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旗袍是什麼樣的衣服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② 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有什麼區別
傳統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改良旗袍平肩翹臀,凹凸有致,充分釋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體態,盡顯典雅、高貴氣質;亭亭玉立,窈窕玲瓏,它充分展現了女性纖柔曼妙的身姿,如風擺俏荷,雨灑芭蕉,極富古典詩情意韻,它融入刺綉、綴珠、團龍、手繪等中西方元素形式和圖案,特具有中國特色和西式審美。改良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起源於京派文化,它在清代主要是旗人所穿之袍,由於現代「旗袍」這個詞專指女裝,所以又可以說旗袍起源於旗女所穿之袍。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大多都放棄了旗服,故而直到20世紀20年代,旗袍才重新在上海流行起來,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
經過現代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特色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典雅時尚服裝———改良旗袍,穿在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
③ 旗袍結構與連衣裙結構的區別
旗袍結構與連衣裙兒結構的區別在領子上,旗袍領子是立領。
④ 女生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身材的旗袍
很多人對旗袍都有著一種誤解,那就是旗袍一定要身材非常好的女生穿上才會好看,需要前凸後翹,身上沒有一絲贅肉,才能夠展現出旗袍的性感。現代旗袍更多的是經過改良後的,並不能夠稱之為真正的旗袍。改良後的旗袍反而是有了一種艷俗感,主要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錯誤示範,從而導致了很多人不知道應該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
⑤ 裙子和旗袍有區別嗎
有區別,而且區別很大
⑥ 旗袍怎麼理解都有那些品類啊
旗袍一般從長度來區分可分為中短款旗袍和長款旗袍。
再從服裝細節來說:
按旗袍的開襟來看:
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無襟。
按旗袍的領型來看:
旗袍的領型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以下八種樣式:傳統立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按旗袍的袖型來看:
大致上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等。
⑦ 旗袍是連衣裙嗎
不是旗袍是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風,連衣裙是非常時尚的沒有什麼國界、民族乃至地域文化的束縛,時間性也比較自由,旗袍是我們中國的國粹,最初是從清朝滿族的滿服轉變過來的,演化到現在的,成為了象徵中國民族的一大不可或缺的一大亮點~~
⑧ 女人穿連衣裙好看還是旗袍好看
女人還是穿旗袍好看,因為中國的旗袍設計突出了女人的身材s曲線以及中國的文化以和。對女人美的一種表達。旗袍是中國風。旗袍能突出整個女人的女人味及性感。
⑨ 連衣裙分類
連衣裙,是指吊帶背心和裙子連在一起的服裝,屬於裙裝的一類。連衣裙在各種款式造型中被譽為「時尚皇後」,是變化莫測、種類最多、最受青睞的款式。 連衣裙是一個品種的總稱,是年輕女孩喜歡的夏裝首選之一。根據穿著對象的不同,可有童式連體褲和成人。連衣裙有各種樣式。連衣裙還可以根據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種不同的輪廓和腰節位置。搜狗網路
連衣裙
女性服裝類型
共3個含義
連衣裙,是指吊帶背心和裙子連在一起的服裝,屬於裙裝的一類。連衣裙在各種款式造型中被譽為「時尚皇後」,是變化莫測、種類最多、最受青睞的款式。 連衣裙是一個品種的總稱,是年輕女孩喜歡的夏裝首選之一。根據穿著對象的不同,可有童式連體褲和成人。連衣裙有各種樣式。連衣裙還可以根據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種不同的輪廓和腰節位置。對象的不同,可有童式連衣裙和成人連衣裙。在上衣和裙體上可以變化的各種因素幾乎都可以組合構成連衣裙的樣式。連衣裙還可以根據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種不同的輪廓和腰節位置。包括低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下)、高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上)和標准型;因為衣和裙的連接恰好在人體腰部,所以服裝行業中,俗稱它為「中腰節裙」。因其高低適中,造型美觀、秀麗,適合各種層次的婦女穿著。
在連腰型中包括襯衫型、緊身型、帶公主線型(有從肩部到下擺的豎破縫線)和帳篷型(直接從上部就開始寬松)等。
低腰型:接腰的位置按衣長的比例而定,如果裙子是喇叭形、抽裕形或打褶形,下擺較大。
