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這是一個關於戰爭和孩子的電影,雖然影片沒有任何戰爭的場景,也沒有任何集中營中的慘烈,甚至對於集中營的場景也只有幾個很短的鏡頭一掃而過。 但是,通過孩子的眼睛和嘴巴以及好奇心,通過那個媽媽對那個軍官爸爸的徹底失望--稱之為惡魔,通過那個上尉的對猶太人的言行,我們都知道那裡面是怎麼回事。
只是那個小孩子不知道。
在大人的謊言加保護下,他就像一棵溫室里的小草,他不清楚那些猶太人為什麼都穿著條紋睡衣,他不清楚那個猶太小朋友為什麼眼角淤血腫起,他也不清楚那個削土豆的人為什麼再也不會出現,他也不清楚為什麼父親的電影里有而現實中的農場里沒有咖啡吧,甚至在最後他都以為他們是去避雨而已,--只是他們進的不是避雨棚,而是納粹的毒氣室。我真想他就這樣一直不清楚,最好到最後都不清楚他為什麼去了另一個世界,至少這樣,他不會仇恨這個世界,這個不平等的世界,這個會人吃人的世界。還好,他的路上不會孤單,這句話,我是說布魯諾,還是說沙姆呢?
影片介紹: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主人公是一個德國的小男孩布魯諾,1943年時他只有8歲,他眼中的世界依然是那樣的簡單和有趣。1943年夏天,由於他軍官父親的工作變動,布魯諾全家從柏林遷往波蘭的納粹集中營。這里是猶太人的地獄,是法西斯發泄獸欲最骯臟的場所,但對於8歲的布魯諾來說,這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布魯諾平日的唯一消遣就是就是從卧室窗口望向對面的院子,這個院子被高高的鐵絲網所圍困,總有一群穿著條紋衣服的人在裡面走來走去。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讓一個沒有十歲大的孩子留在家裡簡直就是酷刑。 終於有一天布魯諾將父母的叮囑扔到了九霄雲外,他溜出房子沿著鐵絲網開始自己發掘新世界的行動,很快他宿命中的朋友便出現了。他是另外一個小男孩,名叫什穆埃爾。雖然這個朋友的名字有點奇怪,雖然他們中間有一道鐵絲網,但這不能妨礙兩個男孩高興地游戲。,他們互相述說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對於布魯諾來說,故事聽的越多對於鐵絲網那邊的生活他就越好奇,最終他決定要去那邊的世界看一看。
2.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有哪些讓你細思極恐的細節
德國男孩問猶太男孩怎麼搞到條紋衣猶太男孩說有一間房子裡面全是條紋衣。那間房子應該就是上一批進入毒氣室的人脫衣服的地方,就像結局的畫面一樣。布魯諾連命運這個詞都讀不準,最後卻死在自己都沒弄清楚的命運之下。
最後的三明治掉了。布魯諾的爸爸跑到毒氣室的時候士兵剛剛把毒氣倒進去如果三明治沒掉等小男孩吃完估計布魯諾還能救出來。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等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該片講述二戰期間,八歲的布魯諾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的另一邊的一個猶太男孩結下了友誼,從而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2009年,該片獲得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提名。
3. 穿條紋睡衣的小男孩扔的是巧克力還是鐵皮
巧克力。根據電影穿條紋睡衣的小男孩查詢顯示,穿條核寬紋睡衣的小男孩檔沒扔的是巧克力。穿條紋睡衣的小改蠢亮男孩是布魯諾一直以為這些穿著條紋睡衣的人是在裡面做游戲。
4. 穿藍色條紋睡衣的男孩最後那裡放的黑色的是什麼
毒葯,毒死集中營猶太人的
5.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場對人性的屠殺
一部再也不會看第二遍的片子,實在是太過沉重。
以納粹屠殺猶太民族為主題,殘酷的戰爭大環境,偏激的種族歧視與人性滅絕,無論從人道主義還是戰爭和平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的悲劇色彩都是註定的。
