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裙子分類 » 方口領裙子怎麼穿
擴展閱讀
旗袍的名字怎麼起 2025-05-21 06:55:36

方口領裙子怎麼穿

發布時間: 2022-05-17 23:30:30

① 『傣族裙子的穿法`````````』

傣族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古代的「百越」、「滇越」等族群就是今傣族的先民。新平傣族根據其服飾上的特徵,習慣上稱為「』花腰傣」。縱觀之,我國雖有眾多的民族,但以服飾特徵來命名支系的民族卻是鳳毛麟角。由此可見,新平傣族服飾特點之顯著。
服飾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人類共有的文化特徵、同時,還是一個民族最顯著的外在標志,是一個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的外在表現。服飾的種類、式樣、色彩與各民族所屬的歷史文化系統,所處的社會自然環境、經濟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審美趣味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內在的聯系,是多種文化因素的綜合產物。正如郭沫若先生1956年在北京服裝展覽會的題詞中寫道的:「衣裳是文化的表現,是思想的表現,是體現科技水準,是反映民族。時代,更是一個國家人民的文化修養素質的具體化。」因而,應該說,服裝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護體問題,而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社會意識和文化心態的反映。服飾浸透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汗水,記載著人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鑄造生活的能力。
根據自稱,新平花腰傣又可分為「傣雅」、「傣卡」和「傣灑」三支,但其服飾特點基本相同,局部上略有差異。本文著重以人日最多的傣l雅服飾為主,從色、形、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色
從整體上看,黑色是花腰傣服飾的基調,從頭到腳大體由黑色組成,是自織的土布,經過加工,染成黑色(也有部分為青色人從質地、從顏色上看去,極顯得淳厚樸素、柔和內斂,給人予一種親切之感。這樣質地、這樣顏色的服飾,給人帶來的美感,其美就美在它的深沉凝重,含蓄蘊籍;使人感到東方式的靜穆崇高,神秘朦朧之美;引人產生無盡的聯想。這種黑色更有一種空間感和深度感,給人產生一種能吸收和包容一切的自然的顏色的感覺。當然,僅有黑色未免太過於凝重和板結,缺乏生氣。於是,在整體上,一方面雖然充分利用黑色,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地打破黑色一統天下的局面,因而,各種亮麗醒目的裝飾色躍然而上,點綴在黑色衣服、裙子及頭飾的邊邊角角,其中紅色份外奪目。
整套服飾從上到下,從前到後處處用紅色裝點。最為醒目的有三處,一處是頭帕上,一條鮮紅纓穗垂在頭兩邊際;另一處是兩支袖口上各鑲有三寸左右的紅色綢緞,與黑色長袖相銜接;還有一處是裙子下部也鑲有略寬於袖口的紅色綢緞,與黑色裙身相銜接。這三大塊紅色的嵌入,讓整個局面起了很大變化,在原本十分古樸、厚重的色調上增添了不少典雅與變幻。
