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
改良旗袍的裁剪與製作教程詳細步驟如下:
工具/原料:
- 剪刀
- 棉布
- 針線
- 縫紉機
- 尺子
- 水消筆
- 大頭針
- 拉鏈
- 包邊機
製作步驟:
1. 畫好紙樣,剪下來前片、後片。
2. 按照紙樣裁布。
3. 裁剪裙片。
4. 裁剪袖子和領貼(領貼可選)。
5. 將前片的小片向內折邊,熨燙後走一道線。
6. 前後片縫合省,熨燙平整,並將前片小片和大片縫合。
7. 熨燙好的前後省。
8. 前片後片縫合,縫合衣側邊時記得先把前片大的一片和小片縫合的地方包上邊。
9. 以袖山線為中點,左右7㎝左右粗縫,拉上線,抽出一點點褶子,與衣片縫合。
10. 裙片鎖邊,縫合裙片,把縫份倒向兩邊,熨燙。
11. 縫合上身和裙片。先粗縫裙片劃線部位一圈,拉上線,抽出褶皺。確保腰圍尺寸與上身的腰圍一致。
12. 把褶皺分布均勻,腰側縫兩邊褶子少一些,然後與上身縫合。
13. 製作包邊條。剪一塊正方形的布料,25*25,按對角線方向斜裁成寬3.5cm的長條。
14. 從剪頭所示的交界點開始,到另一邊好答銀的交界點結束,縫合兩邊向內折後熨燙,然後對折。兩邊要相差一毫米。
15. 短的一邊先與衣服正面相對縫合,包住後再縫合另一邊,在多出來的一毫米處縫合,正面基本看不到線跡。
16. 製作盤扣的帶子,寬度2.5㎝,三折,再對折縫住。
17. 製作盤扣。
18. 將盤扣縫在合適的位置。
19. 完工後進行熨燙。
2. 紙旗袍怎麼剪
首先,你需要剪裁紙樣,接著將布料對折進行裁剪。
對於斜襟部分,你需要裁剪成左右兩片,下弧線處多留出6厘米。而後片需要對折裁剪。
袖子的裁片需要在肩點處打剪口。如果脖子較短,領子部分不需要留縫位,而是燙布襯底邊留一個小縫位。
在裁片上標出胸省和腰省的位置,將腰省和胸省全部壓線。
完成接肩縫後,再上領子,斜襟和領口剪齊即可。
接下來進行包邊處理,包括領口、袖口和前片等。
在斜襟處標出6厘米的弧線,並進行卷邊處理。
前襟部分需要在劃線處對齊壓線固定,以確保穿著時的平整效果,預留空間以方便套頭。
標出中點對齊,然後進行左袖的合側縫和包縫,右袖則分開包縫。右袖下側准備安裝拉鏈。
隱形拉鏈需要熨燙處理,使其開捲曲度良好並壓線。
最後固定拉鏈兩端,包底邊並釘上扣子。
3. 如何做一條旗袍 旗袍的製作方法
旗袍的製作方法如下:
准備材料:
- 綢緞、蕾絲等適合製作旗袍的面料。
製作版型:
- 按照所需的旗袍版型畫出合適的紙板。
- 將紙板上的版型准確地畫到准備好的布料上。
裁布前處理:
- 在裁布之前,為了避免布料變形,需要在布料上燙上牽條。
車縫基礎結構:
- 使用縫紉機開始車縫省道,這是為了塑造旗袍的立體剪裁效果。
- 收腰,製作胸型隆起的位置,嚴格按照版型紙樣進行車縫。
組裝衣片:
- 將各個裁好的衣片按照順序車縫在一起,形成旗袍的整體結構。
製作盤扣:
- 盤扣可以選擇購買現成的,也可以自己製作。如果選擇自製,需要找到相關的教程和資源。
縫制盤扣:
- 將製作好的盤扣縫制在旗袍的指定位置,完成最後的裝飾步驟。
通過以上步驟,一件精美的旗袍就完成了。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每一步的精確性和細節處理,以確保最終的成品質量。
4. 自己做旗袍裁剪圖步驟
自己做旗袍裁剪圖步驟如下:
- 量體與畫基準線:測量衣長、領寬、領深、肩寬、胸圍、腰圍、臀圍、袖長等尺寸。在紙上畫橫線(基線),確定領寬(中線左右各4cm)、領深(前片8cm,後片無領深),標記衣長和寬度(身圍放20cm,下擺可各加2cm增加活動量)。
- 處理袖子與弧線:袖寬按手臂圍加15 - 20cm,袖口至側身畫圓順弧線;若面料幅寬不足,袖子需拼接。前後片基本一致,前片多側衣襟(裝紐扣),裁剪時需放出縫份。
- 主體裁剪:前片含斜襟(預留6cm弧線用於卷邊),領深8cm,側縫裝紐扣;後片無領深,對折裁剪,後腰節處收省。下擺兩側各放2cm,袖口與側身用弧線連接。
- 領子與細節:直領寬度為1/2領寬,對折布料後,下端上提1cm,上端連線0.5cm畫弧線,領微上翹以貼合頸部。標注胸省、腰省位置,裁剪時需放出縫份(普通縫份1 - 1.5cm,隱形拉鏈留1cm)。
- 兒童旗袍簡化版:前片開襟可直接分割或預留內襟布,領子不宜過高;後片袖籠深比前片多1cm,袖口寬度根據兒童手臂圍調整。
- 面料處理:真絲等易縮水面料需噴水預縮,經緯紗定型;條紋/格子面料需對齊圖案方向。
- 對稱與標記:前後片對折裁剪,肩點、胸高位、腰節位打剪口,斜襟處標出6cm弧線用於固定盤扣。
- 工具與精度:使用直尺畫直線,弧線需圓順,裁剪後檢查裁片數量(前片、後片、袖子、領子等)及縫份是否齊全。
