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压襟有什么作用
扩展阅读
苏明玉同款睡衣什么牌子 2025-07-27 05:53:14
黑色裙子上面搭什么颜色 2025-07-27 05:34:59

旗袍压襟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 2022-07-04 06:50:45

1. 旗袍上的压惊是啥意思

压襟

压襟,流行于明清时期,是古人在右衣襟上佩戴的饰件,可以理解为“压住衣襟之物”。

上端以一条银链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间是用银、象牙、翡翠、玛瑙等做成的“事件压口”,雕琢成蝉、蝙蝠、鱼儿、牡丹、云雀等形状,象征着美好的寓意。

压襟

2. 清宫剧中,后妃衣服上为什么都要挂一串珠子

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现在清宫剧也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喜欢看清宫剧的小伙伴们,但是你们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就是在清宫剧中后妃的衣服上都挂了一串珠子。就比如说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都有这种珠子。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古代妃子的画像中,也可以看到她们挂着一串珠子。

不得不说古代女子的爱美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多了。压襟还能起到一个攀比的作用,哪位妃子受宠爱,被赏赐的压襟越好,自然越发得意。

3. 押襟还是压襟

是压襟。压襟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古代女子在节日或重大场合会把压襟戴在衣襟右上方,起到装饰、美化和固定衣襟的作用。而压襟常见的是三件套或九件套,上端会用银链系住胸口扣子,中间会用各种材质的物件压口,下端会连接3至9样小银器。

4. 压襟一般多长

10厘米左右。
压襟是衣饰挂件,所谓“压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由于压襟只是压衣领,所以比较短。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多为银质的,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此物又名“事件儿”,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时期。
压襟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古代女子一般会在节日或重大场合将压襟佩挂在衣襟的右上方,起到装饰、美化和固定衣襟的作用。压襟常见的是三件套或九件套,上端会用银链系住胸口扣子,中间会用各种材质的物件压口,下端会连接3到9样小银器。

5. 古代女子衣服上面坠子是什么

应该是压襟。根据资料,压襟自唐代出现,后流行于明清时期。因为古代女子衣服宽,袍大袖子也大,禁不起风吹,所以便用饰物压住轻薄的衣衫,同时也有装饰的作用,这就成了“压襟”。

压襟是用途性的配饰,所以并没有明确的等级规定,女子都会佩戴。只不过,通常哪位娘娘有钱,自然就戴的好,而比较普通的女子自然就戴的朴素一些,这些压襟的款式并不是固定一种,什么样的都有。而且不同样式的压襟配合着不同的材质,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和祝福,代表着人们不同的愿望。

比如春戴兰花、牡丹、桃、杏,夏佩石榴、素馨、茉莉,秋有菊花,冬饰玉梅。既暗示了季节的轮换变更,更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之意。再如鱼与莲花、荷叶组成就是期许来年丰收的“连年有余”,而鸳鸯则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佩戴蝙蝠则是希望幸福能延绵无边。

虽然说款式繁多,但压襟里有一款却是最特别的,那就是十八子。

其实,压襟的很多款式都是做成手串样式的。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对手串极为喜爱,既能放在胸口装饰,也可以取下来戴在手上,一饰二用。而这十八子,是由佛珠演变过来的,寓意非常好,尤其有个求子的兆头在里面。

所以十八子在古代,尤其在后宫妃子间是最盛行的,很多妃子喜欢拿十八子当压襟用。实用性和装饰性都有的情况下,寓意又是好上加好,自然就成了后宫妃子们当做压襟的不二之选了。

6. 这个旗袍扣子上的吊坠叫什么

这款旗袍上面的扣子上的吊坠应该只是一个流苏装饰。

7. 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为什么旗袍是的衣襟是左襟压右襟

人类大多数都是右撇子,所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里面,都不免会出现重右轻左的现象。单从衣襟的处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历来都是左撇子吃亏的。

中国的传统汉服服,两边衣襟的穿法,自古以来都是左襟叠盖在右襟之上,而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便称为“右衽”。

而左衽由于将右侧衣衽掩盖在衣服内侧,反而不会勾住弓弦。 古人穿着右衽服装的时候,也有解决勾住弓弦问题的方法,就是“袒左”。

8. 清宫剧中,后妃衣服上为什么都要挂一串珠子呢

女为悦己者容,清朝女子在穿戴上特别讲究,相对于汉服,清朝的旗袍更显得直筒不显身材且保守。几乎从脖子到脚没有露肉的,而这个“压襟”我觉得是防止衣扣突然掉落带来的尴尬和有损尊严。当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压襟”的花样也是品类繁多的,有武器挂坠的。

9. 民国银压襟三件套分别是什么

民国银压襟三件套分别是掏耳朵的小勺子、夹睫毛的小夹子、剔牙的小剔刀,共三件小物件。

压襟,顾名思义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它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银饰品,常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压襟又名“事件儿”,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那时女子衣着肥阔,经不住风吹,用沉甸甸的压襟既可以压住衣衫,亦有装饰作用。

压襟常见三件套至九件套,由上、中、下三个部分衔接。上端是单条有带钩的银链子;中间部分除银质外,尚有玉、翠、玛瑙等,挂在右侧胸前第二颗扣子上。

中间部分为主件,称为“事件压口”;下端以银链缀着小件银器、铃铛或流苏等,多配以枪、刀、钩、勺小件银品。在《甄嬛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装饰,非常别致。

10. 旗袍上的流苏叫什么

旗袍上的流苏叫穗子。

流苏又称穗子,为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常见挂与帐中窗帘四角或玉佩扇子手柄。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流苏,随风飘摇荡漾,传递着古雅与婉约的韵味。

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唐代妇女流行的头饰步摇,是其中一种。还有冕旒,帝王头上的流苏,以珍珠串成,按等级划分,数量有所不同。

流苏制作款式简介

制作流苏的方式,与绳结艺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带有神秘的宗教意味。当时的流苏方式只是用四种颜色的羊毛绳线,以绑结方式制成。

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各地的风俗各异,令流苏有了重大的不同;主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已分有两种特式-阿什肯纳兹式和塞法迪式。

一个缝结圈、2个结扎十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六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其余三条如以上的方式制造。从10、5、6和5的圈的数目总和为26个圈数,为13圈数的2倍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