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張也唱歌為什麼老穿旗袍
擴展閱讀
t恤怎麼改皮衣 2025-10-06 12:52:55

張也唱歌為什麼老穿旗袍

發布時間: 2025-10-06 11:15:02

1. 胸大、肩寬、上身胖的女人適合穿什麼樣的衣服

1,胸大肩寬的MM可以嘗試維多利亞風格的襯衣,多層次的裁剪和褶皺有時候恰恰能很自然地掩蓋飽滿的胸部曲線。在選擇此類衣服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選擇褶皺只集中在胸部的那種,否則可能會起到相反的膨脹效果,而那種在胸部剛好有個口袋的衣服就更不能選擇了。一般來說,不建議大胸MM選用高領的衣服,如果要非穿不可呢,那就要盡量選取厚重一些的料子, 顏色要干凈, 深一些。厚重的料子可以減少視覺沖擊。深色本來就有收縮效果,而單一的顏色則會把目光均勻到衣服的每一處。
2,上身胖的MM上身盡量不能穿緊身的,不過可以是修身剪裁的。還有最好不要穿單色的衣服。
3另外材質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夏天,千萬不能選擇超薄面料的,那樣會顯的上身更加膨脹,盡量選擇稍厚面料的,看起來比較顯瘦的。

2. 我很崇拜張也,她身材太好了,請問她三圍多少

這個確實不知,但既然你如此喜歡,就按女性標准三圍給你算吧:
張也身高1.54米,如果達到標准,三圍如下:
胸圍=身高 X 0.51 ( 154cm X 0.51=78.54cm )
腰圍=身高 X 0.34 ( 154cm X 0.34=52.36cm )
臀圍=身高 X 0.542 ( 154cm X 0.542=83.47cm )

3. 76歲歌唱家李谷一工作近照曝光,腰身不見一絲贅肉,她是如何保養自己的

有一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張歌唱家李谷一與張也的工作合照,照片中的李老師氣質非常出眾,且氣場強大,看上去讓人很是敬畏。76歲的她身材依然保養的很好,端莊又大氣,紅色緊身裙也顯得非常有氣質。而且腰間看不到一絲贅肉。身邊張也則穿著綠色的旗袍,挽著李谷一的胳膊,兩人的感情看起來特別好,這張照片瞬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但是李谷一的感情也算有些坎坷,經歷了兩段婚姻,雖然遇到了真心愛她的人,但是又比她先走了。

不過李谷一這一生的成就,也可以算是許多明星夢寐以求的高度,當歌手成為了出色的歌唱家,還代表國家文藝工作者出席重要場合,同時也獲得了演藝圈的最高職稱,國家一級演員,真是令人欽佩。但是背後肯定也離不開她的自律與堅持。

