大。3 红色油彩少许 在眼睛附近揉开打匀 具体范围你看演员的照片就知道了
4、肉色油彩一点点,在鼻梁下打出一些阴影
5、全脸刷上白粉定妆。
6 眼睛部位用大号的化妆刷刷上红色胭脂粉末到匀称
7、黑色油彩勾勒眼睛外面的形状 比较难勾 要多练 每个人条件不同。一边勾,一遍要把眼睛随时推上去看看吊上去的感觉。
8、用睫毛液将睫毛加长加粗,用眼线液将睫毛根部与黑色油彩衔接好,不要断层。
9、细细画好眉毛
10、胭脂点染嘴唇化妆步骤基本就是这些。不知道你在哪里,一般有剧团的地方都有戏曲用品专卖店的。那里齐全。画眉眼的笔一般是毛笔。
勒头的时候才吊起眉毛眼睛。如果你现在就要吊着,买一个洗脸用的宽一点的箍发带,最好是两端有粘性可以互相黏合调节大小收紧的那种,将头包紧顺势将眉眼拎上,然后马上用胶布固定好眼角皮肤和箍发带。胶布屈臣氏有卖,半透明的,一卷约手指宽。
(3)怎么制作京剧旗袍青衣扩展阅读:
主要特征
青衣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典型的正旦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雪梅教子》中的秦雪梅,《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正旦扮演的。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衣
⑷ 怎样制作京剧青衣古装头发鬏
做不了的。别浪费时间了
⑸ 怎样学画京剧青衣装
找老师傅学一下,或者去网上搜搜脸谱
⑹ 京剧青衣有哪些教程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管理 | 教学研究 | 教育科研 | 德育工作 | 党建群团 | 体卫艺安| 招生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京剧文化探索 校本课程 正文 [关闭窗口]
学习京剧专业院校的京剧教学方案
(作者:唐云 发稿时间:2010-5-6 阅读次数:234)
表演系剧目课程(京剧青衣、花衫)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剧目课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京剧表演 青衣、花衫行当 四年本科 先修课程:
学 时:共1152课时 学 分:百分制
大纲执笔人:陈琪、王婷 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周龙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培养京剧表演专业(青衣、花衫行当)人材的必修课,剧目流派纷呈,各具特色。教学以青衣、花衫为主,依照学生的条件安排剧目的学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有效地培养能够传承各个流派的高素质接班人。
本课程通过四年的剧目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京剧青衣、花衫行当的表演方法和规律,达到优秀或合格的大学本科水平。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京剧青衣、花衫中各类人物的表演,如:穿蟒戏、旗装戏、宫装戏、舞剑戏、执丝竿戏、舞彩绸戏、云帚戏、执浆戏、时装戏、现代戏等。
二、教学内容及训练目的
青衣、花衫既是正旦,是旦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青衣”的称呼是指服装扮相而言,一般梳大头,没有华丽的装饰,有的人物包淡色绸巾带银头面,身着“青褶子”,以示人物处于受苦受难的艰境之中。如:《武家坡》《平贵别窑》中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朱痕记》的赵锦堂;《桑园会》的罗敷女等角色,均穿“青褶子”但在正旦中,有的人物并非只穿“青褶子”,例如:《玉堂春》的苏三;《二进宫》的李艳妃;《贺后骂殿》的贺后;《金水桥》的银屏公主;《宇宙锋》的赵艳容;《二堂舍子》的王桂英等,这些角色,有的穿女蟒,有的穿花帔,再有《祭江》中的孙尚香还身着白蟒,这些角色既是正旦,也称之为“青衣”。后来随着剧目的丰富,流派的发展,所以,“青衣”不完全是指服装扮相,主要是从剧情人物性格来划分。最大的特点是以唱为主,把唱、念、做、表融合在一起。“青衣”,需要有明亮、宽厚的阳刚之声;还要有娇脆柔媚细腻之音。表演要求庄重沉稳、大方、秀美如:《荒山泪、失子惊风、秦香莲、鱼藻宫、穆桂英挂帅》等流派代表作,均是唱、念、做、表并重的戏也叫青衣。“花衫”也属于正旦范畴之内,但这类角色,一般都是风韵美艳、柔媚娇憨;也有刚健婀娜的人物,所扮演的角色,从皇后、公主、大家闺秀,直到《打渔杀家》的渔家女萧桂英。“花衫”的打扮,有穿女蟒的,穿宫装的,穿花帔的,穿旗袍的,也有穿布衣褂的。这些角色,更是唱、做并重,在演唱上,西皮声腔多于二黄声腔,总之“青衣”的声腔比“花衫”的声腔更为丰富。虽然“花衫”与青衣的类型有所不同,但它们是旦行的重要部分,均属于正旦范畴之内。
在制定旦角的剧目课安排上,做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教学计划,对于各流派的精品、新编历史剧目、现代戏剧目,做到全面丰富,补充营养,剧目课教学,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使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课程说明
剧目课:是“青衣”、“花衫”表演专业的主干课,同时,它是京剧表演系“青衣”、“花衫”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适用对象
