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梅花穿什麼衣服照相好看圖片
款式特點:
一件米色或者卡其色的針織開衫,內搭一件淡藍色的襯衫,下身搭配一條白色的半身裙。針織開衫的質地要柔軟,有一定的厚度,能體現出溫暖的氛圍。襯衫可以是棉質的,有一些褶皺或者泡泡袖的設計會增加甜美感。半身裙可以是A字裙或者百褶裙,裙擺微微散開。
發型與配飾搭配:
發型可以是半扎發,就是把頭頂的頭發紮起來,留下一些碎發修飾臉型。戴上一對小巧的珍珠耳釘和一條細腰帶,強調腰線。配上一雙淺口的單鞋或者短靴,整體造型既日常又適合拍照。
場景融合:
在有鄉村木屋或者木質棧道的梅園環境中,這種穿搭能很好地融入其中。你可以坐在木屋的台階上,或者站在棧道上眺望梅林,拍出具有生活氣息的田園風照片。
『貳』 三步教你做漢服褶裙(超簡單!)
對不起!!!我標題黨了!以上三步就能做出條裙子,只能靠想了!我還用熬夜捏褶嗎?!
不過既然你看了,我也得厚道點真正教你做一條褶裙。以下真貨來了,請注意。
當然是因為褶裙相對於其他來說簡單啦!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裙片,穿的時候是圍合一圈半,如下圖示:
話說咱們的祖先就是聰明,把原始社會一片樹葉的想法,用上各種舒服漂亮的布料,往腰上一系,穿戴方便、脫下更方便~
另外,現代褶裙,也可以叫百褶裙,是裙子里比較簡單的,計算好褶子的長度,加上自己的腰圍,只要一塊布,就可以輕松做出屬於自己的褶裙啦!
無論是漢服還是現代日常褶裙,用料真是太多了!這里以漢服為例,一般漢服里裙子多為棉、紗羅、真絲等等。考慮到成本問題,咱們還是不拿真絲輕易做實驗了,現在穿的話,一片式漢服也可以用好看的雪紡、或者薄棉麻,要有垂感、飄逸的感覺。
所以,面料現在選用單層不透的雪紡也挺合適的,花樣和色款都挺多。
回到一片式的漢服褶裙上,選完面料,最重要一步就是計算你要買多長的布!
現在的布一幅基本是90cm 150cm,幅寬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匹布寬度在買的時候是固定的90cm 150cm,你要告訴賣家的是你要買多少米,比如買一米150cm幅寬的布,得到的布就是100cm*150cm。我們裁剪的時候都是以布的縱向來裁,術語就是裁經向線,面料是有布邊的,與布邊平行的紗線方向就是經向:
一般漢服一片式褶裙,就按經向裁也行,需要3~3.5米的布就夠了。
需要的數據有:
首先,做一個漢服褶裙,需圍合一周半,也就是說裙頭(裙腰)是我們的腰圍1.5倍(或更多),所以知道腰圍就知道我們的裙頭需要多長;
第二,漢服褶裙需要及地,所以就需要量從腰到腳跟的數據,作為裙長;
第三,最重要的當然是褶子,褶子決定了你下擺的波浪有多少個,才能做出那種腰身細、下擺寬大褶皺的效果,另外褶子也是計算布量的一部分。一般的裙褶多為順褶,也就是這樣的:
一個褶子,包括露出的褶子部分,和被捏合在地下的布量,所以我們說褶寬指的是這兩個部分。
裙腰也就是露出褶子寬*褶子數。你可以決定你想要的褶寬和露出褶子寬。
我琢磨了個公式,可以快速算出褶子數和裙腰來,大家可以調整褶寬數據來得到符合自己的裙腰。
在縫之前,新手最好用珠針把捏的褶別起來,一邊縫一邊拆,這樣不容易縫錯縫歪,像我這樣:
然後拆一個縫一個。
腰可以寬一點7~10cm左右,裁一片寬16cm(對折7cm寬,加兩邊1cm作縫),長比捏完褶後的裙頭長一點的布條。
對折熨燙,把兩面布料折邊,底下的那面比上面長一點:
縫的時候把折邊短的,面對面貼著裙正面,按折線縫制,然後把底下長的那邊翻到另一面,繼續在剛才裙正面的縫線,再縫一遍,剛好能把底下長出的裙腰縫合。
做的時候忘拍過程,拿一個網上的圖演示:
把裙頭包在腰裡,縫合。做完是這樣:
系帶約1.5米長,反面三邊只縫兩邊,一頭那邊做留口,翻到正面。
把系帶縫在裙腰兩頭,
就是把裙子縫合的邊折起來包邊,不讓毛邊露出來,整理細節,熨燙所有的褶子。
完成啦~如下:
漢服褶裙是入手最簡單的,不過考慮到日常穿著問題~下次我再出一個日常褶裙(腰用松緊帶那種)教程!保證隨時隨地都可以穿哦!