高腰型:接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上的裙子。大多數的形狀是收腰、寬擺。這種連衣裙又叫(拿破崙)帝國女服。
標准型:接腰位置在身體的最細部位。連腰型
貼身型:比起直簡型還要緊身、合體的連衣裙。裙子的側縫線是自然下落的直線形。
帶公主線型:利用從肩部到下擺的豎破縫線,體現曲線美的連衣裙,它強調收腰、寬擺。像公主線和刀背線,這樣在縱向放入的破縫線易於適合體型,也易於造出喜歡的形狀和立體感。
帳篷型:有直接從上部就開始寬松、擴展的形狀,也有從胸部以下朝下擺擴展的形狀。
樣式
常見的有直身裙、A字裙、露背裙、禮服裙、公主裙、迷你裙、雪紡連衣裙、吊帶連衣裙、牛仔連衣裙、蕾絲連衣裙等。
直身裙
現代裙類名稱,又稱「直統裙」,是裙類的新品種之一,特點是胸圍、腰圍和裙圍,三者基本上一樣粗細,形成一種直筒式的形狀。衣片結構,是上下相連,腰間不作剪斷。有時為了跨步方便,在近裙擺處接上一段收有折襇的接邊。直身裙不論孩子或成人都可穿著。又稱布袋裙。其裙體寬松,領口和裙擺收攏。曾於20世紀20年代流行,50年代再度流行。
A字裙側縫由胸圍處向下展開至裙底擺,外形似A字。由法國時裝設計師C。迪奧爾於1955年推出。A型誇張下擺,修飾肩部形成。由於A型的外輪廓從直線變成斜線而增加了長度,進而達到了高度上的誇張,是女裝常用的外型,具有活潑、瀟灑、充滿青春活力的造型風格。
露背裙
後背裸露至腰。形式多樣。宜選用柔軟、懸垂效果好的面料裁製。19世紀中期在歐洲貴族婦女中盛行一時,20世紀80年代再度流行。
禮服裙
或稱晚禮服裙。通常肩、領設計較低,裙擺寬大,裙長及踝。多用華貴的綢緞、絲絨等面料裁製,並裝飾花邊、緞帶。
公主裙
上身合體,下擺稍展寬,無腰節縫。因採用公主線裁剪方法而得名。公主線系法國時裝設計師C.F。沃思為歐仁妮公主所設計,從肩至下擺呈一線縱向裁剪,由6塊裙片組成。迷你裙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迷你裙起初長及膝蓋,1965年到1970年間它逐漸縮到大腿,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雪紡裙雪紡連衣裙是一種由雪紡(輕薄透明的織物)製成的質感輕薄、透明、柔軟、飄逸的連衣裙。穿著舒適、輕盈,在炎熱的盛夏有一種清涼的感覺。
吊帶裙
吊帶連衣裙,和背帶裙不同,背帶一般者較寬長,並在背後打衩,而吊帶裙較窄短。吊帶裙一般在腰節以上部位都有一段護胸和護背的衣料。在盛夏季節穿著涼快、舒適,除了女童以外,成人也穿著,現代比較流行。
牛仔裙
牛仔連衣裙,是指由牛仔布料為主設計的連衣裙子,牛仔裙以其布料耐穿,耐洗為特色,一推出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蕾絲裙蕾絲連衣裙,是一種由蕾絲(一種舶來品)製成的質感輕薄、柔軟、飄逸的連衣裙。
拼接式連衣裙
拼接式連衣裙一種現代服飾名。拼接式連衣裙顧名思義連衣裙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顏色是不一樣的,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兩件服飾。連衣裙是女孩必備的,既方便又好看,每天上班即使遲了起床也沒關系。簡單套上就能直奔公司。拼接式連衣裙可以營造出兩件的效果,又能解決懶MM們的煩惱。
百變裙子
百變裙子是1款裙子100種穿法的專利連衣裙。這款裙子能夠穿出所有裙子能夠穿出來的效果,像是短裙、中裙、長裙、單肩裙、吊帶裙、裹胸裙、露背裙等等她一款裙子就能夠擁有這些造型。
白色鏤空連衣裙
簡約的白色鏤空裙,既有清新又不失性感風情,恰到好處的長度讓你塑造出高挑感,修長雙腿的秀出也不會顯得艷俗反而優雅難擋!
合身的連衣裙可以襯托女生、女性的身材,特別對個子比較迷你的女生有種拉伸,變高的作用。
服裝名稱,又稱「連衫裙」、「布拉吉」(布拉吉是俄語的中文譯音)。這是由襯衫式的上衣和各類裙子相連接成的連體服裝樣式。款式種類繁多,有長袖的、短袖的,無袖的,有領式的和無領式的各種式樣變化。
⑩ 連衣裙的風格具體分類是怎麼分的
一、按腰型來分就分為:低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下)、高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上)和標准型。
在連腰型中包括襯衫型、緊身型、帶公主線型(有從肩部到下擺的豎破縫線)和帳篷型(直接從上部就開始寬松)等。
二、按款式來分就分為:直身裙、A字裙、露背裙、禮服裙、公主裙、迷你裙、雪紡連衣裙、吊帶連衣裙、牛仔連衣裙、蕾絲連衣裙等。
三、按其它風格來分則為:甜美,街頭,通勤、復古、優雅風、御姐范等。
(10)旗袍連衣裙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女性選購連衣裙,要根據個人的年齡、性格、體形、膚色、職業及愛好的不同來選擇。
1、少女以選綉花、飾邊、裙長不過膝為好,可體現出少女天真活潑可愛的特點。青年女性選購的連衣裙,其花格、條紋或格子大小均可,顏色應選鮮艷明快色彩的。
2、中年以上的婦女應體現出成熟端莊美,選擇顏色應偏重於素色,追求一定的穩重感,較適合穿旗袍式連衣裙。膚色白皙的女性,可選擇淺流行色的連衣裙,會顯得典雅清秀。膚色黑的人可選擇帶花、格的衣料,顏色不宜太深。
3、高而瘦者,可穿泡袖或籠袖的環形褶裙,忌穿窄腰的連衣裙。
4、肥胖者可穿整料連衣裙,忌穿有皺褶的或寬大的鍾口裙;窄肩和溜肩體型,宜穿一字領、帶有皺褶的過肩的連衣裙,忌穿無袖或短袖的連衣裙;臀大腰圓者,可穿喇叭裙,忌穿緊身連衣裙。
5、低腰短腿者,宜穿高腰連衣裙;短裙和普通長度的裙子,可以突出女子腿部的線條美,因此,大腿肚和腿上有贅肉者以不穿為好;中年婦女開始「發福」,應該避免穿兩截式的和無袖的裙服,可穿著有直線條、少褶子的裙裝,來掩飾肚子大、沒腰身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