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上的勾怎麼鉤
擴展閱讀
皮卡瑞邁的皮帶怎麼裝 2025-05-16 07:54:17
過月子穿什麼哺乳睡衣 2025-05-16 07:54:16

旗袍上的勾怎麼鉤

發布時間: 2023-07-12 05:11:52

㈠ 古代的帶鉤,是怎麼用的

古代的帶鉤的用法是系在腰帶上面。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古又稱犀比。比較普遍的是將鉤鈕嵌入皮革製成的腰帶的一端,讓鉤體正面向外,鉤首鉤掛模敬在腰帶的另一端穿孔中。

也可以在寬的皮帶上將兩個以上的同樣大小的帶鉤並排使用,以便增加牢固性。在古代有些貴族使用腰帶時,為顯示身份,不在腰帶上穿孔。

而是將皮革腰帶的一段裝置上一個玉環或者是銅環,然後將帶鉤的鉤首掛在環上。這種用法既美觀又華貴,還可以保護斗鉛腰帶。

(1)旗袍上的勾怎麼鉤擴展閱讀:

帶鉤的出現,早至春秋時期。現在科學發掘出土最早的,當屬洛陽西周墓出土的水禽式帶鉤,這個帶鉤長7.4厘米,迄今已三千年。

帶鉤是人們生活必需之物,倉廩足,知禮儀,即使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男人穿衣依然要配一個好皮帶,而帶前的那塊牌子也頗為講究。

這都是從中國古代的帶鉤沿襲下來的。但十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對帶鉤作過系統、深入的研究。

帶鉤在收藏、研究和出版上的寂寞,有多種原因,最主要的是時代審美觀的錯位。一直以來,有些收藏家,甚至有的文化、藝術史學者,認為商周青銅大器是禮器,有重要的收藏價值。

而帶鉤、銅鏡一類,不過是日常生活用具,價值不大。其實,日常生活用具並非就沒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性,恰恰因為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反而注入了更為豐富的時尚內容,而這種時尚之美甚至是超越時空的。《淮南子》中在談及帶鉤時,用了這樣的話:滿堂之座,視鉤各異,於環、帶一也。

意思是旦銷慎說,放眼看去,賓客滿堂的腰間環帶上,都露出奢華的鉤飾,沒有相同的。而正是在這個視鉤各異間,人們的身份、地位都表露無遺,王侯之鉤、官宦之鉤、百姓之鉤,分得清清楚楚。

帶鉤雖小,卻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分講究禮儀等級、非禮勿視的中國古代,佩鉤是件大事,它反映著佩用者的身份地位,代表著那一時期的摩登和時尚。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帶鉤已居主角的地位。成熟的青銅冶煉技術,使帶鉤製作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而黃金和白銀以其眩目的光澤、艷麗的色彩,很早就進入了帶鉤的藝術體系,使帶鉤具有藝術和財富的雙重價值。

玉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有君子之德,其潔白、細膩,珍稀、高貴,更為佩鉤者帶來一種脫俗內斂之美。

而鐵帶鉤的出現有重要意義,它最初的價值是超過青銅的,雖然韌性不如青銅,但硬度卻高過青銅,用來製作帶鉤,且都有貼金貼銀之作,足以表明其高貴身份,只是因其銹蝕,保存下來的不多。

㈡ 旗袍扣子怎麼縫

旗袍最初是民國時期的國服,最初是流行於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許多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老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愛穿旗袍的女人都是風韻優雅的,旗袍將東方最傳統的服飾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婉約而含蓄,高貴且大方。女人們穿著旗袍一舉一動,都能有濃濃的風情。但你知道嗎,會穿旗袍的女子其實大多數都具有著幾個特點!
修身養性

會穿旗袍的女子大多性格脾氣都很好,她們大多都是將什麼都看的很淡,不追求什麼名利地位,但卻很喜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多閱讀一些有古典氣質的書籍,來陶冶自己的情操。她們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會保持平靜心,讀懂百味人生。
注重氣質

也許許多愛穿旗袍的女人們在容貌上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她們一定都很注重自己的氣質內涵。大家一定都懂一個道理,外在的美麗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慢慢消失,而內在的魅力卻是會永不消逝的!所以,會穿旗袍的女子一定都是注重自己氣質提升的!
保持自信

不是所有愛美的女生都是自信的,但會穿旗袍的女人們就一定會有一顆自信心。大家都知道,旗袍其實對於身材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但還是有許多的女性朋友在嘗試,就是因為自信心使她們變得美麗,我相信自信是旗袍女子與生俱來的!