從小孩懵懂的視角來講述猶太人是如何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屠殺,整部影片顯得更凄涼。
「玩伴」
8歲男孩兒布魯諾的父親是納粹軍官。隨著一道調令他們一家來到了鄉下,父親負責管理著猶太人的集中營。
在布魯諾眼中,營地就是一個大農場。裡面的人喜歡都穿著輪蘆「睡衣」。
一個人生活在「農場」里,小小年紀卻沒有玩伴。
極度喜歡探險的他每每偷偷從後門溜出去,隔著電網,他認識了在這兒的唯一一個朋友,同齡猶太男孩施穆爾。
自此之後,布魯諾經常帶著好吃的零食去看他的朋友。隔著鐵網,他們一起下棋、聊天,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
「厄運」
本該是最天真無邪的一段童年時光,卻被戰爭生生地阻斷。
什麼都不知道的他們,更不曾知道他們的這段友情本就是個錯誤。
在當時的環境下,種族不同,他們就是敵人,嚴厲的種族歧視最終將他們逼上了絕路。
布魯諾的媽媽忍受不了孩子們的童年在這樣一個殘忍的地方度過,想要帶他們去一個平靜的地方。
可是就在走的當天中午,布魯諾為了幫玩伴施穆爾找到他的爸爸,偷偷換困鬥上了集中營的囚服混進了營地。
悲劇發生了。
他們遭遇了新一波猶太人屠戮,被帶去一個密室,強令脫掉衣服。至此為止,孩子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布魯諾說到,「我想我們只是進來避雨的」。他沒想到的是,他們將要面臨的是,無盡的毒氣和焚燒。
兩個無辜孩子的生命在無知中逝去。
「人類」
看完影片心裡很堵。明明是陽光的孩童,卻要面臨著世界的殘酷,承受著戰爭所帶給他們的本不屬於他們的汪桐磨痛苦,最後還要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掙扎著死去。
看到媽媽在鐵網外面哭著叫自己的兒子,她知道,兒子再也回不來了,這個家庭不再完整,她心裡的傷口也無法痊癒。
而這場悲劇的源頭居然是莫須有的種族主義。
人類總以為自己掌管著世界,納粹總以為自己民族才最純粹,猶太民族就不該存在於世上,多麼荒謬狂妄。
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到, 智人本能上就會將人類分成「我們」和「他們」。 而與己不合或者有威脅性的物種甚至其他智人都不會得到肯定。
萬年以前被屠殺馴服的是動物牲畜,只不過現在輪到人類自己了而已。
這不是戰爭,這是屠殺,一場對自己對人性的扼殺。
6.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剛看了一部08年上映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我在Netflix翻了至少十幾分鍾才終於決定要打開的電影。
幸虧,這是一部好電影。
從頭到尾,電影中的氛圍都有點壓抑,即便很多時候是以8歲小男孩Bruno的角度。就像有一條豆瓣影評所說的,戰爭題材的電影不一定非得從大社會的層面去體現那些宏觀的東西,這部關於二戰和集中營的電影正是從Bruno的角度展開,包括他對納粹的印象,對猶太人的印象,以及他和猶太小男孩Shmuel的友誼。
Bruno的父親是一名納粹軍官,但在他編織的謊言中,Bruno和他的母親始終相信他是個好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國家和人民變得更好。直到他們一家搬來了郊區,這附近有一個集中營。
Bruno第一次看到條紋睡衣是在他看見佝僂蹣跚的傭工(其實是囚犯)Pavel時。Pavel告訴他自己以前是個醫生,Bruno一口否決說,你只是個削土豆的。在他眼裡,Pavel是農民。直到後來Bruno親眼所見軍官對Pavel的態度極其惡劣,又因為一點小事就把他拖出門外拳打腳踢。
Bruno對那個「農場」嚮往已久,他急切地想找那裡的小夥伴一起玩。終於,他成功逃離了母親的看管,來到「農場」,在通電的鐵網外,遇見了坐在鐵網內,同樣穿著條紋睡衣的Shmuel。Bruno問,你們為什麼穿著條紋睡衣,還有一串數字,是在玩什麼游戲嗎?Shmuel告訴他,這不是游戲。
Bruno終於找到同齡的小夥伴,從那之後便經常偷偷地跑去鐵網邊,只可惜兩人永遠有一網之隔。有一幕讓我也印象深刻。Bruno問,你做錯了什麼事?Shmuel只說了一句,我是猶太人。然後兩個人都沉默了。Bruno一下子變得有些驚慌失措,然後匆匆離開。
Bruno的母親也對她丈夫的暴行一無所知。直到有一次回家時,她又聞到了那種奇怪的燒焦的味道,不遠處一個煙囪里冒著滾滾黑煙,隨行的軍官不小心說漏嘴,她才知道他們竟然把人活生生地燒死。只因為他們是猶太人。
