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務人員常用的防護用品
1、外科手術服
是指在手術室內穿著的專門設計的服裝。
能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體的滲透,具有4級以上的疏水性,以免沾污衣服和人體。避免在手術過程中病人的血液、體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將攜帶的病毒傳染給醫務人員。
2、隔離衣
是指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家屬探視病人等場合下穿戴的服裝。
對細菌和病毒的阻隔。對細菌的阻隔主要是防止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向病人的手術創面的接觸性傳播(和反向傳播)。對病毒的阻隔主要是防止醫護人員接觸病人的血液和體液時,其中攜帶的病毒引起醫患之間交叉感染。
3、化學防護服
化學防護服是在處理有危險性的醫用化學物品時,為保護自身免遭化學危險品或腐蝕性物質的侵害而穿著的防護服裝。化學防護服除了要求服裝材料抗化學腐蝕外,對密封性和服裝的縫型結構都有更嚴格的要求。
4、電磁輻射防護服
電磁輻射防護服是通過在織物材料中植入極細的導電纖維,使得防護服不產生靜電、能夠屏蔽掉100kHz~300GHz范圍內電磁波的防護服裝。主要用於醫院內電子醫療設備系統的操作人群。
5、核及射線防護服
用於核放射環境(小劑量、大范圍的電離輻射,主要以α、β射線為主),防止放射性氣溶膠和粉塵對人體的侵害。它具有防護放射性氣溶膠,防護150種以上有毒和腐蝕氣體、液體和固體,防護潛在的放射性微粒和液體侵入身體,100%阻擋0.2μm以上的乾燥微粒等功能。
6、醫用口罩
多採用一層或者多層非織造布復合製作而成,主要生產工藝包括熔噴、紡粘、熱風或者針刺等,具有抵抗液體、過濾顆粒物和細菌等效用,是一種醫療防護用紡織品。
② 穿好手術衣肘部接觸污染物品應如何處理
污染後,再更換手術衣的過程中,也應該做外科消毒,因為手術過程中必須保持在無菌的狀態下實施,防止術後感染。正確穿、脫手術衣是一名臨床醫生必須翕屋的技能,它可以有效隔絕手術室醫護人員皮 膚及衣服上的細菌,能有效降低病人的感染機率。
手術衣介紹:
考場上使用的手術衣有兩種:對開式手術衣和包背式手術衣;
對開式手術衣,穿戴時,主要由股帯,繞至背後打結,並系好其它系帶即可;
而包背式手術衣,與對開式手術衣結構上類似,但區別在於:背部多一塊三角巾,主 要用干暮蓋毛術者的背部區域。
兩種至術衣棄我方法略有不同,大麥舞分並記憶。
操作演示:
(1) 穿對開式手術衣
手術衣放在治療台上,然後篁住手術衣衣領的中部,用雙手分別提起衣領兩端,將衣服 抖開,將手術衣略向上拋起,順勢雙手同時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迴護士在後面協助穿衣, 使雙手伸出袖口。穿上手術衣後,稍彎腰,使腰帶懸空,兩手交叉提起腰帶中段(腰帶不要 交叉),巡迴護士在側後接住手術衣袋端頭,並在背後系緊衣帶。
穿好手術衣以後,戴無菌手套,用手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將手套職出,先用右手插 入手套內,再用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協助左手插入手套,最後將手套套口覆蓋 手術衣袖口,雙手置於胸前。
(2) 脫對開式手術衣
助手幫助解開背後帶子,將手術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脫掉,先用左手將右手手套脫至辜指 部,再用右手扯去左手手套,雙手交換進行,最後脫下手套。
(3) 穿包背式手術衣
手術衣放在治療台上,然後篁住手術衣衣領的中部,用雙手分別提起衣領兩端,將衣服 抖開,將手術衣略向上拋起,順勢雙手同時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迴護士在後面協助穿衣, 使雙手伸出袖口。
戴無菌手套,用手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將手套職出,先用右手插入手套內,再用右 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協助左手插入手套。注意:配戴過程中,手部皮膚不能碰觸 到手套的「外側面。
(4)最後將手套反折部覆蓋手術衣油口即可。
戴好無菌手套後,解開腰帶並將腰帶逢給巡迴護士,巡迴護士用無菌持物鉗夾住腰帶, 術者環繞一周,使手術衣包繞其背部,最後再系緊腰部即可。
③ 醫護人員接觸HIV病毒物質時應採取哪些措施
戴手套 醫護人員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和體液,以及接觸黏膜和不完整的皮膚都應戴手套。當處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時也應戴手套。當有可能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時都應戴手套。當進行靜脈切開、內鏡檢查、侵襲性診治、牙科治療、屍體料理時必須戴手套。在接觸每位患者後都應換手套。手套發生撕裂、刺破等破損時應更換。
戴口罩或防護眼鏡 一般接觸患者不需戴口罩和防護眼鏡。當處理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濺出時,特別在進行氣管內插管、支氣管鏡及鏡檢查或手術時應戴口罩和防護眼鏡。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施行手術時均應戴口罩和防護眼鏡。
穿隔離衣和圍裙 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施行手術時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時均應穿隔離衣和圍裙。
雙手及皮膚破損的防護 操作者雙手有皮膚損傷時應用防水綳帶包紮後戴手套操作。在檢查患者和每次接觸患者後,接觸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染後的物品後都要洗手,即使當時戴手套亦應該在流水下或肥皂水沖洗。必要時應在洗手用消毒劑浸泡雙手。
銳器的處理 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采血時要用安全的蝶形真空針具,降低直接接觸血液的危險性。
物品和環境的消毒處理 (1)原則:對所有器具嚴格消毒,為保證消毒效果,器具必須用熱水和清潔劑洗干凈後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規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殺滅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2)具體作法:溫度計及其盛器應放在病床邊。每次使用後可放入加入70%~75%乙醇溶液的盛器內,並加蓋。分泌物、排泄物和醫用敷料、病理廢物等污物應放入結實的一次性袋內,如袋外有污染物時需再加套一層,直接焚化處理或在消毒後處理。污染被服應置於污衣袋或塑料袋內,並將「隔離」二字標上,盡量高壓消毒。如污染嚴重,高壓消毒後棄去。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地板等外環境,應用次氯酸鈉(1∶10)稀釋,即有效氯約(500 mg/L)消毒。
