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薯仔叶片发黄有白点怎么回事
叶子发黄主要是由于缺少氮肥;有白点是由于薯仔出现了早疫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1、剔除病薯,同时应对种薯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可用草木灰加百菌清加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并应在田地施足有机底肥应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播种后应及时在地表喷施新高脂膜提高出苗率,防治气传性病菌侵入。
2、加强栽培管理,同时根据生长需求及时松土、培土起垄,并适时浇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同时应在薯仔开花前、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适时喷洒地果壮蒂灵,以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加速地下块茎超快膨大,增强抗御虫害能力,确保薯仔的优质高效和丰收。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根据植保要求及时喷施40%克菌丹400-500倍液进行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应及时消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薯仔即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薯仔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0.4mg~0.8mg,钾200~340mg,碘0.8~1.2,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黄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 。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早熟种马铃薯含有11%~14%的淀粉,中晚熟种含有14%~20%的淀粉,高淀粉品种的块茎可达25%以上。块茎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马铃薯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据研究,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而且马铃薯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高度评价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是与其块茎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⑵ 马铃薯果实表面出现白色点是什么原因
那个小白点其实是淀粉
薯仔(黄皮)知识介绍:薯仔属茄科,多年生草本块茎类蔬菜。薯仔呈椭圆形,有芽眼,皮有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色或黄色,淀粉含量较多,口感脆质或粉质。它原产于南美洲高山地区,十八世纪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年都有供应。薯仔与稻谷、小麦、玉米、高梁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在法国,薯仔被称作“地下苹果”。薯仔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黄皮薯仔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品味较好。
薯仔的品质要求,以体大,形正并整齐均匀;皮面光滑而不过厚,芽眼较浅而便于削皮;肉质细密,味道纯正;炒吃时脆,油炸的片条不碎断者质佳。 薯仔(黄皮)营养分析:1. 和中养胃、健脾利湿:薯仔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但要注意:
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薯仔,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
⑶ 马铃薯果皮表面出现白色小颗粒是什么原因
那白色小颗粒其实是淀粉。薯仔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黄皮薯仔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品味较好。
薯仔的品质要求,以体大,形正并整齐均匀;皮面光滑而不过厚,芽眼较浅而便于削皮;肉质细密,味道纯正;炒吃时脆,油炸的片条不碎断者质佳。
但要注意: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薯仔,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
⑷ 薯仔茎上白点是什么叶子怎么了
应该是马铃薯晚疫病。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可选用药剂有:80%代森锰锌(大生m-45)600-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60%琥·乙磷铝500倍液。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银法利)1000-1500倍液。50%氟啶胺(福帅得)2000-2500倍液。10%氰霜唑(科佳)2000-2500倍液。
⑸ 薯仔表面有白点还能吃么
有黑点是霉变,不能吃;有发芽,发芽部分有毒不能吃。有白点,只要不深,面积不大,没影响。
⑹ 红皮红心、黑皮黑心薯仔是转基因吗
红皮红心、黑皮黑心薯仔不是转基因食品。红皮红心、黑皮黑心薯仔是薯仔的一个品种,不是转基因食品。
⑺ 水烧过后锅底有一层白色的东西是什么
水烧过后锅底层白色的东西是水垢,是水里溶解了矿物质:碳酸氢钙(Ca(HCO3)2)和碳酸氢镁(Mg(HCO3)2)。