4. 湖南邵東風俗有哪些

「唯楚有材,予斯為盛」,湖南,一塊神奇的民歌寶地。
荊楚南蠻,本為化外之方,然從屈原居沅、湘而作《九歌》、《離騷》始,中華民族的浪漫主義人文情懷便發軔於此。歷千年經營,乃成獨樹一幟的湖湘文化,蓋有其淵源。
孟子雲「今之樂猶古之樂」,吾深信不疑。民歌源於生活,早於文字,那麼文字體裁的詩詞文章借鑒民歌,定是確切。如以吳歌西曲入樂府,使之深得清新活波;劉禹錫以楚地民歌入《竹枝詞》、《浪淘沙》而傳唱千古;以勾欄瓦舍之市井新聲入唐宋詞,繁榮形成樂一代文學樣式(南宋以降詞人過分追求「雅正」,摒棄「俗曲俚謠」而終使詞至沒落,繁華不再,足以明證);以民歌入元曲,而成近世曲藝戲曲之端源……由是觀之,民歌為中華民族之精神生活的成長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湖南民歌,首先是人才之盛。一直在問,辣椒會影響嗓音,可就是這么一群專吃辣椒的湘人卻能唱響中國樂壇。且不說活躍在當代歌壇的宋祖英、張也、湯燦等人,單說何紀光、李谷一等老一輩藝術家。何紀光出生在桃花源故里,土家、苗、漢聚居的武陵人家,從小耳濡目染民歌風氣。據說他曾向一位苗族老藝人習得高腔山歌的唱法,並納入科學發聲方法,真假聲莫辨,鑄就獨有風格。他的聲音純凈、寬廣,高昂可斷絲,柔美能流水,得此聲音夫復何求!八十年代以一曲「挑擔茶葉上北京」享譽全國。他的歌唱,充分體現了高腔山歌的魅力,如「洞庭魚米鄉」的開場,「思念」的開場,「好久沒到這條坡」最後「唱贊歌」句,一個干凈利落的甩腔,但卻悠揚至極,響徹雲端。生為人大代表的何先生,關心民生,提攜後進,李谷一、宋祖英、張也等都曾受他教導。專心音樂,孜孜不倦。02年驚聞先生盍然辭世,終年63歲,以藝術盛年離去,「長使吾輩淚滿巾」,唯余暗自嗟嘆。
李谷一大家都很熟悉,由湖南花鼓而入民歌,代表作有「妹妹找哥淚花流」、「鄉戀」、「難忘今宵」等。嚴格的說,她並不是純粹的民歌手,而是走新創作作品之路,難為有一副好嗓子。
還有一位不得不提,吳碧霞。這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女高音西洋花腔歌手,現任教於中國音樂學院。歷來西洋美聲和民族唱法水火不容,對於民族來說,要麼過於保守,難於發展,要麼全盤西化,面目全非。而吳在兩種唱法中游刃有餘,為中外看好。垂涎她的一張「好花紅」的專輯多年,裡面有她的《試論「魚」和「熊掌」能否得兼--論中外作品演唱得歌唱觀念和思維方法》。
湖南民歌,其次是體裁內容之盛。湘西、湘西北之武陵山,湘南之衡山,湘北之浩瀚洞庭,加上湘、資、沅、澧四大水系縱貫全境,平原、水鄉、山地、丘陵皆備,故號子、山歌、田歌、小調、風俗歌具豐。以例舉證。號子,以「澧水船工號子」(津市,澧縣)為代表,經改編後,分為三部分,成為體制完備的大型聲樂作品;山歌,作品最多,瀚若星雲,如「郎在外間打山歌」(長沙)「冷水泡茶慢慢濃」(桑植);田歌,這是一種稻作區域的特殊民歌形式,介乎山歌和號子之間,有「插田歌」(韶山)、「羅羅咚」(岳陽)等,但僅在文獻上看過,未能有幸聽得;小調,較為抒情,如「四季花兒開」,「鄉里妹子進城來」(邵東)等;風俗歌,反映民俗,婚喪,於古時生活聯系緊密,如「銅錢歌」(益陽),能聽到的不多。
湖南民歌,再次是內容豐富,清新健康,言辭優美,有些堪稱文字精華。民歌源自生活,有些未免流俗,但竊以為湖南的民歌精品良多,他們都是語言的天才。
