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製作旗袍用什麼線
擴展閱讀
裙子的長怎麼剪 2025-08-14 08:12:01
女裝一般穿什麼 2025-08-14 08:11:59
童裝文案怎麼找 2025-08-14 08:11:58

製作旗袍用什麼線

發布時間: 2025-08-14 05:46:15

⑴ 旗袍的裁剪方法

旗袍的裁剪方法如下

  1. 基礎線條繪制

    • 橫線繪制:首先,在布料上畫一道橫線,這條線代表了肩膀臂長和領口的基線。
    • 領寬與領深確定:在橫線正中間,畫一直線,左右各分開四厘米以確定領寬。領深則設定為8厘米。
  2. 袖子與衣身設計

    • 袖子處理:中式衣服袖子通常通過拼接展現,若布料幅寬足夠,則無需斷開。若不夠,袖子的寬度需根據手臂尺寸增加15到20厘米。
    • 衣身長度與寬度:根據量體裁衣的結果確定衣服的長度,並以中間為界,畫出衣服的寬度。寬度通常為身圍加20厘米。
  3. 下擺處理

    • 活動自如性:為了穿著更加舒適,活動自如,下擺可以兩邊各放兩厘米。
  4. 袖口與側身弧線

    • 袖口繪制:使用直尺從袖口到側身畫圓順的弧線。
    • 前後片差異:中式旗袍前後片基本相似,但前片領深有8厘米,後片則無此領深。前片還需設計一個側的衣襟,用於裝紐扣。
    • 裁剪注意事項:裁剪時需放出縫份,確保縫制時布料有足夠的餘量。
  5. 領口設計

    • 紐扣部位:確定裝紐扣的部位。
    • 直領繪制:畫一個直領,寬度為1/2領寬。然後,下面往上一厘米,上邊連線往上0.5厘米,畫弧線,使領口微上翹,這樣穿著起來更加舒適。

按照上述步驟,結合圖樣,即可完成旗袍的裁剪工作。

⑵ 旗袍做工細節講解

旗袍的做工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鎖邊 作用:將旗袍小肩線、側縫線、底襟止口線、袖底縫用同類色線鎖邊。 適用情況:此工藝多用於沒有里子的旗袍或容易散口的面料。

2. 打線釘 部位:前、後片省位,臀圍線,腰節,開襟止點,腋下省,緔領點,後領中縫,袖山頂點,袖肘省等。 注意事項:打線釘時上下兩片衣料要完全吻合。

3. 緝省縫、扣燙 緝省縫:按照打好的線釘緝省縫,緝縫省尖位延長0.8cm,不縫回針,留10cm線頭,手工打結。 扣燙:省道熨燙有兩種方法,一是省道向中心線方向扣倒熨燙,二是將省道分開向兩邊熨燙。腰省中間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

4. 歸拔前、後衣片 歸拔前衣片:對於腹部突出的體型,需在腹部區域拔出一定的弧度,操作時需在胸部墊一塊墊布。 歸拔後衣片:拔開側縫及中心線的腰部區域,並配合體型的要求拔出背部曲線。整體歸拔處理時,在後背相關部位用大頭針固定後,通過腰臀部位的歸拔使衣片符合人體的自然狀態。

5. 貼牽條 作用:使歸拔好的衣片外形曲線定型。 注意事項:牽條的布料需要直紋,約1~1.2cm寬,在貼牽條之前,先將牽條在轉彎的位置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給旗袍貼牽條時要使左右兩邊對稱,以免旗袍兩側不一樣。

6. 合側縫 操作:將開拉鏈的一側縫按前、後片正面相對縫合,留出裝拉鏈的長度和裙衩長度,分縫熨燙。

7. 緔拉鏈 選擇拉鏈:選擇質量好的隱形拉鏈,長度要比開口的長度長2~3cm。 操作:在衣片上按照做縫的印記確定拉鏈位置,將拉鏈的反面與後衣片的正面對齊,利用拉鏈專用壓腳按凈縫線從上到下車縫拉鏈到開口處。將拉鏈拉合,在另一端用畫粉每隔3~4cm做左右平衡的標記,然後從上到下按標記車縫拉鏈另一端在前衣片側縫。從底端反面拉出拉鏈,小燙正面拉鏈口。

8. 做底襟 操作:將底襟止口按預留的縫份扣凈,用三角針繰縫固定。

9. 縫合肩縫、側縫 肩縫:將前、後片正面相對,前、後分肩線對齊,按凈縫線緝縫,後分肩線略有吃勢,縫合後分縫熨燙。 側縫:縫合旗袍前、後片側縫至開衩止點,縫合時對准前、後片對位點,側縫分縫熨燙。

10. 做里子、緔里子 做里子:將里子按衣片的量縫省,合肩縫、側縫,熨燙。 緔里子:把里子用繰縫針法固定在拉鏈處,用平縫針法固定在門襟位。

11. 做門襟、滾邊工藝 門襟:將面里料門襟沿線車縫,要求在接近BP點上和人體胸上凹位處略有吃勢。 滾邊:將正45°斜邊布在衣片正面按設定的寬度車縫,翻正熨燙,在反面用繰縫針法固定滾條。