本教学计划,适用于京剧表演专业,四年级本科的“青衣”、“花衫”专业。
(三)教学目的
<1> 通过剧目的学习,集中培养学生 掌握和运用京剧表演的各流派的艺术技巧,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 在四年的剧目课教学中,要解决声腔方面、表演方面的两个问题。在声腔上,要纠正学生演唱中的各种艺病,进行规范化的各流派的旦角唱腔艺术的训练,提高学生在演唱时,发声的调控能力,节奏准确、做到演唱技法娴熟;在表演上,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表演的重要性,打破一响遮百丑的观念,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京剧唱、念、做、舞的各方面技巧。准确地运用京剧程式和各流派的表演艺术风格,来表现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使学生能胜任舞台需要。
〈3〉通化剧目教学有目的、有选择的强化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使旦角的流派艺术更加完美,通过优美的声腔、准确的表演唱出、演出人物个性、特性;做到在演唱和表演能声情并茂。
(四)各年级教学内容与具体要求
《一年级》教学内容
〈1〉必修剧目
(青衣戏)
《红鬃烈马》、《女起解》、《玉堂春》、《大保国》、《二进宫》、《朱痕
记》、
《三娘教子》、《桑园会》、《贺后骂殿》、《法门寺》、《宇宙锋》、《祭
塔》、
《西施》、《窦娥冤》(探监、法场)
(花衫戏)
《四郎探母》、《打渔杀家》、《春秋配》、《帘锦枫》、《天女散花》
〈2〉选修剧目
《审头刺汤》、《御碑亭》、《三击掌》
从教学安排来看,是针对不同生源和基础不一样的学生而制定的。一年级的教学剧目,有唱、表为主的“青衣”戏;也有唱、做为主的“花衫”戏,其目的是让学生多方面吸收营养、丰富剧目结构。
〈3〉教学具体要求
在规范的教学中,对于不同剧目人物的塑造要引导学生分析剧本,强调人物内心变化、强调演员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发声习惯,在演唱中,求得吐字真、行腔顺韵白、京白要有字有味;在表演上要求人物的气质、身份要恰如其分。要学习旦角流派中的不同演唱技法,例如《大登殿》中的[十三咳]唱法
〈4〉课时分配《一学年》
(第一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6学时。必修课6学时(或8学时),选修课2学时。
必修课 6×16=96学时
选修课 2×16=32学时
期末考试、复习、彩排实践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第二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8学时。
必修课 4×16=64学时
选修课 4×16=64学时
期末复习、考试、彩排实践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全学年共计288学时
《二年级》教学内容
〈1〉必修剧目
(青衣戏)
《汾河湾》、《红鬃烈马》、《金山寺》(昆曲)、《断桥》(昆曲)、《断桥》(皮黄)、《祭江》、(采取分折学,有条件成熟的学生可排全戏)、《状元媒》、《银屏公主》、《三娘教子》。
(花衫戏)
《凤还巢》、《百花赠剑》、《别姬》、《醉酒》。
〈2〉选修剧目
《缇莹救父》、《捧印》、《刘兰芝》、《秋江》、《打金枝》、《英台抗婚》。
〈3〉现代剧目
《红灯记》(片断)、《沙家浜》(片断)。
〈4〉补选剧目
《悦来店》、《能仁寺》。
〈5〉教学具体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旦角流派的经典名作,剧目安排有青衣戏、花衫戏,而且还有现代剧目和补选剧目的补充,其目的,是为了充实学生的表演能力,现代戏的人物与传统的人物虽然均用京白,但他们的年龄、人物身份、在表演方面要有所区别。加强学生的演唱艺术的同时,吸收其它行当的角色的技巧、技能和表演,为学习难度较大的流派剧目、奠下坚实的基础。
〈6〉课时分配《二年级》
(第一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8学时。必修课4学时,选修或补修课、现代戏课4学时。
必修课 4×16=64学时
选修课
补修课 4×16=64学时
现代戏课
期末复习、考试、彩排实践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第二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8学时。
必修课 4×16=64学时
选修课
补修课 4×16=64学时
现代戏课
期末复习、考试、彩排实践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全学年共计288学时
《三年级》教学内容
〈1〉必修剧目
(青衣戏)
《秦香莲》、《赵氏孤儿》、《望江亭》、《穆桂英挂帅》、《洛神》、《柳
荫记》、
《锁麟囊》、《荒山泪》、《杨门女将》、《宇宙锋》
(花衫戏)
《游园惊梦》、《白蛇传》
〈2〉选修剧目
《打金枝》、《苏武牧羊》、《游龙戏风》、《贵妃醉酒》、《思凡》、《碧玉簪》、
《扈家庄》。
〈3〉现代戏剧目
《龙江颂》、《杜鹃山》 (根据学生的条件,可排片断或全出戏)
〈4〉教学具体要求
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流派艺术风格的表现,在唱腔上,要求声音表现力,要求行腔纯熟自如、音色优美;要求在表演上要有创作激情,对人物的塑造则要求有分寸,有深度。同时,注意艺术创作的提高。学戏、排戏、导演启发式与教学要作到互相结合,重点要突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迈上角色创作的新阶梯。