知道這件事以後,Bruno的母親無法再面對丈夫,她不想自己和孩子成為這種罪行里的一份子。
Bruno經常偷偷跑去和Shmuel聊天,甚至下棋,得知了納粹對他們做的一些事,也開始懷疑自己一直崇拜的父親和軍人是不是好人。而單純善良的Bruno在偷偷看了一部納粹軍官集體觀看的虛假影視資料後,天真地以為集中營正像影片里放的那樣,有很多活動,裡面的人也都生活得很好。
影片結尾,最為沉重。Bruno的母親因為無法忍受丈夫和納粹的暴行,決定帶孩子再搬到另一個地方。Bruno臨走之前,最後一次到鐵網邊,希望能幫Shmuel做一件事,找到他在集中營失蹤的爸爸。他在鐵網邊挖了個小坑,正好夠他鑽到鐵網內。Bruno換上了同樣的條紋睡衣,和Shmuel一起進入集中營。
但兩人還並沒有找到Shmuel的爸爸,便跟著人群一起被推搡到外面,一路被納粹軍官趕到一個房間里,並被要求脫掉衣服。其中一個囚犯說,沒關系的,只是洗個澡。
此時Bruno的母親已經發現兒子不見了,她和丈夫帶著一路軍官順著Bruno不小心留下的痕跡,在大雨中一路尋找。其實看到這里已經讓人有所感觸。Bruno的父親雖是殘暴的納粹軍官,但也和所有的父親一樣為自己孩子的安危心急如焚。
Bruno的父親找到集中營,發現房間里的囚犯都不見了,好像意識到什麼。最終他跑到煙囪下,滾滾黑煙從煙囪里冒出。Bruno一直生活在大人編織的謊言世界裡,戰爭是什麼,納粹和猶太又是什麼,甚至他的父親到底是不是好人,他都一無所知,而在燃燒殆盡的前一刻,他終於知道了答案。
因果循環,卻讓這樣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寶貝付出代價,也正是電影的悲痛之處。
7. 悲劇童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最近看了一本《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依稀好像知道這本小說還被拍成了電影,講訴的是二戰時期的故事,但具體內容一點不知。在網上買書時無意看到,隨即買了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的極其簡約的封皮,和書名相呼應的條紋圖案,以及類似鐵絲網的圖案。
前一段看了一本同樣通過兒童視角反映二戰題材的作品 NUMBER THE STARS《數星星》, 戰爭雖然殘酷,可是畢竟是寫給青少年的書,並沒有讓讀者感覺到血腥恐怖,但是這本書封皮上鐵絲網突兀赫然,難道真的要直面戰爭的殘酷嗎?
看這本書前深吸了一口氣,二戰,那個沉重的年代,想想都有些壓抑,看完後,心塞得很,一時不知道說什麼。
這本書是愛爾蘭作家JOHN BOYNE的作品,獲得多項大獎,被愛爾蘭人們評為近十年來愛爾蘭最好的文學作品。怎麼樣?准備好了嗎?讓我們穿越時空,去認識一下那位小男孩吧。不管你情願不情願,戰爭已然發生,就在那裡,心塞也好,難受也罷,過去的我們必然要面對,這也許就是歷史告訴要告訴我們的吧。
故事一開始絲毫沒有交代故事發生背景,時間,人物身份,地點等等這些故事基本構架要素,一切都是在一點點的細節,蛛絲馬跡中點點透漏,傳遞給你,讓你去猜,去揣摩,去思量,好像讓你感覺不到這是一部描寫二戰題材的小說。然而隨著故事的推進,情節的深入,慢慢的,先前的點點滴滴無孔不入的滲透到了你的心裡,盪開了,漾開了,緊緊的抓住了你,讓你愈發明白的同時,也逐漸感到心塞難受。
故事一開始講述的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Bruno下學回到家,很吃驚的發現他家的女傭正在收拾他的東西,准備打包搬家。從一些小的細節我們可以發現小男孩Bruno的家不一般,是個有錢人家,三個傭人,一座超大的花園洋房,那麼這位一家之主的爸爸是做什麼的呢?文中並沒有交代,實際上小Bruno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到底是干什麼的?在一次同學間討論各自爸爸的時候,有同學的爸爸是廚師,有同學的爸爸是商店店主,可是當問到Bruno爸爸做什麼的時,Bruno張了張嘴巴,是啊,爸爸是干什麼工作的呢?他也不清楚,只知道爸爸做的是大事,很重要的工作,尤其記得爸爸穿著一身超酷的制服。在Bruno心中,穿制服的爸爸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可是如今這位爸爸因為重要的工作,要帶領全家搬家了!
