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女裝原型怎麼做
擴展閱讀
大碼女裝什麼意思呀 2025-08-02 19:35:21
銅的皮帶頭多少錢一個 2025-08-02 19:25:52
皮衣上的筆油怎麼處理 2025-08-02 19:24:36

女裝原型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2-09-11 15:19:53

1. 在女裝原型里那些剪裁的數字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要那樣做

各家公司自定的,一般是根據年齡,身材,職業需求,文化,綜合成比較有具體共同消費意識的購買群體,裁剪的數據一般設定統一,便於生產的型號推檔,不過現在有些休閑的類的我看是成年女兒和媽媽通穿,很有趣,我就在一個內銷休閑品牌店裡,看到一位保養尚可的媽媽,拿起一件背面蝴蝶背覆勢 的中短寬松休閑素灰色小外套,一瞅就知道有感覺,二話不說就買了,其實尺寸誰也說不準,但是,那款式上身的適宜,給予了年齡空間的遐想,從背部看,還以為是個萌妹,但是轉過身來的,素色給人的淡定沉澱也不突兀,呵呵,我好想怎麼練習寫自己的網店評語了,羅嗦了,我覺得對現在沒有方向的,有句聽來的話可以給你做個提醒,做服裝水也不淺,但是你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做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做好。。。。然後也觀察市場需要的,再看自己能不能做

2. 服裝設計製版公式是怎麼來的 我要的知道是為什麼有那個公式不是公式啊公式有人回答了

首先要明確衣服是做給人穿的,所以是以人為基準。


現代服裝來說,我覺得是已經上升到一門科學,這可以參考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的《關於人為事物的科學》。既然是科學,那麼就得有理有據。


舉一例:日本第八代女裝原型(見下圖)

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從一萬個(或者更多)人身上取得這種紙樣,然後以身高體型之類的分類。得到身體各個部位的數據之後計算出平均值,並且總結規律,這些規律就是所謂的公式。


目前為止看不懂的話,我們舉個說人話的例子,甩個公式:前領寬=N/5-0.3=6.9cm(比例法),為什麼是領圍除以5再減去0.3?領圍在這里是一個參照點,前領寬和領圍對比,前領寬一般是領圍的五分之一再少大概0.3。


也就是說,通過搜集大量人體的數據得到平均值,再用這些數據相互對比,從而得到公式。之所以有那麼多種原型,是因為參照點不同。一般人都長這樣,有規律可循,所以服裝構成的依據不是某件衣服的數據和公式,而是人體。


3. 如何學好立體裁剪

方法/步驟

學習立裁一般經過對其初步了解後,都是從原型開始練習,通過對原型製作的感悟,了解立裁的基本製作過程,有了大體思路基本就可以自己進行模仿或創作了。所以本篇將重點從原型介紹中講解立裁的一般製作過程。


將布料平順的覆蓋在人台上,用珠針固定肩線和側縫線,胸圍以上的餘量歸攏在袖籠處,胸圍以下的餘量歸攏在腰圍出,省尖朝向BP點,腰省中點位於公主線,將省用珠針固定。並在領圍、袖籠 腰圍線出打剪口,使面料更貼合人台。

4. 國內女裝標准原型前身長比後身長多少

一般是0.5到1.5厘米之間。
國內標准女裝合體的前身比後身長0.5-1.5CM。一般的,帶胸省的可以一樣長,寬松的、無省的前片可以比後片短1-1.5CM,但是要加大腰以下的起翹量。標准女裝原型是根據我國民眾的體型特徵和服裝行業的要求,在日本文化式女裝原型基礎上加以修正和完善而獲得的,並通過實踐證明是適合我國服裝行業機織服裝使用的。

5. 服裝紙樣日本文化式原型提出原理,公式怎麼算來的,由原型推出的各種女裝男裝,原理是什麼

應該很少有書講原理的。

上圖是torso原型,這個原型和文化式原型差不多,只是比文化式原型長了一截。


文化式原型也稱扒皮原型,是像圖片中一樣直接在人體上得到的(搜集大量人體的數據得出來的平均值),而原型的公式是用得到的數據總結出來的規律,是固定值,所以要講什麼原理其實也沒辦法講。