- 歸拔處理:後腰節、胸位通過歸燙調整版型,無需省道即可貼合身形(傳統一片式裁剪法)。
- 提緯法:折布時上提前片大襟,或拉斜緯紗獲取掩襟量,避免面料變形(適用於古法旗袍)。
繪制裁剪圖後,可根據版型需求調整寬松度或裝飾細節,新手建議先製作紙樣再裁剪面料。
5. 旗袍——工藝科普+紙樣設計
旗袍在中國人心裡,
是最能夠代表東方女性的服飾,
它貼合女性身材的剪裁,
優雅的氣韻,含蓄內斂的性感,
都完美體現了東方女性的大方美麗。
對中國女子來說,
如果一生沒有穿過一次旗袍,
絕對是一件遺憾的事。#服裝設計# #穿旗袍的女人# # 時尚 與潮流# #中國傳統文化# #服裝培訓#
旗袍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它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款式多樣,分門別類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給大家推薦的是——旗袍工藝分類!
開 • 襟 • 分 • 類
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
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無襟。
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要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縫合的襟只作為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效果上更為美觀和高貴。
直襟就比較少,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扣,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紐。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因為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領 • 型 • 分 • 類
旗袍的領型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一下八種樣式: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在選擇旗袍的時候,領型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因素,脖子短的女性不適宜選擇高領,對於脖子較長的女性來說,沒有什麼限制,選擇的范圍要廣很多。
袖 • 口 • 分 • 類
旗袍袖大致上可分為:
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以前主要是按天氣變化來決定旗袍的袖的類別,但現今女性著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多選後三種,而年長的則大都會選擇長袖。通常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寸(63~67厘米),中袖越有十六寸(53厘米),短袖長石村(13厘米)。
衣 • 長 • 分 • 類
傳統的旗袍一般都為長旗袍,但如今短旗袍也流行起來。對於具有身高優勢的女性來說,長旗袍穿著高雅大方,短旗袍穿著則性感嫵媚。對於個子稍矮的女性來說,在鞋的搭配上建議高跟鞋拉長腿型的視覺效果,短旗袍是最佳的選擇。
擺 • 型 • 分 • 類
旗袍的擺型分為:
寬擺、直擺、 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 袖大、鋸齒擺等。
日常的旗袍穿著多以寬擺和直擺為主,禮服擺和魚尾擺用於婚宴、酒會、出席活動等特定場合。
開 • 衩 • 分 • 類
旗袍開衩分為:高開叉、低開叉。
過去的旗袍是不開衩的,一生酷愛旗袍的張愛玲回憶道:「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地在左邊開了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滾 • 邊 • 分 • 類
滾邊是旗袍上的一個亮點,雖然說白了只是用縫紉機在旗袍邊緣縫上一條細線。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步驟,但它有著自己的講究與搭配方法。
