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醫用防護手套標准
要弄清楚醫用防護手套的標准,首先我們要對於醫療級手套進行分類,它有外科手套和檢查手套之分,同時還有滅菌和非滅菌兩種。相對應的產生了四種手套:非滅菌檢查手套、滅菌型檢查手套、非滅菌外科手套和滅菌型外科手套。而與之相對應的國家標準是GB10213-2006《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GB7543-2006 《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GB 24787-2009《一次性使用非滅菌橡膠外科手套》。
而且,因為可作為醫用一次性手套的,不僅包括橡膠——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如丁腈等材料,還有聚氯乙烯材料。所以針對於醫用PVC手套,還有相關的國家標准GB24786-2009《一次性使用聚氯乙烯醫用檢查手套》。
醫用防護手套是用以保護手部不受傷害的用具。在醫療方面主要是用於醫療檢查隔離防護之用。主要有醫用檢查手套、無菌醫用手套、醫用X射線防護手套等。一次性防護手套按照材質不同可分為丁腈手套、PVC手套、乳膠手套和PE手套,根據品質等級和用途可分為醫療級和非醫療級,醫療級手套是指需要滿足目標國家醫療市場質量認證體系或准入標準的產品,主要用於醫療手術、醫療檢查、醫療護理等領域。
Ⅱ 醫用手套氣密性檢查方法
先將手套吹到適合的大小,封口後看多長時間能消氣。
Ⅲ 如何正確使用醫用手套
正確使用醫用乳膠手套的方法:
1 、戴干手套法 雙手先沾滑石粉(或醫用澱粉)少許,以利戴手套;
2、右手拿住手套反折部之內面,取出一雙干手套,左手先伸入左側手套中,戴手套後,將左手伸入右手反折部之外圈內,然後右手伸入手套(先戴右側手套亦可);將手套之反折部,拉到袖口之上不露出手腕;
3、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觸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後,不能接觸皮膚,以後用無菌鹽水沖凈手套上滑石粉再操作
Ⅳ 醫用手套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項
一、醫用手套的種類有哪些
1.外科醫用滅菌手套:無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於無菌程度要求較高的操作如手術操作、分娩、中央導管置管、全胃腸外營養液配製等。
2.清潔檢查手套:清潔非無菌,一次性使用。用於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體液明顯污染的物品時使用。
3.家政手套:清潔可重復使用。主要用於不直接接觸人體的情況下,環境物表的清潔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二、醫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項
1、診療護理不同的患者之間應更換醫用手套。
2、操作完成後脫去醫用手套,應按規定程序與方法洗手,戴醫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3、操作時發現醫用手套破損時,應及時更換。
4、戴無菌醫用手套時,應防止手套污染。
Ⅳ 醫用手套有哪些注意事項
醫用手套使用時應注意:
(1) 醫用手套應在實驗室工作時使用,不得戴著醫用手套離開實驗區域;
(2) 在接觸感染性物質(血液、體液、分泌物、滲出液)時,必須戴醫用手套;
(3) 醫用手套被污染或破損後,應盡快脫下更換;
(4) 一次性醫用手套不得重復使用;
(5) 戴醫用手套的手避免觸摸顏面部和避免觸摸或調整其他個人防護用品;
(6) 戴醫用手套的手不能觸摸不必要的物體表面如燈開關、門把手等。
Ⅵ 醫務人員怎樣正確戴口罩
一.口罩的使用
1.應根據不同的操作要求選用不同種類的口罩。
2.一般診療活動,可佩戴紗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術室工作或護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進行體腔穿刺等操作時應戴外科口罩,接觸經空氣傳播或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戴醫用防護口囂。
3. 紗布口罩應保持清潔,每天更換、清潔與消毒,遇污染時及時更換。
4. 應正確佩戴口罩,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下。
二.醫用口罩的分類
1.普通醫用口罩
對致病性微生物的防護作用不確切,可用於普通環境下的一次性衛生護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顆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護。
2.醫用外科口罩
適用於醫務人員或相關人員的基本防護,以及在有創操作中阻止血液、體液和飛濺物傳播的防護。
3.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
適用於醫務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對經空氣傳播的呼吸道疾病的防護,防護等級高
N95型口罩是NI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9種防顆粒物口罩中的一種。「N」的意思是不適合油性的顆粒(炒菜產生的油煙即為油性顆粒物,而人說話或咳嗽產生的飛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標准規定的檢測條件下,過濾效率達到95%。N95不是特定的產品名稱。只要符合N95標准,並且通過NIOSH審查的口罩才可以稱為「N95型口罩」
三.手術時口罩佩戴方法
1.用流水以及肥皂七步洗手法洗手
2.一手托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
3.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
4.用另一隻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後雙耳下。
5.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
6.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並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樑的形狀塑造鼻夾。
四.口罩的摘除方法
1.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
2.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
3.用手僅捏住口罩的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
五.影響口罩過濾性的因素
1.口罩本身
2.口罩的佩戴方法
3.口罩的位置與密閉度
4.口罩與臉部的貼合度
六.如何進行醫用防護口罩密閉性(N95型)檢查
將雙手完全蓋住防護口罩,快速的呼氣,若鼻夾附近有漏氣應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並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樑的形狀塑造、調整鼻夾;若漏氣位於四周,應調整到不漏氣為止。
Ⅶ 如何正確使用手套
這個手套根是一次性手套,還是外邊帶的手套?要是一次性手套就是弄東西的時候給她帶上,然後弄完了給他摘了,要是外邊帶的手套出去,天冷,出去就得帶上
Ⅷ 哪些防護用品穿戴時需要進行氣密性檢查
穿戴時需要進行氣密性檢查的防護用品:口罩。
在工作期間,一般接觸人員須全程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口罩,接觸潛在污染物人員須全程戴顆粒物防護口罩,接觸病人或感染者崗位工作人員須全程戴醫用防護口罩。每次佩戴前應做佩戴氣密性檢查,穿戴多個防護用品時,務必確保醫用防護口罩最後摘除。
防護要求
1、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轉運人員
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
2、環境清潔消毒人員
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防護服、KN95/N95 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3、標本採集人員
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
4、實驗室工作人員
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防護服、KN95/N95 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
5、流行病學調查人員
對密切接觸者調查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調查對象保持1米以上距離。對疑似、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調查時,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
6、隔離病區及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
7、衛生檢疫人員
宜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KN95/N95或相等防護級別的醫用防護口罩。
8、進口冷鏈貨品生產、搬運、銷售人員
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手套,戴醫用外科口罩以上防護級別的口罩。
Ⅸ 為什麼醫生戴的手套裡面沒有汽水
首先,醫生的手套裡面有滑石粉;
然後,他們是要用手套口把袖口扎住,所以中間有一部分透氣空間, 而我們戴手套一般是直接戴在手上,手套出口也貼著皮膚,透氣空間會少很多;
最後,醫生可以在感覺不方便的時候,要求護士幫他更換手套。
這樣,醫生的手套裡面看起來是沒有水汽了。
Ⅹ 一次性醫用乳膠手套怎麼進行無菌檢查檢查方法麻煩描述一下!
應該參照葯典中的「無菌檢查法」來進行檢查。
簡單地說一下,因為葯典中這部分好象佔了4頁紙,你真要去做大概還是得看葯典上的詳細操作。另外衛生部的《消毒技術規范》也有無菌檢驗詳細敘述。
取供試品4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分別剪取約100mg或1cm×3cm的供試品11份,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照用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50℃、真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