這對於九歲的Bruno是多麼不能接受的事情,這里有他最要好的三個朋友,他喜歡他這個在柏林的家,超大的難以想像的房子,盡管Bruno已經在這里住了九年,可仍然有一些他仍然未曾涉足探險的地方,他家五層樓,有一個超酷的樓梯扶手滑梯。他喜歡柏林,家的附近好多戶人家,街道上,各種商店,到處都是談笑風生的人們,一片祥和。可是新家呢,和老家完全相反,沒有街道,沒有鄰居,一座孤零零的三層樓房,甚至沒有一個玩伴,而且新家裡每天進進出出的好多士兵,Bruno不喜歡新家。這時,我想我們已然知曉,Bruno的爸爸是位長官,軍隊的地位挺高的長官。
盡管Bruno奮力抗爭,想要父母改變主意,搬離這個令人不快的新家,可是一切都是徒勞,看起來他們一家要在這里住下了。這里一片荒地,遠處一片森林,就什麼也沒有了。Bruno每天都在痛苦中煎熬,他還有一個比他大三歲的姐姐Gretel,盡管兩人關系並不友好。一天姐弟一起,從Bruno的房間的天花板上的窗戶往外遠眺,突然他們發現了一處被鐵絲網分開的地方,鐵絲網那邊有很多人,小男孩,大男孩,爸爸,爺爺,叔叔或舅舅。他們是誰呢?他們是一個家庭嗎?可是為什麼沒有女人呢?鐵絲網很高,比一人站在馬背上還高,鐵絲網那邊沒有草,甚至一點綠色都沒有,只是沙土地。還有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建築。這是什麼地方?姐弟倆不斷猜測,是鄉下農場吧?可是怎麼看不到一隻動物呢?那些人是誰呢?他們在干什麼?
那些人,很多很多,高的,矮的,老的,年輕的,好像都在做事情,士兵好像在對他們說什麼,他們馬上站成了筆直的一隊,有些正在推獨輪車要去什麼地方,有些拄著拐杖,頭上纏著綳帶,有些拿著鐵鍬在士兵帶領下要去干什麼。遠處放眼望去,成百上千的人們,一個個的小棚屋多的數不清,這時候一群孩子出現了,他們在士兵的叫喊下一會兒擠在一起,一會兒又分開,他們是在排練節目嗎?不像啊,他們有的在哭,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Gretel看了一會,就不耐煩了,她不喜歡那些臟乎乎的孩子,Bruno覺得也許他們沒洗過澡吧?姐姐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人不洗澡呢?也許這世界上有人沒有熱水洗澡吧?
通過姐弟倆人天真的對話,我想讀者已經明了了,在孩子氣的稚嫩話語中,我們分明是嗅到了一股危險,不安的氣息正在向我們侵來。
那位神秘爸爸到現在都沒露面,他的一切都是通過別人的只言片語來體現,從這些只言片語中,可以肯定的是這位爸爸是位軍隊高級將領,從他家所住的豪華樓房,家裡的吃穿用度,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士兵們對他的言聽計從,我們完全可以在腦中勾勒出這個人的形象,他甚至還尊貴到在自己家裡家宴宴請德國最高統帥,那位在Bruno眼中蓄著如此小的可笑小鬍子以至於Bruno甚至懷疑是不是他忘記颳了?在Bruno看來,這位身材矮小的黑發小鬍子男人舉止粗魯,冷酷,令人生畏,人人對著他,做那個熟悉的動作,兩只腳並攏,右手揮向空中,然後腳後跟一碰,清晰的說出「Heil,Hitler」。讀到這里,是不是感受到了絲絲寒意。
Bruno的那位神秘爸爸原來是德國納粹高級軍官,他這是舉家奉命前往納粹集中營看管猶太人。
士兵們對他望而生畏,囚徒們對他談虎色變,可是他在Bruno和姐姐的眼中,又是一位和藹的慈父,他關心Bruno,和他語重心長的談話,他同情下人,慷慨幫助家裡的傭人,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好男人,好主人,好父親卻為了所謂的國家的利益而變得面目全非,他的藝術家母親對於兒子的晉升而感到絕望,感到罪惡,和兒子決裂。一個風華正茂的19歲副官,會為了和自己持不同證件的父親而感到羞辱,會因為一位猶太醫生失手將酒打翻在他身上而立即將其殺害......
通篇里沒有一點描繪戰爭的殘酷,可是透過字里行間,我們彷彿可以看到這些人掙扎,痛苦,扭曲的靈魂,感到一場扭曲靈魂,泯滅人性的悲涼的戰爭浩劫!
在新家的生活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平淡無奇。九歲的Bruno總說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探險,發現未知領域。他每天都朝那個方向遠遠望去,鐵絲網那邊的那些人,穿著同樣的條紋睡衣,帶著同樣的條紋帽子,他們彷彿完全屬於另一個世界,他們家的士兵們整日出出進進,他們也穿著同樣的軍隊制服,這些到底有什麼不同?誰決定了誰穿條紋睡衣誰又穿軍服?當然有時候兩隊人也會混在一起,士兵會到穿條紋睡衣的那些人那裡去,好像他們在管理穿條紋睡衣的人,有時候他們倒在地上,不再起來,然後被抬走了。士兵們經常在他家用餐,爸爸媽媽似乎很享受士兵的陪伴,可是他們從來沒有邀請過鐵絲網那邊的穿條紋睡衣的人來吃飯。帶著這么多的困惑不解,想像著自己是偉大的探險家哥倫布,有一天,Bruno終於朝著那個方向走去。
這段路程比Bruno想像的要長,Bruno又累又餓,突然前方彷彿出現了一個點(dot),Bruno眯起眼睛,他覺得彷彿他身處沙漠出現的幻覺,然而,隨著他不斷走近,小點變成了小顆粒(speck),然後開始顯現成一團(blob),很快變成了一個形狀(figure)。當Bruno再走近些的時候,原來那個東西不是點,不是顆粒,也不是什麼一團或形狀,而是一個人,事實上是一個男孩!
