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拆快遞需要注意什麼
拆快遞注意內容如下:
1、第一步:收取件時戴好口罩,與快遞員保持安全距離,盡量減少接觸,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接收。
2、第二步:拆快件之前可用75%灑精或消毒濕巾對內外包裝進行全面噴灑或擦拭消毒,拆一層消毒一層,對裡麵包裹的物品也要消毒。
3、第三步:拆包時盡量選擇在室外環境進行,最好是通風晾曬2天後再拆,請配戴好口罩,使用剪刀、小刀等工具,外包裝不要隨意丟棄,消毒後按照垃圾分類處理。對觸碰過的工具、手機也要進行擦拭消毒。
4、第四步:清洗消毒應及時摘下手套,行手消毒或清洗雙手,更換口罩,避免用不清潔的手觸碰口、眼、鼻。
5、第五步:做好收件記錄建議大家登記好進口郵件快件單號及接收日期,便於事後流調排查。
快遞箱子處理方式
可以選擇把快遞盒子扔進垃圾桶,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是在扔掉之前,需要把快遞盒上的個人信息撕掉,或者用筆塗黑,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如果快遞盒特別多,可以把盒子壓扁攢到一起賣掉。雖然賣不了太多錢,但是就像搶到一塊錢的微信紅包時的心情一樣,還是能讓人高興的。同樣,在賣掉快遞盒之前,也需要消除上面的個人信息。
買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時,快遞盒子的包裝一般也會很精美,而且結實,直接扔掉會感到很可惜。可以挑選大小合適的,把這類快遞盒做成收納盒。具體做法是沿著摺痕把多餘的部分剪掉,選擇自己喜歡的、面積足夠的布料,沿四周把盒子包起來,用膠水粘好即可。還能用小一點的快遞盒,往裡面放一塊泡沫塑料,在泡沫塑料上劃出空間,當戒指等首飾的收納盒。
2. 取快遞時,怎樣保障個人安全
遇到不文明行為會出言制止的,同時加強防護。
一、取快遞前做好基礎防護。
盡量選擇無接觸投遞,請投遞人員將包裹存放至快遞櫃或快遞點、置物架,減少面對面接觸,快速無接觸取件。到快遞櫃、快遞點領取快遞時,全程堅持佩戴口罩。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快遞的外包裝。避免用不清潔的手觸碰口、眼、鼻。
二、錯峰取快遞,保持安全距離。
盡量錯開高峰期取件,避免人群聚集。領完快遞後迅速返回,減少在外逗留時間。如果取快遞時恰巧遇到人流高峰,需要排隊,應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取快遞時遇到鄰居、朋友,最好減少交談,切不可拉開口罩聊天。
三、最好不把外包裝帶回家。
取完快遞,最好在戶外拆開包裝,可將外包裝直接扔進垃圾箱,盡量不帶回家。如果必須將外包裝帶回家,建議先用消毒濕巾擦拭外側,或使用噴霧消毒。帶回家的快遞,可先放到陽台、窗檯等空曠處通風一段時間。取件完畢後應及時清洗雙手。
四、收到食品快遞,這樣處理。
非必要不從境外和風險區域網購商品,特別是進口冷鏈食品。如果必須購買,應注意選購海關檢疫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三證齊全」的產品。收到快遞後,應立即噴灑消毒,放在空曠處通風24小時以上,再拆開使用。如果郵購的是無外包裝的食物,或是不宜消毒的水果、蔬菜,可直接用流動水沖洗干凈。進口冷鏈食品以及肉、蛋、家禽和海鮮等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
3. 掃描快遞工作戴什麼手套
橡膠手套最好。
大約在五元錢一副。背面是透氣的手心,那面是膠皮的。用起來是非常方便的。
4. 快遞真的需要消毒嗎
快遞的確需要適當消毒。以下是具體原因及措施:
潛在風險存在:盡管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快遞會傳播病毒,但考慮到病毒傳播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快遞物品表面仍有可能攜帶細菌或病毒,因此存在潛在風險。
個人消毒措施:
- 佩戴一次性手套:在處理快遞時,佩戴手套可以減少手部與快遞表面的直接接觸。
- 酒精噴灑並晾置:將酒精噴灑在快遞表面,並讓其晾置幾分鍾,能有效殺死可能存在的細菌或病毒。
快遞公司責任:
- 內部環境清潔:快遞公司應關注內部環境的清潔,定期對地面、快遞架等物品進行消毒,避免濕潤環境滋生細菌。
收件人防護措施:
- 佩戴口罩:在收取快遞時,佩戴口罩可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 接觸後及時洗手:接觸快遞後,務必及時洗手消毒,以減少手部攜帶病毒的可能性。
- 衣物噴灑酒精:進家門前對衣物噴灑酒精,可以進一步減少可能的感染風險。
綜上所述,盡管快遞傳播病毒的風險較低,但考慮到潛在風險和保障個人健康的需要,採取適當的消毒措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