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拿手套怎麼練習扎針
擴展閱讀
旗袍品牌什麼綉 2025-07-14 04:38:55

拿手套怎麼練習扎針

發布時間: 2025-07-13 21:38:45

❶ 在急診工作中遇見急危重症的病人血管不好要扎靜脈留置針該不好扎怎麼辦!請高手給予指點!

急診進行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是處理危急重症患者的必備技能之一。通常危急重症患者的外周靜脈是塌陷的,同時又需要急救醫護人員能夠迅速建立可進行大量快速補液及輸血的靜脈通道。目前臨床上有如下幾種方式可供選擇。
第一節 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術
中心靜脈是指接近有心房的大靜脈,其中包括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術是指通過外周較大靜脈將穿刺導管植入血管,而使導管的開口位於或接近中心靜脈的操作技術。常用的穿刺血管有: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
適用范圍:
快速靜脈輸液,特別是大量輸注低滲、高滲或刺激性溶液;
維持較長時間的靜脈通路;中心靜脈壓監測;
血液透析或血液濾過;
解決外周靜脈穿刺困難;
需要多次靜脈采血。
禁忌證:
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穿刺靜脈通路上存在損傷或梗阻;穿刺部位存在感染。
穿刺方法
1、准備物品 無菌手套,碘酒、酒精等局部消毒物品,無菌洞巾,鑷子,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帶有長針頭的麻醉用注射器,中心靜脈導管穿刺套裝,縫合包。
2、體位 如果允許,通常病人取仰卧。行頸內靜脈穿刺或鎖骨下靜脈穿刺時,可在病人肩下放置一個小枕頭,並採取頭低腳高位,病人頭轉向穿刺對側,穿刺側手臂靠緊身體側面。股靜脈穿刺時病人穿刺下肢稍屈曲外展。
3、進針點及方向
A、頸內靜脈 推薦的頸內靜脈穿刺的穿刺點為胸鎖乳肌鎖骨頭內側緣中點,相當於胸
鎖乳突肌三角的頂點。與乳突肌鎖骨頭內側緣平行穿刺,針尖對准乳頭.針軸與額平面呈45°角。
B、鎖骨下靜脈 鎖骨下靜脈穿刺的方法很多。筆者認為成功率較高的穿刺點位於病人
鎖骨中點下方1-1.5cm,穿刺方向為對准喉結的方向,和皮膚成角以能通過鎖骨的最小角度為宜。進針深度以見到通暢的回血為准,通常為3-5cm。
C、股靜脈 股靜脈穿刺需要在摸到股動脈搏動後在其內側0.5-1cm腹股溝韌帶下方1.5-2.5cm處穿刺,針與皮膚呈45°角,平行動脈走行向頭端進針。
置管方法
1.在已經選定的穿刺點上,先做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的准備。麻醉時,應當使用較長
的針頭。小心進針,每次向前進針後先回吸,如果沒有回血,再推入少量麻醉葯物。大量注入後因為局部腫脹而影響穿刺的成功率。回吸見到血液後,應當立即停止進針,並判斷回血的通暢程度,以確定血管的大小和針頭的位置。當確定已經進入較大血管,並且針頭在一個比較好的位置時,應當記住進針的方向、角度、深度。然後撤出麻醉針。
2.取出穿刺用空針,抽吸1ml生理鹽水在其中,按麻醉針探及的角度、方向及深度進
針。見到回血即停止。如果見不到回血,則小心地進出試探。如果仍沒有回血,應當撤出穿刺針,使用麻醉針重新定位。然後重復上述工作。
3.在穿刺針見到回血後,大多數狀況下可以通過觀察血液的顏色(動脈血為鮮紅色,靜脈血為暗紅色)來確認穿刺針尖是否在靜脈內。某些狀況下(如:低氧血症、貧血)不能用顏色區分動靜脈。此時,可以將注射器和針頭分開,觀察出血情況判斷血管壓力來確定是動脈還是靜脈。
4.確認針尖在靜脈中後,要植入金屬導絲。首先將「J」尖端退回呈直形,然後將支架尖端插入藍空針尾端,輕輕用拇指推送導絲並觀察刻度和感受進入是否通暢,使導引鋼絲通暢進入至30cm(即在導引鋼絲上的三道黑線到達藍空針尾端的小孔處)。
5.輕柔退出穿刺針。在開始退出時,針尖尚未離開皮膚,為防止針將導絲帶出,拇指應當稍用力頂住導絲,針尖離開皮膚後,另一隻手捏住導絲的皮膚端,將穿刺針完全退離導絲
6.使用皮膚擴張器將皮膚和皮下組織擴張。當將要插入的導管較粗時(如7E以上),需要用刀片將穿刺點的皮膚切開部分,然後再使用擴張器擴皮膚和皮下組織,以防置管時阻力太大。方法是將擴張器沿導絲置入到穿刺點,旋轉進入皮膚及皮下組織,以擴張未來的導管途徑,擴張後將該擴張器退回。
7.從包裝盒中取出導管,用生理鹽水濕潤管腔後沿導絲旋轉送入病人靜脈內。在導管進入皮膚前,必須將導絲撤至露出導管尾端的位置。並用手指捏住導絲然後向體內送導管,以防導絲和導管同時進入血管內。頸內靜脈途徑的導管送入14-15cm深度,鎖骨下靜脈途徑的導管送人15-16cm深度,股靜脈途徑的導管送入25-30cm深度。然後撤出導絲。撤出導絲後應當立即用手指、肝家帽或者輸液管封住導管口,以防氣體進入體內或出血。
8.導管置人後,用注射器連接延長管尾端並抽吸,應當回血通暢,證明導管尖端在靜
脈血管中。然後,將不會立即使用的管腔中注入肝素生理鹽水以防止凝血堵管。
9. 縫合固定導管於皮膚上,並用一次性敷貼封閉穿刺點。

