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裙子分類 » 拿破崙在位時期流行的裙子叫什麼
擴展閱讀
麵包怎麼揉手套膜好吃 2025-04-30 12:45:40

拿破崙在位時期流行的裙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12 06:00:51

A. 洛可可風格的大裙子太美了,穿上以後路人看到會心動嗎

說起洛可可風格,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建築,這種風格在18世紀的法國非常流行,但使用洛可可風格設計的不僅僅是建築,除了建築,還有服裝設計、文學、音樂風格等,洛可可風格的整體特點是輕快,精緻,追求輕盈與纖細之美,洛可可風格設計的服裝通常採用更細膩的顏色,如粉色、綠色、姜黃等顏色。

洛可可風大的裙子通常使用圓頂形的鯨骨環代替鍾形的裙子,不過現在改良的洛可可款式的大裙,一般都不會在裙子上加骨環設計,基本上都需要搭配一條裙子。可以使用更誇張的蟹托和魚骨托來搭配。在選擇魚骨支架的時候也要注意,盡量使用婚紗用的大魚骨支架,普通的魚骨支架可能支撐不了。因為裙子比較大,柔軟的紗線支撐幾乎不可能撐起這種裙子,而且很難穿出它應有的驚人效果。所以不建議大家用軟紗支撐來搭配風洛可可大裙擺,這條大裙會給人一種庄嚴、優雅、富麗、精緻的美感,裙子的整體設計看起來高端又吸睛。

B. 連衣裙的樣式有哪些

連衣裙的樣式有哪些

連衣裙的樣式有哪些,裙子是很多女生們都喜歡的一類服飾,穿裙子可以讓女生們變得更加的有氣質,裙子的款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連衣裙的樣式有哪些?

連衣裙的樣式有哪些1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有如下一些分類:

一、按長度

(1)超短裙:超短裙也稱迷你裙,長度至臀溝,腿部幾乎完全外裸,約為1/5號+4。

(2)短裙:長度至大腿中部,約為1/4號+4。

(3)及膝裙:長度至膝關節上端,約為3/10號+4。

(4)過膝裙:長度至膝關節下端,約為3/10號+12。

(5)中長裙:長度至小腿中部,約為2/5號+6。

(6)長裙:長度至腳踝骨,約為3/5號。

(7)拖地長裙:長度至地面,可以根據需要確定裙長,長度大於3/5號+8。

二、按整體造型

(1)直裙:結構較嚴謹的裙裝款式,如西服裙、旗袍裙、筒形裙、一步裙等都屬於直裙結構。其成品造型以呈現端莊、優雅為主格調,動感不強。

(2)斜裙:通常稱為喇叭裙、波浪裙、圓桌裙等,是一種結構較為簡單,動感較強的裙裝款式。從斜裙到直裙按照裙擺的大小可以分為:圓桌裙、斜裙、大A型裙、小A型裙、直筒裙、旗袍裙。

