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下面是什麼樣子的
擴展閱讀
絲綢睡衣怎麼才能不粘皮 2025-09-18 04:20:32
皮衣發霉怎麼解決 2025-09-18 04:20:31

旗袍下面是什麼樣子的

發布時間: 2022-04-15 03:19:02

❶ 中式旗袍為何上面修身,下面開個叉

一般日常著裝的旗袍開叉是很適度的,不會過高暴露過多。如果開叉位不是太高沒必要將叉位縫合,因為旗袍著穿主要講求貼合身材,三圍的尺寸應該是穿下之後再闊餘2-3cm最恰當。現在的旗袍一般是肢胳位到腰身處有側拉鏈的,再配合下擺的開叉才能夠穿上,若是將下擺開叉縫合,就很難穿上身了。要是叉位開到大腿根部過於暴露的話,那最好還是拿到專業的裁縫店由師傅去修改,旗袍是精緻的,自行修改過於粗糙,有損衣服的優雅。

❷ 旗袍是什麼樣的衣服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❸ 民國時期女人們旗袍里穿的是褲襪還是絲襪

絲襪。

民國時期褲襪還沒有出現,所以,旗袍里應該是穿的絲襪。

20世紀60年代,英國設計師瑪麗·奎恩設計的超短裙風靡全球。裙子越來越短,高筒襪相形見絀,吊帶襪被拋棄。襪子與內褲成為一體,連褲襪誕生。它的舒適和方便性令全球女性對它寵愛有加,這一款型經久不衰。同長襪一樣,連褲襪材質很多,有棉質、尼龍、天鵝絨、包芯絲、羊毛混紡等。通常為絲襪。

(3)旗袍下面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清朝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袍服在民國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葉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

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說明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當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

❹ 民國美人穿高開叉旗袍,真的會「露大腿」嗎

民國時期有主政一方的軍閥勢力們,也有上班回家兩點一線的小市民們。他們當中能把民國表現得最真實的便是那時的穿旗袍的女性,那時的旗袍並不是只待在有錢人的衣櫃里,就是普通農家婦女的衣櫥里也有一二件得體的旗袍。宋氏姐妹給人的形象多是一襲旗袍,很好辨識。就是馬路上隨便走過的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旗袍。

旗袍下面穿襯裙,所以這是民國的美女。現在的旗袍裡面早已換了內容,也換成了另一種美。

❺ 旗袍為何上面修身,下面開個叉,這樣不是顯得很怪異嗎

旗袍是清朝的時候一種傳統的服飾,是滿族的一個傳統服飾清朝成立,以後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須穿著旗袍。

所以現在的旗袍樣式完全的展現了女性的一個魅力,表現出了東方獨有的美,也展現出了女性的身材。

❻ 中式旗袍為何上面修身,下面分開,這種設計源於什麼時候

這種設計源於上世紀20年代。作為中國傳統服飾之一,旗袍培譽為中國國粹,可以說是中國女性的國服。在世界歷史服飾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一朵炫麗的奇葩。關於旗袍的形成有些專家認為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期的深衣,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現代的旗袍。

現如今,中式旗袍作為禮儀服裝出現在各種重要場合。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奧運會,亞運會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會選擇以旗袍作為禮儀服裝。在2011年5月23日,旗袍製作手工藝更是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❼ 民國時期穿旗袍下面穿什麼

穿絲襪。

當時旗袍分為京款和海款,也是北方款和南方款,南方的加入了西式服裝的腰身,更顯得女性身材高挑。旗袍的面料、顏色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有些質量好的是需要用美元購買的,在正式場合穿旗袍還要搭配小高跟,發型和香水也要搭配不同的款式。

穿旗袍注意事項

穿旗袍不要太胖或太瘦。因為如果太瘦會顯得很骨感,太胖的旗袍則會暴露出身材缺點。

穿旗袍時要淡妝。臉上適當的淡妝可以更好地突出穿旗袍的美感。所謂的淡妝就是通過恰到好處的方法強調人臉的自然美。

手臂太粗不要穿短袖或無袖旗袍。旗袍最能體現身體的美麗,因此必須特別合身。太緊的話移動起來不方便,太松則無法表現出女人的美麗。

❽ 旗袍長度到哪、開衩到哪最性感呢

旗袍分短款和長款兩種,短款旗袍長度到膝蓋,長款旗袍長度到腳踝處,開衩到屁股下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