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補衣服有幾種走線方法
補衣服共有7種比較常見的手縫方法
1、包邊縫:也叫毛邊縫,用於裝飾布片邊緣,還可以用於鎖扣眼。
1)沿著布片邊緣表面出針;
2)將線繞過布片,動作1出針處前方再入針,針目可自己調整;
3)拉緊線段;
4)重復動作2至3;
5)完成線跡。
2.平針縫:用於2片布的拼接或縫制較薄的布。
1)從記號點外0.7厘米處入針;
2)往前約0.5厘米處出針;
3)往後回一半,入針,往前記號點出針;
4)往前上下運針,針目約0.2至0.3厘米,約2至3針後抽針;
5)動作4反復進行,直到縫完。
3.回針縫:用於增強平針縫的不牢靠或縫制較厚的布。
1)從記號點外0.7厘米處入針,往前約0.5厘米出針;
2)往後回一半,入針,往前記號處出針;
3)回到前一針尾部入針;
4)往前約0.7厘米處出針;
5)重復動作3至4;
6)線痕如圖,注意與平針縫的區別。
4.藏針縫:也叫貼布縫,用於將B布縫在A布上或滾邊條的縫合。
1)A布背面入針,B布表面出針;
2)由A布的對稱點入針;
3)在B布往前約0.3厘米出針;
4)重復動作2至3;
5)完成後的線跡。
5.縮縫:用於製作縮口。
1)由圓形布片表面入針,往前約0.5厘米處出針;
2)再往前0.5厘米處入針;
3)以平針縫前進,針目約0.5至0.7厘米;
4)完成。(拉緊縫線可以收縮開口)
6.疏縫:用於將表布、鋪棉和裡布暫時固定。
1)將表布、鋪棉與裡布三層依次排列;
2)將疏縫線單線打結,由布片中心點入針;
3)往前約2.5厘米處表面出針;
4)再往前2.5厘米處表面入針、出針;
5)最後一針回針不打結;
6)以中心點向外縫十字狀;
7)再縫45度對角線;
8)縫制時可用湯勺輔助。
7.壓縫:用於增加縫制服裝或布藝作品的立體感及緊固度。
1)表布、鋪棉和裡布用上面方法「疏縫」後,用記號筆畫出將欲壓縫的線條;
2)起針將線頭藏入鋪棉內,沿著記號線以平針縫前進,針目約0.2至0.3厘米;
3)同樣方法縫完所有記號線,拆掉疏縫線即完成。
㈡ 零基礎新手從零開始自學縫紉服裝做衣服怎麼開始學
可以先把縫紉機買回來,然後看一些教程跟著學習
建議剛開始的時候買那個200多的就可以了
拓展資料
縫紉,指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綉等工作。人們更習慣用「女工」一詞指代從事紡織、縫紉、刺綉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
從養蠶栽棉到紡紗織布,從穿針引線到縫衣置服,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在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紡織和服飾是兩朵豔麗奪目的奇葩,所以,與之密切相關的女紅活計,它的歷史應該是很悠久了。
據考古發現,一萬八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已經使用骨針縫綴獸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不但會使用骨針,而且會使用捻線和紡輪;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則出現了麻線和綢片,絲線和絲帶等原始的紡織品,這些都形成了女紅及其用品的雛形。
我國三千多年的農業社會,不僅樹立了以農為本的思想,同時也形成了男耕女織的傳統,女子從小學習描花刺綉,紡紗織布,裁衣縫紉等女紅活計,在江南一帶尤為重視。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夫家對於擇妻的標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個方面來衡量之,其中的「工」即為女紅活計。其中,縫紉成為女紅中的一種。
資料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