應該說,紅、黑二色的相配運用並非花腰傣獨有,而是很久遠歷史的相傳。黑與紅色調的選擇與利用,除了客觀上因為當時製取比較容易,也是人類在色彩選擇方面共有的經驗的領域的原因外,也反映出古代人們對於紅。黑二色的宗尚意識。雖然在以後製取顏色的手段和方法都已相當地進步,代代相沿,眾多傳統民族服飾上仍以黑、紅二色為主色,達配在一起,這無疑也說明了其內在選色上的強固的社會觀念。花腰傣的服飾上,從頭飾、上衣(含內衣和外衣)、裙子、頭飾等物件,以黑為底色,但多多少少都用紅色作裝點,該二色所展示的色彩世界是其它顏色難以取代的。
與紅色並列裝點的顏色,除紅色外還有黃色。紫色、藍色、綠色等,這些裝飾色一般不大面積使用,而是成一條條的花邊連在一起,或鑲在袖口邊與衣服邊,或嵌在裙邊及圍裙邊,使原來以黑為主的凝重古樸的世界一下變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紅、紫、黃、綠、藍等這些裝飾的顏色,能讓人們從大自然中的天空、太陽、彩霞、土地、植物,甚至鮮血等去感覺去聯想。把人與自然結合起來,古樸上增添典雅,厚重中增添細膩;深沉中顯出明快,靜穆中看到流動;含蓄中流露瀟灑;神秘中增添自然。也正是由於數道彩條。把新平傣族女性的腰部裝點上道道彩環,故而才有了「花腰傣」這美麗的稱呼。
在花腰傣的服飾上,還有一種異常搶眼的東西,那就是滿身的銀泡。無論兒童裝還是老年裝都喜歡用銀泡、銀穗裝點。內衣的前胸與領口,外套的左右兩邊、頸部,還有纏掛在臀部的背飾,均點綴著銀泡。衣上千顆成排的銀泡、銀穗,再配上一套銀質首飾,在陽光下閃閃爍爍,走起來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銀泡以它的色相鮮明飽和使得服裝上又滋長出了無盡的高雅與華貴。華美的銀色與原來服裝的諧調統一結合,從而讓花腰傣的服飾色彩有了其它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加之,服裝製作和穿戴又耗時費力,難怪有人就這么推測說,花腰傣服飾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的服裝,而是古代宮庭貴族的服飾。
二、形②
花腰傣的服飾大體由三部分組成:服飾主體含上衣、褲子和裙子。首飾含頭飾、背飾、腰飾和手飾;人體裝飾含紋身與飾齒。
與多數民族一樣,花腰傣服飾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女性服飾上。從傳統說,男性服飾較為簡單,上衣是黑色圓領的對襟衫,褲於為黑色打折褲,帽子為黑色沿帽,也有人用黑色包頭。現在,除部分老年人仍穿黑色對襟衫外,中青年男子普遍已改現代裝。
婦女服飾中,上衣短小,一般為兩件,一件為貼身的內衣,另一件為無或外衣。內衣圓型小立領,左枉、無袖,僅長及腹部。領邊及下擺邊沿都綴有寬窄不一的一排晶瑩閃亮的細銀泡,銀泡中間還綴有銀穗。外衣無領無鈕,比內衣還要短,僅僅遮住胸部。襟邊和下擺邊鑲一條彩條或刺綉花飾,有的襟部也嵌上細銀泡及銀穗。袖細長及腕,袖的下半載間鑲嵌著紅、黃、綠、白等色的彩布,或彩色絲線綉飾。由於上衣比較短,腰部常常外露,故而又用一條較寬的綵帶纏腰,既可系裙,又可束腰。「花腰傣」之稱由此而來。
從小時候起,女性就只穿裙子。裙子一般穿三條左右,少則一條,最多可穿至五條左右。裙子為筒裙,習慣上自上向下套,裙擺綉有彩色花邊,數條裙於疊穿,一條比一條略向上提高,正好讓每條裙子的花邊外露,裙子從左向上提,使裙身形成一個斜度,讓那一條條色彩鮮艷的花邊看似波浪起伏的江河。傳說那是傣鄉千萬條溪流江河的象徵。裙子上端纏數塊青布圍裙,一塊又比一塊纏高些,剛好讓綉有各色花環的固邊外露,十分嬌艷俏麗。
綁腿是西南地區許多民族都使用的一種服飾習俗。由於西南地區諸民族多依山而居,山間林木、荊棘叢生遍地,上山勞動尤其是穿短裙的婦女腿極容易被劃傷,也容易遭蟲叮蛇咬,裹上綁腿起到防護作用,而冬季又有防寒保暖之功效。花腰傣婦女均如此。
花腰傣的笠帽非常獨特,形狀不像其它地區或其他民族的斗笠那樣呈錐狀或草帽形,而是邊沿上翹,成碟狀。戴時不正戴,都是向側前方傾斜。