④ 醫生帶的手套是什麼手套,大概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有機材料能夠具有復原性也就是記憶材料啊,你可以去找
醫生帶的手套醫用乳膠手套,一般都是這個。
引進到烹飪不會有大的影響,但別太久
⑤ 常用的醫用手套有哪些種類
醫用檢查手套是醫生能夠保持手部衛生,防止病菌傳播,從而保護自己、病人和其他身邊的接觸者的作用,所以也做醫療外觀檢查手套。
根據手套的材料一般可分為:乳膠手套,丁腈手套、PVC手套。
丁腈手套:它是乳膠手套的理想替代品,非常適合手部皮膚病具有超強的舒適度。 適用於高風險接觸血液或體液的非無菌操作; 操作涉及尖銳物,細胞毒性物質和消毒劑的處理。
根據工作性質可分為:無菌手套和非無菌手套,非無菌手套又分為清潔手套和家政手套。
手術手套:無菌一次性使用。 它主要用於需要高度無菌的手術中。
清潔檢查手套:清潔,無菌,一次性。 用於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糞便和被體液嚴重污染的物品。
家政手套:清潔且可重復使用。 它主要用於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情況,並且管家手套可用於清潔環境表面。
由於丁腈具有優秀的物理特性和良好舒適度,醫用手套逐漸偏向於一次性的、通過CDFA認證的滅菌的醫用丁腈手套,市面上符合規格的手套有很多,AClean的一次性醫用檢查丁腈手套也是不錯的選擇。
⑥ 醫務人員防護分為幾級
一、級別防護
(一)一級防護:適用於預檢分診、發熱門(急)診、感染性疾病科的醫務人員。
防護要求:
1.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一次性隔離衣,必要時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2.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後須進行手衛生。
3.下班時進行個人衛生處置,並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二)二級防護:
適用於:
1.醫務人員在感染性疾病科門診病人留觀室和感染性疾病 科收治病人的隔離病房從事診療活動時;
2.接觸從病人身上採集的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用 後物品和死亡病人屍體的工作人員;
3.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防護要求:
1.進入隔離留觀室及隔離病區的醫務人員必須穿戴一次性 工作帽、護目鏡(屏)、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和一次性乳膠手套,穿一次性鞋套。
2.嚴格按照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的劃分,正確穿戴和 防卸防護用品,並注意呼吸道、鼻腔黏膜及眼睛的衛生與保護。
(三)三級防護:適用於為病人實施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的醫務人員。
防護要求:
1.應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 醫用防護口罩 (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 服、一次性乳膠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2.達到二級防護的所有要求。
二、不同崗位人員的防護要求
注意事項:
1.檢驗人員在給病人采樣時一般可選擇戴雙層手套;消毒人 員在進行消毒時應使用橡膠手套,必要時穿長筒膠鞋。戴手套前 應檢查手套是否有破損。
2.戴口罩時應注意檢查其佩戴時的嚴密性。N95 口罩使用6~8 小時應更換。
3.佩戴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時可無需戴戴護目 鏡或防護面屏和醫用防護口罩(N95)。
4.嚴格遵守標准預防的原則。
5.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6.嚴格執行洗手與手消毒制度。
⑦ 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呼吸道暴露後怎麼消毒
(一)個人防護用品通用准則
醫務人員應當根據感染風險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當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當戴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防護面屏),穿隔離衣。
3、進行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醫用乳膠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
4、當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5、所有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在使用後仔細棄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資源有限無法獲得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則使用可再利用的裝備(如布料的隔離衣或防護服),每次用完後正確消毒。在摘脫及拋棄任何個人防護用品後,總是立即執行手衛生措施。
(二)個人防護用品
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個人防護用品應該包括保護軀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裝置。
1、一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預檢分診處和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從事一般性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時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2、二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患者留觀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區患者病房從事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防霧型)、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和一次性乳膠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鞋套。
3、三級防護:適用於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區為患者實施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