這個男孩在鐵絲網那邊盤腿席地而坐,穿著條紋睡衣,當Bruno看到他的臉時,Bruno不覺震驚了,這個男孩有著一張奇怪的臉,他的皮膚幾乎是灰色的,有著一雙很大的眼睛,蜜糖色的眼珠,這是Bruno一生中見到過的最瘦最哀傷的男孩。他們說話了。
「我在探險,」
「是嗎?你找到了什麼?」
「我找到了你。」
「你從哪裡來?」
「我來自柏林」
「我來自波蘭。」
這個小男孩名叫Shmuel,他和Bruno一見如故,很快攀談起來,原來他們竟然同年同月同日生,兩個小男孩就這樣聊起了天。Bruno向小男孩述說自己的煩惱,他在這里沒有夥伴,一個都沒有,他羨慕Shmuel這里竟然有那麼多的孩子,Shmuel皺起眉頭說,鐵絲網的這邊,有上百個差不多年紀的男孩在一起,「可是我們常常打架,所以我才來鐵絲網旁邊,躲開他們」。Bruno卻說「這太不公平了,為什麼我在鐵絲網這邊,沒有人可以講話,沒有人可以玩,你卻可以有十幾位朋友,而且每天都在玩。我得給爸爸說說。」
聽到這些一無所知的天真對話,我們卻如芒刺在背,心中湧起揮之不去的擔憂與恐懼。
Bruno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為什麼這里這么多人?你們在干什麼?」住在鐵絲網這邊的Shmuel知道嗎?
Shmuel這個小男孩所知道的只是來到這里之前,他和爸爸媽媽哥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他有一塊金色的漂亮的手錶,後來士兵奪走了它,他傷心極了,媽媽給他的衣服上綉上星星圖案,就是這樣。
(這是猶太人的徽章 大衛之星)
Bruno說他的爸爸也有袖標,是這樣的,
Bruno想選擇一個他所喜歡的圖案,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哪一個?
Shmuel繼續他的故事,他被迫離開了家,Bruno立刻同病相憐,他也是被迫離開了家,搬到了這里,Shmuel又坐上火車,被送到這里,Bruno也是一樣,乘坐火車來到這里,可是他不明白,Shmuel說的為什麼11個人在一家屋裡住,火車為什麼那麼擁擠,甚至沒有門?
兩個男孩談著話,聽著他們純真,不諳世事的對話,聽著他們輕描淡寫的述說,我們心中是何等的震撼!他們置身童話世界,彼此交流著生活中的煩惱,可戰爭就在他們身邊,虎視眈眈,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悲傷,痛苦,譴責,憤怒,感慨。再沒有什麼手法比用孩子的天真爛漫對比戰爭的丑惡殘酷更有震感力的了。在那場人類浩劫中,人性被黑暗扭曲吞噬,脆弱的,尚未成熟的小生命遭到摧殘蹂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男孩一次次相信大人們離譜的謊言,並用單純美好的想法去理解。
Shmuel的出現,彷彿給Bruno孤寂的生活帶來了生機,他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去那邊和朋友會面,給朋友帶吃的東西。這是他們的秘密。住在新家out-with好像也不是那麼不可忍受了,他享受他擁有朋友的生活,遠在柏林的老家慢慢已經淡出了他的記憶。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這樣一次事件上,為了給即將到來的爸爸生日會慶祝,家裡一片忙碌。突然有一天,Bruno在他家的廚房裡發現了Shmuel,原來宴會需要用很多高腳酒杯,而Shmuel被帶到廚房是因為他有著可以伸到酒杯底部清洗酒杯的小手。Bruno讓他看起來飢餓的朋友吃了塊雞肉,可是卻被那位冷酷的副官發現了,他認為Shmuel偷吃了冰箱里的食物,Shmuel極度恐懼,他看著Bruno,脫口而出說「是他給我吃的,他是我的朋友。」
在副官的歇斯底里的吼叫下,在看著極度恐懼的Shmuel情形下,Bruno也感到了無比的恐懼,他做了一件讓他無法原諒自己,感到極度羞恥的事情,他不承認他認識Shmuel。
看這段的時候,我彷彿和孩子們一樣的恐懼,特別是當Bruno最終說出他不認識Shmuel時,我一直糾緊的心已經不能再緊,我感覺到了Shmuel當時的崩潰,因為我也崩潰了。特別是看到這段對於Shmuel當時的描寫,我的心都碎了。 Very slowly he turned hishead back to look at Shmuel ,who wasn』t crying any more, merely staring atthe floor and looking as if he was trying to convince his soul not to liveinside his tiny body any more ,but to slip away and sail to the door andrise up into the sky ,gliding throught the clouds until it was very far away.