印象最深的當屬何紀光的那首「思念」:「山高水遠路茫茫,郎姐二人遠隔在兩廂,難得見,朝朝暮暮思念長。門前有塊相思地,芹菜韭菜種兩行,郎拔芹菜勤想姐,姐割韭菜久望郎。」 不知道是文人創作還是民間始有,我堅信後者。試看兩人相思,直白而不顯露,卻用藝術的比喻,要在相思地上種「芹」菜「韭」菜,來「勤」「久」惦望,形象生動,生活情感交融在一起,多美麗呀。
再如「馬桑樹兒搭燈台」(鄧海倫):「馬桑樹兒搭燈台喲,寫封(的)書信與(也)姐兒帶喲,郎去幫工(有的填『當兵』詞)姐也在家喲,我三五兩年不得來喲,你個兒移花也別處栽喲。馬桑樹兒搭燈台喲,寫封(的)書信與(也)郎帶喲,你一年不來我一呀年等喲,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喲,春天不到(也)花不開喲(也有的填『鑰匙的不到鎖也不開』詞。)馬桑樹兒搭燈台喲,姐在家中望郎來喲,窮人最知窮人苦哇,我窮人自有窮人愛喲啊,苦菜花開喲來相會啊」 先托物起興(源於《詩經》,自古有之),男方先表明心跡,「我是窮人,且要外出三五年,你我雖然交好,但為你青春考慮還是別嫁郎吧」,可女方立即回信,情比金堅,「窮人怎麼啦?外出又怎樣?我定會等你回來,我就是你春天裡的花,你就是開我這把鎖的鑰匙,放心吧!」沒有海誓山盟,卻鐵骨錚錚忠貞不渝。突然想起《孔雀東南飛》里「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曲調沉婉,卻無半點哀怨,不同於一般的春思閨情。 答案補充 再如「鄉里妹子進城來」:
「鄉里妹子進城來,鄉里妹子冇(mao,沒有)穿鞋(hai),何(huo)不嫁到我城裡
去(ke),上穿旗袍下穿鞋。城裡伢(a)子你莫笑我,我打赤腳(jue)好得多,上山挑
得百(be)斤擔,下田揀得水田螺。 鄉里妹子進城來,肩挑手提路(lou)難捱,何
(huo)不嫁到我城裡去(ke),出門三步有人抬。城裡伢(a)子你莫笑我,我打赤腳(
juo)好得多,冇得田家勤耕種,冇吃(chia)冇穿冇法活」
整齊的七言應答式,是民歌反應生活的例子。指明美好的生活由勞動創造,而非「城裡伢
子」之類的地主或剝削者,表明勞動人民的心聲。
凡之種種,不勝枚舉。民歌是生活的寫照,過去人們雖然生活艱苦,但勤勞樂觀,精
神狀態我覺得比當代要好。大三時去長沙,在湘江橋下,橘子洲畔,見一群人圍坐唱花鼓
,怡然自得,故相信從古至今湘人都很藝術地活著。
人雲「湘女多情」,不單湘女整個湘人都多情,不單多愛情,更多生活、創作、浪漫
之情。如此豐富的民歌,恐無人能出其右。 答案補充 將我有的湖南民歌列舉如下,不分新創作和傳統民歌,有些標明唱者,為我喜歡的版本,
不標明地域的多為新創作作品或不知:
1.挑擔茶葉上北京(何紀光)
2.洞庭魚米鄉(何紀光)
3.思念(何紀光)
4.一根竹竿容易彎(長沙)
5.板栗花開一條線(湘西)
6.扯白歌
7.小小幺姑
8.四季花兒開(桑植,鄧海倫)
9.郎在外間打山歌(長沙,何紀光)
10.冷水泡茶慢慢濃(桑植)
11.好郎好姐不用媒(桑植)
12.茅岩河號子
13.小小幺姑(俞淑琴)
14.郎從門前過(俞淑琴)
15.採茶(花鼓,鞠秀芳)
16.鄉里妹子進城來(邵東)
17.洗菜心(花鼓,吳碧霞)
18.馬桑樹兒搭燈台(鄧海倫)
19.尼姑思凡
20.采檳榔(湘潭)
21.一個雀子一個頭

