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朝鮮族的婚禮
現在大部分都穿婚紗.
但在婚禮結束後都會換上韓服給客人倒酒.
新娘婚後會到新郎家住幾天.那時也穿韓服.
穿韓服時頭發都是盤起來的.
也有辦傳統婚禮的.
那時穿婚禮專用的韓服(比普通的豪華,顏色大部分是紅色).
頭發盤起來後會插上有兩條長布的頭飾.
還會在臉夾上畫兩個紅色小圓.
⑵ 有經驗的人說說,結婚當天新娘是不是不能穿內衣內褲
有些地方由於信仰的問題,所以結婚當天新娘子不準穿內衣,否則結婚後不會幸福。這一習俗讓女生難以接受,而且還特別容易走光。
1、寧夏回族自治區人,都信奉伊斯蘭教,結婚當天的新娘子是不能穿裡面的內衣褲的,不穿內衣褲表明對主的誠意,如果穿的話表明對主有所隱藏,不夠坦誠!
2、因為結婚那天不可以穿短衣服。內褲就屬於半截衣服,如果穿了,以後生活會很不幸福,就算幸福,那麼婚姻也不長久,有可能死掉。
這種行為不管是不是風俗都讓人難以理解,並且對於女方來說,其中還隱含著一部分性別歧視的成分在,對於這種陋習應該新人也應該也要堅決抵制,保持自己的立場。
(2)朝鮮婚禮裙子內裙怎麼存放擴展閱讀:
結婚當天新娘可以穿的內衣:
穿上婚紗後的新娘高貴而典雅,可是如果一不小心肩帶漏了出來,就會給新娘的美大打折扣了。如果是穿著有肩帶的內衣,可以購買一種防滑的貼紙,以帖在肩帶上,這樣可以防止肩帶因不注意而滑落。
如果穿抹胸式或者大V領的婚紗,要注意用胸貼進行保護。千萬不要小看它,在關鍵時候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內衣質量要不錯的,當天穿喜慶又舒適。顏色可以是大紅色,也可以是肉色、粉紅等淺色,以自己的結婚禮服為參照標准。
冬天結婚的話,選擇與禮服顏色搭配的紅色或白色長款內衣,穿在裡面又保暖又舒適。切忌色彩、斑紋雜亂。與婚紗同色為宜。
⑶ 請問大家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比如女裙子褲子包包高跟鞋內衣內褲難道不是投放樓下小區投放捐衣箱嗎
衣服和鞋子包包可以放捐衣箱,也可以送人,舊物易主貴如新。至於內衣內褲就沒必要捐了,建議你直接扔垃圾桶。
⑷ 月底參加朋友的婚禮,應該穿什麼衣服
一、參加朋友的婚禮穿什麼衣服好點
1、正常穿連衣裙就可以了,當然要注意裙子不要太低,最起碼要到膝蓋以下,否則整場婚禮別人都盯著你看,你成為了整場婚禮焦點,穿長一點的連衣裙也顯示自己對新人的尊重。
2、還可以穿套裙,就是上半身穿衣服,下半身穿裙子也是很不錯的,這樣看上去給人感覺很素雅。
3、如果天氣有點冷的話,那直接穿褲裝套裝,就可以上面搭一件衣服外套,下面穿一條長褲子也是很不錯的,當然穿的休閑一點也可以。
4、如果是男生的話,那麼可以穿休閑西服過去,不要穿正式西服,否則會跟新郎穿的衣服相似。
⑸ 朝鮮族婚禮怎麼舉行
朝鮮族婚禮,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新郎要接受大桌。大桌是朝鮮族舉行婚禮時專為新郎或新娘准備的筵席,大桌上擺放各種食品,其中最醒目的是嘴裡叼著紅色尖椒的煮熟的公雞,隱喻著早生貴子。這時,新郎在伴郎及娘家男眷代表的陪同下坐在大桌前,喝下伴郎斟滿的三杯酒,然後用飯。按照朝鮮族婚俗,新郎吃的飯裡面有三個雞蛋,寄託著生兒育女、生活美滿的良好祝願。新郎接受大桌後,新郎、新娘辭別新娘父母,將返回新郎家,至此,時代廣場上的表演全部結束。
議婚
先由媒妁給男女兩家提親,如果兩家人都滿意,便由男方家長向女方家長遞送「請婚書」。女方家長接到「請婚書」之後,再經媒妁回復「許婚書」。男方家長向女方家長遞送「請婚書」時,附以「四柱單子」,所謂「四柱」,是指小夥子出生的「年、月、日、時」四項內容。女方家長核對男女雙方的「四柱」,如果認為合適,便確定婚約,反之,便取消這門婚事。婚事一訂,男女兩家定吉日,興趣行「冠禮」和「笄禮」。過去,朝鮮族小夥子都留辮子,成婚之前舉行儀式,將辮子在頭頂上挽成髻,並戴上冠,以示成年,謂之「冠禮」。所謂「笄禮」,也是通過一定的儀禮把姑娘的發辮盤成髻,叉上發釵。
