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南京旗袍有什麼風格
擴展閱讀
裙子雞心領太大怎麼改 2025-08-14 15:25:03
男生睡衣配什麼鞋子 2025-08-14 15:16:58

南京旗袍有什麼風格

發布時間: 2025-08-14 13:48:36

⑴ 南京適合拍旗袍的地方有哪些

南京有不少適合拍旗袍的好地方。比如夫子廟,那裡古色古香,秦淮河畔的建築充滿韻味,能拍出極具江南風情的旗袍照。頤和路民國風情街區也很棒,道路兩旁的民國建築風格獨特,為旗袍拍攝增添復古氛圍。還有南京博物院,館內的建築和陳列能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與旗袍相得益彰。

1. 夫子廟是南京的標志性景點之一,秦淮河穿流而過,兩岸的古建築錯落有致。在這里拍攝旗袍,河水作為背景,古建築為襯托,能展現出江南水鄉的溫婉柔美。沿著河畔漫步,華燈初上時,旗袍的色彩與燈光相互輝映,畫面十分迷人。夫子廟的街道上,傳統的店鋪招牌、特色小吃攤等元素,也能為旗袍照增添生活氣息,使照片更具故事感。
2. 頤和路民國風情街區匯聚了眾多民國時期的建築,有國府的公館、名人的故居等。這些建築風格多樣,有西式的、中式的,還有中西合璧的。走在街區內,彷彿穿越回了民國時代。旗袍與民國建築完美契合,在這樣的環境中拍攝,能凸顯出旗袍的優雅與高貴,展現出那個時代的風情萬種。無論是在建築前的台階上,還是在綠樹成蔭的小道旁,都能拍出令人滿意的旗袍大片。
3. 南京博物院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建築本身就極具特色。在博物院的展廳里,各種文物與旗袍相互映襯,能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比如在歷史館的展廳,古樸的陳列與身著旗袍的模特相得益彰,拍出的照片既有文化內涵又有藝術美感。博物院的花園、庭院等區域也很適合拍攝旗袍照,自然景觀與人文服飾相結合,別有一番風味。

⑵ 哪些品牌的中式旗袍比較顯氣質

中式旗袍作為一種經典的傳統服飾,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還能展現出穿著者獨特的氣質。以下是一些品牌的中式旗袍比較顯氣質:
蔓樓蘭
品牌背景:蔓樓蘭是上海的知名旗袍品牌,成立於2003年,專注於海派旗袍的製作和銷售。
設計風格:其設計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既保留了旗袍的經典韻味,又加入了時尚的設計元素,如蕾絲面料、改良剪裁等。
適合人群:適合追求經典與時尚結合的女性,無論是日常穿著還是特殊場合都能展現優雅氣質。
陶玉梅
品牌背景:陶玉梅是南京的著名旗袍品牌,成立於1996年,以其精緻的手工工藝和高品質的面料而聞名。
設計風格:注重細節處理,從面料選擇到縫制工藝都精益求精,展現出一種低調奢華的氣質。
適合人群:適合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女性,穿著陶玉梅的旗袍能彰顯出內斂而高貴的氣質。
瑞蚨祥
品牌背景:瑞蚨祥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字型大小品牌,以製作傳統中式服裝而著稱。
設計風格:其旗袍設計遵循傳統工藝,注重面料的質感和色彩搭配,展現出一種古典美。
適合人群:適合喜歡傳統文化和復古風格的女性,穿著瑞蚨祥的旗袍能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龍鳳旗袍
品牌背景:龍鳳旗袍是中國知名的高端旗袍品牌,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藝和獨特的設計理念而受到廣泛贊譽。
設計風格:其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美學和現代時尚元素,既有傳統的端莊典雅,又有現代的時尚感。
適合人群:適合追求獨特個性和高品質生活的女性,穿著龍鳳旗袍能在各種場合中脫穎而出。
上海灘
品牌背景:上海灘是一個將傳統中式元素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品牌,其旗袍設計獨具匠心。
設計風格:注重創新和個性化,通過不同的面料、色彩和剪裁方式展現出多樣化的風格。
適合人群:適合年輕時尚且追求個性表達的女性,穿著上海灘的旗袍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總的來說,這些品牌的中式旗袍在設計和品質上都具有較高的水平,能夠很好地展現出穿著者的氣質和品味。每個人的審美和偏好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品牌和款式才是最重要的。

⑶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看過《邪不壓正》的朋友一定對裁縫巧紅和朱局長情人唐鳳儀民國時期的經典服飾——旗袍影響深刻吧。以下便是對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的起源、變化過程的一些基本知識。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旗袍。

作為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也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唐鳳儀的著裝充分展示了民國時期,旗袍在中國女性中的地位,唐鳳儀可以說八面玲瓏,風情萬種,但成熟背後缺依然有一顆少女的心。同時唐鳳儀妖嬈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襯,女性將旗袍優美的線條充分展現出來,旗袍將女性特有的嫵媚體現的淋漓盡致。

裁縫巧紅的著裝著代表的是民國時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著。那種普通女性穿的長袍和男性的長袍都體現了中國在當時大眾的含蓄之美。長袍將男女身體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沒有旗袍的妖嬈,沒有旗袍的開衩,但在當時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幾乎都是這種類型的服飾。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經出現,旗袍便成為民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歡的服飾,並在隨後的發展中衍生出豐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長袍發展而來

旗袍本不是漢服,而是旗人的長袍,原本滿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來的旗袍有關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長袍,其外部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長袍下部開衩,下擺寬大,長袍長可掩足。旗人的長袍從上到下由整塊衣料剪成,顏色較素。清代中葉,旗人的長袍除圓領外,還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而且長袍的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

