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裝開偏襟還是正襟
偏襟旗袍是開在右邊的,如果不小心在做旗袍時開在了左邊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在古時候服飾開在左邊是對先人的衣服才這樣做的,這也是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當然去了解中國古代服飾圖片資料的話,也會發現右襟的情況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也是比較常見的,這也是因為服飾的規制來源於儒家思想。大家也千萬不要小看一件旗袍,雖然只是一件衣服,但是從領口到領行還有到工藝製作,都是有著極為長久的文化底蘊。
最後旗袍屬於中國的國粹,穿旗袍時需要體現出美麗大方的氣質。現代的旗袍大多都是改良版的,會更加適合大部分女性,對於身材要求也並沒有那麼高。
『貳』 旗袍是開在右邊好嗎
1. 偏襟旗袍通常是設計成右開的方式。如果製作過程中意外左開,這在古代被認為是對祖先的不敬,因為左邊是傳統上給逝者穿衣服的位置。這一傳統習俗至今仍被一些人所遵循。了解中國古代服飾圖片,可以發現右襟的設計更為普遍,這反映了服飾文化中儒家思想的規制影響。
2. 旗袍的襟形設計多樣,包括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斜襟、雙襟和無襟等。圓襟是其中一種流行的設計,其特點是從領口下方到腋下有一個圓潤的弧線。這種設計適合各種臉型和身材的女性,能夠體現出女性的婉約之美。
3. 斜襟旗袍是從領口向胸前傾斜的設計,它給人以濃厚的古典氣息。現代的斜襟旗袍通常搭配細小花紐,這樣的設計可以使旗袍顯得更加苗條和修身,更適合身材嬌小的女性。
4. 選擇旗袍時要注意,合適的旗袍能夠完美展現女性的身材。在購買旗袍時,首先要確保其合身,這是最重要的。測量自己的三圍,並根據身材選擇合適的旗袍,避免過於寬松或過於緊身。
5. 在選擇旗袍時,還應關注其滾邊等細節,因為中式旗袍講究工藝細節。對細節的考究可以提升旗袍的整體美感。
6. 旗袍作為中國的國粹,穿著時應展現出其美麗與大方的氣質。現代旗袍多為改良版,更加適合大多數女性,對身材的要求也相對放寬。
『叄』 偏襟衣服向左還是向右
偏襟衣服向右。
偏襟起源於滿族的旗裝,外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其造型完整嚴謹,呈封閉式盒狀體,因此形象肅穆莊重,清高不凡,而獨樹一幟,突破了幾千年來飄逸的塔形衣冠。
發展
時至今日,它對現代服裝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隨時代發展,經過加工曲線突出修長秀麗的旗袍,已經成為中式服裝的代表之一,顯示了東方女性的溫柔與內涵,具有永恆存在的價值。偏襟的裁剪,產生了均衡的美感,體現了瀟酒秀麗的審美情趣。微緊的腰部和兩側的開叉,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女性的曲線美。
『肆』 旗袍的裁剪方法與制圖
1. 折料:首先將布料兩邊布邊對折,左側預留3厘米貼邊,依據衣長加2厘米標注衣長線,即折肩線。
2. 偏襟:將上層布料左右兩端向下偏出2.5厘米,使得上層布料下移,底部兩端上層布料比下層多出約5厘米,而折肩線底部上層布料比下層多出約2.5厘米。
3. 折肩:依照衣長加2厘米從折肩線處將布料向下折,變為四層,上兩層為前身,下兩層為後身。折肩線直布邊內層需比辯慎外層縮進2厘米以滿足里襟搭進量,通過撥襟可增加搭進量。
4. 設省道:從腋下量6-8厘米,設省道寬森灶宴度為3厘米,以領口深線至胸圍線中點為省道斜度線位置,折疊寬度為1厘米。畫斜直線後,捏起上邊一道向下折疊,A點雙層為1.5厘米,B點雙層為0.5厘米。此設計使前中心線形成所需凸出量,確保前胸部位的曲線。取省道長度(11.4厘米),胸圍尺寸的10分之1加2厘米。調整折肩線上層多餘布料,與內層對齊此銀,重新繪制袖根肥和袖口尺寸,同時調整袖窿彎度,與腰、臀及袖口處線條流暢。
5. 大襟繪制:確定領口深,從折肩線向下量8.4厘米,領口大小為胸圍的10分之2加1厘米。前胸圍為23.5厘米,即胸圍的4分之1。袖根肥為19.5厘米,即胸圍的10分之1.5加5.4厘米。從領口深線至胸圍線畫斜直線,取此線2分之1減1.5厘米處為弧線交點,上段凸出2厘米,下段凹進1.5厘米。
6. 挖大襟和撥襟:依據已畫大襟線,剪開最上一層布料至領口深處和大襟末端。將里襟翻至右邊,剪里襟領口內兩個弧形開口,不超過3.5厘米。握住里襟領口A點,用熨斗向上拉伸,注意不要損壞領口。
7. 折回里襟:將拉伸後的里襟對齊里層折肩線,折回里襟至原位,使里襟領口深處與大襟重疊1.3-1.5厘米,胸圍處重疊3-5厘米。
8. 畫裁:核對已撥襟並還原鋪平的里襟和衣身,根據衣長尺寸進行裁剪。
旗袍款式豐富,包括開襟款、開衩褲、長袖款、半袖款。開襟款式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口造型多樣,有高領、低領、無領款式。開叉設計有低開叉和高開叉。盡管種類繁多,旗袍所表達的情感都是細膩溫柔,且浪漫優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