『叄』 怎樣花裙子好看又簡單
冬天,越是沉悶無趣越是當人群里最活潑明媚的花姑娘。所以,我要分享這些穿上就會和「黑壓壓的人群」立馬拉開時尚度的「花裙子」。
講碎花裙怎麼搭之前,肯定要說怎麼選。碎花裙土不土,選才最關鍵的一步。這一步選錯了,怎麼穿怎麼像東北傳統大花襖!
首先是底色,冬季黑色依然是安全的首選。只要你不選太艷麗的還帶點熒光的顏色,基本不會太難穿。
不要大大大又繁復的花朵圖案,這相當於大花被直接套身上。花色太雜太多,神顏也是hold不住。縱觀我關注的時尚博主,基本上都是選擇了底色干凈統一,碎花也是不雜不亂來搭配冬裝。
輕松的裙裝藏肉顯瘦,還非常輕盈。下半身不會顯胖,內搭可以直接套上你們高領衫疊穿一件吊帶裙。
換上一件彩色高領衫,就選相近色、互補色或者安全的黑色也完全沒問題。連衣裙就更簡單了,套上外套就出門。怕冷的裡面可以加保暖衣、修身的羊毛衫,等等。中長款加上腰帶相當挺拔,其實連衣裙外再疊穿衛衣、毛衣、針織開衫都可以。
我大表姐穿上毛衣+半裙的搭配本來是最常見的,就是這小小的花朵整個人又溫柔清新了很多。搭配寬松的大毛衣,依舊是不挑人日常又好看的搭配。
其實想要更時髦,襪子和你裙子或者上衣某件單品顏色呼應一下。這細節呼應給人感覺就是會穿,好看!
厚重的外套,多層次的搭配裙子輕盈一點,能給整體搭配「減重」。多注意細節上的添加,小姐姐一樣的浪漫又甜美。
今年剛入秋我就給姐妹們牆裂安利過我最愛的單品,格紋褲。其實相比碎花裙,我真的想給姐妹說試試格紋裙吧!它,同樣一套衣服加入格紋半裙似乎立馬會更好看。滿滿都是青春街頭的少女氣息。最神奇的就是素色的格紋半裙,大氣優雅知性。
『肆』 新買來的魏晉風交領襦裙形制的漢服你會穿嗎
會有很有新手漢服的同袍會發生一種情況,就是買來的漢服不知道怎麼穿,或者穿錯穿反的情況比比皆是。
今天就來教一教魏交領怎麼穿
大家都知道,交領右衽是漢族傳統服飾漢服的典型特徵,也是世界諸多古老民族服裝型制的典型特徵之一。
交領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漢服系服裝的衣襟一般是向右掩,稱為右衽。
但是有時候新手會擔心穿錯,其實根本不用擔心不會穿或者會穿錯。
因為交領里的細帶是已經設計好的,不會發生穿錯的現象。通常就是先系左邊,然後右邊在腰側也會有兩根繩子,再將右邊掩過去系起來。
這樣子其實不會穿反的。
有些看起來是反的是因為照片啊鏡子拍照的時候,呈現鏡像的樣子。通常這樣的衣服有兩層。先把裡面的穿好之後,根據之前的一樣的方法把外面一件淺交領穿好。然後稍微的整理一下,就很簡單的穿好了。
然後和交領搭配的是一件一片式的齊腰褶裙,而齊腰褶裙呢屬於漢服。裙長至腳踝骨之下;衣長則裙闊,衣長時,長到臀至膝下,而裙露僅幾寸,裙子的群頭腰部平齊,因此得名。和齊胸褶裙相比,齊腰襦裙更為常見更好穿著搭配。
而且齊腰群的種類不止一種,也有一種叫做藏褶裙,還有一個叫做破裙
藏褶裙是打褶子的時候,把褶子藏在裡面不顯露出來,轉起來會顯得非常的飄逸,會像花一樣盛開。而破裙是裙的式樣用四幅連接縫合而成,上窄下寬,下垂至地,不施邊緣。裙腰用絹條,兩端縫有系帶。
而裙子可能是很多新手最可能懵逼的地方了,特別是那種一片式的褶裙,有的商家呢,會在裙子上面開一個洞,方便圍一圈穿過去的時候可以從洞里穿過去。但是想一片式的褶裙是不會打孔的,那要怎麼穿呢。
首先先把裙子橫著拿著群頭和系帶放在腰上,然後從後往前,交叉相互的在腰上繞一圈,就會有一邊在裡面,一邊在外面。
在裡面的一邊,需要把系帶抽出來,放在外面拿住。會發現多出一節,這時候就將多出來的群頭布料向下翻折。另一邊在外面的群頭蓋住放在裡面的群頭,拉緊之後,轉到背後去,遮住多餘的不分,繫上一個蝴蝶結就完成了。
『伍』 想要一些古代女子裙子的名稱,簡單一些,像羅裙,襦裙之類的,最好還有描述,謝謝
褶襇裙