有清一代,旗人長袍的造型線條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給人平直硬朗的感覺。而且,長袍上下一體,使得線條比較流暢,長袍能夠蓋住腳,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蓋在袍擺之下,因此當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後,腰線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長,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們頭上常戴高大的「如意頭」、「耷拉翅」假髻,更顯得嫵媚多姿。

但是,畢竟寬大、厚重的長袍沒有曲線的展示,還是給很多愛美的女性帶來頗多不滿。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男性服飾出現中山裝,女子從滿人的長袍中發現了女性服飾之美,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便誕生了旗袍。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

旗袍的流行,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寬大、平直的特點,對寬大直腰(無腰身)的滿人長袍進行收腰的設計,縮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其次,旗袍的長度減短,滿人穿長袍,往往腳上穿著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長袍的下擺要蓋住鞋底,而漢人穿平底鞋,沒有高高的鞋底,頭上也沒有高大的發髻,旗袍的下擺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後的旗袍不僅可以凸顯身體曲線,旗袍的開衩還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歡迎。再加上上世紀20年代正好是女權運動興起的時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發、天乳、上女學、婚姻自由等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之後,她們競相身著旗袍,讓看慣了旗人長袍、漢族婦女對襟衫以及襖裙的中國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沒過多久,女性紛紛效仿,她們扯上一塊布料,不一定是高檔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縫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貼合身體的旗袍。

不過,旗袍的出現,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當時的旗袍,袍身寬松,廓形平直,袖身縮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紀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女性服飾風格,女子的襖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襖),清末貴族婦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國初年在女學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裝」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結合倒大袖的風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紀20年代,在一些關於宋慶齡的圖片中,就有她穿著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記錄。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她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都綉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從旗袍鑲的邊來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屬於大做。不過到了上世紀30年代,旗袍款式層出不窮,倒大袖旗袍已經很少見了。

此時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依穿著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體現旗袍的貼身。翻看當年的照片,會驚奇地發現,旗袍在每一個穿著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絕對沒有後來制服的松垮感覺。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2、旗袍變化多端

民國時期,女性旗袍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旗袍的下擺長短、腰身寬窄、領口樣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變化。

先說領口樣式。先是時興低領口,繼而流行高領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仍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以示時髦。後來領口高到直抵齶下,繼而至耳。而後盛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不要領子,也是一種時尚。

旗袍下擺長度時長時短。長時蓋過腳面,走起路來衣邊掃地,短時則在膝蓋略上些。上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被形象地稱為「掃地旗袍」。

長旗袍一般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女性穿著旗袍,也不改高聳的姿態。再配上高跟鞋,長旗袍將女性的身材襯托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開衩,尤其是高開衩正好解決了貼身行動不便的問題,而且高開衩在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上世紀30年代旗袍大衩逐漸流行。所謂大衩,當時也僅僅是衩高過膝,盡管如此,這種旗袍還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擊。不過,裸露小腿的旗袍並沒有絕跡;後來旗袍開衩到達臀部,而且腰身也變得緊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過大開衩流行幾年後,又漸漸回落。

旗袍袖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最後變成無袖。

當時旗袍的第二個特點是與西式服裝結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對襟旗袍。上世紀30年代末期,還有一種改良旗袍,旗袍借鑒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專指服裝方面的獨特設計)。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變得適體。改良旗袍的出現,使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另外,荷葉袖、開叉袖等西式服裝的裝飾元素也被大量採用。

這種融合西方風格的旗袍可以與各式服裝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領、袖處還加以搭配毛皮飾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時髦的穿法。

3、陰丹士林旗袍風靡全國

隨著旗袍的發展,當時的旗袍製作出現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兩大流派。因旗袍的發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階段,融合漢族元素立領、左右兩面開衩等特點的改良旗袍稱之為京派旗袍;後來,由平面裁剪改為立體裁剪,增加腰身等時尚元素的旗袍,稱之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長適體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成為一種服飾風尚,並且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京派旗袍。

當然,兩派主要以風格作為區分,並非簡單的以地域為標准。即並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方藝術為特點,形式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近年來有人提出「蘇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蘇旗袍,這是一個新提法,多半是商業炒作的概念,與民國時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並不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因為南京曾作為首都,其旗袍風格曾廣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製作風格上仍然屬於海派風格,只不過在具體樣式的製作上與上海旗袍略有差別。

民國時期,旗袍是女性最為代表性的服飾,其適用性非常廣。上至貴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婦女,都可穿著旗袍。旗袍的年齡跨度很大,十來歲的小女孩,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皆可著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著,其形制可單,可夾,可棉。夏季有單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夾旗袍,裡面還可以襯穿其他的服飾。秋冬季節的棉旗袍為長袖,長下擺,重保暖輕時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廣,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可以搭配多種服飾。天涼時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絨線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領、袖處加以毛皮飾邊。另外,旗袍還可以與絲巾、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時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為如此,旗袍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她們個個穿得風姿綽約,吸引世人的目光。

⑷ 什麼樣的南京特色旗袍適合當作特別的禮物送人

1.什麼樣的南京特色旗袍適合當作特別的禮物送人?答案:具有南京特色且適合當作特別禮物送人的旗袍有多種。比如雲錦旗袍,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絲織工藝的瑰寶,色彩絢麗、圖案精美,運用金線、銀線等織造,盡顯華貴大氣,穿上後能展現出獨特的東方韻味,適合送給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或追求高品質服飾的人。還有金陵十三釵主題旗袍,它以電影為靈感,設計獨特,融合了民國時期的風情與時尚元素,對於喜歡民國風或有懷舊情懷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帶有南京地標元素如夫子廟、秦淮河等圖案裝飾的旗袍也頗具特色,能讓人感受到南京的獨特風情,送給外地朋友可讓他們對南京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