第二節 肘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
經肘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是採用引導針經肘部靜脈穿刺將導管插入,使其頂端位於上腔靜脈內的深靜脈導管置入術。因其穿刺點在肘部靜脈,比較直觀,穿刺成功率較其他深靜脈置管術高。
適用范圍及禁忌症:同中心靜脈置管術。
穿刺前准備
1 導管選擇 PICC是一種極柔軟的高彈性硅膠導管,不受酸鹼葯物影響,組織相容性好,對血管壁無刺激。導管規格一般為1.9 Fr、2.8 Fr、3 Fr、4 Fr、5 Fr,根據病人輸液要求和局部血管條件選擇合適型號。
2 穿刺部位首選貴要靜脈,因貴要靜脈直、粗、靜脈瓣較少,當手臂與軀干垂直時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徑,其次為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點選肘窩下兩指處為宜,如果位置偏下,血管相對較細,易引起血液迴流受阻或導管與血管壁發生磨擦引起一系列並發症,如果進針位置過上,易損傷淋巴或神經系統。
3 物品准備:PICC穿刺包(包內有外包裝可撕裂的套管針、導管、洞巾、治療巾、5 ml注射器、皮膚消毒劑、敷料、3M透明敷貼、止血帶、紙尺、紗布及鑷子)、手套、肝素帽、稀釋肝素液、生理鹽水、20ml注射器。
置管步驟
A、測量置入導管的長度,上臂外展90°,確定穿刺點,由穿刺點到同側胸骨柄再垂直向下到第三肋間隙的長度。
B、嚴格無菌操作原則肘關節下墊一治療巾,穿刺部位用0.5%碘伏消毒3次,范圍10cm以上。
C、術者戴無菌手套,進針角度為20°,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進1~2mm,松止血帶,將外套管向前緩推,壓迫導管尖端上1cm處之血管,撤出金屬導針,用鑷子將PICC導管送入預定長度(送管時要注意,遇阻力時勿強行置入,可向後撤管少許,輕微旋轉或調整方向繼續送管),拔出外套管,掰開並去掉外套管,拔出導絲,回抽血液,用配好的稀釋肝素液20ml沖洗導管,觀察是否暢通,接上肝素帽、固定導管連接輸液器。