漢代時裙子便流傳開來,不過上衣甚短,裙子甚長,如現代朝鮮人的裙裝。現存的漢代陶俑、舞伎俑所著服飾就有如此明確的反映。那時裙子都有皺褶,即所謂「褶襇裙」。
留仙裙
據文獻漢人劉歆所著《西京雜記》,和漢人伶玄撰寫的《飛燕外傳》都記載了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故事,趙飛燕身穿雲英紫裙,裙裾飄飄;鼓樂聲中,在太液池畔翩翩起舞,恰時大風突起,身若輕盈的燕子被風吹起。成帝忙命侍從將她拉住,沒想到驚慌之中卻拽住了裙子。
皇後得救了,而裙子上卻被弄出了不少褶皺。可是,起了皺的裙子卻比先前沒有褶皺的更好看了。從此,宮女們競相效仿,這便是當時的「留仙裙」。
無緣裙
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完整的裙子實物,它是用4幅素絹拼制而成的,上窄下寬,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絹為之,裙腰的兩端分別延長一截,以便系結。整條裙子不用任何紋飾,稱"無緣裙"。
間色裙
兩晉十六國時期,流行起"間色裙"。據《宋書·羊欣傳》載,王獻之當吳太守時,曾趁羊欣睡覺時,在羊欣所著新白絹裙子上題書數幅而去。
魏晉以後,裙子的式樣不斷增多,除了普通的長裙之外,還有絳色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目。
石榴裙
宋代的裙子色彩以素雅為主,裙子上的紋飾更是豐富多彩,有彩繪的,有染纈的,有作銷金刺綉的,有綴珍珠的……裙子的色彩以鬱金染的黃色最為高貴(此處鬱金,所指應為中葯里姜科鬱金,而非現代所說的鬱金香花);而色彩艷麗的石榴裙最負盛名。
褶襇長裙
明代流行褶襇長裙,並規定民間只能用紫色、桃紅、綠色等淺淡顏色。但花式繁多,品種各異,有的裙子和現代人的裙子已無多大區別。
馬尾裙
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這裙據說始於朝鮮國。裙式蓬大,舒適美觀。
彈墨裙
清代初期的裙子,仍保存著明代的遺俗,有鳳尾裙、月華裙等式樣。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也有許多新型的裙式問世。 "彈墨裙"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以淺色綢緞為底,上用彈墨工藝印上黑色小花,因色彩素雅,花紋別致而深受歡迎,尤以士庶婦女所著為多。
百襇裙
以數幅布帛為之,折成細襇,折襇之間以絲線交叉串聯,因展開後形似鯉魚的鱗甲,故被稱之為"魚鱗百裙襇",這種裙式流行於晚清同治年間,有詩為證:"鳳尾為何久不聞,皮綿單夾弗紛紜。
朝裙
至於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及內外命婦,遇有朝賀、祭祀等重大禮節,都要穿著朝裙。朝裙通常穿在外褂之內。按照季節,朝裙被分為冬、夏兩種形制,冬朝裙用料以緞為主,緣以獸皮;夏朝裙以紗為主,緣以織錦。
(5)漢服花裙子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裙子從形態、長度、製作、著裝和用途等各個角度被加以分類,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按腰圍分:低腰裙、無腰裙、帶腰裙、寬腰裙、高腰裙、連衣裙
按形狀分:緊身裙、圓首裙、鍾型裙、包裙、半緊身裙、暗襇裙、三角襟裙、軟襟裙、褲裙、抽摺裙、箱型摺裙、百摺裙、羅傘摺裙、圓形喇叭裙、魚尾裙、塔裙、散襇裙、漩裙(蝸牛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