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黑色旗袍綉鳳凰什麼身份
擴展閱讀
皮衣的碎皮名稱怎麼稱呼 2025-05-15 07:40:08
一件皮衣配什麼上衣 2025-05-15 07:35:02

黑色旗袍綉鳳凰什麼身份

發布時間: 2023-07-16 22:02:21

❶ 苗族刺綉(鳳凰)是什麼含義

苗族刺綉(鳳凰)含義:古代視為神鳥而崇拜,它是人們想像中的保護神,經過漫長的完美演化而來。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白鶴』的腳,鸚武的嘴,孔雀之尾,居百鳥之首。美好和平象徵。封建皇朝最高貴女性之代表,和帝王的龍相配。民間傳說中它能給人們帶來和平幸福。在苗族的心裡恰恰相反,它代表著男人的標致,它是男人起名時常用的吉祥名,有據可査。


苗族刺綉具有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刺綉的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刺綉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蝴蝶、龍、飛鳥、魚、圓點花、浮萍花等圖案都是《苗族古歌》傳唱的內容,色彩鮮艷,構圖明朗,朴實大方。


苗族刺綉種類很多,從色彩上分,大體上可分為單色綉和彩色綉兩種。

  1. 單色綉:單色綉以青線為主,刺綉手法比較單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樸素大方;

  2. 彩色綉:彩色綉用七彩絲線綉成,刺綉手法比較復雜,或平綉或盤綉或挑綉,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為題材,刺綉成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是鳳凰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



❷ 古代鳳凰綉在皇後衣服上,那麼皇妃是什麼圖案呢

禮服是明代後妃的朝、祭之服,皇後在受冊、謁廟、朝會等重大禮儀場合穿著禮服。洪武元年,朝廷參考前代制度擬定皇後冠服,以褘(huī)衣、九龍四鳳冠等作為皇後禮服。洪武二十四年對冠服制度進行了修改,定皇後禮服為九龍四鳳冠、翟衣、黻(fú)領中單等,此後一直沿用。

九龍四鳳冠
即皇後禮服冠,明初參考宋代皇後龍鳳花釵冠而設計,所用飾件雖不如宋代鳳冠之繁多,但整體仍十分華麗。《明會典》對禮服鳳冠的細節做了詳細記錄(永樂三年制度):
「九龍四鳳冠,漆竹絲為圓匡,冒以翡翠。上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珠結,余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樹(皆牡丹花,每樹花二朵、蕊頭二個、翠花九葉);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數(皆穰花飄枝,每枝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三博鬢(左右共六扇),飾以金龍、翠雲,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飾珠寶鈿(diàn)花十二,翠鈿如其數;托里金口圈一副。」
鳳冠用漆竹絲編成圓形冠胎,表面冒以翡翠紗。冠頂原定用翠龍九條、金鳳四隻,但從明代皇後禮服畫像和出土實物看,冠上的龍都為金質,鳳則用點翠。明初鳳冠正中為一條大龍,口銜大珠一顆,珠上有翠蓋,下垂珠結一串,其餘龍鳳口中銜有珍珠寶石製成的珠滴。冠身上部鋪有四十片點翠鑲珍珠的如意雲。下飾大珠花十二樹,即用珍珠串成牡丹花,兩朵為一樹,飾有蕊頭二個、點翠花九葉。小珠花(飄枝花)十二枝,每枝有珠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大珠花綴於冠身下部、口圈上沿,小珠花在大珠花之上,綴於珠翠雲之間。冠底口沿外側為翠口圈,上綴珍珠寶石鈿花及翠鈿各十二個,托里鑲金口圈一周。博鬢安在鳳冠後部,前端如橢圓形,往後漸收,左右各三扇,嵌在金鈒龍吞口中,每扇上皆飾有金龍、翠雲、珍珠等。博鬢朝向下方(或前方)一側的邊沿綴有珠絡,並垂珠滴。

❸ 旗袍上綉鳳凰和竹葉好嗎

不好,綉鳳凰龍鳳成祥,主富貴皇後妃嬪的像征,哪用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