第三節 靜脈切開術
通常採用是內踝前的大隱靜脈,此外腹股溝下沿的大隱靜脈主幹,上肢的頭靜脈、肘正中靜脈和腕部的淺靜脈等也可採用。
適用范圍:
作為周圍靜脈輸液的替代通路,凡能通過周圍靜脈輸注的液體均可通過該通路輸入;
多次採取靜脈血的途徑;
抗休克快速補液的通路。
禁忌症:同中心靜脈置管術。
靜脈切開包內容物:刀片,刀柄,紗布,蚊式血管鉗,三角針,絲線,持針器,尖頭小剪刀
方法步驟:
1、皮膚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局部麻醉;
2、切口:在內踝尖前緣上方約1cm處沿靜脈垂直方向作一長約0.8cm的橫切口;
3、用蚊式血管鉗將皮下組織分開,找到靜脈,並緊靠靜脈做鈍性分離,將靜脈游離長約1厘米;
4、用血管鉗挑起靜脈.並在其下面穿過兩根絲線,一根將靜脈遠端結扎,另一根備用。准備好輸液裝置,檢查靜脈插管的塑料管或硅膠管是否合適,用注射液少許,沖洗塑料管,將消毒液沖洗干凈,並將空氣排盡;
5、提起結扎線,用尖頭小剪刀將近心端靜脈壁斜形剪一小口,約占靜脈周徑的三分之一,注意不可剪得過多,造成靜脈斷裂;
6、准確地從靜脈切開處插入塑料管或硅膠管,約5-6cm即可.注意勿插入靜脈夾層;
7、插入後立即用備用絲線將靜脈和導管結扎一起,注意松緊適當,過松則可能導致脫管、滲血,過緊可能壓迫管道不通暢;
8、縫合皮膚,將管固定在皮膚縫線上,再用輔料及膠布固定。

第四節 骨髓腔穿刺輸液術
骨內中空的未塌陷的靜脈叢,能起到與中心靜脈給葯相似的作用,經靜脈應用的葯物、液體,也同樣可以經骨髓腔輸液途徑應用。但是骨髓腔輸液也有其並發症,如脂肪栓塞、骨髓炎等。如果急診靜脈通道無法建立,可以進行骨髓輸液。在骨髓輸液的同時應該積極建立靜脈通道,一旦靜脈通道建立成功,就應該停止骨髓輸液,並拔出穿刺針,包紮穿刺點。
適應症
非常規輸液通道,僅在緊急情況下替代靜脈通路。
禁忌症
1、穿刺部位存在感染
2、穿刺位置懷疑或存在骨折;
3、懷疑或存在骨硬化症或成骨不全。
操作方法
部位選擇:股骨遠端,脛骨近端,肱骨,胸骨(適用於年長患兒和成人患者),髂骨髂嵴,股骨大轉子
器械准備
骨髓穿刺針,帶生理鹽水的注射器,利多卡因,肝素生理鹽水注射液(5-50U/mL)備沖洗導管抗凝,敷料及固定夾板,普通靜脈輸液導管。
操作步驟
以脛骨為例介紹穿刺方法,其它部位可根據此原理類推。
1、局部消毒及准備,在脛骨結節中下方骨面較平坦處進針。
2、進針時針尖略向脛骨近側,注意避開骨端的骨質生長板。
3、進針時來迴旋轉向前推進,直至有落空感,用注射器回抽見骨髓血液(少數可抽不出)。
4、用注射器向髓腔內快速注入5-10ml生理鹽水,沖洗清除骨髓針中的凝塊和骨碎片。
5、接上普通輸液條後即可開始輸液和輸注葯物。
6、固定。