水垢根据其形成原因和成形状态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硬垢和软垢两种。当水中含有碳酸盐胶体、细菌和有机物等杂质时,碳酸盐类似于水泥沙浆中的沙石,而胶体、细菌和有机物等则相当于水泥沙浆中的水泥,当水中胶体、细菌和有机物等粘性物质和碳酸盐共同作用,在高温煮沸条件下则形成了和容器(或管道表面)粘附在一起的硬垢。而一旦胶体、细菌和有机物等粘性物质被去除(如通过超滤滤除)后,即使水中钙、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很高,也进行成洁白而松散的容易去除的碳酸盐软垢,而不会产生硬垢。
组成:水垢的组成一般比较复杂,是由许多化合物组成的。一般用质量分数表示水垢的化学成分。
分类:水垢按其主要化学成分分成:钙镁水垢、硅垢、磷酸盐垢、铁垢和铜垢等。
硬垢通常胶结于容器或管道表面。首先,硬垢导热性很差,会导致受热面传热情况恶化,从而浪费燃料或电力。其次,硬垢如果胶结于热水器或锅炉内壁,还会由于热胀冷缩和受力不均,极大的增加热水器和锅炉爆裂甚至爆炸的危险性。其次,硬垢胶结时,也常常会附着大量重金属离子,如果该容器用于盛装饮用水,会有重金属离子过多溶于饮水的风险。因此,硬垢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饮水机内的水垢
水垢碎片进入胃中与盐酸反应会释放出钙镁离子和二氧化碳,前者是结石形成的必要物质,但水垢和结石没有直接关系。后者则会使人胀气、难受,胃溃疡病人还可能发生胃穿孔的危险。
消除方法
①水壶煮山芋(红薯、地瓜)除垢 在新水壶内,放半水壶以上的山芋,加满水,将山芋煮熟,以后再烧水,就不会积水垢了。但要注意水壶煮山芋后,内壁不要擦洗,否则会失去除垢作用。对于已积满了水垢的旧水壶,用以上方法煮一二次后,不仅原来的水垢会逐渐脱落,并能起到防止再积水垢的作用。
②小苏打除水垢 用结了水垢的铝制水壶烧水时,放1小勺小苏打,烧沸几分钟,水垢即除。
③煮鸡蛋除水垢 烧开水的壶,用久了积垢坚硬难除。如用它煮上两次鸡蛋,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④薯仔皮除水垢 铝壶或铝锅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结有薄层水垢。将薯仔皮放在里面,加适量水,烧沸,煮10分钟左右即可除去。
⑤热胀冷缩除水垢 将空水壶放在炉上烧干水垢中的水分,烧至壶底有裂纹或烧至壶底有“嘭”响之时,将壶取下,迅速注入凉水,或用抹布包上提手和壶嘴,两手握住,将烧干的水壶迅速坐在冷水中(不要让水注入壶内)。重复2次至3次,壶底水垢会因热胀冷缩而脱落。
⑥柠檬除水垢,把柠檬切片放入烧水壶(越薄越好,目的是让柠檬酸尽量释放出来)水烧开煮沸5分钟左右,烧开后让柠檬在水中浸泡2分钟即可除去。
⑦醋除水垢 如烧水壶有了水垢,可将几勺醋放入水中,烧一二个小时,水垢即除。如水垢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则可将纯碱溶液倒在水壶里烧煮,可去垢。
白醋清除水垢
⑧口罩防积水垢 在烧水壶里放一只干净的口罩,烧水时,水垢会被口罩吸附。
⑨磁化 在壶中放一块磁铁,不仅不积垢,煮开的水被磁化,还具有防治便秘、咽喉炎作用。
⑩离子交换除水垢方法:采用特定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以钠离子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由于钠盐的溶解度很高,所以就避免了随温度的升高而造成水垢生成的情况。
⑪膜分离除水垢方法:纳滤膜(NF)及反渗透膜(RO)均可以拦截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从根本上降低水的硬度。膜分离除水垢方法的特点是,效果明显而稳定,处理后的水适用范围广;但是对进水压力有较高要求,设备投资、运行成本都较高。
⑫整体的去除全家的用水水垢,可以安装一台软水机,对全家的水进行整体的去处水垢,让大家省去了为水垢而烦恼的问题了。用于饮用水质的水垢去除,可以使用宝宝爱水婴幼儿专用滤水壶等带有氢离子树脂的净水设备。
⑬超市、茶店里有销售的水垢清洁剂,主要成分是羟基丙三酸,原料安全无毒还环保。这种水垢清洁剂使用便捷而且效果好,有合适的剂量和比较详尽的说明,很适合家庭用户使用。
⑻ 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假
看和田玉籽料真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看皮色本身
确实是这样,一些资深的老玩家看皮色有时候确实可以略过这些步骤,仅仅从感觉上,就能察觉出皮色的对于不对,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看皮色还是要从它的规律及特征来观察。而且看皮色的真假一定要多上手,多看真东西,只有当你看的多的时候,才能对皮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看真假才能有所把握。
⑼ 有关黑皮薯仔的种植
初生叶为单叶 ,全缘 。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
薯仔的种植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学名马铃薯、洋芋、山药蛋、薯仔(广东、港澳地区惯称)、地豆子、地蛋(山东人惯称)、地瓜(江苏徐州自连云港一带尤其是中间的新沂等市县的惯称)。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 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薯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薯仔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除此而外,薯仔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薯仔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薯仔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薯仔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薯仔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 薯的加工食品 ,如法 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 、蛋卷等,为数达 100多种。薯仔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薯仔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又名洋芋、薯仔、 山药蛋,是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稻、麦和玉米。