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滿族為什麼穿旗袍
擴展閱讀
有個女裝品牌叫F什麼new 2025-08-02 04:14:05
男士長款皮衣配什麼褲子 2025-08-02 04:14:03
日本適合穿什麼旗袍 2025-08-02 03:59:53

滿族為什麼穿旗袍

發布時間: 2025-08-01 14:25:59

『壹』 為何滿族人喜歡穿「旗袍」和「馬蹄鞋」

滿族女子喜歡穿馬蹄鞋或是花盆底,都是有典故的,當時是一個滿族公主想要為父報仇,但是卻越不過眼前的紅銹水,後來女子們便想出了類似於踩高蹺的方法。而滿足女子喜歡穿旗袍,一是因為旗袍非常美觀,而且加上一些花緞,更添加點綴;二是滿族的女子喜歡旗袍,因為滿族人比較保守,所以他們不會選擇很開放的服飾穿。

滿族女子非常愛美,他們對自己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女子們喜歡美麗的首飾,頭飾,他們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收獲像鮮花一樣的美貌,所以滿族女子才不斷創新一些衣服和鞋樣。

『貳』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
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叄』 最早做旗袍的人是誰

旗袍,最初是滿族人穿的一種長袍,因為滿族被稱為旗人,所以這種長袍被稱為旗袍。起初,旗袍不分男女老少,款式統一,僅按季節分為單、夾、皮三種。旗袍的樣式包括右衽大襟、直身式、圓領、直筒下擺、左右開叉或四面開叉,領邊、袖端鑲有石青色邊,袖口為馬蹄形。

旗袍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滿足滿族人騎射生活的需要。清王朝統一全國後,在順治二年(1645年)頒布了剃發易服政令,強迫漢人剃發留辮,並改穿滿族服飾。然而,由於漢文化的影響以及滿族人生活方式的變化,旗袍的款式和面料逐漸發生變化。特別是在女性旗袍方面,馬蹄袖被去除,袖口逐漸變寬,從窄至8寸至1尺不等。領口、衣襟及袖端邊緣都鑲綉著花紋,甚至旗袍全身都綉滿了當時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圖案。旗袍的做工也越來越精細,越來越講究。

隨著時間的推移,旗袍逐漸從滿族服飾演變成了一種流行服飾。蘇州的刺綉技藝與旗袍的結合,催生了蘇綉旗袍。蘇綉旗袍以其精美的刺綉和獨特的設計成為了中國服飾文化中的瑰寶。蘇綉旗袍不僅保留了旗袍的傳統風格,還融入了蘇綉的細膩和雅緻,成為了中國女性優雅與魅力的象徵。

蘇綉旗袍的製作工藝極為復雜,每一件蘇綉旗袍都是匠人心血的結晶。從選料、裁剪到刺綉,每一步都需精心處理。刺綉圖案多以花卉、鳥獸、吉祥紋樣為主,色彩豐富且搭配和諧。蘇綉旗袍的每一針每一線都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獨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綉旗袍不僅在女性中流行,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代表了中國女性的優雅與魅力。在現代社會,蘇綉旗袍成為了女性出席重要場合或傳統節日時的首選服飾,無論是婚禮、宴會還是節日慶典,都能展現出女性的高貴氣質與獨特魅力。

蘇綉旗袍不僅僅是一件服飾,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它承載著中國女性的智慧與藝術,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學。蘇綉旗袍的傳承與發展,不僅豐富了中國服飾文化,也為世界文化寶庫增添了璀璨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