5. 歌手張也的個人資料(詳細點)

張也,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1991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聲樂導師金鐵林教授。1995年獲聲樂碩士學位。現為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青年教師。1988年獲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第三名,全國優秀歌手邀請賽金獎;199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演唱《萬事如意》獲獎,同年獲「金唱片」獎。1998年她的一曲《走進新時代》唱響了祖國大地。與劉詩昆,盛中國,朱逢博,蔣大為等並列中國著名優秀藝術家。1999年張也以一首《走進新時代》在全國音樂電視大賽上獲金獎第一名最佳演唱獎。 作為唯一的中國歌唱家與著名歌唱家莎拉·布萊曼、義大利著名男高音馬克·貝迪等合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的打造了「2006北京新年音樂會」。2006年元月11、12日成功的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得到了廣大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張也的演唱,音色甜美,細膩動人,她的多張個人專輯唱片暢銷國內國
外。是當今歌壇不可多得的,頗有實力的女高音歌唱家。 近幾年來作為文化使者,代表國家出訪世界各地,深受海內外觀眾的喜愛和歡迎。
風格

張也適合演唱不同風格的民族歌曲,無論是柔媚的民歌小調,還是技巧高超,音域寬廣的民族歌劇選段,她都能駕馭得非常出色。她的聲音具備多種特質:嬌柔、溫馨、祥和、靚麗、清脆、甜美、歡欣、快樂、婉轉、純潔、真誠,幾乎全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她的演唱沒有虛假的做作,全無雕飾的痕跡,不妖不媚,流暢自然,不落俗套。似雪山上消融的清水,甘冽、香甜、晶瑩透明,跳躍在石岩上,嬉戲在綠樹中,歡騰在草坪里,無拘無束地留下一串串歡快的回聲;她的歌聲極具穿透力,可以從龐大的交響樂隊中穿透出來.輕盈飄逸.明亮甜美.高低音上下自如,沒有坎.自然天成.婉轉流暢. 又好象是一陣陣輕柔、和煦的春風,翩翩地飛過大地,輕盈地穿行在五彩繽紛的花朵中間,將安詳和寧靜灑滿人間。
張也的歌聲清澈、明亮,獨具特色,還是攻讀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的碩士研究生。她成名後,仍然保持冷靜、理智,她一邊完成學業,一邊參加演出活動。她無論是參加晚會演出,還是進棚錄制節目,都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作風來完成。她相繼唱紅了一批歌曲,如《人間第一情》、《清清的東江水》、 《同是你我她》 、《走進新時代》等。她的歌聲深深打動了億萬聽眾的心,是我國一位造詣很高的民歌手。
旗袍
民歌手穿旗袍並不少見,可是張也近幾年來單以各式旗袍演出,卻獨樹一幟。
從藝
5歲登台演小常寶,5歲登台演壓台的小常寶,從此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1982年考入湖南省藝術學校學習戲曲。 1991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 1995年攻讀完碩士研究生,現任聲樂歌劇系教師。 1986年參加中央電視台第二屆青歌賽。 1988年再次參加第三屆青歌賽,獲專業組民族唱法銅獎。 1987年春晚《采檳榔》
1988年起,多次在全國各類音樂大賽中獲獎。

成就及榮譽
獲獎
1990年在北京電視台舉辦的1980年 - 1990年優秀歌手演唱回顧展及199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觀眾投票活動中,均獲「觀眾最喜歡的歌手」殊榮。 1994年春晚《聽春風》
1992年,又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大自然杯-觀眾喜愛的歌手」第二名。 1995年,她在春節晚會上演唱的《萬事如意》獲得優秀節目獎;同年,獲得「金唱片」獎。她演唱的《多情東江水》獲「第四屆MTV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銀獎。 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五屆音樂電視大賽中她演唱的「走進新時代」獲金獎、「最佳演唱獎」。此節目還獲「中國電視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 1997年9月十五大閉幕的當天演唱《走進新時代》而廣為流傳。
2002年作為專業評委參加青歌賽。 2006,2008年再度任評委。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領銜演唱。 2008年憑借《走進新時代》被廣東深圳授予改革開放三十年金曲榮譽勛章。
口碑
200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祖國頌》2006年元月11、12日成功的舉
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得到了廣大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作品風格
張也的演唱甜美細膩、功力深厚、韻味獨特,被譽為「在當代中國歌壇獨樹一幟,深受海內外觀眾熟悉和喜愛
的藝術家」。她演唱的《高天上流雲》、《人間第一情》、《在歡騰的大地上》、《多情東江水》、《萬事如意》、《走進新時代》廣為流傳久唱不衰。曾主演大型舞台劇及電視藝術片《唐伯虎與沈九娘》(飾沈九娘);錄制歌劇《洪湖赤衛隊》全劇(主演韓英);參加歌劇《小二黑結婚》片斷演出(飾小芹);並為多部電影、電視劇演唱主題歌和配唱。張也除常在中央電視台、文化部等舉辦的重大文藝演出活動中負擔重任外,還曾代表國家出訪英、法、德、瑞士、比利時、盧森堡、俄羅斯、日本及東南亞多國和港澳台地區。2007年隨中國代表團赴日內瓦聯合國萬國宮演唱《瀏陽河》和《吉祥頌》。 出版的個人專輯磁帶及唱盤有《中國民歌金曲》、《人間第一情》《中國民歌精英》《金嗓子 - 張也》、《張也演唱的民歌小調》、《甜甜的鄉情》、《千嬌百媚》、《祖國你好》、《吉祥頌》、《歡聚一堂》、《人間天堂》、《秋歌》、《萬事如意》、《走進新時代》等。

