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清朝時期,普通老百姓與皇家格格相比,她們的服飾有何不同
在清朝時期,普通老百姓的服裝打扮和皇家格格也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作為皇家格格穿的衣服肯定是非常的富貴,衣服上有著很精緻的刺綉。在清朝時期,漢族女子的衣服也是延續了明朝的款式特點。女性衣服的袖口是比較寬大的,而且也是非常的流行長袖衣和長裙,再加上披風。一般未出嫁的女子,和出嫁的女子頭發的風格也是會不一樣的。
大家也可以在網上去搜索一下格格與普通人衣服的區別,格格的衣服會更加的華貴一些,平時走起路來也會更加的不方便,而像普通的老百姓,為了方便幹活,衣服就會更加的輕便一些,格格一般都是穿著花盆底。而正常人就不會穿花盆底的鞋子,因為走路根本就不穩,再加上幹活也是會非常的麻煩。
⑵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清朝女子的服飾啊
1. 清代女裝在康熙、雍正時期保留明代款式,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
2. 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
3. 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
4. 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旗袍也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
5.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
6. 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史書記載"……鑲滾之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欄干、牡丹帶、盤金滿綉等各色,一衫一裙……鑲滾之弗搭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鑲條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綾綢,新時離奇,變色以後很難拆改。……」
7. 旗袍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點外,不同時期的組合特徵仍比較鮮明。
8. 康熙年間:貴族婦女流行一種身著黑領金色團花紋或片金花紋的褐色袍,外加淺綠色鑲黑邊並有金綉紋飾的大褂。
9. 乾隆年間:婦女著鑲粉色邊飾的淺黃色衫,外著黑色大雲頭背心。
10. 嘉慶、道光年間:女子多著低領藍衣紫裙。
11. 同治年間:流行藍緞地鑲闊邊的綢褲帶。
12. 光緒中期:婦女衣裙漸短,袖子漸寬,帶長過膝露出約一尺有餘。
13. 光緒末年:婦女的衣服身長過膝,採用大鑲滾裝飾,裙上有時加十六至二十條飄帶。
14. 清末流行衣袖裡面裝假袖口,少時一、二幅,多時二、三幅。
15. 宣統至民國初年:這個時期婦女的衫褲比光緒末年更窄小,衣領卻增高。
16. 清代女子服裝,有公服、禮服和常服。公服是自皇後至七品命婦規定的服制;禮服在民間指的是吉服或喪服。
17. 女裝常服:婦女日常用衣有嚴格規定,並受法律限制。
18. 滿人入關後開始普遍使用紐扣,成為制衣的必備之物。
19. 明代以前衣領大多是交領、對領和圓領、自清代旗裝用紐扣以後,衣領的形狀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
20. 古代服裝十分崇尚「官樣」和「內家樣」,一般出新樣都首先來自這些式樣。
21. 自乾隆、嘉慶以後,不少旗女仿效漢服,在原來窄長的衣衫外面加上寬大袖子的馬褂,或加寬衫袍的衣袖,並學纏足等陋習。
22. 女裝禮服:分吉服和喪服兩類。宮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規定:皇太後、皇後、皇貴妃和貴妃的吉服冠採用熏貂並綴朱緯(一種圖案);龍褂色為石青有綉文;龍袍色用明黃,皇子福晉、親王福晉的吉服冠用熏貂,頂用紅寶石。
23. 女裝喪服:自古以來,喪服也被列為禮服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