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外國人穿上中華風洛麗塔,還真挺好看的,有多復古典雅
洛麗塔小裙子是一種可以融入多種不同設計風格的連衣裙,除了甜美、哥特、宮廷風格洛麗塔,還有一種非常流行的洛麗塔設計風格,即中華風。中華風洛麗塔在設計的時候,不僅會加入很多獨特的中式服裝元素,比如旗袍領口設計、古色古香的披肩設計等,這些設計都可以強調風格化,還有很多中華風洛麗塔會添加各種風格化的列印,例如十二生肖、鶴等元素。
找一個與印花元素有一定相似度的配飾來搭配,這樣更容易打造高端裝扮,很多人在創作的時候都會戴上精緻的發型,有的也會用假發來搭配,為了充分展現中華風洛麗塔的美感,綿綿建議大家在打造裝扮時盡量使用古色古香的發型。這樣不僅可以讓發型和裙子相互呼應,還能增加穿搭的優雅,許多古代風格的發型更精緻,可以在發型上添加各種頭飾來提升華麗感,讓整體造型看起來更高級。然而,有許多款式的古式卷發,穿白色的話,最好用比較簡單的古風卷發來搭配。這樣的發型會更容易駕馭。
②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穿短褲短裙呢
人家的習慣,大冬天上面棉衣下面短褲的
③ 蘇格蘭人為什麼要穿裙子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製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鮮明地展現出來。
在蘇格蘭人看來,「基爾特」不僅是他們愛穿的民族服裝,而且是蘇格蘭民族文化的標志。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並後,「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
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後,下了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禁止蘇格蘭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蘭的裝束為標准,違背者將被處以監禁或放逐。蘇格蘭人為此展開了長達30多年的斗爭,最後於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為自己贏得了穿裙的權利。
一套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在外國遊客看來,蘇格蘭人穿的方格裙並無多大區別,實際上並非如此。
雖然採用的面料都是以方格為圖案,卻各有不同的設計。有的以大紅為主底,上黑綠色條紋構成的方格;有的以墨綠為底,上面有淺綠的條紋。有的格子較小,有的格子較大。有的鮮艷,有的素雅。過去,每種設計都在官方登記備案,各民族之間不能隨便亂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格裙樣式越來越多,估計不下千餘種。今天每當蘇格蘭高地的居民喜慶聯歡會時,總是穿上漂亮的方格裙,披上斗篷,頭戴黑毛高冠,左邊插一支潔白的羽毛,腰前配一支黑白相間的飾袋,穿著白鞋罩,短毛襪,長僅及膝的褲子,奏起歡快的風笛,跳起「辛特魯勃哈斯」舞蹈,一股濃郁的蘇格蘭民族風情撲面而來。
說起來,男人穿裙子的歷史在世界各地都可謂源遠流長。在埃及存留下來的壁畫上就有古埃及男人穿密褶直裙的形象;印度南部的圖塔人男子系圍裙;北美洲的易洛魁人男子穿鹿皮短裙,霍比人男子穿白棉布短裙;泰國男子穿筒裙;蘇格蘭男人穿格子裙等等。在中國,男人穿裙子的習慣也由來已久,從商朝開始男性就開始穿裙子,而女性直到漢朝才開始形成穿裙子的風俗習慣。西周的男女老少都穿當時叫做「深衣」的裙子,我國少數民族中也有如傣族男子穿裙子,至今仍是一個傳統習慣。如果單從歷史的記載上看,男人穿裙子不僅是傳統,更是一種文化現象。
1、歷史因素
裙子的歷史悠久,根據歷史記載,從商朝開始男性就開始穿著裙子,而女性直到漢朝開始才形成穿裙子的風俗習慣。後來男人因各種原因穿裙子逐漸減少,只有蘇格蘭、緬甸等地區至今還保存著男人穿群的習俗。所以,從歷史上看,男人穿裙子是天經地義的。
2、生理因素
眾所周知,男人的生理特徵是外露的,而女人則是內斂的,醫學書籍都記載得明明白白:男人應注意散熱,生殖器官過熱的話很容易造成不語;而女人則應注意保暖,不應受寒,否則容易染上各種婦科疾病。而穿褲子易於保暖,裙子利於散熱,所以,從生理原因上說,男人比女人更應該穿裙子。
3、安全因素
當今社會的強奸案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重要原因就是女性的裙子越穿越短,根據美國Fsexhols研究所研究發現,在強奸案中,被強奸女性穿裙子的比例是85.8%,而且,穿裙子比褲子更容易進行強奸,平均撕開褲子所需要的時間比掀起裙子所需的時間要多3倍以上,女性呼叫的時間也更長。所以,從安全上說,女性不應該穿裙子,裙子應留給男人去穿。
4、經濟因素
全球有61億人口,其中男性人口約佔58.99%,而且男性的消費能力遠遠強於女性。根據美國Rosewaiills研究所研究表明,雖然女性在購物購買頻率上要高於男性,但男性的消費總額卻大大高於女性,特別是在服裝消費方面。所以,一旦男性進入裙子消費市場,將使該市場的需求大大增加,從而有利於刺激全球消費。所以,從經濟上說,男人穿裙子是十分有利的。
5、法律因素