6. 為什麼東北女人都必須有個貂

對於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女人來說,貂的價值就好比上海女人的旗袍,出門時的戰袍。貂兒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讓你告別臃腫的羽絨服!告別大毛衣!告別大棉褲!更是身份的象徵,榮譽的體現。

貂皮大衣高貴典雅,可以襯托出著裝的雍容華貴和高貴典雅,是很多白領人士的選擇,尤其是一些注重身份的貴婦人都喜歡穿貂皮大衣來彰顯身份和氣質。

貂,毫無疑問是東北最具人氣的 時尚 單品,貂衣上身,那種縈繞不散的尊貴、奢華與巨大滿足感,是「土豪」二字所無法傳神意會的。

擁有一件貂,不僅象徵你的殷實和尊嚴,而且證明你被寵愛。因此,不管家裡有錢沒錢,多大歲數,什麼身材,必須得買一個貂。因為在東北,「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愛你的話,卻會給你買許多貂。」

與寒冷有很大的關系,對於東北來說,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屬於常態。而且冬天特別漫長。在過去來講,由於貧窮,人們不講究,不管棉衣有多麼破舊,有多麼笨重,里一層外一層的,只要能起到禦寒作用就行了。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要保暖,又要體現 時尚 ,少而精,少而暖,那麼皮貂的出現,無疑就成了愛美女士的最佳選擇之一。據自媒體網紅興凱湖瑩瑩,還有自媒體「東北小莉」講,皮貂的禦寒效果確實不錯,比羽絨服好,風吹不透。而且,雖然不便宜,但買一件能穿好幾年不淘汰。究竟是不是比羽絨服更暖和,沒有這方面的對比數據,畢竟羽絨服也有成千上萬的。我覺得她們可能更看重 時尚 ,流行什麼買什麼,喜歡趕潮流,而且也喜歡跟風攀比,張也買上了,李也買上了,我為何不買一件穿著呢?!而且東北人特要面子,覺著買一件皮貂,穿出去倍有面子,所以一舉三得,既能禦寒,又顯 時尚 ,又有面子。而且,有些東北女人面子大於里子,以至於有的女人穿著皮貂,還由著性子發飆,還滿嘴的臟話。所以女人,不僅要打扮自己,外表看上去乾乾凈凈的,漂漂亮亮的,嘴也要干凈,內心也要純凈,更應當注重內在的修養和氣質。

鄰居的兒子家頭胎是個女孩,老倆口特別希望兒媳婦再生個二胎,說是兩個孩子有個伴,要是能生個男孩那就最好了。

兒子說現在養個孩子壓力多大呀!老兩口就說你們只管生,養不起的話,我們給你拿錢養。兒媳婦兒真的就懷孕生了個孫子,老兩口子非常高興,給兒媳婦花一萬多,買了個貂,還把一個工資卡交給了兒媳婦兒。

老倆口都是五七工退休的,每個月的工資總共有三千多塊錢。現在把一個人的工資卡,交給了兒媳婦兒養孫子。老倆口就剩下一個人的退休工資也不夠花呀!歲數大了也幹不了什麼活了,只能撿破爛賣錢補貼生活費。

東北女人對貂的喜愛程度非常高,前幾年貂特別流行的時候,幾乎滿大街都是穿貂的女人,即使是擠公交車的時候,也會看到很多穿貂的人。


東北人喜歡穿貂和氣候環境有關, 不信你來東北過個冬天試試,從十月份開始到來年的五月份大半年的日子裡,都屬於冬天,特別是寒冬臘月的時候,氣溫降到零下30多度,這樣的天氣為了保暖,你就得大棉衣、二棉褲、一層一層的往身上裹,穿少了根本抵禦不住零下30多度的嚴寒。所以貂的保暖性優良,讓很多愛美的人群可以不用把自己裹成個粽子,當然就比較受歡迎。