我覺得文化式原型的公式類似於中國的比例法,舉一例:前領寬=B/24+3.4=6.9cm(原型法);前領寬=N/5-0.3=6.9cm(比例法)。他們的參照點不同,得出來的結果卻相近。所謂的公式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原理,只是為了方便製版,前人會總結出一些比較穩定的公式,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比例法,原型法,箱式原型,torso原型等等的這么多原型。


總結:那些公式只是經驗值,你記住一種原型的公式,還有千千萬萬種原型的公式,沒意義的事。由此可得:你可以直接記住原型(160/84)的結果,沒幾個數字,我和我的小夥伴都是這么記的。記住中碼是因為中碼用得比較多,其他碼數可以通過放碼得到。如果你想了解原理,先了解人體,服裝構成的依據不是某件衣服的數據和公式,而是人體。

6. 女裝上衣原型尺寸公式

160/84原型公式如下:背長 38cm ,胸圍 胸/2+6 , 袖籠深 胸/6+7 ,後胸寬 胸/6+4.5 前胸寬 胸/6+3 , 肩寬 背寬+2 ,肩斜 後領寬/3 ,後領寬 胸/12 , 後領深 後領寬/3,前領寬 後領寬-0.2, 前領深 後領寬+1 落肩0.5 ,前肩斜 後領寬2/3 ,胸省量 前領寬的1/2 ,BP點 前胸寬的1/2向袖龍0.7cm 向下4cm ,側縫向後2cm。

7. 女裝新原型

現在多用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女裝原型,制圖方法可以度娘。要自己琢磨挺難的,買本書去學或者找人教比較好

8. 服裝原型 種類

服裝原型:原型就是根據人體各部位的尺寸、形狀繪制的一種能反映人體各部位結構、形狀、比例關系的平面圖形。原型本身無任何具體服裝款式的結構意義,所以服裝的原型不能代表任何款式的結構圖
服裝原型的來歷:服裝原型的來歷有三種
1.立體的方法:就是在專為立體裁剪使用的人體模型上,按立體裁剪的方法得到原型。這種原型准確、誤差小,但技術要求高,設計成本高,不適合成衣批量化工業生產。
2.立體、平面兼做的方法:就是採用平面制圖與立體裁剪相結合的方法得到原型。此種方法快速、准確。
3.平面的方法:根據長期觀察、總結人體各部位形態、各部位比例關系規律,採用一定比例分配計算而繪制的原型,然後再依據人體加以修正。這種方法快速,適合工業化成衣生產。
服裝原型的分類;
一. 英、美、意等歐派:此類原型是根據歐美等國的人體體型而設計的原型,適合人體曲面起伏大、省量大的情況。
二. 日本派:最典型的有二類,一種為文化式原型,一種為登麗美原型。與我國的人體體型較接近,原型的差異程度小,可以為我們所用。
三.中國派:我國目前原型也較多,都是八十年代我國服裝界借鑒日本原型,再結合我們自己的平面裁剪方法總結出來的,也叫中國人體原型。1、原型的適用部位分類:按原型的適用部位進行分類,可以分為衣原型、袖原型、裙原型、褲原型。2、原型的適用性別分類:按原型的適用性別分類,可以分為男裝原型、女裝原型、童裝原型,不管哪種原型都是根據我們中國人體結構體型總結出來。

9. 女裝上衣原型不收省應該怎麼做

買衣服要買合適的,修身的,女性注重自己的身材,要買喜歡的!

10. 服裝有哪些製版方法-服裝的九種製版方法

服裝有哪些製版方法-關於服裝的九種製版方法

服裝製造業使用的服裝制板方法,大體可劃分為加減、比例分配、立體、胸度短寸、原型、基礎樣板、D式、框架試穿、電腦等九多種方法。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服裝的九種製版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體法

立體法大都稱它為立體裁剪,它是歐州和美州多數人裁剪女裝時使用的方法之一,多數人認為這項技藝是改革開放後,日本教師來華講課而傳入的。其實不然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天津、北京和哈爾濱好多女裝師付都在使用它,當時上海把這項技藝稱作為在衣架上撈花樣,如果有位師付用立體法裁了一件衣服,若問他怎麼裁的,上海人說是在架子上撈出來的。哈爾濱人說是在架子上剪出來的,北京和天津人則說是在架子上綳出來的,當時縫制的服裝都是來料加工,而且材料也昂貴,有時先把牛皮紙用手揉軟,先試綳一次,以免失誤。

