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性導尿留置操作流程 操作步驟
1、攜物至床旁,核對並解釋。關閉門窗,屏風遮擋。
2、協助患者擺好體位,取仰卧屈膝位,脫去對側褲腿蓋在近側腿部,兩腿略外展,露出外陰部。將患者上身及對側下肢用被子蓋好。將看護墊鋪於患者臀下,打開導尿包,初步消毒,物品置於兩腿之間。治療碗放置近外陰處。
3、一手帶手套,將碘伏棉球放入消毒彎盤內,另一手持鑷子依次消毒陰阜、對側大陰唇、近側大陰唇,以戴手套的手持紗布分開大陰唇,消毒對側小陰唇、近側小陰唇,然後尿道口、肛門,消毒由外向內,自上而下。
4、將彎盤置於床尾作污物盤。
摘掉手套,將初步消毒物品按醫用垃圾分類處理。用消毒洗手液清洗雙手。
將導尿包置於患者兩腿之間,打開形成無菌區。
戴無菌手套,鋪洞巾。檢查水囊,將導尿管與尿袋連接備用。將碘伏棉球放於無菌盤內,用石蠟油紗布潤滑導尿管前端4~6cm。
5、左手拇指與食指分開並固定小陰唇,暴露尿道口,用碘伏棉球消毒。順序為:尿道口-對側小陰唇-近側小陰唇-然後再消毒尿道口,由內向外,自上而下,一個棉球限用一次,消毒方向不折返。
6、更換鑷子,夾住導尿管緩緩插入4~6cm,見尿後再插入7~10cm。給水囊注水10~15ml,向外輕拉導尿管,確保固定有效。
擦凈外陰部,妥善固定集尿袋
標識:尿管末端貼標識,註明置管時間
7、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告知患者注意事項,整理床單位,按醫療垃圾分類處理用物,洗手、記錄、簽名。
B. 導尿術怎麼操作
導尿術操作流程如下:
一,首先向患者溝通,講解導尿的必要性,導尿的注意事項。
二,術者准備,要戴帽子口罩,洗手,准備好導尿物品。
三,令患者取平卧位,女性患者要是雙下肢屈曲,向兩側敞開。
四,打開導尿包,戴無菌手套,碘伏消毒,外陰兩次,鋪無菌巾單,女性要明確尿道外口,然後將氣囊尿管插入膀胱,觀察有尿液引出,於氣囊注入生理鹽水10毫升,牽拉固定;男性消毒要注意把包皮上翻,把龜頭清理干凈,然後再留置尿管。
五,導尿完畢,要做好標記,向患者及家屬交代導尿管的護理方法。六,最後,要收回操作物品,一次性物品嚴格按規定作為醫療廢物處理。
C. 如何正確使用手套
這個手套根是一次性手套,還是外邊帶的手套?要是一次性手套就是弄東西的時候給她帶上,然後弄完了給他摘了,要是外邊帶的手套出去,天冷,出去就得帶上
D. 導尿管怎樣插,操作程序
1、攜用物至床旁,向病員說明導尿目的,以取得合作。
2、能自理者囑病員清洗外陰,不能起床者,護士協助洗凈。
3、操作者站在病員右側,病員取仰卧位,屈髖屈膝,雙腿略向外展,脫去對側褲腿,蓋在近側腿上,對側大腿用蓋被遮蓋,露出會陰。
4、將小橡膠單及治療巾墊於病人臀下,彎盤置於近會陰處,換葯碗與彎盤放於病員兩腿之間,用一無菌紗布「8」字形纏繞左手拇指、食指,右手持止血鉗夾0.1%新潔爾滅棉球擦洗外陰,
再以左手拇、食指分開大陰唇,擦洗小陰唇及尿道口,擦洗尿道口時,在尿道口輕輕旋轉向下擦洗,擦洗後取下左手指紗布置於換葯碗內,撤去換葯碗,彎盤置於床尾。
5、取下無菌導尿包置於病員兩腿之間,打開導尿包,倒0.1%新潔爾滅於裝干棉球小杯內戴無菌手套,鋪孔巾,使孔巾與導尿包包布形成一無菌區。
6、取一彎盤置於病員左側孔巾口旁,用石蠟油棉球潤滑導尿管前端後放於孔巾口旁的彎盤內,以左手分開並固定小陰唇,右手用止血鉗夾新潔爾滅棉球自上而下,由內向外分別消毒尿道口,每個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完畢將止血鉗丟於污彎盤內。
7、用另一止血鉗持導尿管對准尿道口累累插入尿道約4-6厘米,見尿液流出,再插入1厘米左右,松開左手,固定導尿管,將尿液引入無菌盤內。
8、導尿畢,拔出導尿管,脫去手套,放於彎盤內,撤下孔巾,擦洗外陰,協助病員穿褲。整理床鋪,清理用物,作好記錄後送驗標本。
(4)進行留置導尿時應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導尿管使用的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預防尿路感染。