首飾,特別是頭飾,在我國許多民族中是最主要、也是最豐富最具有特色的部分。花腰傣婦女的頭飾是先將束發盤於頭頂,用一條寬約兩寸的青布頭帕將頭發層層裹住,再用一條寬約寸許,兩端綉花的青布條加一條鮮紅纓穗,從頭頂垂至兩邊耳際,又用一塊寬約半尺、長一尺的紅條花布從前額沿頭頂披至腦後,用一條寬兩寸兩端綉花的青布條捆穩後,將披於前額和後腦勺的紅條花布撩起別進頭帕內。這樣的頭飾,高高聳立著,宛如古代中原秀才高帽。要做這樣的頭飾是很費功夫的。據說即便是一個手比較巧的婦女,也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做成這樣的頭飾。
耳環也是花腰傣頭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孩出生的第三天就得穿耳眼。十四五歲開始戴銀制耳環。這意味著姑娘己到了談戀愛結婚的年齡。出嫁時帶的耳環更大,、一般有筷子那麼粗。
花腰傣婦女探親訪友或趕街聚會時,身後臀部上還要纏戴一塊三角形狀布飾,整塊布鑲滿銀泡和各色絨花,下端還綴滿紅纓穗,這布塊把花腰傣姑娘們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在平時的生產勞動中、外出時,婦女們還樂意掛一隻精巧玲攏的「秧籮」。秧籮是用細竹編成的,高約20厘米左右,圓口微開,約十二三厘米,中部略細,下端稍寬呈方形。秧籮不僅是她們隨身裝東西的器具,也是一件十分漂亮的腰部飾物。
上衣袖長只及腕部,這就留下極大的空間給手上戴飾物。婦女們手上普遍都戴有銀手鐲和銀戒指。
頸部和胸部雖沒有單獨的飾物,但鑲在內衣立領及胸前的銀泡和銀穗也起到了足夠的裝飾作用。有的老人衣服上嵌著少許銀泡,但更多的是飾綉花,以顯示老人的心靈手巧。有的老人更樂意胸前掛上一個小銀盒,一來起到裝飾作用,二來放一些石灰,便於他們嚼擯榔時使用。
紋身和飾齒是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的一種特殊人體裝飾,這種古老的習俗,至今在新平傣族中還有留傳。但傣雅、傣卡、傣灑中,僅有傣灑有紋身習俗。其紋身的部位和花紋等與其它地區傣族不大一樣。德宏和西雙版納的傣族一般紋於胸、腹、背和四支,花紋以龍、蛇、虎、豹等為主,主要流行在部分傣族男子中。由於紋身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在這些地區的人常把是否敢紋身,當作衡量男於是否勇敢的標准。不敢紋身,就會被視為懦夫,讓眾人瞧不起,姑娘更不會愛他。人們還說死後也只能當野鬼,不能與祖先相會。新平花腰傣則不同,普遍是女性紋身。當地人認為女性膽子小,紋身後鬼使不敢靠近他們,又說,紋身有驅鬼的作用。這里紋身的部位在手指及手腕部,其它部位未發現有紋身的現象。早期花紋沒有什麼規則,一般以「△」「○」「=」「米」等圖型為主。如今的年青人則更多地使用漢字或拼音,內容多以情感上的語言為主,如「愛」、「想你」、「忍」、也有人用英文「I love you」等等。
飾齒同紋身一樣,也是古老遺俗之一。花腰傣的飾齒主要是染齒。染齒一樣多為婦女。女孩到了十三四歲,待牙齒換完以後,便用特製的染料將齒面染黑。他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越黑越討人喜歡。也有人把檳榔和石灰放在嘴裡咀嚼,時間久了牙齒就會逐漸變黑,且經久不褪色。
三、態
花腰傣的服飾美。這種美不僅出自服飾的色、服飾的形,更出自於色與形搭配後所形成的「態」。這種「態」不是用感官可以直接感覺得到的,而是讓人通過心才能體味到的服飾所表現出的那種超越外在感性形象的個性特徵,那種生生不息的藝術感染力和美感的生命力。
服裝的款式、搭配以及穿戴方法等,雖然可以是靈活多變的,但同時也是有一定「法則」要依的。猶如語言中的詞法句法關系一樣,遣詞造句各有各的方式,但必須遵照固定的語法規則,雖然有其靈活性和自由度,但它又是約定束成的,得按照一定的規則組調成句。服飾也是一樣的道理。當然如果服飾的結構和達配完全法則化了,像遵循數學公式一樣嚴格不移,那麼服飾便會失去其特色,顯得板結而缺乏生氣。因此,有許多服飾,便偏離和超越了所謂的一般常規,既產生於現實的極限處,同時又超越了現實。花腰傣服飾便是這樣一種給人以視覺的直觀,創造變形的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服飾藝術,其態也從中而來。