立裁必需有衣架,當時的衣架上海是竹子捆綁成人體,外麵糊紙,北方使用的架子和現在的差不多,不過里邊不是玻璃鋼,而是用廢紙在模型上一層層糊上的,外邊糊的大多是花紙。由於50年代之後,婦女穿絲綢懸垂式的禮服很少了,只有特需服裝店為外國使館夫人裁製一些,但數量很少,所以這種技藝逐漸地失傳了。

北京80年代初期評定職稱時有些師付曾顯示過這一技藝,很受得人們欣賞。他們當時說立體裁衣並不難,要熟練地掌握好提波、吊浪、抬環、抽花,四項基本技藝,什麽款式都能裁了。我國第一次請外教講立體裁剪課是80年代初期由原中央工藝美院服裝系請了一位日本女教師,由此以後全國各地的服裝院校逐漸地也都請外教講這一課程,大多為日本教師,也有少數歐、美教師。加之回國的留學生,經過了20多年的請進來、送出去、再培養,目前這一技藝,在我國服裝業中以很普及,各服裝院校也都設立了這一課程。

胸度短寸法

胸度和短寸法是日本裁縫、裁製男子西裝時常用的方法,它是日本裁縫在明治維新之後由歐州學習回來的,所以他們把它稱作為“洋裁”而把本民族的和服稱作為“和裁”胸度法和我過的比例分配法近似,但是它是以人體的實際胸圍為基數來分配各部位的.尺寸的,(所以有人使用胸度法編了一本書,叫作號型裁剪法)。

100多年前歐州有長寸法和短寸法之分,由於使用長寸法制板太復雜,所以逐漸被淘汰了。短寸法也稱為實寸法或肩寸法它是在人體的胸部以上部位測量多個部位,然後按照這些尺寸來制板的。胸度和短寸兩種方法由二十世紀3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裁縫到我國開店、辦廠,以及書籍等進行著傳播,但是進展緩慢,在我國目前有些人,還在使用它,但范圍不廣。

原型法

原型法是日本裁縫和婦女量體裁衣時裁製女裝時使用最多的方法,他們是由歐州取來的,但是有了很大的發展,流派也很多,一種是量體時在人體上用軟布綳剪出一個原型,以這個原型來裁製各式服裝,另一種是用胸度法或短寸法裁製一件原型,以這件原型來裁製各式服裝,後者被人們稱為學院派,學院派有文化式和登麗美式等,文化式使用的是胸度法,而登麗美使用的是實寸法。

由於日本的文化服裝學院來華講學的教師較多,他的教材我國也出版多部,所以我國使用的大都為文化式。原型法由二十世紀30年代由日本裁縫在東北即向我國傳播,80年代之後我們每年都聘請日本教師來華講課,但是傳播的速度不快,主要是日本的原型是以人體的實際胸圍為基數,來分配各部比例關系的,由於傳統的行業技術習慣不同,所以傳播的較為緩慢。近年來隨著院、校畢業生、參加制板工作的人員在增多,使用原型制板法的人逐漸地多了起來。

加減法

加減法在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大多數裁縫都在使用它,加減法是受中式服裝裁剪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加減法是對各種服裝的中心號型的各部位都有個固定的尺寸,然後胸圍加一寸或減一寸時,各各部位再加、減一個數值。這種方法目前在另活加工門市部好多人都在使用它。這種方法大都是師傅代徒弟教出來的,簡單、快速、易學。它對以後的比例分配法起著很大的影響。

比例分配法

比例分配法是目前我國服裝製造業制板與裁剪時,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它是在二十世紀50年代初期形成的,50年代以前老百姓穿的都是中式服裝,西裝和軍裝制板和裁剪時使用的大都是加減法,50年代以後老百姓脫下了長袍、短褂大都換上了制服為了推廣和普及裁剪的技藝,和出版資料,老一輩的服裝技術人員便湊在一起,研究服裝裁剪時各部位的比例關系,當時參加的人大都是男裝師傅,有的師傅當時使用的是日本的胸度法,大家感到很適用,但是它是以人體的實際胸圍為基數的,這和我國服裝業使用的加減法以成衣胸圍為基數的習慣又不相吻合,最後便參考了日本的胸度法,並以加減法的成衣實際胸圍為基數而創造了我國的服裝裁剪方法,大家都稱它為“服裝裁剪法”,1982年本書著者在4期〈現代服裝>雜志上撰寫的“淺談五種裁剪法”時稱它為“比例分配法”這個稱叫以後便傳流開來。