2、插入尿管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尿道粘膜,若插入時有阻擋感可更換方向,再插見有尿液流出時再插入2cm,勿過深或過淺,尤忌反復抽動尿管。
3、選擇導尿管的粗細要適宜,對小兒或疑有尿道狹窄者,尿管宜細。
4、對膀胱過度充盈者,排尿宜緩慢以免驟然減壓引起出血或暈厥。
5、測定殘餘尿時,囑患者先自行排尿,然後導尿。殘餘尿量一般為5—10m,如超過100m1,則應留置導尿。
6、留置導尿時,應經常檢查尿管固定情況,有否脫出,必要時以無茵葯液每日沖洗膀胱一次;每隔5—7日更換尿管一次,再次插入前應讓尿道鬆弛數小時,再重新插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導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導尿術
參考資料來源:個人圖書館-男女導尿管的使用步驟
E. 導尿術名詞解釋
導尿術是將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
導尿術的目的是減輕尿瀦留,取未污染的尿液樣本進行檢查,確定殘余尿液,確定膀胱冷熱感、容量、壓力,注射造影劑或葯物以幫助診斷或治療。
外科醫生站在患者右側,戴無菌手套,用無菌水或苯扎溴銨消毒會陰和尿道口,用無菌潤滑劑染色導管前端,左手握住陰莖(女性患者,外科醫生)左拇指和食指與小陰唇分開,露出尿道口)。尿道插入膀胱,直到導管流出尿液。
(5)進行留置導尿時應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導尿的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尿路感染。
2、輕輕插入尿道,以免損傷尿道粘膜。如果插入時有阻塞感,則改變方向,當有尿液流出時插入2厘米。不要過深或過淺,尤其要避免反復拉動尿道。
3、選擇合適的導管尺寸。對於兒童或懷疑有尿道狹窄的人,導尿管應良好。
4、對於膀胱充盈過度,排尿應緩慢,避免突然減壓引起出血或暈厥。
5、測量殘余尿量時,要求患者自行排尿,然後導尿。殘余尿量一般為5-10毫升,如果超過100毫升,應保留導尿。
6、留置導尿時,應定期檢查尿道的情況,是否有出來,必要時應每天用無菌液體沖洗膀胱一次,每5-7天更換一次,再插入前應先讓尿道放鬆幾個小時,然後再插入。
F. 怎麼樣給患者導尿
患有泌尿系統疾病的人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發生排尿困難,嚴重時則完全排不出尿來,病人十分痛苦。發生排尿困難後應及早去醫院診治,經葯物、針炙治療效果不佳者應及時施用導尿術。
導尿術是在無菌操作的情況下,利用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進行導尿,要由醫護人員來操作。
導尿在臨床應用中分兩種,一是不留置導尿;二是留置導尿。採用哪一種要根據導尿目的來確定。不留置導尿法常用於臨時治療或採集尿液標本,導尿後即將導尿管拔出。留置導尿法常用於持續性引流尿液或觀察腎功能情況,導尿管插入膀胱後需加以固定。
導尿具體施術方法,由於男女生理特點不同,操作方法也有所區別:
(1)留置導尿法:留置導尿術,除導尿用物以外,還要備有無菌玻璃接管,橡膠引流管(長約65厘米),貯尿瓶,治療碗,生理鹽水200~300毫升,沖洗器、別針,膠布和細線繩(男性用)等。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剃除陰毛,以便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②按常規導尿法進行導尿,待尿液流盡以後,用沖洗器吸生理鹽水60~80毫升,自導管注入膀胱,如回收順利,液量與注入量基本相等時,則提示導尿管在膀胱的位置適宜,即可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③留置導尿管的固定方法在男性為導尿管採取蝶形膠布固定在陰莖兩側,再以膠布輕繞固定,其遠端折疊部用線繩將其與導尿管結扎。女性導尿管固定可採用線繩結扎導管,遠端用膠布固定法或用膠布三向交叉固定法。