(3)節裙:結構形式多樣,基本形式有直接式節裙和層疊式節裙,在禮服和生活裝中都可採用,設計傾向以表現華麗和某種節奏效果為主。

三、按腰頭的高低

可分為自然腰裙、無腰裙、連腰裙、低腰裙、高腰裙和連衣裙等。

(1)自然腰裙:腰線位於人體腰部最細處,腰寬3—4cm。

(2)無腰裙:位於腰線上方0一1cm,無須裝腰,有腰貼。

(3)連腰裙:腰頭直接連在裙片上,腰頭寬3—4cm,有腰貼。

(4)低腰裙:前小在腰線下方2—4cM,腰頭呈弧線。

(5)高腰裙:腰頭在腰線上方4cm以上,最高可到達胸部下方。

(6)連衣裙:裙子直接與上衣連在—起。

四、按裙擺的大小

按裙擺的大小來分,通常分為緊身裙、直筒裙、半緊身裙、斜裙、半圓裙和整圓裙。

(1)緊身裙:臀圍放鬆量4cm左右;結構較嚴謹,下擺較窄,需開衩或加褶。

(2)直筒裙:整體造型與緊身裙相似,臀圍俄放鬆量也為4CM,只是臀圍線以下呈現直筒的輪廓特徵。

(3)半緊身裙:臀圍放鬆量4-6CM,下擺稍大,結構簡單,行走方便。

(4)斜裙:臀圍放鬆量6CM以上,下擺更大,呈喇叭狀,結構簡單,動感較強。

(5)半圓裙和整圓裙:下擺更大,下擺線和腰線呈180或270或360度等圓弧。

五、按性別

裙子按照性別可分為女裙和男裙兩種,絕大部分裙子都為女裙;而男裙多為民族服裝,以蘇格蘭方格裙為代表

六、按具體樣式

統裙

從裙腰開始自然垂落的筒狀或管狀裙。又稱筒裙、直裙、直統裙。常見的有旗袍裙、西裝裙、夾克裙、圍裹裙等。

①旗袍裙。左右側縫開衩。因造型與旗袍中腰以下部分相同而得名。多選用絲綢、絲絨、錦緞、羊毛絨等面料裁製。

②西裝裙。通常採用收顙、打褶等方法使裙體合身。因與西裝上衣配套穿著而得名。多選用呢、絨、化纖混紡織物和針織面料裁製。

③夾克裙注重拼縫裝飾,在縫合處緝明線,有橫插袋或明貼袋,後裙擺開衩或前中縫開門,也可採用暗褶。因與夾克衫的裝飾特點相近而得名。多以堅固呢、小帆布等比較厚實的面料裁製。

④圍裹裙。從裙腰至擺開口的裙片 ,通常在前身交疊,以紐帶系合。因圍裹式穿著而得名。面料不限。也可不用紐帶,圍裹下體後將余幅塞入裙腰。

斜裙

由腰部至下擺斜向展開呈A字形的裙。多用棉布、絲綢、薄呢料和化纖織物等裁製。按裙型構成可分為單片斜裙和多片斜裙。單片斜裙又稱圓台裙。是將一塊幅寬與長度等同的面料,在中央挖剪出腰圍洞的裙,宜 選用軟薄面料裁製。多片斜裙由兩片以上的扇形面料縱向拼接構成。通常以片數命名,有兩片斜裙、4片斜裙、16片斜裙等。

常見的品種有鍾形裙、喇叭裙、超短裙、褶裙和節裙等。

①鍾形裙。外形似鍾的裙。腰部常以褶飾使裙體蓬起,內加襯里或亞麻布質的襯裙。

②喇叭裙。裙體上部與人體腰臀緊密貼附,由臀線斜向下展開,形似喇叭狀。

③超短裙:迷你裙。

④褶裙。有定型褶的裙。通常採用可塑性高的面料,加熱壓出褶形。有百褶裙、褶襇裙等。百褶裙的裙體為等寬一邊倒的明褶和暗褶。褶襇裙通常在臀圍以上部位為收攏緝縫的襇,臀圍線以下為燙出的活褶。褶襇裙的褶襇一般比百褶裙寬,並富於變化。

⑤節裙。又稱塔裙。裙體以多層次的橫向多片剪接,外形如塔狀。通常為曳地長裙,每節裙片抽碎褶,產生波浪效果。19世紀初盛行於歐洲皇室,多穿用於隆重的社交場合。現已將節裙改短,便於日常穿著。

纏繞裙

纏繞裙用布料纏繞軀乾和腿部,用立體裁剪法裁製的裙。因纏繞方法不一,裙式也多種多樣。纏繞裙常作為晚禮服,當人體動作時,裙體縐褶的光影效果給人以韻律美感。

百變裙

一款可以有多種穿法,隨心穿,隨心變,百變百搭;一條裙子可以變換成上百種禮服、連衣裙、吊帶裙、長裙、中裙、短裙、半身裙、舞裙造型,被稱為「智慧裙子」、「魔幻裙子」的新款裙子。

連衣裙的樣式有哪些2

(1)連衣裙按造型可分為X型(收腰型)、H型(直身型),A字型(喇叭型)等

X型連衣裙是貼身束腰、放射狀大裙擺的造型.是女士婚禮服常選用的造型服裝,也是少女所喜好的造型服裝.能體現活潑可愛的女性風格。H型連衣裙是那種 順直、挺括的款式

它是簡約派的優選.因為外形簡單.直截了當.可能少了幾分女性的嫵媚.但仍能突出細長的窈窕美感。A字型連衣裙是身材適中的女性合適的 裝扮.它看起來既簡潔又婉約.沒有過火的`張揚感.也沒有包裹的約束.而是透著自然、優雅的感覺。