㈢ 旗袍盤扣的做法圖解

旗袍盤扣的做法圖解

精緻的盤扣一定是喜歡旗袍的人都不願意錯過的美麗元素,那麼小小一粒盤扣是怎麼製作的呢?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旗袍盤扣的編法:

旗袍盤扣有哪幾種

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中國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旗袍盤扣的意義

盤扣,也稱為盤紐,是隨著滿族服飾而興起的,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符號。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是中國人對服裝認識演變的縮影。我們經常可以在旗袍上看到各式各樣的盤扣,其實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我國古代用長長的衣帶來束縛寬松的衣服,元明以後,漸漸用盤扣來連接衣襟,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

旗袍扣子怎麼縫

1、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裝釘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襯,防止縫扣子的時候拉壞衣料。

2、先將紐頭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後在距扣袢末端0.5CM縫合固定。

3、將紐頭袢翻折至正面,用手按住固定,釘縫時針線穿過紐袢條向上大約二分之三的厚度,使紐袢不歪斜且具有立體感,每間距約0.2CM,縫至紐頭0.3處止。

4、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露出門襟之外。扣袢縫合完成後,紐頭須剛好能穿過扣袢。

㈣ 這種樣式的旗袍盤扣要怎麼縫制呢最好有圖解 謝謝

手工的盤扣一般很硬,可以先用雙面膠固定在衣服上,然後邊開始縫,跟縫扣子的手法一樣。

㈤ 旗袍前面的穗頭叫什麼

叫壓襟,是古代女子掛於胸前的配飾,多在節日或重大場合上佩掛於衣襟的右上方,用來裝搭液飾、美化、固定衣襟。
壓襟的特點:
1、壓襟常見三件套至九件套,壓襟可作為生活用品日常使用,又可作為觀賞把玩、自娛自樂的藝術品,更是增加動感,渲染氣氛,顯示華麗富貴的吉祥裝飾物件。
2、壓襟,流行於明清時期,是古人在右衣襟上佩戴的飾件,可以理解為「壓住衣襟之物」。上端以一條銀鏈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間是用銀、象牙、翡翠、瑪瑙等做成的「事件壓口」,雕琢成蟬、蝙蝠、魚兒、牡丹、雲雀等形狀,象徵著美好的寓意。
3、下以銀鏈綴弊鄭著刀、槍、劍、戟、鑷子、剔牙鉤、耳挖勺兒、粉盒等小件銀器,少的三樣,多的九樣,綴五樣的比較常見,稱壓襟五事。明清時期女子上衣肥闊,風一吹便鼓鼓囊囊的,而壓襟可以令衣租枝頌物平順,體現出人的儀態美。

㈥ 傳統旗袍的盤扣設計在哪一邊

右邊

在現代旗袍中,紐扣縫在左邊或右邊,這是因為現代旗袍的款式設計精美。但在中國長袍的歷史上,從商周時期就已經習慣使用開衩的形式,且多為右衩。按鈕在右邊的情況很多。

旗袍的扣子是怎麼扣的?好像是佐賀結,也叫核桃扣。可以搜索一下,看看解結的做法。注意,一般的釋放結是一個板扣,上面留有一定的空間。這種極簡風格體現了優雅女性的時尚風格。這個夏天,你應該為自己的風格帶來一種干凈優雅的自然氣息。簡單的旗袍裙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盤口,又名盤牛,與滿族服飾一同崛起,可視為中國傳統的象徵。花扣是一種古老的中國結,是中國人對服飾認識演變的縮影。在中國古代,長衣服是用來捆綁寬松衣服的。元明以後逐漸用鈕扣連接衣襟,用布條編織各種圖案,稱為盤花。花卉主題選自具有強烈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花式紐扣種類繁多,有菊花紐扣、梅花紐扣、金魚紐扣、吉祥紐扣、生日紐扣等。模仿動物和植物。還有幾何圖形,如直紐扣、波浪形紐扣、三角形紐扣等。花分兩邊,對稱和不對稱。在中國服裝的演變過程中,紐扣的作用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連接裙擺的功能,更是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它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服裝注重寓意、內涵和主題的裝飾趣味。

