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旗袍開叉包邊做法 這樣做很好看
旗袍開叉包邊做法如下:
裁剪包邊條:
- 裁剪寬度為2.5~4cm的包邊條,長度需根據所要包邊部位的長度來確定。
- 梭織面料需按45°斜絲方向裁剪,以確保包邊條在包裹弧線形邊緣或圓角時不會扭曲變形;針織面料則無需考慮紗向,可平行於面料邊裁剪。
包邊條對接:
- 若包邊條長度不夠,需提前進行縫合對接,確保接縫部位不會太厚。
扣燙包邊條:
- 將珠針扎入燙台,包邊條從中穿過,扣燙0.5cm,為後續的縫合做准備。
縫合包邊條與面料:
- 將包邊條的正面與旗袍面料的反面相對,沿著燙跡線縫合0.5cm的縫份。
包邊條翻折與車縫:
- 將包邊條翻折至旗袍面料的正面,確保包邊條完全蓋住下面的線跡。
- 車0.1cm的線跡,使包邊條固定於面料上。這一步需精確操作,以確保包邊條的正反兩面線跡均勻,且正好蓋住下面的線跡。
按照以上步驟進行旗袍開叉的包邊處理,不僅可以增強旗袍的耐用性,還能提升其整體美觀度。
⑵ 傳統手工旗袍的裁剪工藝手工旗袍裁剪注意事項
傳統手工旗袍的裁剪工藝
一、預縮水處理
旗袍面料,特別是真液滾褲絲面料,因具有較高的縮水率,在裁剪前必須進行預縮處理以保證成衣尺寸的准確性。操作方法是在面料反面均勻噴灑清水,待面料吸水後均勻熨干,防止面料在裁剪過程中出現褶皺,同時也有利於保持面料的光澤和美觀。
二、裁剪步驟
1. 根據臀圍尺寸加上2厘米確定縫份尺寸,在面料中心區進行裁剪。
2. 拉直粉線,兩頭固定成綳直線,以此為基準裁剪旗袍長度。
3. 從底擺向上固定粉線,確保線條的流暢性。
4. 劃出後腰節、臀圍線和旗袍長度線,下擺處預留三厘米作為折邊。
5. 處理後腰省,確保熨燙後平整無皺。
6. 將前後片對折,固定至胸高位置,然後順後片別至下擺。
7. 確定前片位置,處理前片的省位和腰省。
8. 妥善處理省位,確保前後片熨燙後平整一致。
9. 確定胸位、腰位、臀圍位和下擺位。
10. 確定袖長、袖深、胸圍寬、腰寬及下擺寬。
11. 劃出側縫線,保證線條流暢。
12. 劃出領位及前大襟位。
13. 裁剪旗袍,側縫處預留2厘米作為縫份,大襟線裁剪後,各處打剪口。
三、刮漿工藝
對裁剪好的衣片進行傳統的刮漿處理,以固定面料四周,使其在縫制過程中不易變形,這一工藝如今已經失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技藝。
四、縫制要點
1. 縫合底襟和大襟,拉緊縫線,內外片同樣處理,倒縫後燙平。
2. 裁剪0.5厘米寬的縫份,拉緊縫線,內外縫倒縫後燙平。
3. 手工綳縫,用剪刀打出齒牙狀剪口,打水線到側縫,燙平裡面,臀圍處歸燙。
手工旗袍裁剪的注意事項
裁剪是製作旗袍的關鍵步驟,必須確保裁片的准確性。注意事項包括:
1. 核對尺寸和式樣,注意體型特徵和其他特殊要求。
2. 檢查面料是否有油污、水漬、跳紗或顏色深淺不均,盡量避開這些問題。
3. 分辨面料的正反面,畫粉時應在反面進行,選擇淺色粉以簡化操作。
4. 注意麵料的順毛和倒毛特性,以及圖案的倒順,格子面料需保持對稱。
5. 先裁剪主件,再裁剪副件,按照順序裁剪前後片、大袖、小袖和領面,最後裁剪零件。
6. 畫線時保持橫平豎直,注意經紗和緯紗的方向,通常以經紗為長度基準,領面使用緯紗。
⑶ 半開襟旗袍的做法
1. 半開襟旗袍,近期廣受歡迎的時裝,它擺脫了傳統旗袍的嚴格束縛,同時保留了服裝的優雅特質。這種款式旗袍的穿著便捷,因此深受眾多時尚女性的喜愛。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製作一件半開襟旗袍。
2. 製作半開襟旗配搜袍,首先需要准備合適的材料:一塊精美的旗袍專用布料、彩色扣眼、金屬拉鏈或者扣環、中號縫紉機、平頭針等工具。接著,根據個人身材尺寸對布料進行測量和裁剪,確保裁出的旗袍貼合身體。隨後,開始縫制旗袍,先縫制正面,再轉至背面,在縫制時要確保均勻,防止出現扭曲變形。培正歷
3. 旗袍製作的最後步驟是添加扣子。除了標準的扣子,為了追求更精緻的效果,可以選擇使用金屬拉鏈或者扣環。在加扣時,特別注意扣子的位置和數量要均勻分布,以保證旗袍整體的美觀。此外,旗袍成衣後的定型和處理同樣重要,不同材質的布料需要採用不同的定型方法,可以通過熨燙或其他方清叢式確保旗袍維持最佳狀態。通過這些步驟,一件展現女性優美身姿的半開襟旗袍便製作完成了,它不僅是對女性美的贊頌,也是女性自我展現美麗的獨特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