(2)連衣裙按松齡可分為緊身型、合身型、松身型等

緊身連衣裙是女士晚裝禮服和夏季連衣裙常選用的造型。一般選用彈性面料,能起到線條流暢、穿著舒適、活動方便的功效,且能體現女性優美的身姿、襯 托嫻靜溫柔的女性氣質;合身型和松身型連衣裙是女十春夏季喜好的造型,其功用是穿著舒適、活動自如。

(3)連衣裙按腰位可分為腰部無分割式與腰部分割式兩種.而腰部分割式又可分為基本腰位型、高腰位型、低腰位型等。

高腰設計在視覺上使人的下身顯長,起到美化體型作用,並具有復古情調,更顯嬌媚。

而低腰設計在視覺上使人的上身顯得細長、苗條,同樣能起到美化體型的作用。

(4)連衣裙按袖子可分為長袖型、短袖型、無袖型及吊帶型等。

連衣裙的樣式有哪些3

連腰型中

包括低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下)、高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上)和標准型;因為衣和裙的連接恰好在人體腰部,所以服裝行業中,俗稱它為「中腰節裙」。因其高低適中,造型美觀、秀麗,適合各種層次的婦女穿著。

在連腰型中包括襯衫型、緊身型、帶公主線型(有從肩部到下擺的豎破縫線)和帳篷型(直接從上部就開始寬松)等。

低腰型:接腰的位置按衣長的比例而定,如果裙子是喇叭形、抽裕形或打褶形,下擺較大。

高腰型:接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上的裙子。大多數的形狀是收腰、寬擺。這種連衣裙又叫(拿破崙)帝國女服。

標准型:接腰位置在身體的最細部位。

連腰型

貼身型:比起直簡型還要緊身、合體的連衣裙。裙子的側縫線是自然下落的直線形。

帶公主線型:利用從肩部到下擺的豎破縫線,體現曲線美的連衣裙,它強調收腰、寬擺。像公主線和刀背線,這樣在縱向放入的破縫線易於適合體型,也易於造出喜歡的形狀和立體感。

帳篷型:有直接從上部就開始寬松、擴展的形狀,也有從胸部以下朝下擺擴展的形狀。

樣式

常見的有直身裙、A字裙、露背裙、禮服裙、公主裙、迷你裙、雪紡連衣裙、吊帶連衣裙、牛仔連衣裙、蕾絲連衣裙等。

直身裙

現代裙類名稱,又稱「直統裙」,是裙類的新品種之一,特點是胸圍、腰圍和裙圍,三者基本上一樣粗細,形成一種直筒式的形狀。衣片結構,是上下相連,腰間不作剪斷。有時為了跨步方便,在近裙擺處接上一段收有折襇的接邊。直身裙不論孩子或成人都可穿著。又稱布袋裙。其裙體寬松,領口和裙擺收攏。曾於20世紀20年代流行,50年代再度流行。

A字裙

側縫由胸圍處向下展開至裙底擺,外形似A字。由法國時裝設計師C。迪奧爾於1955年推出。A型誇張下擺,修飾肩部形成。由於A型的外輪廓從直線變成斜線而增加了長度,進而達到了高度上的誇張,是女裝常用的外型,具有活潑、瀟灑、充滿青春活力的造型風格。

露背裙

後背裸露至腰。形式多樣。宜選用柔軟、懸垂效果好的面料裁製。19世紀中期在歐洲貴族婦女中盛行一時,20世紀80年代再度流行。

禮服裙

或稱晚禮服裙。通常肩、領設計較低,裙擺寬大,裙長及踝。多用華貴的綢緞、絲絨等面料裁製,並裝飾花邊、緞帶。

公主裙

上身合體,下擺稍展寬,無腰節縫。因採用公主線裁剪方法而得名。公主線系法國時裝設計師C.F。沃思為歐仁妮公主所設計,從肩至下擺呈一線縱向裁剪,由6塊裙片組成。迷你裙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迷你裙起初長及膝蓋,1965年到1970年間它逐漸縮到大腿,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雪紡裙