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广泛。四川是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万亩(含春、秋两季,不包括重庆市),其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公斤左右。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是农村人民改善食品结构,居民进行保健的好食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套、秋冬作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业已成为四川省日益重要的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等重要的作物。
第一节 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 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 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三、 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
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所以遇到这种情 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1 、氮肥
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会计师有很大作用。氮肥虽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以致结薯延迟,影响产量。况且枝叶徒长还易受病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淡绿或灰绿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征早枯等,最后因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功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补充,而发现氮肥过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难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茎叶凋萎,影响正常生长。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适量,没有把握时,宁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过量。
2、磷肥
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发育健壮,还有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程度的增重,锈斑相应地扩大 ,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
3、钾肥
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元素还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
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在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也可引起病症,降低产量。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五、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 的。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壮,容易开花结果,块茎大产量高特别在高原与高纬度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在树阴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时,如间隔距离小共生时间长,玉米遮光,而植株较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就是马铃薯单作的条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种,密度大、株行距小时,也常出现互相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可明显地抑制块茎上芽生长。窖内贮藏的块茎在不见光的条件下能过休眠期后由于窖温高,而长出又白又长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度~18度的温度下,芽子长得也很慢,我国南方架藏种薯(芋)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子的过度生长。而且在散射光下对种薯催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的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专家提醒:吃薯仔时一定要削皮 。
注:薯仔源产地为的的喀喀湖。
[编辑本段]相关技巧
种植技术
世界各地薯仔的栽培技术因地 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 (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 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马铃薯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 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的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从美国引进的大西洋薯仔,产量高,品质佳,收益显着。其种植技术是:
