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助:這是什麼魚
紅裙魚又名燈火魚、半身紅魚、紅裙子魚。它身體呈紡錘形,前半部較寬,後半部突然變窄,好像少了一塊。體長 3 ~ 4 厘米,魚體呈透明狀,頭部和背部為暗綠色,頭後為淺黃色,身體後半部為鮮紅色艷如紅裙,所有鰭條也為紅色。胸鰭上方有兩條黑色橫向條紋。繁殖時身體前半部也會轉成淺紅色。紅裙魚是人們十分喜歡的小型美麗的熱帶魚。
別名:半身紅
科種:脂鯉科
產地:巴西里約熱內盧。
水溫:23~26℃℃
硬度:軟水
Ph值:弱酸性
食物:紅線蟲、水蚤等
性情:性情溫和
編輯本段特徵
該魚體高而側扁,頭短,吻圓鈍,尾鰭呈叉形。前半身淡紅色,後半身深紅色,尤其是臀鰭寬大紅色特艷。成魚體長4厘米。前半身寬闊,褐色,後半身窄,紅色,身體半透明腹部銀白色,各鰭紅色,胸鰭上方有兩條條紋
㈡ 海里紅色的魚叫什麼魚
如題 光憑顏色無法區分 ,
鮨科 Serranidae 九棘鱸屬 Cephalopholis 魚類
下圖為 紅九棘鱸 Cephalopholis sonnerati(宋氏九刺鮨),俗稱 網紋鱠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沿海等,屬於近海底層小型魚類。其多棲息於沙石以及岩礁和珊瑚叢中。
太多了 , 就不一一列舉了
㈢ 紅色的海魚是什麼魚
如題 , 太多了
金鱗魚科 Holocentridae 魚類
體呈長紡錘形。兩眼間隔平扁。眼前方無溝槽。頭頂無鱗,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骨被鱗。體被中大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平直。背鰭軟條部及臀鰭基部無鱗;且背鰭軟條部之間有較深的刻痕,背鰭硬棘10枚,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枚;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深分叉。體一致為鮮紅色,腹部較淡色。體長可達70公分。
就不一一列舉了
㈣ 紅裙魚的雌雄鑒別
雌魚比雄魚個體略大,腹部膨大,臀鰭邊緣灰色;雄魚個體略小,體色鮮艷,臀鰭邊緣黑色。繁殖期雌∶雄比為 1∶ 2 或 1∶ 3 。繁殖缸栽水草、保持安靜、遮光,親魚放入次日即可產卵。雌魚產卵量 300 ~ 600 粒。產卵後取出親魚,以防吞卵。每隔15天可產卵一次。孵化、育幼同於寶蓮燈魚。
㈤ 請問這是什麼魚,謝謝
第一張是彩裙魚,又名燈火魚,是黑裙魚的人工激光品種,體長6厘米左右,魚體前半部較寬,後半部突然變窄,體呈半透明狀,雄魚體小色艷,雌魚體大色淡,繁殖期腹部明顯肥大。彩裙魚性情溫和,愛群游於下層水域,怕驚嚇。如果環境長期嘈雜則體色變淺。水溫長期低於20度時,則體色變淡、甚至消失。
㈥ 紅裙魚的性格特點
性情活潑,可與其他小型魚混養。膽小,易受到驚嚇,喜靜,飼養環境應安靜為宜,適宜23-26度的弱酸性軟水。紅裙魚對餌料不挑剔,魚蟲及人工餌料均可喂養。性情溫和,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3~26℃,喜弱酸性軟水。餌料以小型活食為主。在水質適中的環境中,其後半身的裙尾紅色可以保持鮮艷的顏色,隱隱看到裙尾邊緣鑲嵌著一條黑邊,當水溫低於20℃時,裙尾的紅色會變淡。
㈦ 紅裙魚的飼養技巧