其偏離和超越是通過兩方面來實現的,一是本身「形」上結構的偏離;二是穿戴方式上的超越。現在從上至下來看一下其偏離和超越的情況,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具有特徵的「太」。
先從帽子說起。「帽子」按《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裝飾的用品」。花腰傣婦女出門,無論是趕集還是勞動,頭上總是斜頂著一頂與眾不同的笠帽。由於其形狀的特別,沒有帽身及帽沿,成碟狀,往上翹,而無法「戴」。確切地說,也不是「頂」,似乎是斜「架」在頭上。花腰傣的帽子雖然也起到了它的實用性——遮陽,因他們居住的地方炎熱,但更多的卻是顯示了它的裝飾功能。雖是一頂小小笠帽,由於形與戴的方法的變異,使帽子的功用發生了質態變化,魔術般地產生了無盡的風情。再加上腰部挎著的那別致的小秧籮,上下呼應得很巧妙,渾然一體,既不做作,又達到了一種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二者飄逸著勞作帶來的香和醇美。不是美麗所能盡言的造型
花腰傣上衣分為兩件,即內衣與外衣。一般說來內衣應該短於外衣,且裝飾物應該在外衣上,而花腰傣完全突破了這種常規。內衣無袖圓立領,左衽,從領到胸直到衣服邊腳都鑲滿了銀泡,綴滿了銀穗。外衣無鈕,比內衣還要短,僅僅遮掩了胸部,讓內衣上的裝飾物一覽無余。外衣僅襟邊和下擺邊鑲有銀泡、銀穗,有的索性只以刺綉花紋為飾。閃著光亮的精緻飾品與沉靜的黑色,還有炫目的紅黃橙相互交映著,整個上裝彷彿是一件藝術的精靈,艷而不俗,絢爛多姿。毋庸置言便訴說了花腰傣女性的溫婉優雅和遠古本民族的繁榮。
花腰傣的上衣雖分內外,但都可以與裙於一塊兒搭配穿戴。無袖、立領、左衽的短上衣配上裙子,就把女性的妖嬈盡情展現出來。加上外衣,隱秘內秀的性感便得以充分體現。從而讓人感到,性感並非袒胸背,女性身體曲線美依附於特別的氣韻與內質顯出其「態」,且不浮不躁,具有真正的美感,這才是最具光彩的。
形式的組合,包括一系列的老規距,諸如整齊、對稱、均衡、分層、有序、統一等等,這一切都沒有在花腰傣的服飾中得到很好體現。花腰傣上衣的特點,除上述內外相比較的特點外,還有另外有一大特點,就是左右不對稱,這也是在服飾中很少有的情況。從形狀來說,外衣左邊短,右邊長,形成一種高低差落的感覺。從圖案裝飾來說,左邊鑲有彩色右。裙於為筒裙,習慣上自上向下套,裙擺綉有彩色花邊,數條裙子疊穿,一條比一條略向上提高,正好讓每條裙子的花邊外露,裙子從左向上提,使裙身形成一個斜度,讓那一條條色彩鮮艷的花邊看似波浪起伏的江河。傳說那是傣鄉千萬條溪流江河的象徵。裙子上端纏數塊青布圍裙,一塊又比一塊纏高些,剛好讓綉有各色花環的圍邊外露,十分嬌艷俏麗。
綁腿是西南地區許多民族都使用的一種服飾習俗。由於西南地區諸民族多依山而居,山間林木、荊棘叢生遍地,k山勞動尤其是穿短裙的婦女腿極容易被劃傷,也容易遭蟲叮蛇咬,裹上綁腿起到防護作用,而冬季又有防寒保暖之功效。花腰傣婦女均如此。
花腰傣的笠帽非常獨特,形狀不像其它地區或其他民族的斗笠那樣呈錐狀或草帽形,而是邊沿上翹,成碟狀。戴時不正戴,都是向側前方傾斜。
首飾,特別是頭飾,在我國許多民族中是最主要、也是最豐富最具有特色的部分。花腰傣婦女的頭飾是先將來發盤於頭頂,用一條寬約兩寸的青布頭帕將頭發層層裹住,再用一條寬約寸許,兩端綉花的青布條加一條鮮紅纓穗,從頭頂垂至兩邊耳際,又用一塊寬約半尺、長一尺的紅條花布從前額沿頭頂技至腦後,用一條寬兩寸兩端綉花的青布條捆穩後,將被於前額和後腦勺的紅條花布撩起別進頭帕內。這樣的頭飾,高高聳立著,宛如古代中原秀才高帽。要做這樣的頭飾是很費功夫的。據說即便是一個手比較巧的婦女,成這樣的頭飾。