1.播前准备 深翻土地24~25厘米, 再整平。若播前墒情不足,应提前10天灌水补墒。
2.肥料配制 提前20天左右按每亩300~500千克厩肥均匀加入25~50千 克碳酸氢铵在向阳处密封堆好,充分腐熟后混匀,深翻土地时施入并翻入土壤。
3.种薯播前处理
①消毒。每亩用种120千克,原种用瑞毒霉400~500倍液喷湿。
②切块。 将每个种薯切成8块以上。因其顶端优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然后用10毫克/千克赤霉素1包加水10千克浸种5分钟或加水75千克喷洒种块.
③催芽。将薯 块平放在适墒净土上, 使薯芽向上,上铺2厘米土再平放一层种薯,反复3层~4层后再上铺5厘米厚土,堆放在背阳处,用农膜盖严,15天后即可播种。
上述工作一般应在元月中旬前做好,因薯仔在膨大期如外界温度超过25℃,块茎则停止生长,秧蔓则生长旺盛,所以必须有90~100天的适宜生长期,播种不宜推迟。
4.播种要求 按行距70厘米、 株距20厘米开沟向一边翻土,沟深6~8厘米, 放种薯时使薯芽向上,然后覆土起垄高10~15厘米。压实后覆上地膜,在芽顶膜后,破膜覆土。
5.田间管理 当苗长3~5片叶时注意防治蚜虫。显蕾初期和盛花期各追肥1次, 一般施瑞毒霉500倍液加尿素或磷酸二氢钾1%加膨大素。薯块膨大期注意加强田间灌水,以提高产量。
6.及时收获 6月中旬薯仔品质最佳, 应及时收获 . 摘自:2002年第11期《农村实用科技》
病虫害防治
薯仔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防治措施,首先,严格检疫,不从病区调种;第二,要做好种薯处理,实行整薯整种,需要切块的,要注意切刀消毒;第三,在生长期,如发现有晚疫病发病植株,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每7天1次,连喷3--4次。
薯仔的虫害主要是蚜虫、28星瓢虫和地下害虫,主要防治方法有:蚜虫防治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10%蚜虱一遍净(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进行防治;28星瓢虫用80%敌百虫500倍液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成虫即开始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克加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仔饼或菜仔饼或麦麸20公斤拌匀作毒饵,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诱杀,或用辛硫磷颗粒剂812粉,随播种施入土壤进行防治。
马铃薯又叫薯仔,地豆等,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十九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贮存
薯仔收获后可以贮存到第二年秋天,一般要用稻草覆盖,避光、阴冷、干燥条件贮存,冬季要防冻,春季要避免发芽,如果要发芽必须烘干或曝晒干燥。
在薯仔的外边涂上薄荷油可以延长薯仔的发芽时间。
薯仔加工
薯仔除了直接食用以外,还是淀粉加工的主要原料。大型薯仔淀粉生产工艺过程与小型生产工艺基本相似,其工艺流程 : 薯仔-水力输送-清洗输送-二级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离-除砂-浓缩精制-真空脱水-气流干燥-成品包装。
1、 清洗工艺及设备
主要是清除物料外表皮层沾带的泥沙, 并洗除去物料块根的表皮,去石清洗机是要去除物料中的硬质杂。对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进行清洗, 是保证淀粉质量的基础,清洗的越净,淀粉的质量就越好。输送是将物料传递至下一工序,往往输送的同时也有清洗功能。常用的输送、清洗、去石设备有:水力流槽、螺旋清洗机、斜鼠笼式清洗机、浆叶式清洗机、去石上料清洗机、(平)鼠笼式清洗机、转筒式清洗机、刮板输送机等。根据土壤和物料特性可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组合,达到清洗净度高,输送方便的要求。
2、原料粉碎及设备
粉碎的目的就是破坏物料的组织结构,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顺利地从块根中解体分离出来。粉碎的要求在于:
1.尽可能的使物料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2.易于分离。并不希望皮渣过细,皮渣过细不利于淀粉与其他成份分离,又增加了分离细渣的难度。
3、筛分工艺及设备
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
4、洗涤工艺及设备
淀粉的洗涤和浓缩是依靠淀粉旋流器来完成的,旋流器分为浓缩旋流器和洗涤精制旋流器。通过筛分以后的淀粉浆先经过浓缩旋流器,底流进入洗涤精制旋流器,最后达到产品质量要求。设备配有全套自控系统,采用优质旋流管及最优化的排管方案,可以使最后一级旋流器排除的淀粉乳浓度达到23Be’,是淀粉洗涤设备的理想选择。
5、淀粉脱水
薯仔淀粉常采用真空吸滤脱水机。可实现自动给料、自动脱水、自动清洗。
6、淀粉干燥
气流干燥机是利用高速流动的热气流使湿淀粉悬浮在其中,在气流流动过程中进行干燥。具有传热系数高,传热面积大,干燥时间短等特点。
7、淀粉冷却与过筛包装
淀粉经干燥后,温度较高,为保证淀粉的粘度,需要在干燥后将淀粉迅速降温。冷却后的淀粉进入成品筛,在保证产品细度、产量的前提下进入最后一道包装工序。
选购方法
关于薯仔种类划分有很多方式,根据用途可将薯仔分为四类:烘烤薯仔,水煮薯仔,通用薯仔和新薯仔。
通用薯仔:介于前两者中间,也是我们平时最常吃到的薯仔了,有长有圆,一年四季都有。通用薯仔的水分比烘烤薯仔高,水煮仍能成块。顾名思义,通用薯仔可用来水煮、油炸、烘烤、做沙锅、汤等多种用途。它们也可用于烘烤、做薯仔泥、油炸,但是效果没有烘烤薯仔来得好。
新薯仔: 新薯仔不是指刚挖的薯仔而是指未完全成熟、个儿比较小、一般在薯仔皮还没长成熟时就收获的薯仔。由于还没成熟,新薯仔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部分掉脱了皮或薄皮是翘起来的。
很多种类的薯仔都有新薯仔,尤以红色薯仔为多。新薯仔适合做汤、炖烧菜、做沙锅菜等。少量的脱皮对于“新薯仔”则是正常的。 另外,红薯仔水分多淀粉少,适合水煮且易熟。
烘烤薯仔:外观一般是长形、皮粗糙而似软木塞表面,一般以袋装出售,在国内一些售卖新特蔬菜和进口食品的超市有售。这也是主要用于炸薯仔条、烤薯仔的薯仔品种。 这种薯仔的淀粉含量较高,质地比较干、粉,烘烤后比较轻而蓬松,捣碎后比较轻、滑腻而有乳脂感,是炸薯条的专用薯仔。
