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旗袍的特點
旗袍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
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特色是把女性婉媚的特點張顯出來
㈡ 1930s跟倒大袖的區別
一個拖地,一個倒袖。
1930s是曳地旗袍的絕世之美,1920s旗袍的袖子都是倒大袖樣式。
這種在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盛行長至腳面的長旗袍,後來旗袍款式起起落落,曳地旗袍卻一直被保留,也成為了人們對旗袍的重要印象。
30年代的旗袍,袖子有長有短,袖子長的屬於早期,袖子短的很可能是後期,40年代的旗袍越來越短,圖案卻越來越艷麗。
㈢ 旗袍很好看,穿旗袍對身材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旗袍對於身材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只要選對適合自己的旗袍也會穿的很好看。很多小姐妹一說起旗袍,腦袋裡想到的刻板印象就是旗袍=苗條身材,或者就是「我太矮了,穿不得旗袍」,「我太胖了,穿不得旗袍」。當然我也不否認身材好的人披個床單布都好看,但其實你要是真的了解旗袍後就會懂旗袍對於身材的包容性有多大,以及旗袍款式的多樣性。現在的很多旗袍秀,高開叉裝拉鏈的不算是真正的旗袍,只是帶有旗袍元素的連衣裙。因為旗袍的特徵之一就是多元化。
㈣ 倒大袖旗袍搭配什麼鞋子
本來是為了要做新的倒大袖旗袍來找圖片的,遇到您的問題就自發的答了,請見諒。無非是想說明,這絕對不是件丑的單品。
如果您有興趣看看早年畫報,就會發現襖裙是很日常的搭配。最保守的您可以搭配黑色或者白色過膝的半身褶裙(看您的腿型,事實上依我個人經驗,剛遮住小腿肚最合適。)。褶子越細顯得越輕盈,材料可以是泛著光滑絲光的或者絨面的。如果褶子硬挺,比如毛料,裙褶可以相對寬一點。
鞋子請選擇黑色半高跟皮鞋(參考民國女學生,布鞋太有毒了),這件倒大袖明顯偏長了,要想穿好請盡可能調整穿衣後的視覺比例。最後您可以穿上黑色或者白色長襪,黑色不會出錯一身都是腿,白色更時髦呼應領邊袖邊,看您需要吧。另外襪子的圖案可以是很有意思的發揮。
㈤ 旗袍20s是什麼意思
20s是指倒大袖款式。
30S是腰圍臀圍寬鬆些從胸圍自然幅度裁剪下來的 40S是修身款的。
㈥ 倒大袖旗袍要幾米
倒大袖旗袍要2.5米左右。
旗袍,又稱_袍 ,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祺袍在中華民國20世紀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㈦ 窄肩女生旗袍選擇,連肩袖、平肩袖、包肩袖還有倒大袖適合哪種呀
連肩袖和包肩袖適合寬肩的人穿的,平肩袖,普通的裝袖會更加適合窄肩女生。
另外可以通過一字領、橫條紋、荷葉邊等元素加,增加肩膀露出的比例,弱化窄肩視覺。U字領或是比較繁復的肩部設計也適合窄肩女生。
㈧ 倒大袖旗袍的讀音怎麼讀!四聲還是三聲
倒大袖旗袍
dǎo dà xiù qí páo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正確答案,點擊【採納答案】,謝謝 ^_^
你的點贊或採納是我繼續幫助其他人的動力
㈨ 旗袍的20s30s40s是什麼
表示的是旗袍年代的款式,20s為1920,30為1930,40為1940,1920s旗袍的袖子都是倒大袖樣式,30年代的旗袍,袖子有長有短,袖子長的屬於早期,袖子短的很可能是後期,40年代的旗袍越來越短,圖案卻越來越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