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佛山旗袍節是什麼時候
擴展閱讀
雪紡短袖搭什麼裙子 2025-05-20 20:14:37
童裝縮寫英文怎麼寫 2025-05-20 20:14:37

佛山旗袍節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2-05-06 04:45:24

⑴ 日本有些節日都穿和服,那中國什麼節日都穿旗袍

現在穿旗袍的人比較多。一年四季都有人穿。樓主如果喜歡的話,可以直接截圖到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定製,各種款式和面料都可以選擇,幾百到一兩千都有,性價比很高,而且是面料市場,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錯的

⑵ 有什麼點子以旗袍為元素帶入古鎮端午節

端午節的時候讓6到8名穿著旗袍的美女一手打油紙傘,另一隻手托著粽子向沿途的遊客售賣。這就是把中國傳統服裝旗袍文化與古鎮端午節的完美融合。

⑶ 佛山市哪裡有賣旗袍,最好在禪城區內

祖廟路的順聯百花總匯A館二樓、東方廣場吉之島二樓都有旗袍賣~~~

⑷ 2020杭州國際旗袍日的媒體宣傳特點

2020年杭州國際旗袍日媒體宣傳的一個特點的話是按照傳統文化來進行宣傳。

⑸ 什麼場合穿旗袍

旗袍的穿著與搭配和其他服裝一樣,也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可分為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

正式場合一般指參加節慶典禮、外事訪問、隆重會議、文藝演出和婚禮宴會等,穿著的旗袍必須面料高檔(如織錦緞類)、款式莊重(如國畫旗袍、綉花旗袍)、做工精湛。穿著時必須將所有扣子系好,應注意發型和化裝,一般不需要其它服飾搭配。

非正式場合一般指家庭團圓、朋友聚會、外出旅遊、休閑散步和家庭休息等,這時可選擇面料、款式、做工較一般的旗袍,當然也可選擇高檔旗袍在非正式場合穿著,可選擇其它一些飾品,如皮鞋、圍巾、眼鏡、提包等,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點和愛好,精心搭配。

招聘的時候還是穿的鄭重些好。

⑹ 南海影視城旗袍文化節用英文怎麼說

南海影視城旗袍文化節的英文翻譯_網路翻譯
南海影視城旗袍文化節
South China Sea Film Festival
全部釋義和例句試試人工翻譯

⑺ 國慶節想穿旗袍

穿個到腳的風衣把裡面的旗袍都遮蓋住了,穿旗袍還有什麼意義呢?再說風衣和旗袍風格不搭配的。既然想穿旗袍,就是想走古典美的路線嘍,不如外面加一件鏤空的針織小衫,以淺色最佳,長短不過腰,短的最好。這樣既可以不讓胳膊受凍,又增加幾分典雅,不妨一試。

⑻ 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中國旗袍
起源與發展

起源
旗袍屬於袍服類中的一種,它是從春秋戰國時期(2700年前)的深衣發展下來的。所謂深衣就是中國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為一體的衣服。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20世紀20年代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漸形成的時期。旗袍開始普及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

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曾把旗袍(還有中裝)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當時女子禮服有兩款:一款是藍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學堂中女學生多著偏大襟上衣底襟圓擺、齊肘中袖短衫,下著綢裙。

20世紀30年代
3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海派旗袍無論是裁剪還是設計都更加西方化,採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變長而緊身且高開衩,更加符合東方女性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20世紀40年代
40年代,抗日戰爭的開始,打亂了30年代人們對服飾的追求。旗袍向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夏季傾向於取消袖子,領子減低。簡便、樸素、適體從而成為40年代旗袍的獨特風格。

建國後,旗袍進入了它的冰凍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睞,許多從國內去國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為自己最喜愛的服裝,許多華人都會穿著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參加許多重要的節日。

風姿再現
旗袍以影視作品、時裝表演、選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徵和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款式、細節推陳出新,日益精美。