大禮
大禮包括新郎的「初行」和興趣行婚禮兩個過程。新郎從自家前往新娘家附近的臨時停留所叫做「初行」。結婚這天,新郎身著「紗帽冠帶」,手持一把大摺扇或「陽傘」(一塊長方形紅布,兩邊拴有小棍。摺扇與陽傘均以摭臉。)騎馬前往女方家舉行婚禮。陪同新郎前往的有「上賓」、「雁夫」等人。「上賓」由父親或叔父擔任。前往新娘家時要攜帶「婚函」,裡面裝有贈給新娘的衣料和「許婚書」。新郎一行到臨時停留所後稍事休息,准備參加婚禮。婚禮在新娘家裡舉行。先「函夫」向新娘家的女眷遞交「婚函」。女眷用雙手撩起裙子兜接,拿進屋裡讓其他女眷觀看裡面的禮物。接著,由「雁夫」向新娘家遞交用彩布包裹身子的木雁,用以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新郎踏著踩布,徐徐步入新娘家的院內。新娘家把木雁放在踩布或一張小桌上,新郎用扇子輕輕地推移三下,爾後站在喜桌旁邊。此時,新娘由兩名「伴娘」攙扶,從屋裡緩緩走出,站到新郎對面。這天新娘的打扮是,頭挽「大發」,上戴「簇頭里」,發釵上懸垂二兩寬「發帶」,垂於前胸兩側,身穿「長衣」。新郎新娘隔著喜桌相向而立,在司儀的主持下行交拜禮和合巹禮。所謂交拜禮是新郎和新娘互致跪拜禮。合巹禮則是新郎和新娘各斟一杯酒,相互敬飲。 婚禮結束,新郎走進新房接受「大桌」(婚席)。上炕前,先站在外屋地往炕里用力推動木雁。在「大桌」上擺滿各種美味佳餚,最顯眼的是嘴叼紅辣椒昂首而卧的一隻整公雞。「大桌」上擺放酒食之後,新娘家的人先給新郎遞「單子」。所謂「單子」是寫有簡單詩句的紙條,要求新郎賦詩和對,藉以試探新郎的聰明才學。如果新郎和對不了,也可由「上賓」和對。吃「大桌」上的菜餚之前,新郎先提出把每樣菜都揀出一些敬贈給自己的父母和近親,謂之「打奉送包」。之後,新郎同陪坐的人一起共餐「大桌」的菜餚。除「大桌」外,還要給新郎另上一個飯桌。新郎的飯碗里有3個剝了皮的熟雞蛋,新郎不可全吃,須留1-2個給新娘吃。當新娘在新郎家接受「在桌」後吃飯時,亦如此。
到夜晚入洞房時,把「大桌」上的果品菜餚揀出1-2樣給新郎新娘吃夜宵。吃罷夜宵,由新郎解開新娘的「簇頭里」,「大發」和祅帶。接著,用兩手同時掐滅兩根燭火,共枕入睡。
後禮
後禮包括「於歸」與「再行」。新郎在新娘家舉行婚禮並住了3天後,同新娘一起返回自己家裡,謂之「於歸」。這時新郎依然騎馬,新娘則坐轎。新娘要攜帶一些禮物,以備到新郎家第二天舉行「家宴」時,贈送給新郎的父母及近親。陪同新娘前往的人叫「上賓」,一般由新娘的父親或叔父擔任。新娘到新郎家後不舉行婚禮,只接受「大桌」。「大桌」上的食物要原封不動地帶回娘家,敬獻給父母及親眷。第二天早晨,新娘要親下廚房點火做飯,藉以顯示炊事手藝。飯後舉起行「家宴」,新郎新娘的父母及其他親眷坐在一側,新娘坐在一側。新娘在一名新郎家女眷的指點下向公公、婆婆和其他親屬一一敬酒並贈送衣料、布襪等禮物。 「再行」是新郎在自家住3天後,陪同新娘回娘家去拜訪岳父母。此時,村裡的小夥子們要對新郎「上刑」,把新郎吊起來,用木棍抽打新郎的腳板,藉以向新娘的父母索討吃喝。在新娘家住上1-2天後,同新娘一起返回新郎家裡。至此,婚事才算完全結束。
⑹ 新婚怎麼脫掉女性內褲
感情你們不是先上車後買票啊
不過沒事,都結婚了,同房時你可以先把燈關了,然後。。。。然後。。。。。她會配合的你
⑺ 朝鮮的年輕人是如何談戀愛的
年輕人談戀愛,找心儀的對象,其實都大同小異。朝鮮年輕人談戀愛,有點與眾不同。在朝鮮期間,我們導游特別給我們講了朝鮮年輕人的擇偶觀,導游問我們褲子是什麼。我們都下意思看了看腿上穿的褲子。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導游給我們解釋,褲子在朝鮮有特別的含義。