耳環也是花腰傣頭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孩出生的第三天就得穿耳眼。十四五歲開始戴銀制耳環。這意味著姑娘己到了談戀愛結婚的年齡。出嫁時帶的耳環更大,一般有筷子那麼粗。
花腰傣婦女探親訪友或趕街聚會時,身後臀部上還要纏戴一塊三角形狀布飾,整塊布鑲滿銀泡和各色絨花,下端還綴滿紅纓穗,這布塊把花腰傣姑娘們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在平時的生產勞動中、外出時,婦女們還樂意掛一隻精巧玲攏的「秧籮」。秧籮是用細竹編成的,高約20厘米左右,圓口微開,約十二三厘米,中部略細,下端稍寬呈方形。秧籮不僅是她們隨身裝東西的器具,也是一件十分漂亮的腰部飾物。
上衣袖長只及腕部,這就留下極大的空間給手上戴飾物。婦女們手上普遍都戴有銀手鐲和銀戒指。
頸部和胸部雖沒有單獨的飾物,但鑲在內衣立領及胸前的銀泡和銀穗也起到了足夠的裝飾作用。有的老人衣服上嵌著少許銀泡,但更多的是飾綉花,以顯示老人的心靈手巧。有的老人更樂意胸前掛上一個小銀盒,一來起到裝飾作用,二來放一些石灰,便於他們嚼檳榔時使用。
紋身和飾齒是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的一種特殊人體裝飾,這種古老的習俗,至今在新平傣族中還有留傳。但傣雅、傣卡、傣灑中,僅有傣灑有紋身習俗。其紋身的部位和花紋等與其它地區傣族不大一樣。德宏和西雙版納的傣族一般紋於胸、腹、背和四支,花紋以龍、蛇、虎、豹等為主,主要流行在部分傣族男子中。由於紋身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在這些地區的人常把是否敢紋身,當作衡量男子是否勇敢的標准。不敢紋身,就會被視為懦夫,讓眾人瞧不起,姑娘更不會愛他。人們還說死後也只能當野鬼,不能與祖先相會。新平花腰傣則不同,普遍是女性紋身。當地人認為女性膽於小,紋身後鬼便不敢靠近他們,又說,紋身有驅鬼的作用。這里紋身的部位在手指及手腕部,其它部位未發現有紋身的現象。早期花紋沒有什麼規則,一般以「△」「○」「=」「米」等圖型為主。如今的年青人則更多地使用漢字或拼音,內容多以情感上的語言為主,如「愛」、「想你」、「忍」、也有人用英文「I love you」等等。
飾齒同紋身一樣,也是古老遺俗之一。花腰傣的飾齒主要是染齒。染齒一樣多為婦女。橫條,右邊鑲有豎條。就彩色條的寬窄來說也明顯不同,橫的寬,豎的窄。顏色就更沒有定數。這樣的無序變化結果,卻使本來靜態的服飾便產生了動感。
這種由靜生動的效果,不僅產生於上裝,也同樣產生於下裝。上裝在形上不對稱,而下裝裙的編織是完全對稱的,但穿法上仍然打破了這原本有序的對稱,在左邊打了個褶,使裙子微微往上升,於是本是平直的筒裙,便產生了立體的效果,又顯得輕松隨意。更可貴的是,由於裙子底邊綉上道道彩條,似波浪起伏,便成了花腰傣心目中與稻作民族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條條河流的象徵。
花腰傣服飾的色彩運用毫不保守,非常大膽。看其腰部的彩色與其上端的銀飾,在黑色上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千變萬化層出不窮,讓人覺得再規矩的圖案也可以變得大膽活潑起來了,演繹著一個極其完善的多彩夢幻景象。勾勒出花腰傣女性曼妙身姿的花腰帶。營造出濃郁氛圍的腕鐲及耳環,鑲滿綴飾和疊疊堆積的深淺色彩變化的上衣,含蓄內斂且熱情奔放的變異筒裙以及散發著無限風情的笠帽和秩籮相融,有遮有露,活動起來便成了一種奇妙的肢體語言。悠然得體,視而醉眼。
花腰傣服飾的「態」應該說是其服飾生命中流淌不息的源頭,其獨一無二,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不是任何服飾的「克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它仍然不失為一種沉澱的時尚。是一支飄盪在美麗哀牢山中聲韻悠久的「民歌」