雪紡連衣裙是一種由雪紡(輕薄透明的織物)製成的質感輕薄、透明、柔軟、飄逸的連衣裙。穿著舒適、輕盈,在炎熱的盛夏有一種清涼的感覺。

吊帶裙

吊帶連衣裙,和背帶裙不同,背帶一般者較寬長,並在背後打衩,而吊帶裙較窄短。吊帶裙一般在腰節以上部位都有一段護胸和護背的衣料。在盛夏季節穿著涼快、舒適,除了女童以外,成人也穿著,現代比較流行。

牛仔裙

牛仔連衣裙,是指由牛仔布料為主設計的連衣裙子,牛仔裙以其布料耐穿,耐洗為特色,一推出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蕾絲裙

蕾絲連衣裙,是一種由蕾絲(一種舶來品)製成的質感輕薄、柔軟、飄逸的連衣裙。

拼接式連衣裙

拼接式連衣裙一種現代服飾名。拼接式連衣裙顧名思義連衣裙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顏色是不一樣的,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兩件服飾。連衣裙是女孩必備的,既方便又好看,每天上班即使遲了起床也沒關系。簡單套上就能直奔公司。拼接式連衣裙可以營造出兩件的效果,又能解決懶MM們的煩惱。

百變裙子

百變裙子是1款裙子100種穿法的專利連衣裙。這款裙子能夠穿出所有裙子能夠穿出來的效果,像是短裙、中裙、長裙、單肩裙、吊帶裙、裹胸裙、露背裙等等她一款裙子就能夠擁有這些造型。

白色鏤空連衣裙

簡約的白色鏤空裙,既有清新又不失性感風情,恰到好處的長度讓你塑造出高挑感,修長雙腿的秀出也不會顯得艷俗反而優雅難擋!