原產南美巴西里約熱內盧地區的湖泊、河流、溪水中。 紅裙魚體形較小,全長3~4厘米,前半身為淺褐綠色,後半身呈深紅色,半透明,前部有兩條淺黑色短豎紋,胸腹部銀白色,各個鰭紅色。在繁殖期,身體各部分也變成淺紅色。 紅裙魚體形小巧美麗,活潑可愛,但膽子小,在嘈雜的環境體色變淡。因此,飼養環境必須保持安靜,使魚的體色更加艷麗。雌魚的身體較大,懷卵時腹部更明顯變大,臀鰭的邊沿灰色;雄魚體色比雌魚更鮮艷,臀鰭的邊沿黑色。紅裙魚可飼養在小型長方形玻璃魚缸中。它對水質的要求不嚴格,能在21~30℃的水溫條件下生長良好,但在較低的溫度下也能正常生長。紅裙魚可以單養,亦可混養,對其它魚不會造成傷害。主要喂給魚蟲和配製人工餌料等來飼喂。
紅裙魚為卵生熱帶魚,需要選用規格為60×20×20厘米的長方形玻璃缸作繁殖缸。要求缸內水的酸鹼度為6.8~7.4,硬度為6~7度,水溫在繁殖時保持在27℃左右。對水濕的要求也不甚嚴格,在21~28℃均是產卵時的適宜水溫。缸內宜種植金絲草或鳳眼蓮等。 選擇全長在3厘米以上的魚做親魚較為適合、雌魚要選腹部明顯膨大,說明將要產卵的;雄魚要選色彩鮮艷的成熟魚。雌雄性比為1:1。下午將雌雄親魚放入繁殖缸中,保持繁殖環境的幽靜,光線也要稍暗些,次日上午即產卵。產卵前,雄魚先圍繞雌魚舞蹈,並驅使雌魚進入水草叢中產卵,雄魚在旁邊排精,使卵受精。當上午11時檢查繁殖缸時,可以見到有許多半透明的很小的卵粘附在水草或鳳眼蓮的根上,還有一些卵跌落在缸底。親魚每次產卵數百粒。產卵後要及時將親魚撈出,將雌雄親魚分開飼養,間隔兩個星期以後又可再產卵,只要水溫適宜,一年可產卵多次。
紅裙魚的受精卵在24小時左右孵化成仔魚。仔魚如發絲,附在水草上或缸底,1~2天後就能自由游動。這時就要喂給餌料,可喂給蛋黃水,並倒入少量含有綠藻的綠水,讓其攝食其中的浮游動植物。再過幾天,就可喂魚粉或草履蟲。從這時起,仔魚就較易飼養。仔魚約6個月即可發育成熟,並可生兒育女了。 假山:在魚缸中置一假山,與嬉戲游動的魚形成動靜結合的畫面,可大大增強景觀的主體感和層次感。假山石料種類很多,有太湖石、砂積石、水晶石、斧劈石、鍾乳石等。要盡量挑選石面比較光滑,沒有尖銳鋒利的尖突,並含石灰質較少的石料,精工製作後才可放入魚缸。其體積不宜過大,數量也不宜過多,僅作點綴增加立體感、層次感而已。
水草:觀賞魚缸中的水草不僅可烘托活潑多姿的魚兒,點綴魚缸畫面,而且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可提高水中溶氧量,有助於純化、改善水質。但是,它在夜間呼吸時會與觀賞魚爭奪氧氣。為此,在觀賞魚缸內也不宜多放水草,只要稀稀地栽植幾株,起到點綴美化魚缸的作用就可以了。
適量鵝卵石:觀賞魚缸底部鋪設觀賞魚缸底部不宜全部鋪設鵝卵石,尤其是黃砂或白雲石。因為有的觀賞魚,如金魚,活動量較大,尤其是大金魚,游動時會將黃砂翻上來,影響水體的透明度。同時,投喂給金魚吃的餌料,特別是沉性餌料,很容易沉人石子間隙中,時間久了,容易變質發臭。
另外,如果在缸底全部鋪設鵝卵石、白雲石或黃砂等,會阻礙過濾泵工作時使水形成對流,影響魚糞、殘餌順利進入過濾器的吸管,從而降低過濾器純化水質的功能。因此,美化點綴金魚缸,也只能在底部零星地放上幾顆,多則十幾顆鵝卵石就行了。
紅裙子魚缸
為紅裙魚製作玻璃魚缸,一方面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尺寸及比例,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當然也可以隨時高速水族箱的造型。但是在製作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漏水、斷裂等。因此必須掌握水族箱製作的幾個要點。才能製造出美麗大方的水族箱。