憲法保障男女平等,因此社會上只容許女人穿裙子而歧視穿裙子的男性,是違反憲法精神的,主張男人也穿裙子,從法律上說,是切實維護了法律的平等性。從這個角度擴展開來,不僅是裙子,就像文胸、蕾絲內褲等也不應該人為劃分男女,只要喜歡,應該人人都可以穿著。
6、其他因素
醫學上有戀物癖、易裝癖等稱謂,一旦男人穿裙子,則不再有這些稱謂了,對每個人都有利。
④ 那種上個世紀歐美女人喜歡穿的裙子叫什麼就是很大的裙擺,下面有架子撐起來,需要束胸的裙子,如圖
新洛可可時期的克里諾林裙。
這一時期表現女性纖細的腰除了緊身胸衣外,擴大裙子所產生的強烈對比也能達到視覺上的效果。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數層襯裙來實現的,一般至少重疊四至六層,最多可達三十層,因而人們創造出用馬尾襯做硬襯裙,也有把毛、絲、或棉織物漿硬後用來做的。於是新的裙撐誕生了,稱作克里諾林(crinoline),這個詞源於義大利語,是馬毛和麻的意思。1850年底,英國人發明了不用馬尾硬襯的新型克里諾林,是用鯨須、鳥羽的莖骨、細鐵絲或藤條做輪骨,用帶子連接成鳥籠狀的裙撐。這種裙撐1860年傳人法國,以歐仁妮皇後為中心的宮廷和社交界上流女子們所喜愛,迅速成為流行服裝,以致影響到西歐各國的所有階層,甚至農婦們也仿效其形式,故服裝史上也把這一時期稱為克里諾林時代。
⑤ 圖片上這種裙子叫什麼就是英國貴族女性穿的那種像撐開的傘一樣的裙子
張愛玲在《連環套》里說:「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鋼條跟鯨魚骨硬束出來的。細雖細,像鐵打的一般。」跟中國女人裹腳差不多,自從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的發明了「鯨骨裙」後,外國女人便流行束腰。貴族女子為了參加社交活動,從十幾歲開始就穿這種束腰衣,把腰勒得小小的,所以流行這種裙子的年代,歐洲貴婦很容易暈倒,因為緊身衣讓他們根本喘不過氣來,再加上食量也小,稍稍刺激一下就暈了。
.「鯨骨裙」是用緊身衣把身體箍成一個「S」型後,外面要再穿一個裙撐,形成一個優美而誇張的弧線。這個裙撐曾經用鐵絲、木架做過,後來便採用鯨魚骨,確切地說是鯨魚胡須。鯨魚須其實就是鯨魚食道里長長的,柔軟但是有韌性的東西,因為鯨魚沒有牙齒,它靠吃浮游生物和小魚小蝦為生,就靠這些鯨魚須把海水和食物過濾開,所以這個須是做裙撐的最好材料,非常柔軟有彈性又不容易壞,女士們穿著它也便於坐立。但是鯨魚須實在是太稀少了,一頭成年長須鯨的鯨須做不了幾條裙子的裙撐,所以那時候人們大量屠殺鯨魚,而很多歐洲商人也靠從生活在北極圈周圍的愛斯基摩人手裡倒賣鯨魚須發財。
但是長期穿著這種「鯨骨裙」,會導致血脈不通,內臟受壓迫,導致便秘、痔瘡等一系列疾病,還有不少婦女因此骨骼變形,生孩子時候盆骨過窄而導致難產死亡。
⑥ 油畫風裙子只適合外國人嗎
推薦高級服裝。這就是「油畫風的穿法」。這樣的組合通常會選擇顏色鮮艷的衣服。紅、綠、藕色等常見顏色的組合。而且這種服裝對懶惰的癌症仙女也非常友好,選擇裙子搭配整體造型,再配合各種高級的調配,不要完全時尚。首先推薦的是呢絨裙子和皮鞋。像這種時尚一樣,選擇帶毛織衣領的毛織裙子,對身體有足夠的熱量。但是,如果全身都是這種材料柔軟的單品的話,整體的人就會顯得過於單調乏味。因此,這個時候配合硬質的漆皮鞋,可以進行柔軟堅硬的對比。
就像這種時尚感一樣,我選擇了最好的紅色和黑色的組合。但是,我們必須考慮自己的臉型是否適合這個四邊形的領子。如果你是長臉或四方臉的仙女,就必須選擇V領設計的貝羅亞的燈籠裙。這個時候,使用小型的黑包,像高雅高雅的氣氛的女神一樣輕松地製作。最後選擇一件有腰圍設計的風連衣裙,既保暖又顯身材。但是,穿著大衣的話,板總是容易單調。這時,我們學習了這種時尚,搭配白色緊身衣,通過襪子的花紋,對整體的穿法進行了細致的變化。
⑦ 蘇格蘭的男人穿的裙子都叫什麼名
英國:蘇格蘭短裙等於一部英國史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黑色的呢子上裝,白色的襯衫,花格呢裙,羊毛襪,再配上同樣花型的格呢披肩和有獸皮裝飾的系於腰間的酒壺,一個標準的蘇格蘭男子的形象就躍然眼前。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製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鮮明地展現出來。在蘇格蘭人看來,「基爾特」不僅是他們愛穿的民族服裝,而且是蘇格蘭民族文化的標志。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並後,「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後,下了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禁裙令」,禁止蘇格蘭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蘭的裝束為標准,違背者將被處以監禁或放逐。蘇格蘭人為此展開了長達30多年的斗爭,最後於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為自己贏得了穿裙的權利。一套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