接下來的幾天里,Bruno一直陷於極度自責中,他再次去鐵絲網旁和Shmuel見面,他向朋友懺悔,道歉。這時臉上都是傷的Shmuel笑笑,他輕輕抬起鐵絲網的下擺,伸過來他的一隻手握了過來。兩個男孩手握著手,隔著鐵絲網,微笑的看著對方。這也許是他們生平第一次的感動吧。
由於每天能和好朋友見面,一年多來,Bruno變得越來越適應在這個新家的生活,甚至開始喜歡這里了,可是他媽媽卻變得越來越消沉,過多的睡眠,各種葯劑葯片,不斷地和爸爸爭吵,最終,爸爸終於聽從了媽媽的建議,認為這里不適合孩子成長,決定讓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回到柏林生活。
臨行前,Bruno來給朋友告別,很遺憾他們總是隔著鐵絲網說話,還從來沒有在一起真正的玩耍過,而Shmuel的爸爸被士兵帶走後就再也沒回來。他們突發奇想,喜歡冒險的Bruno決定換上條紋睡衣從鐵絲網松動的下擺鑽進去,他想看看鐵絲網這邊的一切,他也想替他的朋友去找爸爸。
就這樣,兩個身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手拉手朝集中營走去。他們終於可以一起玩耍了,可是這里的一切根本不是Bruno所想像的,這里沒有他想像的快樂家庭,這里沒有人們在打網球或踢足球,這里沒有咖啡館,這里沒有坐在搖椅上的悠閑的大人,這里沒有玩耍的孩子……這里沒有一切是Bruno原本想像的。相反,這里的人們,無一例外都是令人可怕的皮包骨,雙眼凹陷。而另一面則是大叫大笑,身穿制服的士兵。Bruno本能的感覺到他應該離開這里,他不喜歡這里。可是一陣尖銳的口哨聲響起,所有的人開始跑動,兩個男孩被人群擁在中央跑動,然後一陣大雨瓢潑而下,隨後他們被擁著上了幾階台階,進入到一個長形的密閉的房間。兩個男孩還在說話,Bruno緊緊握住Shmuel的小手,動情的告訴他他是他這輩子最好的朋友,Shmuel還沒來得及回話,周圍傳來人們急促的呼吸聲,隨後外面傳來很大的金屬的聲音,Bruno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房間漸漸暗了下來,他依然緊緊的握著Shmuel的手。
悲傷,痛苦,譴責,憤怒,對戰爭的感慨再一次襲來。 而作者偏偏把天真,無辜,善良,純潔的小孩放在這殘忍,醜陋,骯臟的背景之下,讓我們眼睜睜的看著兩個身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手拉手,走向死亡。
縱觀這本書,其實並沒有描寫戰爭的殘酷,相反,文筆簡單輕松,到處都是一無所知,天真的孩子氣語言,孩子童話般的天真臆想。其實作者這種有意弱化悲劇的寫作手法,反而更能讓人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更能深思其中的內涵。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人情冷暖越來越多,我們會漸漸發現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如此簡單的。童話故事裡的完美大結局---王子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也不再會是那麼回事。正是這樣的成長階段歷程,當我們面對悲劇的時候,每一位深諳世事的成年人,會比孩子們的感觸更加無限悲涼。
8.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深度解析是什麼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深度解析如下:
這部影片是一部另類的二戰題材電影,描述納粹暴行的影片早已屢見不鮮,如《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美麗人生》等。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耐人尋味,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片中的主角都是站在受害者猶太人的角度講述故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則不一樣,它以兒童的視角來展現二戰的殘酷、納粹對猶太人的暴行以及集中營的種種,雖然沒有一個屠殺鏡頭,但給予觀眾的血腥感卻絲毫不減,甚至更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電影中,通過兒童敘事視角的運用,將不同於成人的觀感帶給觀眾,更能夠突出本片的主體,即對人類殘酷而荒謬的戰爭的強烈譴責,以及隱藏在孩童天真之下的對於人性的探究。