② 方領口連衣裙展示了女性肩頸與鎖骨,什麼人群不適合穿方領口連衣裙

裙子指一種圍在腰部以下的服裝,它可以說是專為女性設計的一款單品了。它的種類是多種多樣,所以沒有不適合穿裙子的女生,但是會有不適合你的裙子。像比較瘦的女孩,穿什麼裙子都可以,都非常好看,裙子種類非常多,供瘦的女孩挑選。這也是為什麼所有女生都想瘦的原因

這個和腿有很大的關系,1.腿太細2.腿型不好3.肌肉腿這三種女神還是建議穿褲子。如果非要穿可以選擇長裙



③ 方口領大多和泡泡袖、燈籠袖設計搭配,這是為什麼

看看如何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吧。純色長裙純白泡沫袖的帶扣連衣裙是最優雅的,適當露出肌膚的V領設計搭配了低調的項鏈和手鐲,再加上了整體造型的高貴氣質。請選擇簡單的手提袋。如果選擇圍巾的圓領設計,鑒於泡沫加純色更容易膨脹,也是道理,考慮適當露出皮膚,如果選擇貓和尖的小高跟鞋露出腳踝。首飾、化妝、發型要盡量簡單。柔軟的粉色連衣裙,褶皺花紋和普通布料的設計不同,新穎獨特。黑色墨鏡的粉色鏡框和連衣裙很搭。黑色的腰帶不僅僅是腰部,緊致的形狀和燈籠袖的空氣感形成鮮明的對比。

如果說這些更適合休假和周末旅行的話,穿上工作也不過分。

④ 教資面試穿方口連衣裙可以嗎

教師資格面試著裝要求大方得體即可。女生可以穿白色襯衣加黑色西裝或者是一些偏正式的套裝裙就可以,盡量化淡妝,不要化濃妝。劉海不要遮住眼睛,不要染然後過於鮮艷的發色;男生可以選擇正裝或者襯衣,盡量給人一種清爽朝氣蓬勃的感覺。

⑤ 交領襦裙的穿著方式

交領襦裙的穿著方式如下

第一步,先著上襦,將上衣的領子左右對齊,將右襟系結。

(5)方口領裙子怎麼穿擴展閱讀:

交領襦裙的特色

與其它服裝形制相比,襦裙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上衣短,下裙長,上下比例體現了黃金分割的要求,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平面裁剪,多緣邊,綢帶系結,上襦變化主要在領型及門襟上,下裙長至鞋面。

大凡衣短則裙長,衣短至腰間,裙長至腳踝骨之下。衣長則裙闊,衣長時,長到臀至膝下,而裙露僅幾寸,裙子不必顯出特色。

襦裙忌諱上下平分秋色,會顯得呆板少變化。

⑥ 漢服女裝正確穿法是什麼

1、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 交領 」;