再有就是穿貂被東北人看作是一種儀式感, 就好像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一樣,苗族百姓在重大節日的時候身上要穿滿銀器,藏族百姓身上掛滿了蜜蠟寶石,所以在冬天的正式場合,穿貂是一種人們普遍喜愛的服裝,能給人帶來一種其他服飾不能比擬的儀式感。

還有就是東北人喜歡穿貂, 是因為貂已經成為了人們表達幸福和愛的工具, 在東北貂已經升華成為是真愛、是幸福的表現工具,結婚的時候要買貂,老爹疼愛閨女要買貂,老公對老婆表現愛意要買貂。

在東北,對於哄女人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買貂,如果一件不行,那就兩件。

貂在東北女人的心中曾經是無上的地位,曾經是經濟和地位的象徵。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大媽也經常穿著溜光水滑的貂照樣背著幾十斤的大白菜,穿著貂照樣在大雪天滿地軲轆打滾。在東北穿貂也不能都歸類於攀比,那個女人不希望能整個貂呢?哪怕是不穿,放在衣櫃里,看著也適合心裡美滋滋的。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東北女人有條件的都會有個貂皮大衣。

先來說2020這個冬天,我幾乎一直是熬過來的,這個冷冬太冷了,我也是屬實長了一歲,越發不抗凍了,如果不是疫情影響,我可能會再選擇買個長款貂皮大衣。

前年冬天沒有那麼冷,所以買了兩件皮毛一體長款大衣,其中一件長度到腳脖兒,感覺很擋風擋嚴寒,可是去年這個冬天突然感覺皮毛一體太沉了,比貂皮重好多,但是沒辦法,天氣太冷,只能選擇穿著,一直猶豫去買件長貂,可是疫情不允許,只能作罷。

說說貂皮大衣,屬實是暖和還輕便,可以說是東北冬天女人的首選,優點是抗寒、美麗、典雅、高貴,彰顯女人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缺點只有一個就是價格比較高,因為貂皮質量不同,價格上差高多,如果選擇價格低的,可能會到手就後悔,幾千塊錢也可惜了,皮板質量有明顯的差別。

如果選擇價格比較高的,可能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了的,現實就是這樣,有的人可以五顏六色的買幾件貂皮,有的可能一件也沒有。所以說,凡事沒有必須一說,如果有條件,沒有哪個女人不想美、不愛美。

其實不是必須要有的,比如說我這個哈爾濱人就不買貂皮~哈爾濱的冬天,女孩穿什麼的都有,滿大街的漂亮小姑娘,穿著打扮都各式各樣的,貂皮這種東西確實是比羽絨服要暖和很多,主要是擋風,但是在我看來,貂皮這種東西,個子矮了穿不好看,身材太胖了穿像狗熊。其實貂皮這種東西一是挑身材,二是人家貂兒的皮毛,咱們人類只是為了暖和就殺掉它們,剝奪它們的皮毛,總覺得很殘忍,這也是我不買貂皮的原因之一~估計很多抬杠的會說不讓吃肉啥啥的,但是我想說的是,牛羊之類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做東西,全身上下除了骨頭以外都沒有什麼是用不上的,但是貂兒呢?貂兒除了皮是有用的以外,被扒了皮的貂兒的肉有誰吃么?讓貂兒送命的只是因為它們的皮,所以我覺得,貂皮是一種殘忍的東西,像象牙一樣~此觀點純粹自己的想法,不喜勿噴。

我講我認識的兩個東北女人的故事:

一是我單位食堂的一個阿姨,她離婚後帶著兒子在我們這邊打工,在我們食堂呆了有10幾年了,她說之所以選擇在食堂工作,這樣她就省下了吃飯的錢,只需要租個小房子跟兒子居住就行。

她離婚後,出來的這十幾年只回過兩次東北老家。還是夏天回去的。

我很不解,問她為什麼不常回家看看?家裡沒有老人了嗎?

