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領口鐵扣叫什麼
擴展閱讀
藍紫色手套是什麼意思 2025-05-15 02:08:31
紅豆睡衣廠家在什麼地方 2025-05-15 01:58:29
防觸手套有什麼用 2025-05-15 01:48:37

旗袍領口鐵扣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17 23:51:59

1. 關於漢服立領與旗袍立領有什麼區別啊

漢服飾發展到明朝,已具極大豐富性,這是歷朝歷代所不能比擬的。女袍有四種形式,一般是交領(斜領)、直領(對襟),盤領(圓領),合領(高領),這種高領就是許多人所謂的立領了。這種高領實際上只是對襟領的變種之一罷了。他流行於明清之際,特別為南方一般中層女子的家常裝飾,其特徵是:領子高約一寸許,有一二個領扣。
那麽明清時期漢人女子的高領是不是即是旗袍的立領呢?只能說,高領與立領之間很像,但仔細觀察,他們之間是有很大區別,首先,形式不同。明朝漢族女子的高領,領子通常沒有鑲邊,不做過多裝飾,邊角逞直線型,自然流暢。但再看滿族的立領,一般都有鑲邊,這種風氣後來愈演愈烈,另外他逞元寶型,有一定的弧度,這在同時期的康濤所繪的三娘子中對比即可分曉;其次,開邊方式不同。漢族女子的高領,一般是直線對襟開邊。而滿族女子的立領,則是弧線繞襟開邊。第三,表現形態不同。漢族的高領具有更強的修飾性,而且往往有內衫和外衫兩種形式。內衫之外還會套上對襟或是圓領等等款式。體現了明朝服飾已具有時裝的混搭性和層次性。而滿族的服飾作為系扣的實用則大過裝飾,而且一般只是以單一的外衫形式存在。
另外,立領這個概念實際上即便籠統稱呼清代的元寶領也是不太正確的。立領是特指在民國二三十年代後,那種領子經過上漿處理,顯得硬挺的旗袍領。而這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漢服和旗袍的區別,不在高領或立領,旗袍的標志是他的布藝盤扣和斜腋線開邊。而漢服相對的則是系帶和斜腰線開邊。
漢民族服飾中的立領即明豎領,其特點是方角,瘦高,領上通常裝飾有兩顆金屬扣,因此此類衣服也被稱為「扣身襖兒」,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至明後期在女性服飾中已廣泛流行,歷史觀點認為豎領的產生與當時「小冰河」特殊氣候變冷有關,但當時立領的形成結構來看,他更像是寬交領的一種變異形式。由於明末清初滿洲八旗強迫漢人「剃發易服」制度所謂的「男從女不從」,明豎領與其它女裝在一段時間內得以短暫保持,明豎領的款式主要有二種:一種是大襟襖兒(即斜襟:它與旗人的廠字襟不同,是直線斜襟至腋下系帶);另一種是對襟襖兒。至清代中期,即乾隆中後期,隨著整個社會的變化,女性的豎領也開始發生許多變化,首先是高度變低,通常鑲有深色緣邊,這種領子在清末被新興的弧形高領代替,這種弧形領子即後世俗稱的旗袍領的鼻祖。其實旗人的長袍原先是無領式的,所謂的旗袍領不過是旗人借鑒了漢人女性服飾在袍子上裝領子後才有的產物。

2. 旗袍硬花盤扣的工藝與歷史

盤扣分軟扣硬扣。但都有扣頭,軟扣簡單,只需要什麼形狀就用口條折出,縫合即可,硬扣就需再扣條里加銅絲合膠,固定形狀後再塞棉花填芯。工藝就復雜一些,但花樣和形狀就更隨意和漂亮了。

3. 旗袍上的紐扣叫什麼他怎麼做的

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盤扣,也稱為盤紐,是隨著滿族服飾而興起的,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符號。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是中國人對服裝認識演變的縮影。我國古代用長長的衣帶來束縛寬松的衣服,元明以後,漸漸用盤扣來連接衣襟,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中國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近幾年,盤扣作為一種傳統的衣飾手段又風靡一時。長袖盤扣、短袖盤扣、對襟盤扣、斜襟盤扣.就連後開衩的直筒連衣裙也綴上了幾顆盤扣。

4. 旗袍扣子縫哪邊,左右兩邊各有什麼什麼講究

傳統的旗袍一律是右衽開襟,所以扣子也是全部縫在右邊的(右邊開襟的衣服不是旗袍)。

通常所說的旗袍,一般是指20世紀民國以後的旗袍。所謂「旗袍」,指衣裳連屬的一件制服裝,同時,它必須全部具有或部分突出以下典型外觀表徵:

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叉的細節布置,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也就是說,旗袍是一件制的直身樣式,上衣下裳的不叫旗袍。現在很多人把秀禾服、裙褂等也劃分為旗袍,這是完全錯誤的。

(4)旗袍領口鐵扣叫什麼擴展閱讀:

旗袍扣子:

盤扣也稱盤紐、紐結、或是紐絆。是傳統服裝中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如果說一件精緻的旗袍是一幅山水畫,那麼盤扣就是那畫龍點睛的一筆。

源於宋代的盤扣,蘊含著中華的古老情結。盤扣通常是一對,公為結,母為環。盤扣的製作工藝復雜,有著一硬線、二環繞、三打結、四抽繩,線繞線、繩打繩的說法,可謂顆顆經典。

常見的旗袍扣子:

直角扣:直角扣是盤扣中最簡單的,因外形看起來像一個「一」字,又稱「一字扣」。

琵琶扣:琵琶扣因形似琵琶而得名。本是花扣的類目中,但因發展的較為壯大,單獨成一個類別。

還有一些寓意美好祝福的漢字形扣。

5. 這個包包上扣子叫什麼如圖 常用於旗袍包上 有兩個球球 要按到兩個交叉才可以關閉 有人說叫搭扣 估計不是

旗袍上的叫盤扣,這個是珠扣。搭扣是一個廣泛的稱呼。搭扣 顧名思義,搭接在兩個物品用來扣緊的物件叫搭扣。納匯搭扣安裝程序簡便,使用方便、安全 、牢固、防振動、緊固性強,可以重復關閉開啟使用無數次。

6. 請問原來舊社會女人穿的,那個往一邊扣的,而且也不長 。那個叫什麼裝

長身的叫旗袍短身的叫大襟

7. 旗袍前面的穗頭叫什麼

叫壓襟,是古代女子掛於胸前的配飾,多在節日或重大場合上佩掛於衣襟的右上方,用來裝搭液飾、美化、固定衣襟。
壓襟的特點:
1、壓襟常見三件套至九件套,壓襟可作為生活用品日常使用,又可作為觀賞把玩、自娛自樂的藝術品,更是增加動感,渲染氣氛,顯示華麗富貴的吉祥裝飾物件。
2、壓襟,流行於明清時期,是古人在右衣襟上佩戴的飾件,可以理解為「壓住衣襟之物」。上端以一條銀鏈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間是用銀、象牙、翡翠、瑪瑙等做成的「事件壓口」,雕琢成蟬、蝙蝠、魚兒、牡丹、雲雀等形狀,象徵著美好的寓意。
3、下以銀鏈綴弊鄭著刀、槍、劍、戟、鑷子、剔牙鉤、耳挖勺兒、粉盒等小件銀器,少的三樣,多的九樣,綴五樣的比較常見,稱壓襟五事。明清時期女子上衣肥闊,風一吹便鼓鼓囊囊的,而壓襟可以令衣租枝頌物平順,體現出人的儀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