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農村的旗袍怎麼樣
擴展閱讀
籃色旗袍配什麼耳環 2025-09-02 10:32:30

農村的旗袍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5-09-01 23:39:46

① 越南京族服飾

越南京族服飾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特色

1. 男子服飾傳統服飾:過去,京族男子通常包頭黑布,穿著寬大短上衣和肥大長褲,習慣赤腳或穿木屐。 現代變化:現今,年長者仍保留傳統裝扮,而現代男子則更傾向於選擇時尚的西服,搭配皮鞋。

2. 婦女服飾傳統上衣與褲子:京族婦女偏好低領寬長袖的咖啡色短上衣,下身穿肥大黑褲。過去常赤腳或穿木屐,現今多穿鞋。 長旗袍:農村居民常以鮮艷布料製成的長旗袍為標志性裝扮,長至腳跟。 國服:1938年設計的國服,採用絲綢長旗袍,衩高,內穿長褲。行走時飄逸優美,展現女性曲線,顯得端莊。由於成本較高,通常僅在重要場合及節日時才穿著,實為禮服。

3. 現代趨勢: 隨著時代的變遷,京族服飾逐漸從傳統向現代轉變。年長者仍保留傳統著裝習慣,而年輕一代則更傾向於時尚服飾。

② 80年代服裝特點

80年代初期,服裝流行與變化速度相對緩慢,到了80年代中後期,市場機制臻於成熟,服裝流行加快,這時候女性服飾開始向時裝化變化,在浪漫嬌美的基礎上,加上了成熟因素的設計風格。

造型和裝飾突出藝術性和時代風貌,強調合體廊形線和腰線,通常採用輕薄和半透明的絲綢等材料,使裝式更接近著衣者的需要,充分顯示人們享受時裝美的生活情趣。

1982年夏天,一種一開到底,釘上大扣子的布裙悄悄流行,隨後,有出現了黑色緊身踩腳褲,以及露臍短衫。運動休閑是上世紀80年代產生的概念,人們趨之若鶩,之一時期出現了外穿運動裝的時尚。

寬松,舒適,健康風尚使得運動裝不再是競技場上的專利,而成為健康養生,陶冶情操,調劑生活的一種服飾,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登山旅遊,上學上班,走親訪友,都能見到蝙蝠衫的身影。上世紀80年代初,喇叭褲是一種所向披靡的時尚。

(2)農村的旗袍怎麼樣擴展閱讀:

中國民國時期的服裝特點:

辛亥革命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中華民族的服飾進入了新時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義者康有為於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於宣統初年,曾上書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國留學生也改穿西裝。隨著中外交流的加強,五彩紛呈的服裝終於沖垮了衣冠等級制度。傳統的袍、衫、襖、褲、裙越來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飾影響,並被許多新品種新款式取而代之。

男裝。民國初年出現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並行不悖的局面。穿著中西裝都戴禮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服飾。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

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服飾崇尚簡朴實用。50~70年代,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

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其中長期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且受多民族服飾影響的漢服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