和我國七八十年代的情侶一樣,朝鮮年輕人約會時,男的會推著自行車,女的會隔著半米遠並肩走著,不會輕易牽手,非常的單純。當然,也有大膽的情侶,約會時會手牽手。或是坐在自行車後座上。但朝鮮情侶不會結婚之前就同居。朝鮮人舉行婚禮,也大多在家裡舉行,因為城裡沒有什麼酒店,一般人也花不起那個錢。
⑻ 朝鮮族婚禮風俗
朝鮮族婚禮風俗:
朝鮮族婚俗制度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
一、朝鮮族婚禮有哪些流程
朝鮮族的傳統婚禮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那就是新郎婚禮和新娘婚禮。新郎騎馬去迎親,然後在新娘家舉行的婚禮就叫做新郎婚禮,一般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這樣的順序來進行的:
1、奠雁禮
新郎迎親時需要帶一隻彩色模雁去女方家,放到新娘家客房門外的小桌子上,然後把模雁往前輕輕推三次,最後行跪拜禮。雁是雙雙高飛,至死不離的一種鳥類,奠雁象徵新郎新娘像雁永遠不會分離,忠貞的愛。
2、交拜禮
在行了奠雁禮後,新郎、新娘一內一外相互進行跪拜,還要互敬交杯酒。
3、房合禮
交拜禮後,新郎才能進到新娘房間同新娘見面。
4、席宴禮
就是新郎接受婚席。桌上擺滿各種糕餅、糖果和雞、魚、肉、蛋等食物,宴席結束時要上飯上湯,湯底下有3個主熟雞蛋同,新郎吃一兩個熟雞蛋,再留一至兩個給新娘吃。
二、朝鮮族婚禮風俗
1、雞叼紅辣椒寓意早生貴子
在每對朝鮮族新人的婚禮上都有一張很大的桌子,上面擺放著代表各種寓意的食品和水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桌子正中有一對嘴裡叼著紅辣椒煮熟的公雞。據說這是隱喻著新婚夫婦早生貴子。除此,桌上還陳設著青松綠竹、栗子、紅棗、糕點。其中,栗子、紅棗也是取「早立子"的諧音,象徵著早生貴子。
2、一口吃下一個雞蛋搶彩頭
在台_上新婚夫婦給雙方父母磕過頭再接受雙方家人的祝福後,交換結婚信物。然後有人從桌案上拿起一碗飯。飯里埋著三個雞蛋,新郎要找出兩個吃下。飯里剩下的一個雞蛋由新娘吃下。每個雞蛋都必須是一口吃進去,寓意是夫婦二人討個好彩頭。
3、當場扔水瓢「斷定」生男生女
現在的朝鮮族婚禮男女雙方在結婚前後所做的准備工作基本是一樣的。最不一樣的就是典禮現場的「扔水瓢」,婚禮上有一個葫蘆水瓢,裡面放著棗、五穀米等物,新郎新娘一起拿起往地 上扔。這個扔水瓢寓意是預測生兒生女。如果水瓢口朝_上就代表生女兒,水瓢翻背瓢朝下則代表會生兒子。
⑼ 古代女人裙子里還穿內褲嗎我現在的有什麼不同她們月經來用什麼包著下面的
古代叫月事帶,是布條,包棉花或草灰。 1、沒有布之前,估計使用樹葉。 2、發明布之後,使用布內包裹木炭灰的方法。布可以反復洗滌的。 3、在紙張發明之後,有錢人家也有使用類似於宣紙一樣的紙張增加吸水性能的,而且使用後可以隨時丟棄。但是外層依然選用布匹包裹。布當然由丫鬟去清洗了。 4、公元前1550年,在埃及已有把軟布放進女性陰道來防止懷孕的記載,專家推斷這些軟布也用來應付月經,那大概就是我們所能知道的第一代「衛生巾」了。 5、現代版本的衛生巾據稱是由一名十分疼愛妻子的美國男士發明的,他無意中發現:用細軟的布將潔凈的棉纖維和吸收性強的紙漿包裹起來,做成長條狀棉墊,能夠有效減輕妻子經期的痛苦和不方便。這種棉墊20世紀4O年代開始從歐美國家流行起來,並逐漸發展為使用一次性材料製造。 古代女人來月經後用什麼做衛生巾?這很簡單,古人很早就懂得用棉花織布了,據考證古人種棉花的歷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了。在三十多年前中國一些偏僻的農村中,很多女性還是用多層的布來做衛生巾的,這是重復使用的衛生巾,用過後洗干凈曬干下次還可以用,農村中還有用草紙做衛生巾的,所謂草紙其實是用稻草做的,比布硬,但比布吸水,是一次性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