她說有一個老父親,身體不好,常年吃葯。她說自己特別想回去,但只能在夏天回,因為在他們老家,如果你冬天回家,身上不穿件貂的話,會被滿村人笑話的。那樣家裡人都抬不起頭來。

我很不理解東北穿貂的文化。

還有一個女的,也是我們單位食堂的,她也是離了婚的,帶著個女兒,但這個姐妹長得漂亮。

天天下了班去跳舞,俱她所講,舞伴天天為了她打架,她自己愛得瑟,啥都跟我們講,最愛講自己的風流史。

她帶著女孩兒,生活上就比較輕松一點,並且自己長得漂亮。

我們問她:東北真的不穿貂就不回老家嗎?

她說是的,不過她有貂,她想回就能回。

我們知道,她的貂肯定是舞伴給買的。因為前幾年,雖然大家工資不高,但想買件貂也不便宜。

誰告你東北人就必須有貂皮大衣,必須二字你有點用詞不當吧,還必須,必須也的有錢你才買的起吧,少者幾千多者上萬,沒錢的你讓人拿啥買,你借錢呀,不管怎麼說這貂皮也是奢侈品,東北天寒地凍很適宜穿貂皮大衣既保暖又高貴,但是話又說回來穿啥衣服,吃啥飯,開啥車,可自己條件來,沒有必須不必須那說。

有貂肯定是必須的,一是可以禦寒,二是東北女人都較高大,穿貂最帶勁!三是東北女人 較敢穿,更會穿!

這是地域亞文化啊各位!

藏族人民蜜蠟寶石身上系,苗族人民渾身上下是銀器,東北人民穿貂為啥有爭議?

東北啥氣候我就多說了,畢竟很多人沒來過,我描述不出來那種人被凍透芯兒了心臟都要驟停的感覺啥滋味,也說不出摔個跟頭像球一樣滾挺老遠半天爬不起來有多心裡多憋屈……

來一次過個冬,小半年吧也就,你啥都懂了。

現在不像以前大棉襖二棉褲裡面羊皮外面裹著布了,羽絨服沖鋒衣發熱服各種眼花繚亂做工精美號稱高 科技 敢拍著胸脯子保證能抵擋零下三十度了...

但是從 情感 上說,作為一個東北人,穿貂有一種其他服飾不能比擬的儀式感:

猶如結婚非得整個對戒就象徵套上一輩子的承諾;就好比登基的皇帝必須手持玉璽來象徵自己權利手握;如果有一天東北女人穿上了貂兒,父母給買的,那是傳承!愛人給買的,那是被愛!自己給自己買的,那就是一條不懼三九天下照樣兒走的獨行者宣告啊朋友們!

面試為什麼穿正裝?

宴會為什麼穿禮服?

東北人冬天為什麼穿貂?

一個道理,都沒有明文規定或生理必備,是經得住考驗的選擇。

東北人買一件貂兒,絕不盲目,性價比、實用、情懷、體面...能勝過它的基本沒有。

在東北如果你手握預算不為裝逼坐下再認真思考,備不住得再買一件貂換著穿...

更何況,在東北穿貂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大媽們穿著流光水華兒的貂皮兒照樣拽著一百斤大白菜吭哧吭哧往家走,穿貂皮夾克的小夥子打著出溜滑兒大雪天打雪仗滿地軲轆,白貂兒扒蒜小妹大概也有,可更多的是給老婆扒蝦皮遞蘸料的大哥,這么做絕不是因為「老婆穿著貂兒呢,可別整埋汰了...」 而是「今天這幫人我媳婦最帶勁兒,道里道外找不出來第二個嘿嘿嘿...」

自從我上班,每年我媽都會提「給你整個貂吧」...我拒絕,因為我不在老家過冬。但我知道我爸媽早晚會給我整一件,陪嫁或者其他理由吧,哪怕穿不上,我也要板板正正的掛衣櫃里,美滋滋留著。心意嘛,我可是個東北人,懂這個。

在我眼裡愛穿貂兒從來不是陋習,刻意的攀比才是,先入為主的優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