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性國服為什麼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女性國服之所以為旗袍而不是漢服,原因有三。其一,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其二,旗袍更能勾勒出中國女子的獨特身材,且在大場合中更加端莊典雅;其三,漢服容易被人認為是亞洲別國的服飾,而旗袍能被人一眼就看出是來自中國的。
01、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民國初期的男女地位並不平等,社會中還滿是封建思想。但那時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開始傳入中國,新時代的女性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就開始通過行動來表明立場。她們開始刻意模仿當時的男子服飾,那時候男子都是穿著長袍,於是,她們就也穿長袍,來體現男女之間的平等,旗袍便被製造出來了。旗袍成了她們追求平等的產物,是男女地位平等的象徵。
其實,無論是旗袍還是漢服,都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不同的人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眼光不同,觀點就會不同。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女性國服我站旗袍。
㈡ 旗袍的意義
旗袍的文化意義
2019-07-20 10:16:18 29
寫回答
IMG_0551.jpg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旗袍都是非常流行的服裝,一般穿旗袍的女性,身材要求非常嚴格,它突出了女性的美和優雅,釋放出獨特的魅力。旗袍的款式有很多,比如:琵琶襟、圓襟、直襟、斜襟、雙襟、高開衩、低開衩等等。
關於旗袍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之前,鏡泊湖畔有個漁家姑娘,由於經常跟著阿媽在湖邊打魚,導致她的皮膚被曬得黝黑,雖然皮膚很黑,但是她長得俊俏,那個時候,滿族的婦女們都穿著寬松肥大的衣服,但唯獨黑姑娘將自己的衣服剪成連衣裙的扣袢長衫。
後來,皇上看中了黑姑娘,將她召入宮中,但是黑姑娘並不願意,自從來到皇宮里,她並沒有真正開心過,不過她幫助了許多窮人,可惜因一場誤會,皇後殺死了黑姑娘,大家為了紀念黑姑娘,便都穿起她裁剪的那件連衣帶裙的系扣長衫,再後來,這件衣服就被稱為旗袍。
㈢ 為何說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㈣ 中山裝和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國服
中山裝 孫中山先生親自創導的中山裝,是在尊重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穿短衣長褲的習慣的基礎上,指示奉幫裁縫吸收了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為上衣基樣而設計的。中山裝是經過改良的服裝,造型美觀大方,突出表現在領口是閉關式八字型,與歐美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西服領有明顯的區別,從而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中山裝在後背有被中縫,並且在後背中腰有腰節省,穿起來收腰挺胸,舒適自然。與中山裝配套的褲子,把中國傳統的抿襠褲改變為前後各兩片組成,腰圍有褶襇,褲腳帶折邊,結構合理,有莊重、嚴肅、朴實的美感。中山裝兼有西裝的特點,同時也適應國情,充分表現出中國人新的時代精神。旗袍是民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裝。20年代初期,旗袍的款式與清末的旗袍並沒有很大的區別。20年代末期,受歐美服裝造型的影響,吸收了西洋服飾的裁剪方法,減短衣長,收緊腰身,在腰線處收省,是旗袍的輪廓一概以往的直線式為收腰曲線式,式女性的身體曲線美在穿著中自然的表現出來。40年代,旗袍基本上完成了從寬體到緊身的輪廓變化後,將樣式變化的重點落在了領、袖、衣長、下擺等具體的款式細節方面,這種改良的女裝襯托出了東方女性含蓄、典雅、端莊、秀美的風姿。
㈤ 旗袍的來歷簡介
一、旗袍的由來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女性國服,是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所穿的袍服演變而來。袍服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服飾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八旗女子的長袍才可是算是旗袍的前身,後又經過與漢族女子服飾的融合,取長補短,在鴉片戰爭後,西風東漸,服飾也隨之受到很大影響。20世紀20年代屬於旗袍開始興起,化繁為簡,樣式變的素雅。到了30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
旗袍是能夠代表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之一,旗袍所帶給我們感受從過去的拘束、節制逐漸轉變成端莊、秀美。
㈥ 旗袍是從什麼時候流行的呢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中國時尚前沿上海開始流行,後迅速風靡全國。1929年4月,民國政府將旗袍定為國服。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歷史文化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傳統說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
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
㈦ 為什麼中國會把旗袍做為國服
「旗袍是國服」是老外對中國的認識吧,中國歷來朝代的衣服都是比較寬松的形制,而旗袍貼體的西式裁剪產物,什麼也算不上,頂多隻剩領子還有點中國元素的影子。真正成為國服的那一天,應是物料有高低數等,應季選用織物、紋樣、款式,按照場合規格搭配不同的扣結、首飾、配件、鞋履、發型,更重要的是儀態,能做到「看上去像一款會動的藝術品」則是極好的。
㈧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它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旗袍最早出現於民國。
旗袍不是中國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服飾,出現於民國,由滿族傳統服飾旗裝女士袍子結合西式立體裁剪而成的新式服裝。
被譽為國粹是因為旗袍滾邊採用滿族傳統滾邊工藝,滿族廠字領,滿族盤扣,結合漢族的傳統吉祥紋飾,和各類傳統綉工(蘇綉、蜀綉等)。
㈨ 中國國服是什麼
有兩種含義,第一是中國的游戲伺服器,簡稱「國服」,其二「國服」也代表一個國家的服飾及民族的象徵。比如日本的國服是和服,韓國的國服是朝鮮服(韓服)。中國漢服作為歷史悠久的服飾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國服。
一、中國的游戲伺服器
國服,用於網路游戲上的詞語。指本國的網路游戲伺服器。即中國網路伺服器,有時特指中國大陸網路伺服器。
通常相對於外服來說的,例如韓服、美服,即是指的韓國網路伺服器、美國網路伺服器。廣泛用於網游中。像跑跑卡丁車、百戰天蟲、英雄聯盟等游戲,都存在韓服或美服。
有時也會特指中國大陸伺服器,用以區分港服(中國香港網路伺服器)、台服(中國台灣網路伺服器)。例如PS4、暗黑破壞神Ⅲ,除了外服,還存在港服或台服,此時的中國大陸網路伺服器就會簡稱為國服。
二、國服(代表一個國家的服飾)
國服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窗口,也是一個民族的象徵,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印度的紗朋等各國的傳統服裝,在各種重大禮儀上展示著其國家的文化魅力。
漢服作為中國傳統服裝在漢唐時期達到前所未有的輝煌,清朝以後漢服被清朝統治者強行廢除從此走向沒落。 近代中國服裝吸取西方服飾藝術的特點創造出風格獨特的服裝。而漢服代表有中山裝、唐裝、旗袍、多元服裝等。
(9)旗袍為什麼是國服擴展閱讀:
1、漢服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漢服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2、中山裝
中山裝是孫中山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由西式服裝改良而來,吸收了西服的優點,參考日本學生的校服,創制出了獨具風格的「中山裝」。
中山裝的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五粒紐扣表示行政、司法、考試、立法、監察五權;袖子上的三粒紐扣代表了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收緊領口,是時刻提醒中國人,有一種民族危機感,催人向上。
3、旗袍
旗袍是近代中國以旗裝改造的一種中式服飾,基本款式有圓口領、窄袖、左杠、開視、扣拌。旗袍線條簡潔流暢,顯現女性的曲線美與朦朧的模糊美,具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又符合當代女性的審美情趣。張曼玉在電影《花樣年華》中身著多款工藝精良的旗袍,將旗袍的美無與倫比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㈩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為什麼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民國時期的旗袍可謂中外聞名,不少外國女星也穿旗袍拍寫真,可見旗袍的影響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