❷ 射頻探針台MPI TS3000SE操作

射頻探針台MPI TS3000SE的操作步驟如下

  1. 准備階段

    准備本次測試的DUT(被測器件)和相應的探針與電纜。

    將探針擺放完畢,並佩戴手套、防靜電手環等防護裝備。

  2. 開機與預熱

    確認壓縮空氣、真空、電源等已打開。

    按下白色電源鍵開機,待主機啟動完畢後預熱1-2分鍾。

    按下藍色的reset按鈕進行重置。

  3. 軟體操作

    打開軟體,進入操作界面。

  4. 初始化

    選擇一種模式進行初始化操作。

  5. 放置晶圓

    打開探針台屏蔽室的艙門。

    將晶圓放在chuck上,點擊真空開關或「start」按鈕自動選擇吸附晶圓的尺寸。

  6. 設置扎針高度

    長按ENABLE Z-AXIS,然後按Z-up將chuck升到一定高度(防止撞針)。

    調節camera的Z軸和顯微鏡倍率,使圖像清晰。

    點擊「set contact」設置最高點,然後點擊「separation」進行分離。

  7. 快捷設置

    如經常使用同一種厚度晶圓,可設置「Goto」參數值,點擊「Goto」直接到達設定的Z軸值。

  8. 晶圓角度調節

    使用manual align、auto align或quick三種模式進行晶圓對齊。

    如選擇auto align,需先進行camera calibration,選擇校準參考圖。

  9. 建立MAP圖及尺寸

    點擊「Auto」按鍵,通過移動XY找到特徵圖形並記錄。

    選擇自動校正模式,基於DIE尺寸是否已知進行編輯或更新。

  10. 設置「SET Grid Home」和「Set Home」

    確認顯微鏡觀察到的晶元位置,點擊「SET Grid Home」。

    通過滑鼠選擇小房子的位置來確定實際位置。

    點擊「set home」進行對應。

  11. 移動與定位

    雙擊MAP圖上的位置實現移動,或使用軟體自帶的「Next」功能。

    選擇移動模式「INDEX」,用搖桿進行移動。

  12. 設置subdie

    點擊「set die reference」,按照提示移動游標到die的左下角並設置。

    在影像界面下點擊「train subsites」,選擇需要測試的點添加subdie。

  13. 扎針與測試

    點擊「contact」,調節針的位置進行扎針。

    使用探針座或卡爾文探針進行測試。

    如儀表有控制命令,可進行auto測試。

  14. 結束與清理

    測試結束後,將晶圓unload並取出。

    關閉軟體,完成操作。

請注意,以上操作步驟需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書和操作規程進行,確保操作安全、准確。

❸ 美女小護士門診輸液打針流程是怎樣的

美女小護士門診輸液打針流程如下

  1. 准備階段

    • 選擇葯品:根據醫囑,選擇適合病人的輸液葯品。
    • 准備工具:准備好針頭、碘酒、膠帶、棉簽等必要的醫療工具。
  2. 核對與檢查

    • 核對病人信息:仔細核對病人的姓名,確保與醫囑一致,無誤後開始操作。
    • 檢查葯品與工具:再次檢查所准備的葯品和工具是否齊全且處於良好狀態。
    • 穿戴手套:為了保護自己和病人,護士需要穿戴干凈的手套。
    • 排空輸液管:排空輸液管中的多餘空氣,確保輸液安全。
  3. 打針輸液

    • 讓病人握拳:指導病人握拳,以便更容易找到適合扎針的位置。
    • 消毒:使用棉簽蘸取碘酒,對扎針部位進行消毒。
    • 扎針:將針頭迅速而准確地插入病人皮膚,確保輸液通暢。
    • 固定針頭:使用膠帶將針頭固定在病人皮膚上,避免針頭移位。
  4. 輸液過程監控

    • 觀察病人:在整個輸液過程中,護士必須時刻留意病人的動態,包括表情、體征等。
    • 及時處理不適:如果發現病人有不適或其他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主治醫師,以便採取必要的處理措施。

通過以上流程,美女小護士能夠確保門診輸液打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