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睡衣種類 » 睡衣為什麼一面有兜
擴展閱讀
4g15正時皮帶怎麼裝 2025-08-15 21:42:21
嫩黃的裙子搭配什麼上衣 2025-08-15 21:40:39
皮帶包縫機怎麼調速度 2025-08-15 21:38:51

睡衣為什麼一面有兜

發布時間: 2023-04-11 17:02:58

A. 為什麼睡衣上面還要設計兜

有的人不一定只有睡覺時才穿睡衣啊
周末不出屋子的話
一天都穿睡衣
鑰匙之類的東西放口袋裡

B. 肚兜是從哪個朝代流行起來的,肚兜的作用是跟現在的胸罩一樣么

肚兜是從在魏晉南北朝時流行的。它的作用便是於現在的胸罩差不多,在當時也叫做束胸,但是它的作用吧並沒有現在的胸罩好。肚兜最早的說法便是在神話故事中,伏羲與女蝸這兩兄妹通婚,然後生有兒女,於是就有了最初的服飾,為了遮羞,也就是肚兜。當然這是神話故事,在歷史記載中最早的肚兜說法,便是在公元前八一八年,《左傳》中記載陳靈公與孔寧儀通於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戲於朝。

當然這個物件還是根據個人喜愛來的,因為現在的胸罩花式多樣,女性朋友有更多的選擇。

C. 成套的睡衣上下裝型號為什麼不一樣

可能是因為買的時候賣家將型號裝錯了,導致睡衣上下型號不一樣,但也有的睡衣上下長短確實不一樣,是因為廠家當時設計的時候是為了最舒服的狀態來做的睡衣,上衣比下衣通常都會大一點。
睡衣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種:即吊帶式、分體式和連身式睡袍。
吊帶式裙裝:吊帶式睡衣多用於夏季。由於夏季炎熱,汗水常常將人們的內衣打濕。所以,既要解決汗濕的問題,又要考慮美觀,於是,吊帶式睡衣登場亮相了。
吊帶式睡衣的質地主要有真絲、絹絲、棉麻混紡及純棉幾種。由這些材質制 睡衣成的睡衣,既吸汗又不貼身,那種飄逸的感覺,的確令人心馳神往。
分體式套裝:分體式睡衣的最大優點是穿著舒適行動方便。居家的女人大多數都願意選擇這種款式的睡衣。
分體式睡衣的款式主要體現在上衣領型的變化上。小西服領式的上衣是最常見的一種領型,寬松的設計,兩個大貼兜充分體現出了實用的價值。
西服翻領設計的另一個妙處是將女人的頸部裸露出來,使居家的女人能夠將頸部修飾一新。在清洗方便,免去了穿套頭衫的不利之處。
除了小西翻領的款式,翻領襯衫式的款式也是最常見的。翻領睡衣,增加了頸部修飾的靈活性,位於頸部的扣子可以繫上,也可以解開,看以隨意,實則獨具匠心。
特別是為了配合龍年,有的品牌將龍鳳呈祥的圖案繪制在了上衣的前襟處,將民族文化的韻味融入到了服飾當中。
連身式睡袍:在睡衣的家族裡,較早出現並且被人們稱之為睡衣的,恐怕就算是這種連身式睡袍了。連身式睡袍的出現,不僅將人們的衣飾從此做出了工作與居家之劃發,而且也暗含人們生活水平的確是提高了。

D. 中國古人穿睡衣嗎他們的睡衣都有什麼風格

監搜者至揣及褻 衣臍腹以下。」 茅盾 《子夜》三:「她的緊裹著臀部的淡紅印度綢的褻 衣,全都露出來了。」 男人穿的就叫睡袍(我猜的,呵呵) 也只有貴族和有錢人才有可能接觸所謂的「睡衣」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慶帝以天地為棋盤,以人心為戰場,以自己為誘餌,在大東山下了一盤大棋!掩藏內心的宏圖偉業,讓敵人覺得自己心無政事頹廢不堪。敵人再派人刺殺只會落入慶帝的圈套,范閑看見的刺殺正是慶帝鼓動的。掩飾自己只是慶帝不梳頭,不打扮的其中原因之一。給人一種霸氣的感覺,在出演《謀聖鬼穀子》的楚王,非常有野心,而且很有計謀,兇殘霸氣,倪大紅把楚王這個角色演繹得非常到位。倪大紅出演《都挺好》,更是受到很多觀眾的好評。