五十多年來出版的服裝裁剪、制板書籍、刊物以及教學時使用這種方法的佔多數,開始時為了區分於胸度法,採用的是半胸圍的1/3稱它為三分法,後來出書的人多了,為了自己與別人不同,而出現了六分法、八分法、百分法和十分法等等,不論那種方法都需在後面復加一個數值,所以有人稱它為湊數法。由於十分法好計算,如100cm的1/10是10cm,2/10是20cm,所以使用十分法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基礎樣板法

基礎樣板法也稱為中國原型法,它是在二十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運用的,當時服裝廠的技術室承製內、外銷樣衣的任務特別重,由其是童裝、有時一個月就需幾百個品種,有些技師則採取制定兩、三件基礎樣板,用這些樣板來變化所有的樣衣樣板,速度和准確性比用比例分配法要快速的多了,當時人們把這一方法叫作改頭換面。

80年代初期本書著者把這種方法加以總結,把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相互結合,而創造了基礎樣板法。由於樣板是以成衣的胸圍為基數,符合我國服裝制板的傳統習慣,,由於簡便、快速、准確,所以逐漸地被人們所採用。

D式法

D式法是上海戴永甫先生創造的一種裁剪方法,他是改變了比例分配法的傳統,以袖窿為基礎來求各部位的數值,使得袖窿與袖子大小洽好同步,很適宜量體裁衣使用,這種方法大多流行於我國南方江、浙一些省份。

試穿法

試穿法也有人稱它為套穿法是70年代由日本國興起的,當時東京、大坂等城市的房租、地價是寸土千金,工廠大都遷到遠離城市的地方,而門店必需還在鬧市區,兩地如何聯系,於是便按照標准與自己商社的慣例,制定成全號型樣板,並縫製成樣衣,把樣衣和原料都進行編號。

顧客選好原料之後,便進行試穿樣衣,並把需修改的部位記錄下來,如用28號原料使用175/96A型樣板,後背加長2cm,袖子加長2cm,其他部位不變,把這一定單用電傳到工廠,縫製成衣之後,再將成衣送往門店,當時採用這一方法的多為男子西裝。80年代初期北京紅都時裝公司到日本參觀,把這一方法帶回在門店使用,以後逐漸展開,由其是集體的職業服裝,目前大都採取這一方法。

歸鈉起來有兩種:立體和平面

平面是來自於立體,但是各有所長、各有所取、互相借用、常期共存。若是裁製絲綢性軟料,帔掛、懸垂、篷松式的夜禮服、舞台服,用立體法是最好不過的了。一般小的量體裁衣門市部,使用加減法不但簡單、而且快速、很是方便。制定男式上衣、大衣、褲子樣板時,使用比例分配法是很快速和准確的。使用原型法制定女子樣衣的樣板時還是很方便的。基礎樣板法在變化女裝的省道和花樣時是較為簡便和快捷。

集體的職業服裝使用試穿法不但快速而且准確。短寸和胸度法是男子西裝裁剪的原始方法,如同我國戲劇中的崑曲一樣,是服裝制板技藝中的陽春白雪,高檔次的男裝量體裁衣時少數人會使用它。電子計算機制板,是服裝制板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軟體的開發和制圖機的小型化,價格下降之後,它會向目前的寫文章和辦公一樣,在服裝制板領域中普遍的應用它。

方法是相互借用的,有時用比例分配法制定一件女裝樣板,為了轉換一個省道而拓出前身肩的一部分,這不是藉助於原型了嗎!是不是合體,需要在架子上別一下,這又進入了立體。用立體法裁製一件原型,拿下之後進行調整樣板時又需換上另一種方法,所以說它們是相互借用的。

所以說使用任何一種裁剪法,都不能說這種方法是最好的,他會影響你技藝的提高,應該是擴展眼界,多面了解取其精化,補己所短、相互借用,形成你自己的一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