在英語中,蘇格蘭短裙被稱為「kilt」,這是地道的蘇格蘭語。關於此短裙的起源,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一直有爭論。有一種說法是: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的英格蘭人最早倡導穿蘇格蘭短裙。據記載,1715年,英國政府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就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工作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在砍樹時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
但是,也有記載表明,早在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將蘇格蘭短裙作為軍隊的制服了。
「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也一直在流傳。一種解釋是: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穿內褲;如果穿有襯里的蘇格蘭裙,內褲似乎就成了累贅;穿沒有襯里的毛料蘇格蘭裙,內褲就不可缺少;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於天氣、個人習慣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
另一種解釋是個典故。據說,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對方的士兵見此情況,以為他們的敵人都瘋了,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便傳開了。
講完了裙子裡面的奧秘,還要提一下蘇格蘭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階級的說法,說「蘇格蘭短裙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真的一點兒也不誇張。據說,英國蘇格蘭格子注冊協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貴族的身份高貴,他們穿著的格子圖案也被稱為「貴族格」。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爭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有點兒像現在的「軍服」。
----------------------------------
印度族男人的傳統服裝是白袍,腰間扎一根白帶;女子則穿裙子,披紗麗。-------------------------------------中國:男人穿裙子比女人還早======在中國,根據記載,早在商代,男性就開始穿裙子,而女性直到漢朝才形成穿裙子的習慣。
商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衣長到膝蓋;下身穿「裳」,裳長到足踝,在腰部束一條寬邊的腰帶,腹前加了一條上窄下寬、像斧子形狀的裝飾物「齻」,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蔽膝」。
到了很講究雅緻和禮儀的周代,開始把下裳的兩片布合成一個圓筒,類似現在的裙子,比商代的裳更雅觀,就是騎馬不很方便。
春秋戰國時期,上衣和下裳乾脆合在一起,從上下兩截單獨穿的衣和裳,變成了上下一體,走了簡潔的路子,二合一——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後展開,布的右下角繞過雙腿,從雙腿前包到身子左側,之後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樣的方式裹到身子右側,再用腰帶束住,這就是風靡戰國時代的「深衣」。看起來頗有點兒連衣裙的味道。
上面提到的上衣下裳和「深衣」,多用於禮服,也就是說,在某些特別的場合,人們必須穿裙子才不失禮。
後來,「深衣」演化成袍子,也出現了褲子,中國男人才告別了穿裙子的時代。
⑧ 外國人冬天都怎麼穿衣服
根據南北差異,也有很大的差別啦!不過經小麥童鞋自動腦補,我可以了解大家想問的是,美國人抗寒的超級裝備,這個嘛,羽絨服,棉衣,大衣,基本上跟中國沒什麼差別啦。畢竟是美國又不是南極。
美國人往往不介意把自己裹成球狀
PS: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美國買衣服還是很方便的,而且價格不貴,另外,在美國買adidas、耐克等牌子的衣服和鞋子超便宜,而且趕上聖誕節神馬的,折扣也很給力。想當年,小麥就曾經買到過15美元的adidas鞋子以及7美元的耐克運動衫。所以,提醒即將來美國的同學們,盡量不要放任麻麻用厚厚的衣服把你的旅行包撐爆,否則,來到美國可能會後悔的哦!
美國的冬天是幾月份?
很多人都問過過上述問題,其實因為中國和美國同處於北半球,所以,季節是相同的。一般來說,12月下旬,美國就開始入冬了,不過,因為南北差異,所以,美國各城市的冬天是完全不同的。像美國的佛羅里達洲和加里佛尼亞洲,你甚至可以在寒冬臘月里,跳進海水裡去洗澡,當然,夏威夷就更不用說了。不過,美國北部的城市,像明尼蘇達州、華盛頓州等,每年的冬天要不下上幾場雪,那是過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