旗袍的款式很多,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長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所以旗袍的搭扣是用布條手工製作的。服裝經過各種藝術造型和紐扣裝飾後,更加優雅大方。

㈦ 誰知道旗袍上的盤扣怎麼編就是內個像球一樣的扣子怎麼編、

想給 朋友的小寶寶 做旗袍 但是不知道扣子怎麼弄 高手們 幫幫我吧~~~ ... 盤扣是很漂亮,就是不如普通扣子用起來順手。 TOP 12下一頁返回列表

㈧ 旗袍上面的扣子叫什麼扣啊

那個是盤扣,也稱為盤紐,是旗裝中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有直盤扣、花型扣、琵琶扣、花扣。傳統的盤扣都是上漿後手工製作的,目前市面上價格很高一般100到8000一對不等。傳統手工做的盤扣是不能洗的,水洗後會散掉。

㈨ 旗袍的製作過程

旗袍製作過程簡介

一.裁剪紙型(紙型必須核對正確:肩、邊、下襬是否等長、等寬)

1.剪下前片獨襟(獨襟前中心留1cm縫份)
2.前片底襟疊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縫份)

二.裁剪表布(先疊出布寬,找出布紋之方向,與花紋之中心主體,用熨斗燙出中心線)

1.裁剪後片:
(將後片紙型放在布尾,領口部分及右手邊是剩布)
(縫份留法:�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2.裁剪前片:
(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層布之小襟與大襟疊份約7~8cm再與大襟疊合,剪下前片)
(縫份留法:�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肩留2cm,領口先不裁,
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疊份留7~8cm,)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三.製作程序:

1.車褶子(燙出中心線,疏縫固定)照記號車縫,褶尖要用車線打結,不可回針,(褶子左右分開燙平)褶子小,褶份少時,往上倒角燙平,車完褶,下擺→斜針縫處理好,即可車布邊。
2.底襟之處理:折0.7cm~1cm車0.8cm
3.大襟的處理1)上牽條(1cm寬) (2)裁剪貼邊
4.後身之縮燙與上牽條(示範)
5.前身之縮燙與上牽條(示範)
6.開叉之處墊叉布
7.合肩線.車縫(領口之處再回針約4~5cm,避免剪領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貼邊
9.做領子(示範)
10.開領口(用皮尺立起來量,比實際的領圍少3~4cm,因包括縫份)
11.上領子(回針縫固定,必須將領襯藏住,但不縫到表布)
12.接合�邊(車縫)
13.畫盤扣位置及釘暗扣記號,底襟暗扣下墊力布,縫領勾
14.上拉鍊(齒入0.1cm)用星點回針縫固定
15.縫暗扣,領上0.8cm先縫領鉤,領角縫暗扣
16.下襬與�邊開叉,固定下襬使用斜針或藏針縫,�邊:千鳥縫
17.開叉止點,拉鍊止點以上固定防裂開
18.整燙,大公告成啦~~~

旗袍製作的知識

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現今的旗袍都是收緊腰身,把女性的身段盡量表現出來。原本旗袍是旗人所穿的服裝,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袖、襟、裙都緄有較寬的花邊。這服裝在清朝時已很普遍,但只是滿族婦女和宮廷中的女性才穿著。到了二十年代,漢族的婦女才開始模仿穿著。旗袍從形成到普及,經過無數的變化,到了三十年代,已完全脫離原本形式,而變成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婦女服裝。當時造旗袍比較出名是上海師傅,手工都較為精妙,而澳門的旗袍店的師傅亦多來自大陸,澳門人便跟這些師傅學師。

一、旗袍的製作

造旗袍的過程與造其他衣服的過程是大同小異,首先替客人度身,再由客人選擇布料和款式。製作的工序主要分為三個部份:裁剪,畫圖和綉花。傳統的旗袍通常較長到腳踝,亦有短的旗袍,多在膝蓋對上一吋左右。