1、玻璃的科學處理:劃玻璃前,先要清潔玻璃表面,擦去灰塵等污垢,對不容易擦的污物,可塗一點汽油再擦,做到下班面上無不潔物,而且乾燥。這樣,劃的時候就得心應手了。玻璃的栽劃不要注意以下幾點:下刀前所測量的尺度要准確;下刀前可用毛筆蘸上一點火油,塗在玻璃的下刀處,然後再下刀。下刀方位呈45度角,用力要均勻,不輕不重;劃面要平整,要一刀解決,不可重復劃刀。如果用的是0.5厘米厚的玻璃,魚缸左右兩側玻璃要比底玻璃小1厘米,如果用的是1厘米厚的玻璃,則兩側玻璃要比底玻璃小2厘米,以此類推,玻璃劃好後,可用砂輪輕輕磨去玻璃四周的「快口」,這樣,既可以防止玻璃快口劃傷人的肌膚,同時粘合鹽業可增加牢固程度。
2、上膠水的關鍵點:上膠水前,先把上膠處用布擦乾凈,不能有任何附著物。上膠時,兩手所握住裝上膠水的「壓輪」懸空上膠,要求膠水成線,且直、勻、細,不能間斷。先上底板上上面不規則四周(沿邊0.5厘米處)。把前後兩塊玻璃的兩側沿邊0.25厘米處塗上膠水,這樣0.5厘米厚的玻璃,膠水正好在中間。粘玻璃的順序是:先上前面一塊,然後上右側一塊,再上左側一塊,最後上後面一塊。每上一塊要適度用力壓一下,這樣可使膠水均勻地粘住兩側玻璃上,粘的時候底板玻璃要放平。全部玻璃粘上後,四周可用松緊帶或繩子扎緊(但不必過緊)。特別要注意的是,接頭打結不要在兩側玻璃上,否則兩側玻璃容易向內移動。用食指把擠在兩塊玻璃交界處的膠水擠成直角形,對粘在共他地方的膠水要乘未乾時全部輕輕擦凈,並在做好的玻璃缸上面均地壓上重物(但不宜過重)。
3、裝飾:觀賞魚缸製作好後,都需要進行裝飾,可按尺寸在周圍配上1--1.5厘米寬的鋁合金三角條,三角條寬窄可隨缸的大小而定。在裝上去的時候,可在三角條內面塗上一層膠水,再粘在四個角上。經過精心裝潢,不僅能襯托魚飄逸多姿的風采,而且能提高藝術欣賞價值。所以,有的制缸技師在魚缸上貼上「海洋世界」、「水中牡丹」等字樣及裝飾彩條,甚至採用鋁合金包邊後做成一個頂架等,效果相當不錯。
㈧ 紅色魚是什麼魚呢
紅色魚是紅劍魚。
紅劍魚(Xiphophorus hellerii.var)又稱紅劍、劍魚,為鱂形目(鯉齒目),鯉齒亞目,花鱂科,劍尾魚屬一種由人工培育出的淡水觀賞魚類,以其渾身通紅如火的顏色受到人們喜愛。
紅劍魚性情溫和,能和其他體型相近熱帶魚混養,個別魚對小型熱帶魚具有攻擊性,喜歡啄食魚尾。平時活潑好動,雄魚在受驚嚇時、或氣流大時、還有打架時,愛跳躍。發情時在雌魚前後穿梭,攔截雌魚求愛。
飼養方法
紅劍魚由於是人工多帶培育的品種,適應性比野生劍尾魚更強,一般來說適宜水溫在23-28,但其實在18℃左右甚至更低的15℃依然可以存活,硬度方面,野生劍尾魚的生存環境硬度較高,而紅劍魚可以適應dH8以下的軟水。
㈨ 全身紅色的魚是什麼魚
紅寶石魚屬非三湖慈鯛類的非洲慈鯛,體形較短鯛大。該種魚的特點在於全身靚麗的藍色斑點和尾柄前面的大型黑斑。紅寶石的名字來源於在它們繁殖期間會出現艷麗的紅色。而實際上本種魚有一些全身永遠艷紅的個體,但是在市場上很難看到。
㈩ 紅裙魚有什麼特徵
別名:半身紅
科種:脂鯉科
產地:巴西
水溫:23~26℃℃
硬度:軟水
Ph值:弱酸性
食物:紅線蟲、水蚤等
性情:性情溫和
該魚體高而側扁,頭短,吻圓鈍,尾鰭呈叉形。前半身淡紅色,後半身深紅色,尤其是臀鰭寬大紅色特艷。成魚體長4厘米。雌雄鑒別:雄魚體色較艷,身體較小;雌魚身體比雄魚大,腹部鼓起。
飼養水溫23~26℃,喜弱酸性軟水。餌料以小型活食為主。在水質適中的環境中,其後半身的裙尾紅色可以保持鮮艷的顏色,隱隱看到裙尾邊緣鑲嵌著一條黑邊,當水溫低於20℃時,裙尾的紅色會變淡。
該魚6個月性可達成熟。繁殖水溫26℃,水質弱酸性軟水。在30厘米×25厘米×25厘米的魚缸底鋪滿頭發絲草或棕櫚絲,傍晚時將二雄一雌放入,第二天黎明時雄魚開始發情,圍著雌魚翩翩起舞,並不停地在雌魚身旁轉圈,最後將雌魚推入水草叢中排卵射精。產卵結束後將親魚撈出。受精卵經24小時孵出仔魚,3~4天後仔魚游動覓食。雌魚每次產卵100~200粒,產卵間隔時間10~15天。
性情溫和,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