比如最佳的滾邊材料是真絲軟緞,而且滾邊的顏色必須要求素色。但是滾邊的類型就很多了:寬滾邊、細滾邊、單滾邊、雙滾邊……不同的滾邊類型,契合了不同類型的旗袍。
盤 • 扣 • 分 • 類
盤扣的種類多樣,分為:
一字扣、鳳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單色扣、雙色扣、蓓蕾盤扣、纏絲盤扣、鏤花盤扣、蝴蝶盤扣、吉字扣等。
在與旗袍面料色彩的搭配上, 如果是單色面料的旗袍,就選擇與該面料不同的顏色,起到突出和點綴的作用; 如果是花色面料,就選用單色面料做盤扣,此時盤扣作為「綠葉」陪襯。此外, 盤扣造型也要根據不同的旗袍紋樣搭配,其原則是要與面料紋樣相協調,,不能過分平淡,也不能過分出跳。
1.旗袍紙樣設計
2.局部細節
3.男裝上的小立領
4.秀場上的身影
6. 手工旗袍製作教程
工具/原料
面布1.5米、裡布1.5米、包邊條5米、布襯半米、縫紉機、針線、牛皮紙三張、繪圖鉛筆一隻、
牛皮紙上,按自己尺寸畫出紙樣,袖長調節到自己想要長度,留出縫位,剪出樣布,車縫好即可。
縫盤扣的位置,距離約10厘米左右。
拓展資料
旗袍,又稱褀袍[18],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1-2],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歷型漢時代的深衣[6-7],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4]旗袍在洞爛晌中華民國20世紀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納鋒女子服裝 。
7. 如何裁旗袍
裁剪旗袍的步驟如下:
1. 確定基礎線條 畫橫線:首先,在紙樣或布料上畫一道橫線,這條橫線代表旗袍的肩膀臂長和領口的基線。
2. 確定領口寬度和深度 畫中線與領寬:在橫線的正中間畫一條直線,左右各分開四厘米,以確定領口的寬度。 確定領深:從橫線的中點向下量取8厘米,確定領口的深度。
3. 確定衣身尺寸 袖子寬度:根據個人手臂的尺寸,加上15到20厘米的餘量,確定袖子的寬度。 衣服長度:根據量體裁衣的結果,確定衣服的長度,並在橫線上畫出相應的長度線。 衣服寬度:以中間線為界,畫出衣服的寬度,寬度為身圍加上20厘米的餘量。
4. 確定下擺寬度 如果希望旗袍活動更加自如,可以在下擺兩側各放出兩厘米的餘量,使走起路來更加舒適。
5. 畫出袖口與側身弧線 袖口:從袖子底部向側身畫一條圓順的弧線,確保袖口線條流暢。 側身弧線:同樣地,畫出旗袍側身到下擺的弧線,保持線條的圓順。 前後片差異:注意,旗袍前後片基本相似,但前片領深有8厘米,後片則沒有領深。同時,前片有一個側衣襟用於裝紐扣。
6. 裁剪領口 畫直領:畫一個直領,寬度為1/2領寬。 領口弧線:從直領的下端往上一厘米,再從上端連線往上0.5厘米,畫出弧線,使領口微上翹,穿著更加舒適。
注意事項: 在裁剪過程中,要確保放出足夠的縫份,以便在縫制過程中進行調整和修正。 裁剪前,最好先在紙上畫出圖樣,確認無誤後再在布料上進行裁剪。 裁剪時要保持手法的穩定和准確,以確保裁剪出的旗袍尺寸和形狀符合設計要求。
8. 手工旗袍製作教程
1. 准備工具和原料:選擇1.5米面料、1.5米裡布、5米包邊條、半米布襯、縫紉機、針線、三張牛皮紙、一隻繪圖鉛筆。
2. 繪制紙樣:在牛皮紙上根據個人尺寸畫出紙樣,調整袖長至理想長度,並留出縫位,然後剪出樣布,用縫紉機車縫牢固。
3. 包邊處理:將包邊條車縫0.6厘米寬,然後翻轉使其正面朝外。
4. 製作盤扣:參照盤扣製作教程,製作出盤扣的頭部。可以選擇在衣身上添加綉貼以增加美感。
5. 縫制盤扣:將盤扣縫制在距離衣身約10厘米的位置。
旗袍,亦稱褀袍,是中國及全球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贊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的國服。旗袍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有學者認為其歷史可追溯至先秦兩漢時期的深衣,盡管對旗袍的定義和起源時間仍有爭議,但它無疑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中最為璀璨的產物之一。自中華民國20世紀20年代起,旗袍逐漸成為最常見的女性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