C. 緊身胸衣的發展歷史

人們對細腰的癖好已經這樣反復折磨婦女們好幾千年了,克里特島出土的壁畫上的蛇女祭司身上束得很緊的腰圍尺寸使得她們象甜瓜一樣結實豐滿的乳房頂向下巴。西方人對女性審美的歷史在截然不同的時期里就像鋸條一樣反復地拉來拉去:有肚皮和沒有肚皮。古希臘人和羅馬人喜歡自然的平肚(加上小巧的乳房和豐滿的臀部)。而在1348年黑死病大流行以後,人們開始崇拜起沙漏形的身材起來。「當一些婦女在公開場合戴上假發,穿上低胸襯衣,任其乳房束得如此之高,竟至可以將一柄蠟燭徑直擱在酥胸之上時,誰會懷疑人性已經破滅到了地獄的邊緣?」歷史學家馬修·維尼淪是這樣描述那些黑死病的倖存者們是如何瘋狂追求享樂的。
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婦女以自然為美,因此在那時決不可能出現緊身胸衣這種通過改變女性自然體態達到美的效果的服裝。在中世紀,由於宗教陰影在歐洲的籠罩,人們對女性美避而不談。因此在那時也不可能出現緊身胸衣這種服裝。但中世紀出現的緊身厚質背心可視為對歐洲女服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緊身胸衣的雛形。
文藝復興時期,新興的人文主義思潮反對封建神學權威,他們以人為中心來觀察問題,以人性代替神性,反對教會的禁慾主義,提倡個性解放,強調仁愛、平等的觀念。這個時期的思想、文化、藝術等各方面都對服裝產生了重大影響。從服裝外觀上看,性別差異的強調和誇張是這時期的主要特點。男子服裝的重心在上半身,呈 上重下輕的倒三角形,通過上半身的健壯和下半身的緊貼來表現男性的性感特徵;女性服裝重心在下半身,呈上輕下重的正三角形,通過袒露胸口,使用緊身胸衣與下半身膨大的裙子形成對比來體現女性的性感特徵。17世紀的巴洛克時期,其藝術風格與文藝復興時期不同,充滿生氣和動感,氣勢雄偉,非常強調裝飾性。17 世紀後半葉,女服中出現了表面極富裝飾性的緊身胸衣——苛爾·巴萊耐(CorpsBaleine),它使得16世紀的上身細長造型重新流行。
發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風女裝 (1550-1620)。西班牙風女裝在使用法勤蓋爾(一種原始的裙撐)誇張下半身的同時,在上半身使用束腰的緊身胸衣「巴斯克依」(Basquine, 嵌有鯨須的無袖緊身胴衣)來整形,腰被勒得很細,胸也被包在倒三角形巴斯克依奴裡面。強調女性的細腰之美,早在13世紀,人們就對此挖空心思地做了不少努力,但真正用來勒細腰身的緊身胸衣的發明是在16世紀後半葉,也正是從這個時候,女性的細腰成為表現女性性感特徵的重要因素。與強調豐臀的裙子越發膨大相對應,女性的腰身也被緊身胸衣勒的越來越細,甚至出現了鐵制胸衣。法國國王亨利二世(1547-1559在位)的王妃卡特琳娜· 德·梅迪契的嫁妝中就有鐵制緊身胸衣(說句題外話,後來英國的圓顱黨領袖、處死了查理一世國王的克倫威爾就把這種鐵制緊身胸衣穿在衣服里以防止暗殺者的襲擊,那時已經裝備了火槍,大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防彈衣吧。),也就是這位王後第一個把這種本來用在醫療上的鐵制胸衣穿在身上,這種鐵甲似的胸衣分前後兩 片,一側裝合葉,一側用掛鉤固定。卡特琳娜認為理想的腰圍尺寸是13英寸(約33厘米),據說她的腰圍是40厘米,她表妹瑪麗·斯圖亞特的腰圍只有37厘 米。一般貴族女子的緊身胸衣是用布製成的,1577年前後,出現一種叫做「苛爾·佩凱」(Corps Pique)的緊身胸衣,其特徵是用兩片以上的亞麻布納在一起,中間還常加薄襯,很厚硬,為保持形狀和達到強制性束腰的效果,在前、側、後的主要部分都縱向嵌入鯨須,前部中央下面的尖端用硬木或金屬製成,這部分法語叫「比尤斯克」(busc),英語叫「巴斯克」(busk)。也有前下端呈棒狀地突出來。胸 衣的開口在後部或前部的中央部位,用繩或細帶系緊。苛爾·佩凱的下緣內側有鉤扣或細帶以連接下面的法勤蓋爾,外側有垂下的飾布。
到16世紀,緊身胸衣具有了完備的形制,成為一種塑造女性胸腰部位立體造型的獨立部件。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曾一度極力倡導束腰, 影響了當時女性的時尚。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服以細腰身的裝束美而著稱,剛剛從「罩殼型」無腰身服飾盛行的中世紀走出的女性,為了突出身體的曲線美,通過緊身胸衣和裙撐這兩者的組合對比來完成細腰身的造型,從而讓堅硬的緊身胸衣和龐大的裙撐開始時興起來。在接下來的巴洛克時期,女服仍尚好纖腰凸臀,依然採用了 緊身衣形態,而裙撐則一度被淘汰。這時期的緊身衣在腰部嵌入了許多鯨須,縫線從腰向胸呈放射狀扇形張開。 人們開始追求希臘式的自由民主精神,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女裝也學習古希臘女裝的式樣。後來的帝政時期,由於拿破崙對古羅馬的崇拜,而延續了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向直線性女裝發展,女人們短暫的擺脫了緊身胸衣的束縛。但到了1810-1811年左右,隨著拿破崙宮廷對華麗式樣的推崇和對內衣的重視,緊身胸衣又悄然興起。這時的緊身胸衣與以往不同的是不再嵌入很多鯨須,而是把數層斜紋棉布用很密的線跡緝合在一起,或用塗膠的硬亞麻做成長及臀部的新型緊身胸衣。對於豐滿的胸和臀採用插入細長的三角形檔布的技巧使其合體,前面把乳房托起,腰腹部束緊、壓平,背部中央用繩子扎緊,以起到整形的作用,因此穿著起來舒服一些。
