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公主》蘇菲亞睡衣晚會是哪一集
《小公主蘇菲亞抓幀漫畫:睡衣晚會》是2018年3月1日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迪士尼公司。
本套抓幀漫畫根據央視熱播動畫片《小公主蘇菲亞(第一季)》改編而成。以全新設計的漫畫形式,帶孩子們重溫溫馨美好的成長故事。本書語言簡明易懂、版式設計簡潔大方、整體畫面精美流暢,相信能為喜愛閱讀、喜歡小公主蘇菲亞的小讀者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小公主蘇菲亞抓幀漫畫(第一季)》共4冊,分別為《漂浮皇宮》《堅強小公主》《睡衣晚會》和《皇家茶會》。
迪士尼廣受歡迎的小公主蘇菲亞將帶給孩子們全新的閱讀體驗!更多原版動畫抓幀圖,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簡明易懂的語言,貼合兒童說話習慣;更流暢的畫面,不用爸爸媽媽在身邊也能讀懂哦。精美製作、環保印刷、品質高檔,適合粉絲收藏。
B. 穿日本和服的講究都有哪些
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服裝,它在形成的過程中雖然接受了一些外來的服裝,特別是中國服裝的影響,但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和服服裝的形式卻是中國所沒有的。有人說日本的和服非常適合於日本這個個子矮小的民族和它所處的地理環境,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服是採用直線造型,它取門幅約36厘米的布料,採用直裁法,經縫合完成。和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正日本人在體形上的不足,它同時也適合於不同體態的人穿著。和服與現代西方體系的服裝也有明顯的區別:如西裝以男式、女式來區分服裝的主要類型,男裝包括西裝上衣、褲子、西裝背心等;女裝包括西裝上衣、普通上衣、裙子等,此外,還有帽子、圍巾、手袋、襪子、領帶等附屬品。而和服則不分上下,也不是以男裝女裝來劃分,而是按照和服的組合式樣,分為長著、羽織、襦袢、帶、上衣等。也就是說,和服各部位的名稱都是相對立的。和服的種類很多,從使用的功能上分,有禮服和日常服兩當大類。根據具體穿著的場合、目的和時間的不同又有許多區別。以下是最主要的和服類型。 黑留袖:黑留袖是已婚婦女在慶典中的正式禮服。結婚儀式上,新郎新娘的父母及親戚朋友中的夫人,都是穿黑留袖參加婚禮儀式的。黑留袖為黑色,上印五紋,下擺的紋樣華麗,格調高雅,題材多寓意吉祥。帶子取袋帶,面料採用金銀絲織綿、斜紋地緯花織物等。 色留袖:除黑色以外的有色留袖都稱色留袖。色留袖的下擺裝飾紋樣、衣服上的五紋以及採用比翼縫合等都與黑留袖相同。所謂的比翼縫合,就是指雙層縫,即在領、袖口、下擺部位將和服的襯里和面料縫合在一起。色留袖原來是皇宮內一些貴婦人參加集會或上流社會婦女們穿的比較貴重的服裝,現在作為普通婦女的華麗禮服,用於披露宴和各種聚會。對於做禮服之用的色留袖帶子、拎包等附屬品必須在色彩、紋樣方面與服裝配套。色留袖中三紋和一紋的色留袖是僅次於黑留袖的貴重禮服,無紋單層的色留袖與訪問服相同,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用。 訪問服:訪問服是繼留袖和振袖之後的一種禮服,也稱簡式禮服,一般是在結婚披露宴茶話會、一般聚會、拜訪上司等場合穿用的。訪問服的繪羽紡樣面積較大,從胸前開始及至後肩、兩袖、下擺,而且要求衣服接縫處的紋樣連貫不能中斷。紋樣的題材內容往往根據穿著者的興趣愛好,沒有特別的規定,但是色調和文樣風格要求高雅不落俗套。 付下:付下是一種與訪問服風格接近,但應用范圍更加廣泛的簡式禮服。付下紋樣指的是與和服配套的紋樣,即通常所謂的件料紋樣,紋樣依據和服的前後身、大襟、袖等不同的部位進行安排。付下紋樣由於巧妙地利用布局和形、色的分配,使和服的款式結構和紋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與付下配套的帶子最常見的是名古屋帶。 色無地:除黑色以外的單色和服叫色無地。色無地有一紋的色無地和三紋的色無地,前者稱為簡式禮服,後者比前者尊貴。色無地即可在喜慶、披露宴等場合穿著,也可在喪葬、祭祀等場合穿用,不同場合的色無地主要在於和服紋樣上的區別。用於喜慶時的色無地紋樣一般是龜背紋、扇面紋等吉祥紋樣,而雲紋、編織紋等色無地則是慶吊兩用的紋樣。不同的場合對色無地的顏色也有不同的要求,紅色系列或艷麗色彩的色無地宜遠離不吉利的事;喪事中穿的色無地要求用黑色,和服帶也要用黑色。此外,在孩子入學儀式、畢業典禮,特別是在與法律事務相關的一些場合通常也穿色無地。 小紋:是指採用型染工藝印製完成的匹料製作的和服。傳統的型染技術如型友禪、江戶小紋、紅染等都非常著名。小紋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和服式樣,它可用於訪問、聚會、看戲等不同的場合。 相對於女子和服來說,男子和服的類型則簡單得多。男子和服有三種最常見的類型:浴衣、日常服、禮服。 浴衣:通常是在夏天的祭祀活動、納涼晚會、盂蘭盆舞上穿著的和服。年輕男子的身材比較單薄,穿和服時要補正腹部。 日常服:是平時在家中穿的服裝。 禮服:男子的禮服,已婚、未婚、喜喪都沒有明顯區別。如穿拔染的五紋的羽織和裙子,裙子和襪子是白色的,和服帶用博多織物和織錦。 兒童和服:是日本和服中一個比較特殊的門類,主要因為兒童和服的尺寸比較特殊。製作時關鍵在於兒童和服肩上的窩褶和窩邊處理,這方面的工藝非常講究。從種類上看,以兒童浴衣、七五三節和服最為常見。 在夏天的祭祀活動、納涼晚會、盂蘭盆舞上,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兒童,穿著漂亮的浴衣,歡快地唱歌、跳舞或玩耍,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無論男孩、女孩、大小胖瘦,製作的浴衣似乎件件都合身適體,這令許多外國人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孩子天天都在成長,一年一變,而和服的製作成本又很高,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成年以前一般只有1-2套和服,而這些衣服又怎能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兒童穿著呢?其實是日本人很巧妙地在肩側縫制了窩褶,在群擺、袖口部位縫制了窩邊。窩褶的尺寸約等於肩寬的一半,在前後袖窿位置取2厘米左右的松份作針跡,前袖窿稍側斜,後袖窿平行。窩邊也要留取二次縫合的松份,在袖口部位折返一定的餘量。這樣,隨著孩子一年一年長大,可以逐步將餘量放出,隨時調整衣與人體的比例。 七五三是慶祝兒童成長的非常重要的節日,孩子三歲時有「發置之儀」,舉行此類儀式的目的是祝賀孩子在儀式上剃頭以後開始正式長發,男女都是如此;五歲主要是祝賀男孩穿上裙褲,稱為「裙裝之儀」;七歲主要是祝賀女孩解下和服帶子開始打結,故名「帶解之儀」,這就是七五三節的由來。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到了這個年齡的兒童都穿上美麗的和服,按照神社和當地守護神詣意,在母親的幫助下,進行祝賀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