〈5〉课时分配
(第一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8学时。
必修课 4×16=64学时
选修课 4×16=64学时
现代戏课
期末复习、考试、彩排实践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第二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8学时。
必修课 4×16=64学时
选修课 4×16=64学时
现代戏课
期末复习、考试、彩排实践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全学年共计288学时
《四年级》教学内容
〈1〉必修剧目
(青衣戏)
《西厢记》、《诗文会》、《汉明妃》、《生死恨》、《春闺梦》、《龙凤呈
祥》
(花衫戏)
《红线盗盒》
〈2〉选修剧目
《奇双会》、《红拂传》、《芦花河》、《姑嫂英雄》
〈3〉现代戏剧目
《海港》、新编历史或现代剧剧目(暂定)
〈4〉教学具体要求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在掌握流派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上,可以说有了全面的提高,在此阶段一是要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再就是要加强学生在艺术结构上的充实,《扈家庄》和《姑嫂英雄》的学习,是为了能掌握四功中的“打”的知识和技巧,另外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刀马旦的戏,掌握京白的念法,这对于现代戏的人物塑造更能掌握分寸感,全方位艺术素养的提高,为角色创造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表现能力。
〈5〉课时分配
(第一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8学时。
必修课 4×16=64学时
选修课 4×16=64学时
现代戏课
期末复习、考试、彩排实践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第二学期)
行课16周 每周上课8学时。
必修课 4×16=64学时
选修课 4×16=64学时
现代戏课
(其中包括 创作剧目)
期末撰写毕业论文、排演毕业汇报剧目共2周
4×2=8学时
共计144学时
全学年共计288学时
4学年共计1152学时。
三、考核方式
1、考核形式:学生在学期末以1至2折剧目重点片段进行集中表演。
2、成绩计算: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进行评定。
四、教材选用与主要参考书
1、本院出版的教材(文字与图象)
2、教师个人整理的教材(文字与图象)
3、其它剧种的同类教材(文字与图象)
版权所有: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⑺ 京剧青衣戏服用什么面料做的
好的青衣面料都是绉缎为主料,雪纺作水袖。但是现在一般的也都是用一般的缎子作的,水袖用不太滑的料子就好。
⑻ 青衣包头步骤有哪些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①正旦 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 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戏曲中不同剧种对于行当的划分不同,其中以各个剧种不同的风格为主要原因。京剧中青衣与花旦的划分,主要是以剧中人物的年龄为据,其次,还与演出的风格及流派有关。比如,京剧四大名旦中:梅派(梅兰芳)其饰演的角色以青衣为主,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凤还巢》、《生死恨》、《天女散花》等;尚派(尚小云)亦演青衣,但风格不同,代表。青衣在戏曲中指中年怨妇(婚后20以上---45岁以下)花旦在戏曲中指性格开朗的妇女。
包头的步骤如下:
先勒头,就是用布带子把头勒紧,把眼睛吊起来,以便更好的塑造角色的型。勒头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眉毛和眼睛吊起来,显示出人的精气神。
摆个POSE,呵呵,好美呀!
⑼ 怎样做女生京戏脸谱
京剧中女性一般不用脸谱,只是化妆,京剧中有脸谱的女性只有京剧《湘江会》中的钟离春。
钟离春是花脸中唯一的女性,毕竟花脸的特点是威武、霸气,而对于女子来说,肯定是不合适的,即便是穆桂英、花木兰这样的女中豪杰也非花脸。
很可惜,京剧《湘江会》等剧中的钟离春(又称钟无盐,钟无艳)扮相从王瑶卿先生起被改为俊扮,极少能在舞台上见到如此独特的脸谱了。
而有关于钟离春领兵打仗的故事多见于民间传说。到了元朝,中国戏曲大发展。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写了一出元杂剧叫《丑齐后无盐连环》(也叫《智勇定齐》),说的是齐公子夜梦菽月,上大夫晏婴替他圆梦,认为公子将娶的夫人隐于乡村,时运未通,并建议他出城围猎寻访淑女贤人。齐国无盐邑钟离信的女儿相貌丑陋但文武兼备,很有才能,外出采桑时与追赶白兔的齐公子相遇。晏婴见她出言不俗,便劝齐公子娶她为后。当时秦、燕二国都想制服齐国,故意以难题刁难,让齐国派人解开玉连环,弹响蒲弦琴,钟离春凭智慧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并故意羞辱使者,激待两国发兵。钟离春又率兵布阵打败了他们,使齐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