獨特的新浪漫主義時代開始以後,女裝再度回到追求16實際豪華宮廷趣味的方向。緊身胸衣「苛爾塞特」(corset)成為達到整形目的的必備用具,整個上半身縫制的非常合體,一般多在背部開口系扎,如果開前襟,就使用掛鉤扣合。以前為強調細腰衣服前中心呈銳角尖下去的裝飾線又一次登場。與次想對應,裙子的擴大化也不斷加劇,襯裙的數量不斷增多常達五、六條之多(最多的達30層)。這時的男裝也開始強調細腰收身,時髦的男士們也用緊身胸衣來整形(變態!),整個造型裝腔作勢。
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政時代里,歐洲第一美女、拿破崙三世的皇後歐仁妮(Engenie,1826-1920),以她的氣質優雅、感覺敏銳領導了女裝的新潮流,新洛克克時代開始了。人們發明了在硬襯裙里加入細鐵絲圈製成輪骨的新型襯裙克里諾林(來源自義大利語crinolino),裙子不再依靠襯裙的數量來膨大,從而大大減少了襯裙的數量。與此配合的緊身胸衣苛爾塞特自然必不可少,有些在胴衣上自腰部起有15-20厘米的誇張下擺,而且胴衣上也施以與裙子相呼應的華麗裝飾。 自文藝復興以來,在緊身胸衣流行的三百多年中,為了獲得妖嬈的身段,許多貴族家的少女在母親的監督下,從小有計劃地長期進行束腰活動。就象我國古人喜愛「三寸金蓮」一樣,西方人認為美麗的姑娘必須腰肢纖細,據說歷史上有13英寸和14英寸的畸形細腰,一個英國婦女曾經給一家雜志寫信描述自己16.5英寸的腰肢,而編輯回信說:「我無一例外地發現,腰圍最小的姑娘們都是些舞池的皇後」。為了得到細腰,最遲在十四、五歲以前,女孩們在肉體未發育成熟時就開 始整天扎著緊身胸衣束腰,只在晚上睡覺時才解下來,隨著她們對束腰習以為常,胸衣會越扎越緊,經過多年努力,盡管身體其他部分都發育正常,而腰卻細得象蜜蜂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苛爾塞特教育」。
革命者反對緊身胸衣
由於緊身胸衣代表了當時上流社會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因此常常被革命者們視為腐朽生活和價值觀念的象徵(就像我國的革命者看待纏足一樣),因此在革 命爆發的時候,緊身胸衣必然成為革命的對象之一。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緊身胸衣和所有的貴族生活及其用具一起成為了革命者所反對的目標。正如後來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激進分子燒掉胸罩一樣,法國的革命者也在18世紀90年代燒掉了緊身胸衣。
「看見女人象黃蜂一樣被束成兩半,那可不是什麼賞心悅目之事,」法國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這樣說,他為法國革命設定了兩個目標,即自由與自然。「 腰部的纖細,跟其他所有東西一樣,都有其自然的比例,有其尺寸,超出那個范圍,那就一定會成為瑕疵了。這種瑕疵在光著身子的時候將非常觸目驚心,因此,為 什麼必須是在穿著衣服時候的美呢?」
巴士底獄被攻克以後,巴黎各處都貼著這樣一條標語:「Vous avez la liberte des cultes et celle costume.」也就是說:「你可以自由崇拜,亦可自由著裝。」但是隨著帝政的到來和王政的復辟,緊身胸衣再度「壓迫」著婦女。昏厥和沒有胃口,成為維 多利亞時代教養很好的婦女的共同毛病。革命與反革命,緊身胸衣又被賦予了文化和政治上的含意,成為一種代表腐朽生活的符號。在1856年,法國上演了名為 《喧鬧的衣裳》諷刺劇,女演員穿上誇張的鋼鐵大傘裙登場,嘲笑它的笨拙、累贅和對女性身軀的禁錮,漫畫家們也將克里諾林畫成鋼鐵囚籠,對其大加諷刺。

D. 克里諾林裙的克里諾林裙興起的背景

1852年至1870年拿破崙三世路易 · 拿破崙·波拿巴稱帝,法國進入第二帝政時代。這個政權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得到工商金融資本家的支持和天主教勢力的擁護, 50年代至60年代,在拿破崙三世的支持下,法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1867年巴黎博覽會標志著法國在世界的工業先進地位。帝國大規模改造巴黎市區,寬敞筆直的林蔭大道、巨大的商場、華麗的歌劇院、優美的公園和豪華宅第相繼修建。而對外頻頻發動侵略戰爭,加緊掠奪殖民地。19世紀60年代國內的反對派日益壯大,至70年代帝國根基動搖,普法戰爭失敗為其敲響喪鍾。
英法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法國第二帝政宮廷的權威使時裝的流行主權從名演員又回到宮廷。拿破崙三世的皇後是歐仁妮是當時有名的美女,她活躍於宮廷和高級社交界,對當時的服裝流行影響很大,此時復興了上世紀的洛可可趣味,被稱為新洛可可時期(1850年代——18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