水煮薯仔:水煮薯仔又称蜡质薯仔,形状各异,皮薄而光滑,肉有蜡质感。水煮薯仔的水分和糖分较高,但淀粉含量较低,而且是支链淀粉。正是由于这种支链淀粉结构。
使得这种薯仔的胶黏性较好,在水煮时仍能成块,所以适合于做汤和炖烧菜,做沙锅菜、薯仔色拉、烧烤等也很理想。当然也可以捣碎做薯仔泥,但会比较黏稠而有硬块。
去皮技巧
1.巧去薯仔皮:当年出产的新薯仔皮较薄且软,用刀削或刮皮既费时,又会将薯仔肉一起削去。较简便的方法是:将薯仔放入一个棉质布袋中扎紧口,像洗衣服一样用手揉搓,就很简单地将薯仔皮去净,最后用刀剔去有芽部分即可。
2.薯仔去皮不宜厚,越薄越好,因为薯仔皮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薯仔去皮以后,如果一时不用,可以放入冷水中,再向水中滴几滴醋,可以使薯仔洁白。
[编辑本段]功能效用
营养分析
1. 和中养胃、健脾利湿:薯仔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2. 宽肠通便:薯仔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3.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薯仔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薯仔同时又是一种碱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中和体内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4. 补充营养、利水消肿:薯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薯仔早就成为第二主食。薯仔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
5、降压作用:薯仔具有减肥、保持血管弹性、排钠保钾等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利。 食用方法:清晨,将薯仔洗净,去皮,用擦菜板擦成汁,然后加入酸奶混合空腹饮用。提醒:不要选择表皮发绿、生芽的薯仔。
薯仔中钾和钙的平衡对于心肌收缩有显着作用,能防止高血压和保持心肌的健康。薯仔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预防心血管系统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薯仔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1]
⑽ 薯仔表面有白点还能吃么
薯仔(黄皮)知识介绍:薯仔属茄科,多年生草本块茎类蔬菜。薯仔呈椭圆形,有芽眼,皮有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色或黄色,淀粉含量较多,口感脆质或粉质。它原产于南美洲高山地区,十八世纪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年都有供应。薯仔与稻谷、小麦、玉米、高梁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在法国,薯仔被称作“地下苹果”。薯仔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黄皮薯仔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品味较好。
薯仔的品质要求,以体大,形正并整齐均匀;皮面光滑而不过厚,芽眼较浅而便于削皮;肉质细密,味道纯正;炒吃时脆,油炸的片条不碎断者质佳。 薯仔(黄皮)营养分析:1. 和中养胃、健脾利湿:薯仔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2. 宽肠通便:薯仔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3. 降糖降脂、美容养颜:薯仔能供给人体大量有特殊保护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关节腔、浆膜腔的润滑,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薯仔同时又是一种碱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中和体内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从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4. 补充营养、利水消肿:薯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薯仔早就成为第二主食。薯仔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 薯仔(黄皮)补充信息:1. 巧去薯仔皮:当年出产的新薯仔皮较薄且软,用刀削或刮皮既费时,又会将薯仔肉一起削去。较简便的方法是:将薯仔放入一个棉质布袋中扎紧口,像洗衣服一样用手揉搓,就很简单地将薯仔皮去净,最后用刀剔去有芽部分即可。
2. 薯仔去皮不宜厚,越薄越好,因为薯仔皮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薯仔去皮以后,如果一时不用,可以放入冷水中,再向水中滴几滴醋,可以使薯仔洁白。 薯仔(黄皮)适合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薯仔(黄皮)食疗作用:薯仔味甘、性平、微凉,入脾、胃、大肠经;
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抗衰老之功效。
主治胃火牙痛、脾虚纳少、大便干结、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 薯仔(黄皮)做法指导:1. 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薯仔,因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
2. 薯仔适用于炒、炖、烧、炸等烹调方法。
3. 薯仔宜去皮吃,有芽眼的部分应挖去,以免中毒。
4. 薯仔切开后容易氧化变黑,属正常现象,不会造成危害。
5. 人们经常把切好的薯仔片、薯仔丝放入水中,去掉太多的淀粉以便烹调。但注意不要泡得太久而致使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