二、領的分類

領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企領和小鳳仙領。其中企領又分為圓和方領。企領是較為傳統,而小鳳仙領則是比較新潮,猶如現今的恤衫領一樣反下來。旗袍的領是硬身的,以前師傅將白布用漿糊漿硬,然後放入領內,而現在則改用尼龍。

三、袖的類別

袖大致上可分為無袖,短袖,中袖和長袖,以前主要是按天氣變化而決定旗袍的袖的類別。但現今女性造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女性多選擇前三種,而年老的則選擇長袖。通常短袖長四吋,中袖約有十六吋,而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吋。

四、花鈕的種類

花鈕是旗袍所規定的鈕,其作用與現今恤衫的鈕是相同,但花鈕比較花巧,而且要師傅用布親自織成。花鈕的款式有百幾種,如蝴蝶款、鑽石款、大花型款等,一件旗袍所用的花鈕,多是由客人選擇後要求師傅造的。花鈕所用布的顏色一定與緄邊的布相同,主要會令到旗袍更加高貴。

五、襟的款式

旗袍的襟,在款式方面沒有太多,而通常選擇的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琶琵襟、曲襟以及沒有襟。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師傅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襟只作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上較為美觀和高貴。直襟就比較少,至於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鈕,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鈕。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型,因為其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六、開衩的高度

旗袍的開衩是由三十年代的電影明星顧蘭君所帶領的,當時她這種先鋒的行為,令到旗袍進入了另一個階段。事實上,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線條美,所以非常貼身,穿著旗袍時行動不便,所以旗袍有開衩。一般旗袍的開衩都會開到膝蓋的位置,但隨著時代和人民思想的改變,開衩的高度亦增加。現今旗袍的衩都非常高,主要是突出女性腿部的線條,尤其是選美時參賽者所穿的旗袍,其開衩特別高,也就是這個原因。

七、緄邊

緄邊的作用是用來裹著旗袍的開衩和旗袍的開口,用來緄邊的叫緄條。通常用絲質的絹或者本身旗袍底色的布作為緄邊。但是若果旗袍上有圖案,緄條的顏色通常是圖案的其中一種顏色。以前凈色的旗袍,其緄條多用紅色或綠色的布,前者較傳統而後者令旗袍較突出。緄邊亦分為雙緄和單緄,單緄較受歡迎,其緄條較幼。至於雙緄,其緄條較寬,因為用兩種顏色的緄條造成,但很少客人會要求用雙緄。

八、刺綉

富有的女性都會在旗袍上綉上不同的圖案,令旗袍更為美觀和特別,通常都會綉上龍鳳,牡丹,孔雀等圖案,其含意主要是吉祥。刺綉主要用金、銀線,把圖案用人手綉上。另外有些登台表演的會再釘上珠片,但價錢較昂貴。

九、附屬品

穿著旗袍一定要配高跟鞋,因為旗袍配平底鞋看來並不美觀,只有配高跟鞋才能顯出旗袍的高貴氣質,且必須穿著絲襪,顏色方面多選擇肉色,但亦有些女性會喜歡有花的黑絲襪。且多以手袋來配搭,亦有些用手拿錢包。發型則沒有特定的發式,但多數女性都喜愛把頭發梳起。另外,高領的旗袍可以不戴頸鍊。

十、旗袍?褂裙?

旗袍是旗人所穿的長袍只得一件,而褂裙則是上衣下裙,是一套的衣服。
褂裙的興起大約在二、三十年代,初時是黑褂紅裙,後來流行紅褂紅裙,直到現在褂裙的顏色就沒有再改變。褂裙的領是固定用中國式的企領,因為結婚禮服是以傳統作為莊重,因此沒有新興的小鳳仙領。另外褂裙是沒有開衩和緄邊,袖的長度亦與旗袍不同,只有長袖的褂裙,長度大約到手腕以上二吋半至三吋,目的是能看到新娘所戴的手鍊,手鐲等飾物。裙褂是比較寬松,只有少許的收腰,這與旗袍強調女性身段的特點有所不同。

雖然如此,但旗袍與褂裙亦有相同之處,這就是刺綉方面。與旗袍一樣,褂裙多綉龍鳳、牡丹、蝴蝶等吉祥的圖案,而金銀線一起用多是綉龍鳳,龍用金線代表,而鳳則用銀線綉上。