民國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專屬以外,款式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陽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製作的高手。那細密平整的針腳幾乎看不到。那新穎獨到的盤扣、精緻的滾邊、得體的啃腳,舒服得體令人嘖嘖稱贊。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我國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在大陸內地舉行的奧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都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旗袍已代表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符號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⑼ 中國什麼時候設立旗袍節

一直以來都非常嚮往巴西的狂歡節,夢想著有一天能夠站在里約的狂歡人群中感受桑巴女郎的迷人魅力,象普通的巴西人那樣盡情地釋放內心的能量。我有幸也親身感受過泰國潑水節的激情,更被那全民參與的熱烈場面所感動……與巴西狂歡節及泰國潑水節的全民參與性相比較,感覺中國人的節日參與性還不夠,而很多時候「過節」更多地還是圍繞著「吃」而大做文章。 在過去那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對節日的想往似乎也總是物化到了吃的上面-尤其是小孩子,盼望過節的第一理由還是因為有好吃的可吃吧。再後來,國人對節日的要求不再僅限於滿足嘴巴的快樂而對精神層面的享受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電視得到了極大普及的近二三十年,全家圍坐在一起看電視似乎成為了過節時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以至於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成為了全世界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欣賞水平以及欣賞口味的分化,人們對電視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節目的滿意度卻越來越低。吃(節日飯)和看(電視節目)的形式再難以滿足人們對節日的要求,再加上各地對燃放煙花爆竹的限制等原因,我們終於發現節日的氣氛與人們心底對它的期待就變得愈加遙遠了。實際上這種心理落差的產生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電視節目再豐富,節日的聚餐再豐盛也無法為我們營造滿意的節日氛圍,要想讓節日更加快樂、讓過節的氣氛更加濃烈必須要由人們的共同參與來完成。尤其是隨著家庭結構的日益縮小,兩三口人實在無法在自家的房檐下營造什麼熱烈的節日氣氛,人們到了必須走上街頭的時候了。換句話說,我們是否也應該創造一個能讓全民參與的大眾節日呢?基於這個想法,我想到了這樣一個主題:旗袍節。 以中國人含蓄的性格我們不大可能引入巴西那樣的狂歡節,而旗袍節的設想正是充分考慮了中國人這種較為含蓄內斂的性格以及能讓盡可能多的人前來參與的考量。旗袍是中國獨具魅力的民族服裝,它的風采即使在世界范圍來看也是受到推崇的。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中國女性擁有旗袍的越來越少,穿旗袍上街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為了弘揚寶貴的民族文化培養年輕一代女性的古典氣質乃至推動旅遊業的發展等等,我們完全有必要設立這樣一個全民參與的節日,讓更多的女性穿上旗袍走上街頭,讓滿街的旗袍在七月流火中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景,讓中國女性在全世界面前盡情展示東方的魅力和韻味,套用一個時髦的詞彙來形容,這也是增強軟實力的一種絕好方式吧。 上個星期,本人在北京電視台《天下天天談》節目中已經提出了關於在每年七月的第一個周末(周六周日兩天)設立旗袍節的設想並受到了節目組以及部分觀眾的充分肯定。我建議全國的婦女同胞們在七月第一個周末到來的時候請穿上你們已經壓在箱底很久的旗袍吧,穿著它去你們所在城市的步行街、商業區乃至代表性的古典建築周圍,用你們優雅的身段和端莊的氣質妝點你們所在的城市和鄉鎮,有可能的話再推舉出穿得最美的女性或是選出最佳旗袍設計師作為這個新興節日的高潮。我想,到時候男同胞們一定也不會閑在家裡,他們可以端著相機為你們拍攝、甚至穿起馬褂與你們呼應,而這樣的風景必然也會引起世界的好奇和注意,說不定幾年以後到中國觀看旗袍節會變成一個時髦的旅遊項目,這樣的話旗袍節豈不又變成帶動旅遊業的一步好棋了嗎? 世界盃快結束了,就讓我們期待著旗袍節吧……

⑽ 泰國美女眼中的春節,就是性感「旗袍節」是怎麼回事

簡介:

春節似乎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節日,就連完全沒有華人血統的「外國人」也要過節,尤其是泰國的這些美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