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為什麼說旗袍馬褂是大勢
擴展閱讀
童裝代理加盟合同怎麼寫 2025-05-15 02:59:23
斜襟旗袍怎麼畫 2025-05-15 02:59:23
淺旗袍配什麼鞋子好看 2025-05-15 02:55:41

為什麼說旗袍馬褂是大勢

發布時間: 2025-05-14 23:25:21

㈠ 中國的長袍馬褂和旗袍,怎樣穿出現代時髦感

如今是21世紀,服裝也與國際接軌,與時俱進叫時裝。巴黎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是服裝三劍客,引領時裝的朝流。旗袍馬褂是漢人發明的東西,假託了一個旗字,都是漢人穿,滿人原本是不穿的,本身就是漢服的改良,中華三千年服飾的延續。民國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飾,而馬褂雖然一度也有相當的擁躉者,但是日漸沒落。何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服飾自身的特點有關。

紅色和黑色搭配大氣又經典,紅色很有過年的氣氛,黑色又非常穩重。像唐嫣這樣配一頂紅帽子,更有潮范兒。中國紅是春節的主打色,很多人也都會選擇在春節把這種顏色穿在身上,更顯喜慶吉祥。只選擇單品紅色外套即可。

㈡ 女性穿旗袍最優雅端莊,男性穿馬褂最莊重,你怎麼看

女人穿旗袍,更能顯出東方女性之美。男人穿長袍馬褂,能顯出男人紳士的品格,不見的。中國幾千年服飾文化,都要復古,顯然不現世。希望服裝設計師,能設計出復合中國人服裝風格。要把當代國人,打扮服裝新潮,顯然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設計師,深入生活,為每一個國人設計出自己風格的衣服,而任重道遠。

㈢ 清朝服飾長袍馬褂,為什麼叫長袍馬褂馬褂什麼意思阿

馬褂,這一游牧民族的傳統服飾,在客家地區亦稱作大襟衫,是中國清代男性常見的一種服裝。它通常穿在旗袍,亦即滿式長衫之外,形式上類似於背心或外套,因此亦被統稱為「長衫馬褂」。隨著滿族建立清朝並統治中國,他們開始推行剃發易服的政策,幾乎廢止了傳統的漢服。這一政策使得滿洲服飾變得普遍。
馬褂是一種有袖的上衣,與無袖的馬甲不同,分為大襟、對襟和琵琶襟三種款式。其長度通常至肚臍,袖子則達到肘部。在清朝初期,這種服飾主要局限於滿族人的穿著,但隨著剃發易服政策的強制實施,尤其是在康熙和雍正年間,馬褂開始在漢族人中廣泛流行,並出現了單、夾、紗、皮、棉等多種材質。
在清朝,黃馬褂是皇帝特別賜予的服飾,僅限於皇帝的特選侍衛、有特殊軍事功績的人以及狩獵表現出色者穿戴,作為皇室恩寵的象徵。因此,普通民眾不得隨意穿著黃色馬褂。
到了民國時期,1911年北洋政府頒布的《服制案》將長袍馬褂定為男子常禮服之一。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服制條例》,正式將藍色長袍和黑色馬褂定為「國民禮服」。
今天,長袍馬褂在中國仍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大部分相聲演員和其他曲藝演員在表演節目輪陪時仍會穿著長袍,而民國成立後,多數人改穿中山裝,現代則更多選擇襯衣或西裝。

㈣ 旗袍馬褂是什麼民族的傳統服飾

旗袍馬褂,無疑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服飾,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將其視為漢族服飾,實屬大漢族主義之嫌,對此應予嚴正批駁。

清朝作為中華正統,在其統治時期,清裝及衍生出的旗袍馬褂,成為了全國各民族共有的服飾。這不僅代表了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交融,更是中華民族共同審美的體現。

某些人將此服飾歸於漢族,意圖以漢族之名獨占,實為不妥。旗袍馬褂是中華民族的共有遺產,不應成為任何單一民族的專屬。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穿用,更能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和諧統一。

因此,旗袍馬褂不僅是漢族服飾,更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我們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珍視並傳承這一文化瑰寶,讓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的服飾,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光彩。

㈤ 馬褂長衫為什麼會成為民國男神們的標配

我們看民國的影視作品或者民國時期的歷史文獻中記載可以發現,民國時期的男生都會穿馬褂長衫,從中可以表現民國時期男人的知性和儒雅。那麼為什麼民國時期的男人要穿馬褂長衫呢?其原因就是民國時期男生的服飾正在順應時代的發展,同時也融合了中國本身的文化特色。所以馬褂長衫的服飾特色就是借鑒了西方的西裝。

三、馬褂長衫的意義

馬褂長衫是民國時期特有的文化標志,它象徵了我國民國時期因為西方思想文化的沖擊而發生的轉變,這種思想轉變表現在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尼瑪褂長衫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標志,對我們的服飾發展是產生了深遠影響。

㈥ 母親穿旗袍,父親穿什麼

母親穿旗袍,父親穿馬褂。因為旗袍的寓意是旗開得勝,馬褂的意思是馬到成功。旗袍,又稱褀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本回答僅供參考,切勿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