並且五竹出手殺了林珙,林相要討一個說法的時候,慶帝又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強行甩鍋給四顧劍,藉此挑起和北齊的戰斗。並且五竹出手殺了林珙,林相要討一個說法的時候,慶帝又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強行甩鍋給四顧劍,藉此挑起和北齊的戰斗。

E. 為什麼我新買的睡衣褲沒有正反面的 倆面為什麼都一樣的神啊告訴我吧! 天殺的生產商!!!

仔細看下,應該有分別的,睡褲後面應該是有人字形的縫紉線的,上衣,你把下面對齊,脖子處低的一面是正面……

F. 古代男人為什麼也帶兜兜

古代的男人是有穿肚兜
肚兜(dù dōu ),古稱兜肚,是中國傳統服飾中護胸腹的貼身內衣,上面用布帶系在脖頸上,下面兩邊有帶子系於腰間。關於肚兜的名稱,歷代皆有不同。除了肚兜,又有抹胸、抹肚、抹腹、裹肚、兜兜、兜子、訶子、衵服等別名。
肚兜的藝術以刺綉為主,也有貼補花紋的。由於它包括縫、綉、剪裁、造型及色彩構成,所以肚兜屬於民間婦女藝術中的綜合表現部分
關於肚兜,說來話長,其來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開之時。女媧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後通婚,生兒育女,創造了人類最初的服飾——肚兜,目的是用來遮掩人體之羞。

根據中國歷史記載,它的起源最由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戲於朝。」這里所說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後來的肚兜。先秦稱「膺」,漢謂之「抱腹」,流行於魏晉南北朝。亦有一說肚兜是楊貴妃為遮掩她和安祿山私通的痕跡而發明的。民間亦有一說肚兜起於漢時,獨身女子因怕被粗魯漢子欺負,所以用布纏胸,再以帶子系至背後,稱之為「縛胸」。
漢劉熙《釋名.釋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曰:肚兜,夏紗冬縐,貯以麝屑,緣以錦縑。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一載: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虛弱,更宜加意暖之。辦兜肚,將蘄艾捶軟鋪勻,蒙以絲綿,細針密行,勿令散亂成塊,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輕脫。又有以薑桂及麝諸葯裝主,可治腹作冷痛。
明代之後,婦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習慣,當時叫「兜子」,俗稱抹胸。是用交料兩塊,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兩種款式,一種是短小貼身的,縛於胸腹之間,俗稱「肚兜」。另一種是束於腰腹之間的,稱為「抹胸肚」。《清稗類鈔》記載:「抹胸,胸間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為之,緊束前胸,以防風寒內侵者,俗稱兜肚。男女皆有之」。
清代內衣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由此可見兜肚到了清朝,不光是防風侵體,更兼有葯療及香囊的功用了。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寫寶釵來至寶玉房中,看見襲人在做針線,原來是白綾紅里的兜肚,上面扎著鴛鴦戲蓮的花樣,紅蓮綠葉,五色鴛鴦。

G. 美夢睡衣褲子就一個兜么

好像不是吧,不過睡衣一般由褲子的就會兩個兜,裙子的話就一個,也有可能沒有,不過這個不重要吧,我當初在漢購買的時候,看中的就是質量而已,畢竟是睡衣嘛

H. 睡衣後面有個兜裝網球是為什麼

是為了糾正睡覺打鼾而設計的,很多打鼾的人都是平時習慣仰面睡覺,而他們側身睡覺則不會打鼾,所以利用在睡衣後面增加一個硬物的方法,幫助改正睡覺習慣,從而大大減小打鼾的發生。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處子貼啊,大力支持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