12. 做裙衩與下擺、緔里子 操作:熨燙裙衩與下擺,固定擺縫的面、裡布,將已折燙好的擺縫衩裡布覆在面布擺縫衩位上,鋪平衣片,各位置對准確定,然後用絎縫將面布、裡布開衩位折邊固定,再用繰針把面布、裡布的開衩位繰牢、固定。

13. 做領子 操作:將一片無縫份的實樣樹脂領襯放在領面的反面黏合,然後將領面上端剪去縫份,用正45°斜邊布在衣片正面按設定的寬度車縫,翻正熨燙。扣燙領面下端縫份,將領里和領面正面相對,對齊止口邊,沿著樹脂領襯外口邊向外0.1cm的位置緝縫,頭尾要回針。緝縫後把兩領片的縫份修剔剩0.5~0.7cm。將領里、領面的正面翻向外側,讓領面比領里讓出0.1~0.2cm,並燙平。

14. 緔領子 操作:領子放在衣片上,領面與衣片的正面相對,將領面的領下口與雙層衣片領窩對齊,縫合。將領里折向衣身的裡布,把領窩的止口覆蓋住,在領口下角與衣身縫合的轉角處不能出現止口露出的現象。然後再用繰針將領里的領下口邊與衣身的領窩繰牢。

15. 做袖子 操作:先縫袖子面布、里子的肘省,縫制方法及質量要求與緝衣身省道工藝相同。將省道縫頭向上折燙,並在前、後袖縫的肘位上進行歸拔。收袖山,將袖片的衣片、里子兩側面對面對齊,分別沿凈縫線緝縫,分縫熨燙。熨燙袖縫止口,按一定的寬度折燙袖口折邊。將袖口面布與袖口裡布縫合,固定里、面袖。

16. 緔袖 操作:將衣片袖山套入衣片衣身的袖窿內,對齊後緝縫。袖子面布與衣身面布縫合後,用絎縫將袖窿裡布與面布暫時固定。將袖山裡布折邊1cm,用大頭針把袖山裡布暫時與袖窿裡布固定,用手針繰縫袖山裡布與衣身袖窿。

17. 後工序工藝 操作:手工製作盤扣,裝釘在門襟、領口等位置。在門襟、領口等位置釘子母扣,加強牢固度。進行手針工藝、裝飾工藝以及旗袍整燙工藝。

⑶ 傳統手工旗袍的裁剪工藝 手工旗袍裁剪注意事項

傳統手工旗袍的裁剪工藝

一、噴水預縮定型

旗袍常採用真絲面料,因其縮水率高,裁剪前需進行預縮水處理,確保成品旗袍尺寸穩定。具體步驟為:在面料反面均勻噴灑清水,使面料充分吸水並熨干,避免面料褶皺。此過程對面料的光澤和美觀至關重要。

二、裁剪

1、依據臀圍尺寸四分之一加2cm確定縫份尺寸,按面料中心區進行裁剪。

2、拉直粉線,兩頭固定成綳直線,用於旗袍長度裁剪。

3、從底擺向上固定粉線,確保線條流暢。

4、劃出後腰節、臀圍線和旗袍長度線,下擺留三厘米折邊。

5、進行後腰省處理,確保熨燙平整。

6、前後片對折,別至胸高位置固定,順後片別至下擺。

7、確定前片位置,處理前片省位和腰省。

8、處理好省位,前後片一致熨燙平整。

9、確定胸位、腰位、臀圍位和下擺位。

10、確定袖長、袖深、胸圍寬、腰寬及下擺寬。

11、劃側縫線,線條流暢。

12、劃領位及前大襟位。

13、裁剪旗袍,側縫留2cm做縫份,大襟線裁剪,各處打剪口。

三、刮漿

對裁剪好的衣片進行傳統刮漿處理,使面料四周固定不變型,縫制過程中得心應手。此工藝現已失傳,彰顯中華民族的智慧。

四、縫制

1、縫合底襟和大襟,拉緊縫線,面里片同樣處理,倒縫燙平。

2、裁剪0.5厘米做縫,拉緊縫線,面里縫倒縫燙平。

3、手工綳縫,用剪刀打出齒牙狀剪口,打水線到側縫,燙平裡面,臀圍處歸燙。

手工旗袍裁剪注意事項

裁剪是製作旗袍的關鍵,必須確保裁片准確無誤。注意以下幾點:

1、核對尺寸、式樣,注意體型特徵和其他要求。

2、檢查衣料油污、水漬、跳紗、色澤深淺不勻,盡量避開。

3、分辨衣料正反面,畫粉在反面,選用淺色粉。

4、注意衣料順毛、倒毛特徵,圖案倒順,格子面料對稱。

5、先裁主件後裁副件,按順序裁前後片、大袖、小袖和領面,最後裁零件。

6、畫線保持橫平豎直,注意經紗緯紗方向,一般經紗做長度,領面用緯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