④導尿管固定後,用玻璃接管連接導尿管和引流管,其遠端放入貯尿瓶內,懸掛於床旁。
⑤用別針將引流管固定於床單上,但須保持一定長度,防止病人翻身時,將引流管從貯尿瓶中拉出。
⑥若為間歇性排尿者,定時開放導尿管。
(2)不留置導尿術:導尿前應准備無菌導尿包一套(粗細導尿管各1條、彎盤、鑷子2把、孔巾、紗布2塊、棉球少許)、橡皮布和治療巾各一塊、消毒劑(0.1%新潔爾滅或紅汞)、無菌滑潤劑、便盆等物品。
術前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顧慮,取得配合。囑病人用肥皂水洗凈外陰,如病人不能自理可由護士協助,護士要向病人了解有無尿道外傷史和導尿史。
①男性病人導尿的具體操作方法:術者站在病人的右側,病人仰卧,將褲子脫至兩膝上1/3處,上半身蓋好,避免不必要暴露,兩腿放平略分開,橡皮布及治療巾鋪在臀下。
消毒外陰。左手持紗布托住陰莖,並將包皮後推,露出龜頭,右手持鑷子夾新潔爾滅棉球,自尿道口向外以旋轉的動作擦拭龜頭、冠狀溝、陰莖、陰阜、陰囊部皮膚2~3遍。
戴好無菌手套,鋪好孔巾,以左手拇、中指和無名指自冠狀溝下方將陰莖提起,與腹部成60度角,用食指分開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鉗或鑷子夾住已滑潤的導尿管頭端5厘米處,在左手指的輔助下,自尿道口輕輕插入約18~20厘米,見尿液流出後,再繼續插入2厘米即可。
導尿完畢後,拔出導尿管,安置病人休息。
②女性病人導尿的具體操作方法:作好導尿前的准備。
術者站在病人右側,將被疊至床尾,脫下右褲腿,蓋在左腿上,右腿可蓋塊小毛毯,然後將橡皮布和治療巾墊在臀下。
病人屈膝仰卧,充分暴露外陰,彎盤放在兩腿之間。
消毒外陰部,用鑷子持新潔爾滅棉球,按順序從尿道口、小陰唇、大陰唇,從上至下各用一棉球擦洗。
戴好無菌手套,鋪孔巾,將換葯碗放在孔巾口的下方,打開紗布疊成長條,8字形纏在左手拇、食指上,然後分開大、小陰唇,固定不動。右手持鑷子夾紅汞棉球,自上而下擦尿道口兩側,然後再換一紅汞棉球擦洗兩遍。完畢後,撤掉彎盤。右手持鑷子夾住用油棉球潤滑過的導尿管頭端5厘米處(尾端放入接尿瓶內)對准尿道口,緩慢地插入約4~6厘米,見尿液流出後,再插入少許,以避免因病人緊張摒氣使導尿管脫出。
導尿完畢後,拔出導尿管,然後用紗布擦凈外陰部,協助病人穿好衣服,讓病人休息。
(3)導尿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應掌握男性與女性尿道的解剖特點。男性尿道較長,並有彎曲和狹窄部位,尤其當膀胱頸部肌肉收縮時,可造成插管困難。因此,插管時,要動作輕柔,讓病人盡量放鬆,作深呼吸或稍停片刻再插管,切勿粗暴或盲目地強行插入,以免損傷尿道粘膜。女性尿道較短,要防止導尿管脫出,尿道口呈矢狀裂,處於陰道上方,插管時要辨認清楚,勿錯插陰道。導尿管一旦插錯或脫出,要更換導尿管,防止細菌感染。
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要認真進行消毒,防止泌尿道繼發感染。
③對尿瀦留病人導尿時,須分次放尿,首次放尿量不應超過1000毫升,以免膀胱內壓突然下降,導致虛脫、休克或其他不適。
④導尿前要注意選擇好導尿管,檢查是否暢通,粗細要適宜,對患有尿道狹窄或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尿瀦留的病人,應選擇質量較好的導尿管。當遇有插管困難者,可採用加壓擴張插管法(即在尿道內加壓注入無菌石蠟油15~20毫升,隨尿道的擴張插管)。如此法失敗,可考慮選用金屬導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