無論是布魯諾所看到的「嘿,希特勒」的問候方式,還是家中永遠不能踏足的後花園,或者是希姆爾的那些永遠不能夠走出那道鐵絲網的「農場里的玩伴」,布魯諾將這些問題輕輕抖下,然而這之後卻是了解那段歷史的成年人無盡的深思。
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了8歲的日耳曼男孩布魯諾跟隨父母遷居到了一個「大農場」附近,他的生活突然變的非常孤獨,布魯諾試圖尋找朋友,結識了在廚房打掃的同齡男孩什穆艾爾,二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布魯諾注意到,什穆艾爾總是穿著一件藍白相間的條紋睡衣,但天真的布魯諾並不知道這里就是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而自己的軍官父親則是納粹的劊子手。
在影片的最後,布魯諾為了幫助什穆艾爾,履行自己作為朋友的責任翻越欄桿進入了集中營,而等待他的卻是擁擠的毒氣室。
9. 睡衣騎士——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評
睡衣騎士——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評
韋謀
(1)前言
2008年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故事都是按時間順序的,這讓故事的展開更加直接和流暢。影片的內容也簡單明了,不需要進行推理論證。
之前的我寫了《致命魔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身後事》等影片的影評,不少讀者和朋友都向我抱怨說太復雜。那麼,這次你放心,本影片絕不復雜,絕不燒腦,影片是通過簡單故事的細膩描繪而取勝的。影片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沒有很大的跨度,人物角色也很少,但故事確是非常棒的故事。
(2)影片簡介
該影片講述的是8歲的德國男孩布魯諾隨家搬遷到鄉下,在孤單的環境里結識後院樹林附近鐵絲網內的8歲男孩希姆爾的故事。
影片故事似乎是在陽光下進行,但由於當時的德國已經開始了對猶太民族的虐殺活動,使該故事的背景變成復雜起來,也使男主人公與猶太男孩的友誼受到了考驗。
(3)說明
在講述這個故事之前,我想給大家說明幾個特定物品和事件。
條紋睡衣。男孩布魯諾眼中的「條紋睡衣」,其實並不是睡衣,是德國納粹給集中營里的猶太人統一配置的專業服裝,類似於現代監獄里通用的橙色囚衣。
奧斯維辛集中營。影片中提到了鐵絲網那邊慘絕人寰的戰俘集中營,但影片沒有點名是哪個集中營。但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個集中營有四個專門焚燒猶太人屍體的的焚屍爐,從這個特點可以看出,這個集中營就是歷史上臭名遠揚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奧斯維辛集中營位於波蘭南部,被稱為「死亡工廠」,這里有110萬人被屠殺。影片中猶太小男孩希姆爾囚衣上的編號是38451,其實,這個編號還算比較保守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按人數編號,曾經編到了40多萬。
水晶之夜。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水晶之夜」事件,1938年納粹德國發動了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1939年閃擊波蘭,種族屠殺活動的范圍繼續擴大化。
(4)人物角色及發展變化
A.布魯諾
小男孩布魯諾在柏林擁有自己的幾個小夥伴,但隨著父親的工作調動,被遷到了鄉下。在這里他度過了苦悶的日子,但沒過多久,他對家後院以及樹林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布魯諾像中世紀的騎士一樣穿越樹林,意外地發現了「農場」和小男孩希姆爾,二人在多次相處之後結下了友誼。
布魯諾純潔善良,但他也軟弱。雖然他希望自己像騎士一樣英偉,但他在科特勒中尉的威逼之下嚇壞了,他出賣了希姆爾。在進入集中營後,看到了滿目滿目蒼痍的實景,布魯諾萌生了退卻的念頭,但後來還是跟隨著他與希姆爾的友誼一起走。
布魯諾拿著鐵鍬跑過樹林時,他像極了他所喜歡的騎士。可惜的是,他不知道他正在跑向生命的悲劇。
B.布魯諾的姐姐格蕾特爾