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2、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3、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 ,一般情況下是 不顯露在外面 , 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 。 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 , 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系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多用於宮廷男士權利高低。

(6)方口領裙子怎麼穿擴展閱讀:

漢服採用幅寬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然後再 縫合後背 ,成為一條中縫線。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 , 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

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 。裾的長度分為腰中, 膝上, 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 襦 、 裋 、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 內衣 )、 中衣 、大衣。

⑦ 裙子怎麼穿

牛仔半裙,穿起來算是非常百搭顯瘦的款式,顏色上藍色、灰色系和黑色會更好搭配衣服。比如上圖這兩組,看起來是不是特別清爽呢。

白色連衣裙夏季文藝少女標配,如果厭倦了連衣裙+涼鞋的搭配 ,還可以像圖中小仙女一樣,利用嘟嘟襪+粉色帆布鞋,讓你看起來更青春更與眾不同。

白襯衫+中長款碎花半裙,如果覺得太素了,可以穿上一雙紅色小單鞋,文藝復古感滿滿。

襯衫+前開衩半裙(裙褲)搭配起來還蠻經典的,同樣可以搭配嘟嘟襪+小白鞋提升少女感,如果覺得想要更吸睛一些,可以選擇左邊這一套,微透蕾絲半裙,有點小性感小神秘,也很顯身材。

夏天當然少不了提了一萬遍的碎花連衣裙啦,淺色少女系絕對上鏡。出去度假的話,一件小吊帶搭配一條花苞半裙和綁帶涼鞋,超級養眼。

這兩款連衣裙面料材質和風格都是不一樣的,不過搭配起綁帶涼鞋都還蠻合適的。你萌是更喜歡浪漫碎花裙還是簡約襯衫裙?

文藝少女的標配還有藍白調的搭配啦,不過花點心思玩點不一樣的,可以選擇一款中長款襯衫裙,外面疊穿一條半透明的白色蕾絲半裙,超級少女心啦。

淺棕色連衣裙,簡約的版型配合上一根小腰帶,加上一頂貝雷帽作為配飾,整體色調充滿了法式的優雅復古感。

最後這兩組搭配的都是白色長袖襯衫,小仙女萌可以自由換成短袖襯衫或者T恤。個人更喜歡右邊疊穿格紋裙,搭配起來不費心思~

⑧ 漢服齊胸襦裙系帶雙耳結怎麼系 只要雙耳結,其他的系法不需要。 最好有圖,詳細步驟。

漢服齊胸襦裙系帶雙耳結系法如下:

1、把下裙穿上,將系帶繞到前面來在中間系一個結。這個結將系帶分成左右兩邊;

(8)方口領裙子怎麼穿擴展閱讀

齊胸襦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齊胸襦裙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的一種,漢晉以來裙子的裙腰束於腰上,而隋唐五代時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

實際上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也存在著一些區別。高腰襦裙的束帶位置在胸以下腰以上。齊胸襦裙束帶位置則是在胸以上。相同點就是不論高腰還是齊胸均可對襟或交領。

⑨ 脖子比較短的妹子,穿方口的裙子好看嗎

穿V領的衣服可以拉長脖子的視覺效果。千萬不要穿立領或高領。你可以戴上長流蘇耳環,捲曲頭發如果你的臉允許的話來裝飾和突出你的脖子。脖子短的女生選擇外套應該注意什麼。避免高領襯衫。高領襯衫對脖子短的女生很不友好。高領襯衫的領口很高,所有的脖子都包在衣服裡面,這樣脖子短的人就顯得沒有脖子,臉很大。

那麼脖子短的女生怎麼選衣服呢?學會這六點,瞬間變成天鵝頸。短發型、短脖子的女生,可以從發型中拉回一座城市。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當一個長項和一個短項放在一起時,它會顯得更短,而當一個短項和一個短項放在一起時,它會顯得更短。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所以脖子短的女生盡量選擇短一點的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