格蕾特爾在家庭教師及父親的影響之下,逐漸從一個天真的姑娘蛻變為一個對德國納粹青年有好感,對國家領袖和軍官膜拜的人。這是一種政治的毒害,這種毒害滲透到了文化教育里,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君不見,J國的軍國思想至今還有影響。C國某些政治趨向亦仍然在左右著民眾的思想。影片中,家庭教師叫布魯諾放棄他喜歡的騎士探險書,而引導他看的是《德國年鑒》。家庭教師給祖國的花朵灌輸的思想正是當下納粹所宣揚的思想。這也影響了格蕾特爾後來的言辭走向。所以,她房間牆壁上的剪紙滿是對納粹的崇拜和熱愛。
C.布魯諾的父親拉爾夫
拉爾夫是德國的司令官,軍人形象,他在軍中擁有地位。拉爾夫忠於國家,容不得提出質疑的意見。他愛子女和妻子,但他同時也是個冷酷的人。拉爾夫與自己母親政見不合,與妻子因為自己的工作內容而吵架,辭退自己的手下科特勒中尉,使其被送上前線去冒生死的風險。
D.布魯諾的母親
她是愛護子女的良妻形象,同時,她無法支持丈夫的做法,雖然丈夫也是有國家的指令在身。她不願看到子女受到納粹的影響,甚至願意帶著孩子離開拉爾夫。在布魯諾的奶奶葬禮上,她反對將有納粹標志的祝詞單放入奶奶的棺材上,因為奶奶是一個反對納粹的人,這做法是一種侮辱。然而被丈夫拉爾夫強硬地堅持了。
E.布魯諾的爺爺和奶奶
爺爺在宴會上、家庭飯桌上多次表示對拉爾夫的支持。這表明了他了立場。而奶奶娜塔麗在影片開頭的宴會上就諷刺了兒子拉爾夫,結果被拉爾夫警告說這些言辭會遭受不必要的麻煩。也說明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當局對於民眾的言論極其敏感,有人從事刺探並向上報告民眾言辭的工作。奶奶推辭了不去看布魯諾一家人,也再次說明了她對納粹的反對之心。
F.科特勒中尉
科特勒中尉是個冷酷、殘忍、凶惡的人,他在和布魯諾嬉笑時可以突然變臉,當場訓斥旁邊的猶太僕人帕維爾,變臉之快,讓人反應不及。科特勒毆打帕維爾、希姆爾,可以看出他的暴戾。而當他在飯桌上不小心透露父親的情況時,立刻被拉爾夫抓住把柄,並向上級打了小報告,於是科特勒被送往前線。這也說明了當時德國社會在當局的重壓之下毫無隱私可言,人人自危,哪怕有一點點家庭的「污點」便會被人告發。納粹的壓制,對外和對內都是一樣殘酷無情。打擊面和打擊力度都被擴大到難以控制的程度了。
G.猶太男孩希姆爾
受害者形象,他的爺爺和奶奶在送到集中營時,被告知了同一天「病死」,這件事,疑點重重。希姆爾和布魯諾結成朋友,後來二人商定一起去找希姆爾在集中營里失蹤的父親,隨後被趕入了焚屍爐。
(5)影片細節
該影片的鏡頭從柏林的街道開始,孩子們模仿滑翔機,快樂地嬉戲。此時,街上已有黨衛軍在抓捕民眾,這說明了種族屠殺活動已經開始了。布魯諾到鄉下後,他從開始的排斥這個地方,到後來的不願意離開,產生這個重大改變的原因就是他有了朋友。
布魯諾初時模仿滑翔機,說明他以及德國孩童熱愛德國,熱愛戰爭。當他深切了解到了集中營里的情況,他對猶太人的態度是同情和幫助。
布魯諾家裡的僕人帕維爾,之前是個醫生,現在淪落為「削土豆的」。與他一樣命運的還有希姆爾的父親,他之前是個鍾表匠,現在在集中營里是個除草的人。
布魯諾的母親初時很支持丈夫的工作,為他的陞官感到榮耀。後來得知了集中營、焚屍爐的真相後,她強烈反對丈夫這樣的工作。經過吵架,她選擇帶孩子們離開。
拉爾夫給布魯諾的解釋是「猶太人是我們的敵人,他們不會建設,只會破壞」,布魯諾童言無忌,當場說:「但是是我們在打他們啊!」
布魯諾一家來到鄉下,看見冒著滾滾濃煙的煙囪,布魯諾問燒的是什麼,司機說:「燒的是垃圾。」我們知道了那是焚屍爐,燒的是猶太人的屍體,司機當然也知道。然而,他把猶太人叫做垃圾。
當然,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片尾布魯諾潛入集中營,和希姆爾被納粹黨衛軍驅趕著向死亡的方向。此時,我心中的感受無以言表,大家自己看電影吧。
(6)評論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通過兩個小男孩的友誼故事,向我們控訴了戰爭的殘酷,抨擊了納粹的罪惡。影片幾乎沒有血腥鏡頭,但是卻同樣殘酷。觀眾在為布魯諾這樣的天真少年傷心落淚的同時,深深痛恨那個人性滅絕的時代。在這部電影裡面,我們也可以看見電影《美麗人生》、《玩具島》的影子。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電影的故事簡單,主旨明確,用朴實的場景表達震撼的內容,是一部好電影。天真無比的孩子,殘酷不堪的世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0分,值得細細欣賞!
10.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里奇怪的味道是什麼東西
燒猶太人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